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779 被引量:7,643H指数:42
相关作者:高抒杨旸石勇杜永芬孙祝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辽东学院城市建设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46篇期刊文章
  • 12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4篇天文地球
  • 140篇环境科学与工...
  • 68篇水利工程
  • 39篇经济管理
  • 33篇生物学
  • 26篇农业科学
  • 15篇交通运输工程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理学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电气工程
  • 2篇核科学技术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88篇海岸
  • 84篇沉积物
  • 42篇长江口
  • 39篇湿地
  • 39篇重金
  • 39篇重金属
  • 38篇沉积环境
  • 37篇海岸带
  • 36篇沉积速率
  • 33篇输运
  • 31篇污染
  • 30篇悬沙
  • 30篇粒度
  • 26篇地貌
  • 26篇长江
  • 24篇潮汐
  • 22篇粒度参数
  • 22篇表层沉积物
  • 21篇生态
  • 19篇悬沙浓度

机构

  • 774篇南京大学
  • 74篇中国科学院
  • 27篇国家海洋局第...
  • 24篇国家海洋局第...
  • 2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9篇辽东学院
  • 18篇南京信息工程...
  • 15篇青岛海洋地质...
  • 14篇河海大学
  • 10篇南京师范大学
  • 10篇厦门大学
  • 9篇中华人民共和...
  • 8篇广州海洋地质...
  • 8篇天津地质矿产...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辽宁师范大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山东师范大学
  • 6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135篇高抒
  • 106篇朱大奎
  • 81篇高建华
  • 80篇汪亚平
  • 80篇邹欣庆
  • 61篇潘少明
  • 61篇张振克
  • 43篇王颖
  • 41篇殷勇
  • 36篇王爱军
  • 32篇张永战
  • 31篇朱晓东
  • 29篇贾建军
  • 24篇左平
  • 23篇何华春
  • 23篇杨旸
  • 22篇葛晨东
  • 21篇刘绍文
  • 18篇程岩
  • 15篇刘月

传媒

  • 59篇海洋地质与第...
  • 59篇海洋通报
  • 43篇第四纪研究
  • 39篇海洋学报
  • 22篇海洋科学
  • 21篇沉积学报
  • 20篇南京大学学报...
  • 19篇地理学报
  • 19篇地理科学
  • 13篇海洋与湖沼
  • 13篇海洋地质动态
  • 12篇地理研究
  • 12篇自然资源学报
  • 8篇环境科学
  • 8篇长江流域资源...
  • 8篇地球科学进展
  • 8篇河南科学
  • 7篇科学通报
  • 7篇海洋开发与管...
  • 7篇泥沙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9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9篇2017
  • 13篇2016
  • 18篇2015
  • 35篇2014
  • 23篇2013
  • 43篇2012
  • 32篇2011
  • 58篇2010
  • 49篇2009
  • 45篇2008
  • 74篇2007
  • 66篇2006
  • 45篇2005
7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IS与遥感支持下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现代演变趋势分析被引量:22
2002年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是世界罕见的大型水下泥沙堆积体 ,具有独特的动力地貌组合。利用1988~1995年的LANDSATTM遥感影像、ERS1SAR影像及1979年编绘地形资料 ,综合应用GIS与遥感方法 ,对这一区域在20世纪80~90年代的变化及演变趋势作出分析 ,其基本演变特征与趋势表现为 :沙脊群枢纽地区处于不断的增长、扩张过程 ;南部区域堆积与侵蚀作用较弱 ,沿岸潮滩向海淤进 ;而北部区域变化较强烈 ,并继续脊槽相间的模式。
李海宇王颖
关键词:GIS遥感南黄海辐射沙脊群
江苏王港海岸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对江苏王港海岸从岸向海的4种不同土地类型(农田、鱼塘、米草滩和河口粉砂细砂滩)的沉积物进行柱状取样,对样品进行了粒度、主要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碳等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径以粉砂为主,并且从陆向海粒径变粗,砂的含量逐渐增多;除了鱼塘之外,都出现表层富集重金属元素,其中农田因为人类耕种以及成土作用,重金属元素向下先减少再增多;鱼塘因围垦后环境较为稳定,无明显变化;米草滩因为沉积环境和植被的影响,出现表层富集,向下迅速减少;河口粉沙滩因水动力较强,各种元素向下波动减少。通过与沉积物粒度和有机碳的相关性比较,农田中重金属含量与其相关较低,而米草滩重金属含量主要受沉积物颗粒和有机碳控制。根据与江苏沿海平原土壤元素含量平均值相比,王港海岸带的4个位置出现较为严重的Pb污染;在农田、米草滩以及河口光滩出现一定的Cu污染,这种空间污染状况是当地人类活动与特殊的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王晓辉邹欣庆于文金
关键词:海岸带重金属污染
江苏中部潮滩盐沼与沉积环境变化的遥感研究——以大丰王港为例
<正> 潮滩是在是在潮汐作用强烈、细颗粒沉积物供给充分的地区形成的一种典型的海岸地貌类型,是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重点区域。江苏中部潮滩为淤长型淤泥质潮滩,大丰王港地区是典型的研究区域。同时,潮滩地区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显著,这...
李婧汪亚平
文献传递
长江口与舟山海域柱状沉积物粒度特征对比及其物源指示意义被引量:25
2009年
对取自长江口南槽口门南部和舟山群岛海域的8个柱状沉积物陆源碎屑进行了粒度分析,对比了其粒度特征。结果表明,除舟山群岛峡道的站位(ZSC7孔)样品外,其他各站位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均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利用粒度参数间的关系,可以判定舟山群岛外侧与长江口外沉积物中的陆源碎屑来源相近。在舟山群岛的峡道内,由于特殊的峡道沉积作用,形成了与其他海域明显相异的沉积物组成和粒度特征。研究认为,对于具较单一来源的临近海域沉积物,利用粒度数据可以较为简单地判断沉积物的物质"亲源性"。
周连成李军李军高建华白凤龙
关键词:物源分析粒度参数舟山海域
微型海岛概念的提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被引量:33
2004年
基于不同面积段有人海岛人口密度计算结果和国内外缺乏统一的岛屿面积分类方案的现状 ,同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 ,将面积在0.0005~1km2 的海岛定义为微型海岛 ,首次提出了微型海岛的新概念。微型海岛面积微小、数量众多 ,属生态脆弱带 ,极容易遭到损害而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 ,对微型海岛保护与开发模式的选择尤需慎重。本文提供了符合微型海岛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概念框架 ,包括海洋景观保护、海洋牧场建设、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港口和海洋开发基地建设。
朱晓东李杨帆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海洋开发海洋牧场
长江口放射性核素Pu的大气湿沉降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东京239,240Pu的年沉降和年降水数据,对长江口地区1957~2005年239,240Pu的年大气湿沉降通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地区1957~2005年间239,240Pu的大气湿沉降量在0.001 2~5.531 Bq/m2之间,累计湿沉降通量为34.556Bq/m2;该地区Pu的大气湿沉降主要集中在1960 s;1960 s初频繁的大气核试验是造成239,240Pu在1960 s沉降量较大的主要原因。长江口地区与东京地区239,240Pu大气沉降变化基本一致,两地的大气湿沉降均在1963年出现明显峰值。
张克新潘少明徐仪红曹立国徐伟张威郝永佩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大气沉降PU长江口
地理空间数据数字水印安全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在GIS空间数据中隐藏标识数据生产单位版权和用户使用权属的数字水印的数据安全技术,来跟踪、抵制GIS空间数据的非法流通、非法复制,有效保护数据生产单位的合法权益,推动GIS空间数据的安全共享。方法无论是对于地理空间数据安全管理,还是对于数字水印信息隐藏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展都属新的探索。运用所研究的技术方法已开发出相应的应用软件,并利用江苏省1∶1万数字地形图数据进行了检验测试,证明该技术方法是可行的。
贾培宏聂时贵董润华陈蕴真
关键词:地理空间数据数字水印版权保护安全共享
长江北支口门圆陀角附近潮滩沉积物粒度记录及其对海岸环境变化的响应
谢丽张振克丛宁王秀玲李彦明
二维潮波模式底摩擦效应参数化方案同化研究
2012年
基于伴随同化方法对二维潮波模式底摩擦效应的线性与非线性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推导了底摩擦效应两种参数化方案的伴随表达式,并借助孪生实验对所述方法的参数反演能力进行了验证.通过同化高度计资料和验潮站资料,分别使用线性和非线性参数化方案,以及常数底摩擦系数与空间分布底摩擦系数设置的两两组合,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经过同化,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的差异均有了明显下降。结果表明,如果将底摩擦系数设置为全区常数,则非线性参数化方案的模拟结果远优于线性方案;然而,在空间分布设置下,两者模拟得到的水位场与潮流场仅有细微差别,并尝试从底摩擦引起的能量耗散角度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张继才吕咸青孙丽艳
关键词:参数化方案伴随同化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鸭绿江流域入海水沙通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为探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植被变化和水库修建活动)对入海水沙变化的影响,运用HydroTrend3.0.4水文模型,对1958—2012年,3种情景模式(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下)鸭绿江流域的入海水沙进行模拟,定量估算出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入海水沙通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958—2012年间气候变化驱动、人类活动驱动以及两者共同作用的流域年入海径流量分别为264.5×10~8、264.3×10~8和263.7×10~8 m^3/a,年入海输沙量达到5.53、1.62和1.59Mt/a,而流域多年实测入海径流量与输沙量分别为259.2×10~8 m^3/a和1.48Mt/a。气候变化驱动下,不同年际间的降雨量变化(即暴雨和干旱的频率和强度)是导致鸭绿江流域年均入海径流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而频发的山洪是年均入海输沙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流域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成为鸭绿江流域年入海输沙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流域人类活动对入海输沙量变化的贡献量为3.94Mt/a,其中流域植被变化导致水土流失量增加1.20Mt/a,而流域大坝拦截了5.14Mt/a的入海沉积物,76.4%的入海沉积物被鸭绿江流域的梯级水库所拦截。因此,估算1940年鸭绿江流域修建水库前,其入海输沙量达到6.73Mt/a,约为现在鸭绿江入海输沙量的5倍。
盛辉高建华刘强艾乔汪亚平白凤龙李军
关键词:气候变化鸭绿江流域
共7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