河南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 作品数:70 被引量:201H指数:8
- 相关作者:于洋张俊杰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高校应加强生态文明的教育教学
- 2013年
-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生态文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生态文明的教育教学。要搞好生态文明的教育教学,必须认真进行生态文明理论的课堂教学,积极组织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调查,热情支持大学生成立相关社团组织,充分发挥网络和校园文化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中的作用。
- 朱少均
- 关键词: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
- 公共卫生实践中的伦理困境及其伦理规制被引量:7
- 2012年
- 我国公众的卫生健康状况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随着公共卫生实践的深入,也出现了诸如公共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传染病防治中的公共卫生干预等伦理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对公共卫生实践进行一定的伦理规制,在实践中坚持健康最大化、伤害最小化、补偿正义的原则,更好地促进公众健康、预防疾病和减少伤害。
- 张斌
- 关键词:公共卫生伦理规制公平正义
- 浅谈实现中原崛起中的河南省公民道德教育
- 2011年
- 河南省目前正处于全面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若想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除了经济全面发展提高.河南人精神面貌的全面发展也是关键。
- 李艳张鹏
- 关键词:中原崛起公民公民道德教育
- 试论抗战前的民间防空建设被引量:5
- 2009年
- 南京国民政府在一二八事变之后,开始加强民间防空以减少国防力量的损失,如健全民防机构、培育民防人才、建立民防组织,且组织防空展览和举行防空演习。这些有限的民防建设在当时中国国力弱小的情况下,能有如此发展的确不易,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抗战初期减少国力损失做出了积极贡献,保留了民族复兴的力量。
- 谭备战
-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国防建设民防建设
- 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研究——以河南省Z市龙子湖高校园区为例被引量:2
- 2015年
- 大学生作为新时期志愿服务的主流队伍,其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志愿服务的未来进展。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组织结构单一、培训机制不健全、志愿服务"运动化"、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欲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就必须同时从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识教育、加强政府主导、彰显学校优势、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和培训机制、健全安全保障机制五个方面入手,以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
- 谭备战甄俊峰王凌潇
-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
- 专题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被引量:2
- 2014年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较强的政治性和严谨的科学性。对该课程实施专题式教学法,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 于润艳韩一凡
- 关键词:专题式教学法
- 老子的自组织性与阴阳自和被引量:2
- 2012年
- 由于生命死亡的不可避免性,医学的作用不是超越肉体,而是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健康地生活,包括人的自由选择和尊严。道家向往的恬淡养生、无为之治、性命双修,这种闲适最接近老子"道"的境界。道家"无为之治"体现了生命运动的根源在于自身,深刻蕴含着现代自组织理论,符合中医学生命健康的标准:阴阳自和,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 张玉清
- 关键词:老子自组织性阴阳自和
- 《自然辩证法概论》如何适应课程设置调整后的新形势被引量:1
- 2011年
- 为适应《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设置调整带来的变化,其教学内容必须进行调整,重点讲授科技观的相关内容,采取"专题讲座+讨论教学"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积极进行理论创新,促进教师队伍的多元化。
- 朱少均
-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科建设
- 问题式教学法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实践思考被引量:4
- 2012年
- 现代高等医学院校课堂教学着力推动问题式教学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式教学法,科学、合理、重点设置了医疗卫生行业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师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医患沟通的能力。
- 李艳
- 关键词:医学伦理学问题式教学法医学生
- 抗战后期国人对战后国际和平组织之设想——以《大公报》为中心的考察
- 2012年
- 抗战胜利前夕,中国社会上下对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形式颇为关心,希望成立一个有利于战后中国发展的国际组织。由于国联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对华不良表现,使国人对它产生了不信任感。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国人纷纷设想新的国际和平组织以适合中国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不再遭受国联那样的欺凌。其中既有政府计划,亦有民间和个人设想。随着联合国的成立,国人关于战后国际和平组织设想的绝大部分内容得到了实现。但联合国或多或少地带有大国强权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人对它的一些幻想,也表明国家实力是处理国际事务最为重要的因素。
- 谭备战
- 关键词:抗战后期《大公报》国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