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066 被引量:7,251H指数:34
相关作者:曹月娥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刘洋李岩李晓航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08篇期刊文章
  • 4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9篇农业科学
  • 19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0篇天文地球
  • 175篇经济管理
  • 83篇水利工程
  • 76篇生物学
  • 71篇自动化与计算...
  • 44篇历史地理
  • 22篇理学
  • 12篇机械工程
  • 10篇矿业工程
  • 8篇建筑科学
  • 6篇文化科学
  • 4篇社会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政治法律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84篇土壤
  • 98篇干旱
  • 95篇生态
  • 94篇干旱区
  • 90篇遥感
  • 75篇绿洲
  • 74篇土地利用
  • 62篇土壤盐
  • 58篇植被
  • 52篇盐渍
  • 52篇盐渍化
  • 52篇气候
  • 48篇城市
  • 47篇艾比湖流域
  • 38篇生态环境
  • 37篇土壤盐渍
  • 37篇气候变化
  • 35篇植物
  • 35篇水资源
  • 33篇污染

机构

  • 1,049篇新疆大学
  • 48篇干旱半干旱区...
  • 41篇北京联合大学
  • 40篇新疆师范大学
  • 34篇中国矿业大学
  • 30篇中国科学院新...
  • 28篇北京师范大学
  • 28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中国气象局
  • 19篇兰州大学
  • 17篇新疆林业科学...
  • 15篇国家测绘地理...
  • 13篇新疆农业大学
  • 12篇新疆财经大学
  • 11篇新疆交通职业...
  • 9篇伊犁师范学院
  • 9篇孟菲斯大学
  • 8篇学研究院
  • 6篇圣路易斯大学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49篇丁建丽
  • 91篇张飞
  • 87篇刘志辉
  • 52篇张永福
  • 50篇吕光辉
  • 44篇熊黑钢
  • 40篇常顺利
  • 40篇高敏华
  • 38篇师庆东
  • 28篇郑江华
  • 27篇阿布都热合曼...
  • 26篇张喆
  • 25篇姚俊强
  • 25篇徐长春
  • 25篇王宏卫
  • 24篇杨胜天
  • 24篇王敬哲
  • 21篇许仲林
  • 20篇李诚志
  • 20篇孜比布拉·司...

传媒

  • 63篇生态学报
  • 57篇安徽农业科学
  • 53篇水土保持研究
  • 45篇中国沙漠
  • 38篇干旱区研究
  • 34篇干旱区地理
  • 31篇干旱区资源与...
  • 28篇湖北农业科学
  • 26篇中国农村水利...
  • 26篇江苏农业科学
  • 24篇农业工程学报
  • 2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8篇新疆大学学报...
  • 15篇光谱学与光谱...
  • 14篇西北师范大学...
  • 13篇水土保持通报
  • 12篇冰川冻土
  • 11篇土壤
  • 10篇农业系统科学...
  • 10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20篇2023
  • 36篇2022
  • 52篇2021
  • 83篇2020
  • 93篇2019
  • 97篇2018
  • 115篇2017
  • 109篇2016
  • 94篇2015
  • 67篇2014
  • 68篇2013
  • 47篇2012
  • 72篇2011
  • 22篇2010
  • 32篇2009
  • 25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0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LUCC的艾比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及预测研究被引量:31
2016年
以新疆内陆艾比湖流域典型区域为研究区,基于RS和GIS技术分析1998、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尝试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28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借助Fragstats3.4软件,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1998~2028年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98~2013年,研究区土地类型面积变化明显.耕地面积增加量最大,增加的面积为152139hm^2,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量最大,减少的面积为67605hm^2.2013~2028年,耕地和裸露的河床及盐渍地的面积增加明显,增加的面积分别为30730hm^2,12427hm^2,而未利用地和水体的面积分别从954376hm^2和44889hm^2,减至921079hm^2和37157hm^2.(2)1998~2028年,研究区生态风险等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变化较为显著,其面积分别约占总面积的36.6%,7.3%,23.7%.1998~2028年,全局Moran’s I值分别为0.436962,0.442202,0.506622,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3)1998~2028年,耕地分布在低,较低生态风险的比重上升,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8.46%,78.58%,79.9%.林、草地类型的各生态风险等级的所占的比重的波动较大.
张月张飞王娟王娟任岩Hsiang-te KUNG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
CMIP5模式对西北干旱区典型流域气温模拟能力评估——以开都-孔雀河为例被引量:13
2019年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突出,全球变暖将进一步加剧其水资源短缺,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合理分配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RU(Climate Research Unit)数据和DCHP(Downscaled CMIP3 and CMIP5 Climate and Hydrology Projections)提供的32个经BCSD降尺度的CMIP5(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模式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M-K(Mann-Kendall)检验及滑动T(MMT)等检验法,以西北干旱区典型流域开都-孔雀河流域为例,通过对1950—2005年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最低气温3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突变年份进行检测,评估各模式及模式集合平均对气温变化的模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2个模式能够准确模拟出1950—2005年流域内各气温指标的显著增加趋势,8个模式能够模拟出部分气温指标的增温趋势,但均低估了增温速率,集合平均也存在同样问题;②除FIO-ESM与MPI-ESM-MR能够准确模拟出气温突变时间外,绝大多数模式不能够准确模拟出。基于优选模式的集合平均PM-PLS和PM-EE对突变的模拟能力总体上优于单个模式,其中PM-PLS模拟能力更优;③对PM-PLS模式集合平均进一步评价,发现其能较好地再现流域气温线性趋势的时空变化总体特征,但仍存在增温速率低估的问题。采用气候模式进行未来气候预估仍需加强模式优选及多模式集合平均方法的深入研究。
李晓菲徐长春李路罗映雪杨秋萍杨媛媛
关键词:气温MANN-KENDALL突变检验
基于定量遥感的绿洲土壤盐渍化研究(英文)
2010年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农业区主要的土地退化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选取塔里木盆地南缘克里雅河流域绿洲为研究靶区,利用Landsat-ETM+卫星图像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分析盐渍化土壤与地表反照率(Albedo)、土壤盐分指数(SI)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发现,盐渍化土壤在SI-Albedo特征空间分布具有显著规律,即非盐渍化土壤呈团状分布;轻、中度盐渍化土壤具有线性分布特征;非盐渍化土壤与轻度盐渍化土壤分异明显。结合分异规律,编制分类算法模型,得到研究区盐渍化土壤信息提取结果,并与传统监督最大似然分类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SI-Albedo特征空间中定量快速提取盐渍化土壤信息的总体效果较好,对准确且自动提取干旱区盐渍化土壤信息以及区域尺度盐渍化遥感定量监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丁建丽
关键词:定量遥感土壤盐渍化绿洲
天山雪岭云杉森林化感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为探索雪岭云杉森林中化感物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以雪岭云杉种子、2种单子叶植物(小麦、苏丹草)种子和2种双子叶植物(白萝卜、辣椒)种子为材料,利用培养皿滤纸法分析雪岭云杉森林的7种化感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化感物质处理均明显抑制苏丹草、辣椒和雪岭云杉种子发芽率,抑制作用随着化感物质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但对自身发芽率较高的小麦和白萝卜种子影响较小。7种化感物质的自毒效应强于化感效应。3类化感物质对单双子叶植物化感作用强度的总趋势为:香豆素类>酮类>酚酸类,不同酚酸类物质对种子萌发的抑制强度存在较大差异。雪岭云杉森林化感物质对5种植物种子具有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且化感作用强度与化感物质种类及浓度密切相关。
田雅丽常顺利张毓涛王艳阳王诗慧
关键词:化感种子萌发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基于遥感技术的植被覆盖度演变的动态监测——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例
2016年
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2000、2006和2013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ENVI5.0和Arc GIS9.3软件对其进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植被覆盖度提取,对比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4年来的植被动态变化,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并探讨了植被覆盖度变化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0-2013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高植被覆盖度面积也明显扩张,尤其是人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增长比较明显。
雷亚君张永福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
新疆地州农业劳动力变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被引量:2
2021年
基于新疆14个地州1997、2007、2017年3期截面数据,利用定量和GIS空间分析法,分析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发展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1997—2017年农业劳动力和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模式。1997—2007年劳动力和农业经济增长的速度大于2007—2017年,天山以北的地区经济以及劳动力的发展情况总体好于天山以南。②1997—2017年农业经济呈持续增长的态势,总量增长了54.48%,但是区域增长差异明显,呈“南高北低”的特征。③产劳弹性系数以农业劳动力和农业经济同增的增长型为主,2007—2017年有12个地州均为增长型耦合模式,剩下的2个地州以集约型为主,分别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李雪张永福
生态补偿制度在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保护中的意义探析被引量:1
2012年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生态补偿制度在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意义出发,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和相关理论入手,探讨了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从补偿主体、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三个层面描述了该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并浅析了生态补偿制度在塔里木河流域的急迫重要性和必要性。
艾尔肯·艾白不拉塔依尔江·艾山张利霞阿丽亚·拜都热拉胡颖颖
关键词:生态补偿制度塔里木河生态保护
不同DEM数据源的艾比湖流域仿真水系对比被引量:4
2018年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在仿真水系模拟方面研究较少和数据适用性的问题,该文提出利用SRTM3-DEM和ASTER-GDEM两种数据源对艾比湖流域进行仿真水系模拟和精度对比的研究。采用ArcGIS Hydrology模型分别对两种DEM进行水系模拟,通过多次设置参数和阈值,实现了不同水平分辨率和不同阈值河网水系的对比分析;然后利用Google Map河流数据和实测水系数据进行精度验证,同时采用"套河差"算法研究水系的差异。结果表明:SRTM3-DEM模拟的河网水系与实际水系更接近,吻合精度较高;DEM的坡度和水平分辨率对模拟水系的影响不大,但DEM的垂直精度对模拟水系的吻合精度起控制作用。本研究为艾比湖流域在水文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照和依据。
任岩张飞张飞张月王娟
关键词:DEM空间分辨率艾比湖流域
微分算法的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质多光谱建模被引量:3
2019年
针对以往利用高光谱数据来来反演土壤有机质(SOM)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结合微分处理对光谱数据信息提取的高效性,提出了直接对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微分处理就可得出SOM建模研究,旨在为今后SOM速测提供参考。采用Landsat 8_OLI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对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几何校正、大气校正、镶嵌和裁剪,运用IDL软件对影像进行一阶微分处理和二阶微分处理,发现一阶微分图像能够更好地表达地物的真实情况,更好地区别水体与土壤。原始遥感影像包含大量的信息其中还包括噪声,通过微分处理后的遥感影像剔出了原始影像中反射率值突兀变化的部分。在研究区采用五点法采集土壤样品。室内实验用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测得SOM数据。多光谱数据结合地面实测SOM数据,分析SOM与多光谱数据反射率的关系,发现一阶微分处理后的遥感数据与SOM含量的相关性存在敏感波段,说明一阶微分处理可以将原始遥感图像数据在多光谱范围内的一些隐含的土壤有机质信息释放出来。选取相关性高的数据建立基于原始遥感数据、一阶微分数据、二阶微分数据的单波段多光谱线性模型和多波段多光谱线性模型,选取最优模型来估算和反演土壤有机质含量。结论如下:(1)通过对原始影像进行微分处理发现,微分处理后的影像变化明显,一阶微分处理的影像噪声降低,更加突出了影像中土壤有机质隐藏的信息。二阶微分处理的影像抑制了土壤有机质信息。(2)原始遥感影像各波段数据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较低,一阶微分处理后的遥感影像数据反映出土壤有机质敏感波段即部分波段数据相关性明显高于原始数据,二阶微分处理后的遥感影像各波段数据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较弱。(3)多波段建模效果要优于单波段建模;一阶微分多波段模型预测精度最优,其模型�
李雪萍张飞王小平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
艾比湖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精河县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定量评估是理解艾比湖盐尘传输过程的关键.本文利用2019年精河县CE-318太阳光度计站点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Angstrom波长指数(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AOD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与α呈反向变化特征;气溶胶粒子浓度和主控模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与夏、秋季相比,春季AOD较高且变化幅度剧烈,粗粒子气溶胶占主控地位,粒子粒径和变化幅度较大;AOD和α呈负相关关系,从春季到秋季,气溶胶逐渐从粗模态向细模态过渡;与夏季相比,春季局地气溶胶对风速、风向和相对湿度的变化较为敏感;温度不是导致局地气溶胶变化的内在因素,但与气溶胶粒子扩散能力成正比;非采暖期,精河县AOD高值主要受粗粒子为主的沙尘气溶胶的影响,小颗粒的气溶胶的增加以及气溶胶吸湿增长都不是造成该地区AOD增加的主要原因.
张喆张喆王瑾杰
关键词:太阳光度计艾比湖气溶胶光学特性
共10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