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554 被引量:7,151H指数:29
相关作者:张传松张正斌赵美训任景玲李克强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06篇期刊文章
  • 24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0篇环境科学与工...
  • 427篇天文地球
  • 228篇化学工程
  • 199篇理学
  • 108篇石油与天然气...
  • 93篇生物学
  • 92篇金属学及工艺
  • 30篇一般工业技术
  • 15篇医药卫生
  • 14篇电气工程
  • 1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4篇农业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机械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8篇沉积物
  • 85篇降解
  • 75篇营养盐
  • 68篇近海
  • 65篇海域
  • 62篇荧光
  • 60篇污染
  • 57篇光谱
  • 55篇长江口
  • 52篇影响因素
  • 51篇脱硫
  • 50篇通量
  • 44篇离子
  • 44篇催化
  • 42篇荧光光谱
  • 41篇植物
  • 39篇电化学
  • 38篇生物标志
  • 38篇生物标志物
  • 37篇三维荧光

机构

  • 1,550篇中国海洋大学
  • 61篇国家海洋局
  • 57篇国家海洋局第...
  • 5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5篇中国科学院
  • 36篇华东师范大学
  • 28篇青岛农业大学
  • 25篇青岛海洋地质...
  • 22篇青岛科技大学
  • 19篇中国水产科学...
  • 17篇国家海洋局第...
  • 14篇国土资源部
  • 11篇钦州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生...
  • 10篇中国海洋石油...
  • 9篇国家海洋局海...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青岛大学
  • 7篇中国环境科学...
  • 7篇中国科学院金...

作者

  • 118篇杨桂朋
  • 106篇王江涛
  • 102篇于良民
  • 91篇李春虎
  • 84篇李先国
  • 81篇梁生康
  • 80篇杜敏
  • 77篇包木太
  • 74篇王修林
  • 72篇冯丽娟
  • 67篇高从堦
  • 67篇石晓勇
  • 63篇于志刚
  • 58篇苏荣国
  • 57篇刘素美
  • 49篇高学理
  • 49篇姚庆祯
  • 48篇姚鹏
  • 47篇赵美训
  • 40篇任景玲

传媒

  • 235篇中国海洋大学...
  • 100篇海洋环境科学
  • 68篇环境科学
  • 65篇海洋学报
  • 30篇海洋科学
  • 28篇海洋与湖沼
  • 28篇水处理技术
  • 26篇环境化学
  • 24篇中国环境科学
  • 2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1篇中国腐蚀与防...
  • 19篇地球科学进展
  • 19篇化工进展
  • 17篇膜科学与技术
  • 17篇材料导报
  • 16篇高等学校化学...
  • 15篇环境科学学报
  • 15篇环境科学与技...
  • 15篇精细化工
  • 14篇分析化学

年份

  • 23篇2024
  • 31篇2023
  • 38篇2022
  • 27篇2021
  • 46篇2020
  • 41篇2019
  • 69篇2018
  • 88篇2017
  • 73篇2016
  • 111篇2015
  • 82篇2014
  • 113篇2013
  • 158篇2012
  • 138篇2011
  • 142篇2010
  • 155篇2009
  • 91篇2008
  • 90篇2007
  • 34篇2006
1,5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级孔炭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以聚醚F127、间苯三酚和甲醛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出具有介孔、微孔的多级孔炭材料,利用BET、XRD、SEM对样品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和炭化时间的减少,介孔炭材料的比表面积、孔容以及介孔表面积先增大后减小。10℃/min条件下可获得最优性能的介孔炭,其介孔表面积为324.47m2.g-1,孔容为0.68cm3.g-1,平均孔径为8.44nm。活化剂与介孔炭的比例为4:1时制备出的多级孔炭材料的介孔表面积为682.16m2.g-1,总孔容为0.94cm3.g-1,平均孔径为4.70nm,且孔径主要集中在0~20nm,多级孔炭电极在海水中的比电容最高为242.37F.g-1,显著优于其它类的电极材料。是一种很有应用潜力的电容吸附电极材料。
高旭俊袁俊生付云朋张运秋闫圣娟
关键词:比表面积孔容比电容
海水中丙烯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2
2013年
建立了一种测定海水介质中丙烯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耐纯水相和较低pH的AgilentSB-Aq-C18柱(100mm×4.6mm i.d.,5μm),0.35%磷酸溶液(pH=2)为流动相,使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10nm,外标法定量测定。丙烯酸的保留时间在14.2~14.9min,方法的检出限为4nmol/dm3(S/N=3),在0.01~10μmol/dm3的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可达0.999 6,加标回收率为95.4%~98.1%,相对标准偏差为1.3%~1.6%(1.04~2.32μmol/dm3)。采用0.2μm滤膜重力过滤冷藏的办法来保存海水丙烯酸样品。检测出2011年5月份青岛近海海水中丙烯酸的平均浓度为(0.101±0.069)μmol/dm3;海洋微藻球形棕囊藻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培养体系中丙烯酸的浓度为0.339~2.219μmol/dm3。
刘春颖王莉莉杨桂朋陈岩李培峰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丙烯酸
桑沟湾溶解态铝的分布、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2011-04,2011-08,2011-10和2012-01对桑沟湾海域大面调查的资料,利用改进的荧光镓(LMG)分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溶解态铝的含量,研究了桑沟湾溶解态铝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航次桑沟湾溶解态铝的平均浓度分别是(47.3±14.4),(56.0±14.6),(64.5±11.3)和(32.1±6.0)nmol/L,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即秋季最高,夏季、春季次之,冬季最低。除几个异常站位外,溶解态铝的分布大致呈现随离岸距离的增加其浓度逐渐降低的趋势。夏季表层溶解态铝的浓度在近岸出现低值,夏、秋季湾口北部均出现高值。影响桑沟湾溶解态铝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与黄海的水交换、河流及地下水、浮游植物和养殖生物、悬浮颗粒物。根据简单箱式模型对桑沟湾溶解态铝的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除了河流和大气沉降外,桑沟湾溶解态铝还存在其他的源。与相邻的爱莲湾和俚岛湾相比,桑沟湾溶解态铝的浓度在春季较高,在夏季较低。与世界大洋相比,桑沟湾溶解态铝的浓度全年均较高。
房瑞雪任景玲李磊蒋增杰杜金洲方建光
关键词:影响因素
活性半焦吸附剂吸附脱除FCC汽油中硫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以半焦为载体经过多步活化改性后,对FCC汽油进行固定床吸附脱硫实验.分别考察了脱硫剂制备条件及固定床动态实验条件对脱硫剂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焦经过盐酸和氢氟酸脱灰、硝酸活化和高温增湿煅烧后脱硫率明显提高;活性组分NiO负载量为1.0%,焙烧温度为450℃,焙烧时间为2h制备的脱硫剂在吸附温度为100℃,空速为3.0h-1,油剂比为1.0时,脱硫率可达81.11%.
张丽李春虎侯影飞王林学翟正张新玲
关键词:活性半焦FCC汽油脱硫
黄河口及莱州湾海域磷的时空分布及浮游生物对低磷胁迫的响应
2023年
本文利用2019—2021年在黄河口及莱州湾海域进行的4次陆海同步调查结果,分析了环莱州湾主要入海河口和排污口陆源输入磷的季节变化、黄河口及莱州湾海域内不同形态磷及不同碱性磷酸酶活性(APA)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海域内磷受限状况及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对低磷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磷的陆源输入中黄河贡献最大,小清河次之;总磷(TP)入海通量呈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季节变化,春、夏、秋季磷输入以颗粒态磷(PP)为主,冬季以溶解态磷(DP)为主;受农业施肥及河道内浮游生物活动的影响,春季陆源DP以溶解有机磷(DOP)为主,其他季节以活性磷酸盐(PO 4-P)为主。研究海域内TP浓度及构成不仅受陆源输入的影响,还受浮游生物消亡、海上养殖活动和沉积物释放等作用共同调控,TP浓度呈现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季节变化、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特征,高值区主要位于黄河和小清河河口区域;TP构成上,春季以DP为主,夏、秋季DP与PP相当,冬季以PP为主;春、秋季DP以DOP为主,而夏、冬季DP以PO 4-P为主。海域内浮游植物普遍受到PO 4-P的绝对限制和相对限制,夏季强降雨导致大量磷排放入海,研究海域磷限制情况得到缓解。海域内APA处于较高水平,秋、冬季APA total分别主要由APA phy、APA free贡献;当水体中DIN∶PO 4-P极高、PO 4-P严重缺乏时,APA phy、APA bac较高,浮游植物及细菌主要依赖细胞周质及细胞膜上的AP来水解DOP以维持新陈代谢。PO 4-P通过诱导-抑制机制对AP进行调控,APA随PO 4-P的增加而降低,当PO 4-P低于0.05μmol·L-1时,浮游植物迅速分泌出大量的碱性磷酸酶来应对低磷胁迫;当高于阈值时,APA维持在较低水平。
段晓萌秦华伟马浩阳许泽昊吕浩然梁生康
关键词:黄河口碱性磷酸酶活性低磷胁迫
金属络合剂在烟气同时脱硫脱硝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07年
液相络合法是烟气同时脱硫脱硝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液相络合法常用的金属络合剂有亚铁络合剂和钴络合剂等。重点介绍了亚铁氨羧络合剂、含—SH的亚铁络合剂和六氨合钴络合剂、乙二胺合钴络合剂等同时脱硫脱硝的基本过程及常用吸收液的再生方法,指出了金属络合剂在烟气同时脱硫脱硝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王慧李先国韩欣欣冯丽娟田毅峰
关键词:脱硫脱硝络合剂亚铁离子
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1年
高分子微球材料具有提高材料强度和寿命,以及可作为反应物微存储器、微分离器等很多优良的应用特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不同尺寸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工艺以及性能,介绍了其在生物医药、食品工业、废水处理以及涂料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其研究和开发前景。
李如于良民高丙娟
关键词:高分子微球
黄海中部泥质区底栖有孔虫群落对早全新世海平面快速上升的响应被引量:2
2020年
末次冰消期以来全球海平面经历了很大变动,本文通过陆架泥质区资料,对黄海中部泥质区5个沉积物柱样进行了AMS 14C年代测试,结合沉积物粒度组成与底栖有孔虫资料探讨黄海中部泥质区底栖有孔虫对早全新世海平面快速上升的响应。结果表明,约13.0 ka以来底栖有孔虫群落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呈现明显的3个阶段:早期阶段(约13.0~10.0 ka期间),底栖有孔虫以近岸浅水组合为主,与这一时期海平面相对较低对应,泥质区整体呈滨岸环境,水动力环境较强,有机质等食物供给相对丰富,底栖有孔虫丰度相对较高;中期阶段(约10.0~7.0 ka期间),底栖有孔虫群落几乎消失,可能是由于海平面快速上升,动荡的海洋环境不利于有机质沉降,造成底栖有孔虫食物供给不稳定,不利于底栖有孔虫生存所致;晚期阶段(约7.0 ka以来),底栖有孔虫群落逐渐繁盛,以黄海中部冷水团特征组合为主,反映了区域海平面相对稳定、泥质沉积的形成以及黄海冷水团核心区域的出现等海洋环境变化为底栖有孔虫带来了稳定的有机质供给,故而底栖有孔虫丰度迅速增加到与现在相当的水平。黄海中部泥质区多柱样底栖有孔虫群落变化对早全新世海平面上升有较一致的响应,为该区全新世早期海平面快速上升以及黄海现代环流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更直接的证据。
钟福昌向荣杨艺萍赵美训
关键词:海平面变化底栖有孔虫早全新世
分子结构对咪唑啉缓蚀剂膜在Q235钢表面生长和衰减规律的影响被引量:45
2009年
采用弱极化法、电化学阻抗谱等手段研究了烷基咪唑啉和硫脲基烷基咪唑啉缓蚀剂对Q235钢在饱和CO2盐溶液中的缓蚀行为变化,探讨了吸附膜的形成与衰减规律.结果表明,烷基咪唑啉和硫脲基烷基咪唑啉缓蚀剂都是以控制阳极过程为主的混合界面型缓蚀剂.在85℃下,烷基咪唑啉成膜相对较慢,吸附能力较弱,容易发生脱附;而硫脲基的引入,使得硫脲基烷基咪唑啉缓蚀剂溶液存在自动修复能力,增强了咪唑啉环的吸附性能,提高了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硫脲基烷基咪唑啉水解开环后,成膜性能下降,膜寿命和缓蚀效率也大大降低.最后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验证和解释.
张静杜敏于会华王宁
关键词:分子结构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量子化学
大河影响下的陆架边缘海沉积有机碳的再矿化作用被引量:16
2014年
大河影响下的陆架边缘海(RiOMars)是陆源有机碳的主要沉积汇,是陆海相互作用最重要的区域,在全球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RiOMars系统内频繁的物理和生物等改造作用的影响,该区沉积的有机碳并没有得到很好地保存而被永久埋藏,而是发生了显著的再矿化分解。本文首先对目前常用的基于O2消耗速率和CO2产生速率的两类测定RiOMars系统沉积有机碳再矿化速率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性,进而从碳的形态转化、表层沉积物混合均匀、形成次氧化的氧化还原条件、有机碳保存效率低、发生反风化作用和微生物发挥着重要作用等几个方面对RiOMars系统沉积物发生再矿化作用时的主要过程和特征进行了剖析,以期深入认识边缘海的再矿化作用及其对边缘海碳汇的影响。
姚鹏郭志刚于志刚
关键词:再矿化作用
共15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