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4,196 被引量:15,861H指数:46
相关作者:肖新标梁树林凌亮吴学杰罗赟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12篇期刊文章
  • 20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67篇交通运输工程
  • 2,164篇机械工程
  • 30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85篇理学
  • 19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91篇金属学及工艺
  • 85篇建筑科学
  • 63篇电气工程
  • 40篇电子电信
  • 36篇航空宇航科学...
  • 14篇经济管理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核科学技术
  • 9篇文化科学
  • 7篇医药卫生
  • 6篇化学工程
  • 6篇冶金工程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兵器科学与技...
  • 4篇矿业工程

主题

  • 772篇列车
  • 456篇高速列车
  • 360篇机车
  • 328篇车辆
  • 322篇轮轨
  • 306篇铁路
  • 283篇转向架
  • 273篇车轮
  • 243篇有限元
  • 214篇动力学
  • 197篇地铁
  • 194篇仿真
  • 184篇动车
  • 165篇动车组
  • 165篇车组
  • 160篇动力学性能
  • 150篇振动
  • 142篇轮对
  • 138篇铁道
  • 137篇钢轨

机构

  • 3,719篇西南交通大学
  • 106篇中车青岛四方...
  • 78篇中车长春轨道...
  • 57篇同济大学
  • 57篇中车唐山机车...
  • 53篇中铁二院工程...
  • 45篇华东交通大学
  • 35篇郑州铁路职业...
  • 33篇北京交通大学
  • 30篇中国南车集团...
  • 29篇大连交通大学
  • 29篇西华大学
  • 29篇中南大学
  • 27篇中车株洲电力...
  • 24篇上海工程技术...
  • 24篇中国铁道科学...
  • 23篇西南民族大学
  • 23篇南车青岛四方...
  • 22篇兰州交通大学
  • 14篇长春轨道客车...

作者

  • 366篇张卫华
  • 226篇金学松
  • 225篇张继业
  • 211篇曾京
  • 194篇温泽峰
  • 192篇肖守讷
  • 175篇林建辉
  • 169篇罗世辉
  • 160篇肖新标
  • 149篇邬平波
  • 144篇池茂儒
  • 144篇翟婉明
  • 133篇马卫华
  • 132篇王开云
  • 125篇阳光武
  • 101篇戴焕云
  • 97篇朱涛
  • 97篇杨冰
  • 82篇张立民
  • 70篇李田

传媒

  • 22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09篇铁道学报
  • 190篇交通运输工程...
  • 180篇西南交通大学...
  • 178篇机车电传动
  • 158篇铁道机车车辆
  • 155篇机械
  • 128篇噪声与振动控...
  • 113篇振动与冲击
  • 105篇中国铁道科学
  • 101篇铁道车辆
  • 79篇机械制造与自...
  • 63篇机械设计与制...
  • 63篇电力机车与城...
  • 55篇内燃机车
  • 49篇工程力学
  • 47篇铁道科学与工...
  • 46篇城市轨道交通...
  • 44篇机械强度
  • 35篇铁道建筑

年份

  • 6篇2024
  • 194篇2023
  • 277篇2022
  • 249篇2021
  • 237篇2020
  • 163篇2019
  • 196篇2018
  • 212篇2017
  • 207篇2016
  • 226篇2015
  • 188篇2014
  • 243篇2013
  • 158篇2012
  • 142篇2011
  • 146篇2010
  • 146篇2009
  • 153篇2008
  • 160篇2007
  • 101篇2006
  • 91篇2005
4,1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XD2机车牵引通风系统RAMS评价
针对HXD2电力机车牵引通风机及其电机系统,从系统论的观点说明了系统的功能;根据NSWC98标准,建立了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并引用NPRD数据计算出系统的故障率λ和MTBF时间;引用系统中各单元的实际维修时间数据,计算了系统...
杨俊杰刘建新封全保李永胜范春斌
关键词:电力机车电机系统安全性评估
文献传递
加载频率对GCr15钢超长寿命疲劳性能的影响
使用100Hz轴向加载疲劳试验机和20kHz非间歇式加载的超声疲劳试验机对比研究了超声加载频率对轴承钢GCr15超长寿命疲劳性能的影响。在超声疲劳试验中,分别采用高压空气和水冷却试样,以比较超声振动引起试样的升温对疲劳性...
植柏宇鲁连涛李伟张继旺
关键词:轴承钢加载频率
文献传递
基于显式有限元的轨道车辆撞击能量吸收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吸能装置是提高轨道车辆耐碰撞性能的关键部件.将金属切削加工技术应用到轨道车辆的被动安全防护上,提出利用切屑的生成过程吸收列车的撞击能量,作为新型吸能装置的吸能原理.建立了金属薄壁结构切削吸能过程的三维显式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刀具的前角对薄壁结构切削吸能性能的影响,并与金属薄壁结构的压缩吸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金属切削吸能过程是理想的轨道车辆撞击能量吸收过程.
雷成肖守讷罗世辉
关键词:轨道车辆吸能装置
铁路轨道不平顺谱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6年
研究目的:作为铁路轨道随机不平顺状态的宏观体现,轨道不平顺功率谱密度函数是分析和评价轨道平顺状态和指导轨道养护维修的有效手段,也是设计和评估机车车辆、轨道、桥梁等结构物动力性能的重要输入激励,对于轨道不平顺谱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铁路研究和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研究结论:(1)本文对国内外典型轨道谱的拟合公式及参数、波长范围及适用的速度等级进行了细致地回顾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在轨道不平顺谱研究方面的不足以及应当进一步重点研究的问题;(2)通过补充典型线路轨道谱标准的制定,扩展轨道谱覆盖的波长范围,尤其是高速铁路1 m以下高低短波谱,可使我国建立较为完善的轨道谱标准体系;(3)利用轨道谱研究轨道不平顺在频域的演变规律及相应的轨道谱限值,对于线路几何状态养护维修以及轨道随机不平顺幅值和谱限值的合理制定均有重要工程价值。
田国英高建敏赵春发
关键词:铁路轨道轨道不平顺功率谱密度
基于间隙热源法的车轮踏面制动摩擦温升研究
2017年
针对传统模拟车轮踏面制动摩擦热流边界的加载方式存在的不足,如均布热源法计算精度较低和移动热源法计算效率较低,提出基于间隙热流加载法的车轮踏面制动摩擦温升有限元计算方法。以重载列车紧急制动为研究对象,通过与以往的移动热源法和均布热源法进行对比,研究新方法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计算结果显示:在计算精度方面,新方法不仅可以达到移动热源法的计算精度,还能体现均布热源法无法模拟的因闸瓦和踏面的接触-脱离现象导致的车轮踏面温度时间历程曲线波动现象。在计算时间方面,新方法的计算效率与均布热源法的相当,但新方法的计算速度比移动热源法的快4.3倍。
陈帅吴磊付青云温泽峰王衡禹
关键词:列车制动热流密度温度场
我国200km/h速度等级高速客运机车转向架平台设计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针对我国200 km/h客运的需求,作者建立了适于200 km/h速度等级、轴功率1 600 kW的3轴机车转向架平台设计方案。该转向架可满足我国牵引18-20节客车和200 km/h高速客运需求,并可在机车车体和转向架主体结构均保持不变和装配接口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转向架内部的局部调整,适应速度160-230 km/h、轴重21-23 t机车的集成需求。3轴转向架结构方案以机车足够的稳定性、高黏着、低磨耗、低轮轨作用力为设计目标,采用交流驱动单元和驱动单元弹性架悬、低位推挽牵引、轮盘制动、磨耗形踏面和柔性二系悬挂等多项先进成熟技术。计算分析表明,该转向架理论上非线性临界速度可达480 km/h,直线运行和曲线通过性能优良。
张红军陈喜红孙永鹏罗赟钟文生
关键词:高速机车客运机车转向架
空气交换方法在公路隧道纵向通风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射流风机在双洞单向公路隧道纵向通风中的潜力,针对相邻两条上、下行隧道内通风负荷相差较大的特点,根据隧道通风基本理论,对一种新型的隧道通风换气方法——空气交换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给出了该方法在公路隧道纵向通风中的应用范围和具体的设计算法,并利用其对某隧道进行了简要的通风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该隧道采用空气交换方法构建的通风换气系统后,节约了隧道通风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营费用。
张光鹏雷波田明力
关键词:公路隧道纵向通风
中低速磁浮车辆-桥梁耦合系统动力性能试验
2022年
为探究中低速磁浮车辆-桥梁耦合系统的振动特性,对其在上海临港中低速磁浮试验基地开展了现场动力学试验,研究了车速和桥梁结构形式对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试验车辆采用(悬挂)中置式悬浮架,试验桥梁为25 m混凝土简支梁和25 m钢结构简支梁;为明确2种桥梁的固有振动特性,对其进行了模态测试;提取了不同工况下车辆-桥梁耦合系统的加速度及桥梁的垂向动位移信号;计算了垂向和横向Sperling指标、动力系数、梁端转角等车辆-桥梁耦合系统关键动力指标,详细分析了耦合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评估了系统的振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梁和钢梁的垂向一阶固有频率分别为7.32、7.72 Hz,2种桥梁的各项关键动力指标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混凝土梁和钢梁的最大加速度分别不超过0.2、1.4 m·s^(-2);当车速为5 km·h^(-1)时,钢梁的垂向动力响应幅值约为混凝土梁的7.6倍;在测试的速度范围内,车辆的横向Sperling指标均小于2.5,表明车辆在混凝土梁和钢梁上运行时均具有优秀的横向平稳性;车辆空气弹簧悬挂系统的垂向固有频率峰值在车速为25 km·h^(-1)时达到最大,通过混凝土梁和钢梁的垂向Sperling指标分别达到2.687、3.340。测试结果可为中低速磁浮车辆-桥梁耦合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数值模型验证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李苗马卫华龚俊虎刘文亮高定刚罗世辉
关键词:车辆工程中低速磁浮自振特性动力响应
基于残差卷积网络的浮置板轨道钢弹簧损伤检测被引量:2
2022年
针对传统故障诊断方法难以有效检测浮置板轨道钢弹簧损伤这一挑战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残差卷积网络的损伤检测方法;建立了车辆-浮置板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得到了多种工况下列车通过导致的浮置板振动响应数据集;利用残差卷积网络对不同损伤情形下的振动响应进行特征提取和数据分类,实现了对损伤钢弹簧的准确定位;研究了残差卷积网络在不同传感器布置方案上的检测性能,分析了损伤钢弹簧和传感器之间的复杂位置关系对检测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并确定了经济可靠的传感器布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传感器的位置越靠近浮置板中部,残差卷积网络对不同损伤情形下的数据分类准确性和鲁棒性越好;传感器的布置数量增多,损伤检测方法的性能也随之改善,但传感器过多地集中于浮置板中部并不会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在浮置板中部的钢弹簧损伤比在浮置板端部的钢弹簧损伤更难识别;损伤检测方法在全覆盖式布置方案下达到了99.11%的分类准确率,对复杂多变的检测情景具有良好适应性,而优化后双传感器布置方案和三传感器布置方案的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8.23%和98.96%,优化后传感器布置方案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同时也保持了损伤检测方法对复杂情景的适应性。
朱胜阳张庆铼袁站东翟婉明
关键词: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浮置板轨道卷积神经网络
C_0-C_0轴悬式机车电机布置方式对轴重转移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为探究电机布置方式对轴重转移的影响,文章建立了C0-C0轴悬式机车轴重转移的分析模型,并基于MATLAB编程运算得到电机不同布置方式下的最佳黏着利用率。分析结果表明:电机布置方式对C0-C0轴悬式机车的最佳黏着利用率影响较大,且电机顺置时最佳黏着利用率最大;当电机布置方式不合理时,机车的最佳黏着利用率不可能达到90%以上。
王艳陈康刘伟
关键词:轴重转移
共37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