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洁净煤发电及燃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632 被引量:4,217H指数:31
相关作者:刘坤磊李永旺汉春利刘现卓李彦鹏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学院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1篇期刊文章
  • 10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9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3篇化学工程
  • 44篇理学
  • 31篇电气工程
  • 19篇一般工业技术
  • 18篇机械工程
  • 8篇农业科学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矿业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17篇流化床
  • 114篇流化
  • 76篇数值模拟
  • 76篇脱硫
  • 73篇燃烧
  • 72篇值模拟
  • 63篇气化
  • 58篇燃煤
  • 57篇烟气
  • 51篇锅炉
  • 43篇循环流化床
  • 36篇气脱
  • 35篇生物质
  • 31篇煤粉
  • 30篇烟气脱硫
  • 29篇热重
  • 28篇脱除
  • 28篇飞灰
  • 27篇焚烧
  • 25篇煤气

机构

  • 628篇东南大学
  • 19篇南京师范大学
  • 12篇河南科技大学
  • 9篇江苏苏源环保...
  • 7篇华北电力大学
  • 6篇河海大学
  • 6篇南京航空航天...
  • 5篇哈尔滨锅炉厂...
  • 5篇武汉科技学院
  • 4篇南京工程学院
  • 4篇浙江大学
  • 4篇西安热工研究...
  • 3篇四川电力职业...
  • 3篇山东大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计量学院
  • 3篇南京市玄武区
  • 3篇中国石化扬子...
  • 2篇鞍山钢铁集团...
  • 2篇国家电网公司

作者

  • 132篇金保升
  • 128篇赵长遂
  • 83篇仲兆平
  • 68篇陈晓平
  • 59篇段钰锋
  • 57篇章名耀
  • 47篇吴新
  • 44篇沈湘林
  • 42篇肖睿
  • 38篇袁竹林
  • 35篇黄亚继
  • 35篇肖军
  • 32篇顾璠
  • 31篇沈来宏
  • 31篇向文国
  • 29篇王式民
  • 28篇徐益谦
  • 26篇杨林军
  • 24篇梁财
  • 21篇许传龙

传媒

  • 66篇东南大学学报...
  • 60篇热能动力工程
  • 60篇中国电机工程...
  • 57篇锅炉技术
  • 45篇能源研究与利...
  • 34篇燃烧科学与技...
  • 28篇动力工程
  • 25篇工程热物理学...
  • 19篇化工学报
  • 11篇江苏省工程热...
  • 10篇Journa...
  • 8篇燃料化学学报
  • 8篇2006中国...
  • 8篇2007年燃...
  • 7篇南京师范大学...
  • 6篇现代化工
  • 6篇2006可再...
  • 6篇2006中国...
  • 6篇中国工程热物...
  • 5篇太阳能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0
  • 15篇2009
  • 92篇2008
  • 150篇2007
  • 125篇2006
  • 83篇2005
  • 52篇2004
  • 44篇2003
  • 37篇2002
  • 23篇2001
  • 2篇2000
6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烧结金属除尘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4年
介绍一种高性能的过滤材料——烧结金属过滤材料及其特性。探讨了该过滤材料在除尘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发展状况 ,对于烧结金属过滤式除尘的设计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 。
吴晓风沈来宏
关键词:除尘技术高性能
生物质热解与燃烧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对稻秆的热解特性和燃烧特性进行了热重分析(TG)和差分热重分析(DTG)研究。热解试验中采用高纯氮气作为保护气体,采用升温速率为15℃/min、40℃/min、100℃/min,加热终温800℃。燃烧试验在干燥热空气气氛下进行,升温速率40℃/min。通过对稻秆热解和燃烧特性的TG和DTG曲线,深入分析稻秆热解、燃烧的基本过程和基本特征,并通过动力学分析获得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热解和燃烧的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动力学参数。
臧丹丹陈良勇任强强
关键词:生物质热重分析动力学参数
粉煤加压密相输运床气化炉冷渣系统设计
针对粉煤加压密相输运床气化炉的特点,对其冷渣系统进行了特殊设计。简要介绍了设计的基本参数,总体的设计结构,冷渣器的工作原理,并且对冷渣系统的启动、正常运行、停运过程进行了探讨,对冷渣系统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
焦永刚段钰锋
关键词:粉煤冷渣器
垂直管密相输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08年
基于稠密气体分子运动论和颗粒动力学,应用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欧拉-欧拉双流体数学模型,利用数值方法模拟模拟垂直管内上升流动的行为,得到了气相和颗粒相速度分布以及压力损失.将该模型运用到垂直管高压密相(输送压力3 MPa、最大固气比426 kg/m3)气力输送中,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压降梯度与实验测量结果相符合.
蒲文灏赵长遂熊源泉梁财陈晓平鹿鹏范春雷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双流体模型气力输送
串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制取富氢气体模拟研究
本文采用秸秆作为生物质原料,利用串行流化床技术,将生物质热解气化和燃烧过程分开,气化反应器和燃烧反应器之间通过灰渣进行热量传递,实现了系统的热量平衡。分析了串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制氢的反应机理,并研究了催化剂作用下的气化过...
高杨肖军沈来宏
关键词:生物质气化串行流化床制氢
二氧化碳矿物碳酸化固定的技术进展被引量:13
2007年
CO2矿物碳酸化固定可实现CO2的永久封存,环境风险性小,但苛刻的反应条件、过低的反应速率是困扰该技术发展的瓶颈。对CO2矿物碳酸化固定的工艺路线、所用原料及其强化措施的研究现状做了详细评述;指出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结合运用超重力强化传递反应技术与碳酸酐酶高效催化性能,实现烟气CO2分离、碳酸化固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多过程集成耦合的原位CO2固定技术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CO2重要控制措施。
杨林军张霞孙露娟张宇颜金培
关键词:二氧化碳
弯管内水煤浆流动阻力的数值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结合管流法和旋转粘度计法对神华煤水煤浆进行了流变特性测量,得出符合屈服—幂律流体模型的水煤浆流变方程。利用CFD软件平台建立了水煤浆90°弯管的流动模型,通过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比较,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运用正确的计算模型对水煤浆流经弯管的局部阻力系数进行了多变量数值模拟实验,得出了弯管工程设计中最佳弯径比与流速的关系,总结出适合工程应用的水煤浆流经较小弯径比时的局部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且弯管内最大速度点随弯径比的增大往弯管外侧移动;随弯径比或弯曲角度的增大,弯管内的速度场趋于一致。
赵国华陈良勇段钰锋
关键词:水煤浆
电容层析成像在高压浓相煤粉气力输送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7年
在输送压力可达4.0 MPa、固气比达740 kg/m3的高压浓相煤粉气力输送实验台上,用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对10 mm内径的水平管道进行气/固两相流流型的辨识。研制了适用于高压力下的8电极厚管壁小口径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管壁厚度达5 mm。为了消除厚管壁对电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采用精度较高的交流法电容检测电路,激励信号峰值提高到30 VP-P并对C/V转换放大器做滤波处理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将USB通信方式引入到ECT与计算机的数据传输中,解决ECT数据传输速度问题。比较LBP算法、Landweber迭代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在厚管壁ECT图像重建中的效果,发现神经网络算法受流型的影响很小,具有最优的重建图像质量。
杨道业周宾许传龙汤光华王式民
关键词:电容层析成像浓相USB通信
CO_2减排新途径——土壤中CO_2固定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采用土柱淋溶模拟试验 ,研究长效碳铵及普通碳铵在土壤中的分解特性 ,以考察长效碳铵固碳的实际可能性 .试验表明 :在施用长效碳铵和普通碳铵后的 1个星期左右 ,两者在土壤中的HCO-3 ,CO2 -3 离子质量浓度基本相同 ,且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 .2个星期后 ,施用长效碳铵的土壤中HCO-3 ,CO2 -3 离子质量浓度都明显高于相应的普通碳铵 .结果可知在土壤固碳方面长效碳铵要优于普通碳铵 .
胜杨林军沈湘林
关键词:长效碳铵固碳
相变换热适时动态过程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05年
以冷凝器为例 ,建立了分区和分流型的适时动态分布参数模型 ,模型建立过程中考虑流体的适时物性参数、湿区含液量、流动压力损失以及管壁蓄热等细节 ,使模型的准确性和通用性显著提高。在模拟过程中 ,计算机根据制冷剂状态自动由所建立的物性数据库中查取对应物性参数。模型采用显式方程组 ,求解速度快。由该模型可进行冷凝换热过程非稳态性能研究 ,获得换热过程冷、热流体温度、压力和冷凝状态等随时间变化的过程。通过实验验证表明 。
姚哲卿袁竹林
关键词:冷凝换热数值模拟
共6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