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47 被引量:1,268H指数:17
相关作者:李胜徐玲珑王瑞河李鑫涂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3篇期刊文章
  • 8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9篇石油与天然气...
  • 21篇天文地球
  • 12篇理学
  • 6篇矿业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4篇低渗
  • 33篇气藏
  • 30篇钻井
  • 29篇油藏
  • 28篇水平井
  • 28篇平井
  • 27篇低渗透
  • 27篇气田
  • 24篇压裂
  • 23篇气井
  • 21篇渗流
  • 19篇储层
  • 14篇地层
  • 12篇油田
  • 12篇凝析
  • 12篇钻井液
  • 12篇煤层气
  • 11篇试井
  • 10篇凝析气
  • 10篇井眼

机构

  • 246篇中国石油大学...
  • 4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2篇中国石油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西安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化
  • 5篇西南石油大学
  • 5篇川庆钻探工程...
  • 4篇东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国家工程研究...
  • 3篇海洋石油高效...
  • 3篇中国石化集团
  • 3篇中海石油(中...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28篇李相方
  • 27篇高德利
  • 20篇吴晓东
  • 16篇鄢捷年
  • 11篇何顺利
  • 9篇田冷
  • 8篇张士诚
  • 8篇岳湘安
  • 7篇安永生
  • 6篇杨胜来
  • 6篇舒勇
  • 6篇王庆
  • 6篇韩国庆
  • 5篇程林松
  • 4篇康万利
  • 4篇李金环
  • 4篇赵仁保
  • 4篇闫文华
  • 4篇张凤英
  • 3篇侯吉瑞

传媒

  • 50篇天然气工业
  • 32篇钻采工艺
  • 16篇钻井液与完井...
  • 12篇2008年油...
  • 10篇石油钻采工艺
  • 7篇油气田地面工...
  • 4篇中国海上油气
  • 3篇内蒙古石油化...
  • 3篇内江科技
  • 3篇天然气勘探与...
  • 3篇石油地质与工...
  • 3篇第三届天然气...
  • 3篇第四届全国天...
  • 2篇国外油田工程
  • 2篇石油学报
  • 2篇海相油气地质
  • 2篇石油钻探技术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油气地球物理
  • 1篇化工科技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0
  • 10篇2019
  • 8篇2018
  • 11篇2017
  • 11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10篇2013
  • 5篇2012
  • 28篇2011
  • 31篇2010
  • 34篇2009
  • 47篇2008
  • 33篇2007
  • 1篇2006
2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平井捞砂泵的研制及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为了有效解决水平井清砂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在水平井工作的捞砂泵,主要由水平井段捞砂泵、沉砂筒、动力钻具3部分组成。水平井捞砂泵以常规捞砂泵的工作原理为基础,结合水平井中凡尔球的运动轨迹,经理论分析、室内实验和现场的应用,已经很好的适用在水平井中。水平井捞砂泵可适用在直井、斜井和大位移井中,使常规捞砂泵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王镇全赵大庆曲洪坤
关键词:水平井捞砂泵
水平井井网渗流场分析及井间距的确定
随着水平井技术的日益发展,应用水平井整体开发油气田越来越广泛。为提高水平井井网的控制面积,不仅需要确定合理的注采井距,还需确定井网间隔距离大小与水平井端点绕流能力的关系,解决注采井网合理井间距问题。从水平井渗流理论出发,...
郑伟姜汉桥陈民锋涂兴万马佳
关键词:水平井渗流场
文献传递
基于赫巴流体的页岩气大位移水平井裸眼延伸极限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大位移水平井的裸眼延伸极限主要与环空压耗和地层破裂压力等因素有关,不同的钻井液流变模式又会对环空压耗的描述产生较大的影响,而赫巴模式能够更好地模拟实际钻井液的流变特性。为此,建立了基于赫巴流体的页岩气储层大位移水平井裸眼延伸极限模型,进而用实际案例分析了赫巴流体的基本流变参数(流性指数、稠度系数、屈服值)和主要钻进参数(机械钻速、钻井液密度、钻杆转速)对大位移水平井水平段延伸极限的影响,并将其与幂律流体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同样的条件下,采用赫巴流体所得结果小于采用幂律流体计算的结果,新预测模型可靠性更好;(2)通过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可知,水平段延伸极限会随着上述3个基本流变参数和机械钻速的增加而减小,而该极限值会随着钻井液密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它也会随着钻杆转速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认为:所给出的赫巴流体流变参数和钻进参数的优选方法,有助于解决大位移水平井在页岩储层中究竟可以打多远的问题,并且更加精确地预测了其裸眼延伸极限。
李鑫高德利刁斌斌周英操
关键词:页岩气钻进参数
新型油溶暂堵型无固相修井液的研制被引量:11
2010年
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的雅克拉—大涝坝凝析气田经过多年的开采,其储层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原修井液体系固相含量较高,致使气井相继出现污染,储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针对该气田储层特点,从增黏剂、降滤失剂、抑制剂和对储层孔喉具有暂堵作用的特殊粒子等入手,以生物聚合物、羟乙基聚合物纤维素类为主处理剂,并辅以降滤失剂、油溶性暂堵剂等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研制出保护储层的新型油溶暂堵型无固相修井液体系。现场试验表明,新型修井液体系性能优良,流变性易于调整和控制,抗高温能力强,API滤失量小于等于8mL且HTHP滤失量很低,岩心渗透率恢复值超过80%,具有明显的储层保护效果。
张凤英鄢捷年杨光王欣米庆
关键词:深井油气层堵漏剂
热历史对长庆含蜡原油流变性能影响研究
<正>对不同热历史作用后的长庆含蜡原油流变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测量不同温度的热处理作用对油样凝点和黏度的影响效果,证实了热处理作用会对含蜡原油流变性产生影响的推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了长庆含蜡原油流变性的独特...
冯兵何光渝蒋华义岳湘安
关键词:含蜡原油热历史凝点黏度流变性
文献传递
致密砂岩岩心水驱前缘形貌演化的随机理论描述
<正>通过细观渗流实验,研究了孔隙介质细观结构对水驱前缘形貌的影响,揭示了水驱前缘形貌演化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达西定理描述的不可压缩流体渗流与Laplace分形的内在联系。建立了水驱前缘运动的随机微分方程,揭示了水驱前缘...
雷刚董平川莫邵元
文献传递
薄层低品位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薄层低品位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规律,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和流动系数之间的关系,并对比了单相启动压力梯度和两相启动压力梯度的不同,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对单井产能和极限注采井距等开发因素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结果表明,对于薄层低品位油藏,必须研究它的启动压力梯度规律,选择合适的注采压差,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差,改善开发效果。
谢晓庆谢晓庆张贤松
关键词:启动压力梯度薄层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渗流特征
不同类型支撑剂组合导流能力实验研究被引量:24
2012年
根据大庆长垣内部油田聚合物驱油井使用多种支撑剂组合的实际情况,运用FCES-100裂缝导流仪,对不同类型支撑剂组合导流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以石英砂为主体,尾随不同比例的核桃壳或树脂砂,发挥出不同类型支撑剂的优势,以获得最大导流能力为目标,优化出了支撑剂组合的最佳比例,并从理论上做出解释,研究结果对矿场压裂设计合理尾随比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支撑剂组合的导流能力随闭合压力的增加都有很大程度的下降,当闭合压力达到40MPa时导流能力已降至很低;石英砂尾随核桃壳其体积比为85%∶15%时支撑剂组合的导流能力最大,石英砂尾随树脂砂时随着树脂砂所占比例的增加支撑剂组合的导流能力逐渐增大。
王雷张士诚温庆志
关键词:水力压裂支撑剂导流能力
储层应力敏感实验评价方法的误差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前国内外对低渗透储层岩石渗透率应力敏感性的评价方法主要是以岩心实验为主,而实验条件与实际地层条件有较大的差别。为此,运用岩石力学理论对储层上覆岩层进行力学分析,建立了储层开发过程中上覆岩石压力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储层上覆岩石压力修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关于储层上覆岩石压力的计算方法是按照流体力学的传压方式,适用于研究对象是流体或者研究区域无穷大,而实际储层之上的地层均为具有抗弯、抗剪能力的岩石,具有相互的约束力,并且气井在生产过程中压降漏斗是有限的,即上覆岩石压力是作用在限压力降区域,故而上覆岩石压力的计算公式存在较大误差,从而导致应力敏感评价误差较大;所提出的修正系数表示储层上覆岩层本身所具有的抗弯及抗剪强度,并对储层多孔介质的有效应力进行了修正;现行的实验过程中,岩石围压始终保持在一个恒定值并压在岩心上,这与实际地层情况不符,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应力敏感的影响。
李乐忠李相方
关键词:储集层应力敏感有效应力
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成岩储集相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以沉积相研究为基础,利用岩心系统观察及各类薄片鉴定、x-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能谱、图像分析、压汞曲线等实验分析测试资料,对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并实现了定量评价;综合研究确定研究区主要发育4类成岩储集相类型,即: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中等压实弱—中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强压实中等胶结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碳酸盐强胶成岩储集相,其中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为最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成岩储集相类型。
薛永超程林松
关键词:新立油田成岩作用成岩储集相孔隙演化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