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作品数:721 被引量:3,419H指数:24
相关作者:陈传举貌建华丁慧玲张保恒张小玉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57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7篇农业科学
  • 138篇机械工程
  • 138篇动力工程及工...
  • 113篇交通运输工程
  • 98篇自动化与计算...
  • 4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3篇理学
  • 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3篇电气工程
  • 21篇建筑科学
  • 17篇化学工程
  • 1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3篇文化科学
  • 10篇经济管理
  • 9篇生物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兵器科学与技...
  • 5篇电子电信
  • 4篇矿业工程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3篇柴油
  • 54篇柴油机
  • 38篇汽车
  • 36篇拖拉机
  • 35篇仿真
  • 34篇发动机
  • 30篇燃烧
  • 27篇数值模拟
  • 27篇值模拟
  • 26篇有限元
  • 26篇玉米
  • 25篇车辆
  • 20篇收获机
  • 20篇网络
  • 19篇喷油
  • 17篇液压
  • 17篇风机
  • 16篇制冷
  • 15篇传感器
  • 13篇性能试验

机构

  • 704篇河南科技大学
  • 24篇东南大学
  • 15篇吉林大学
  • 14篇沈阳农业大学
  • 13篇西安理工大学
  • 13篇天津大学
  • 13篇重庆大学
  • 12篇上海理工大学
  • 1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1篇中国一拖集团...
  • 9篇洛阳理工学院
  • 9篇武汉理工大学
  • 8篇清华大学
  • 8篇西安交通大学
  • 8篇河南农业大学
  • 6篇江苏大学
  • 6篇南京理工大学
  • 6篇长城汽车股份...
  • 5篇河南省烟草公...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93篇徐斌
  • 59篇周志立
  • 52篇师清翔
  • 49篇郭志军
  • 44篇马志豪
  • 44篇刘师多
  • 43篇吴健
  • 42篇倪长安
  • 36篇刘建新
  • 31篇王学涛
  • 30篇毛鹏军
  • 29篇杜慧勇
  • 28篇徐立友
  • 24篇谢金法
  • 23篇王站成
  • 22篇张伏
  • 22篇杨铁皂
  • 21篇李心平
  • 21篇周学建
  • 16篇耿令新

传媒

  • 157篇河南科技大学...
  • 70篇农机化研究
  • 32篇拖拉机与农用...
  • 26篇农业工程学报
  • 24篇农业机械学报
  • 9篇安徽农业科学
  • 9篇低温与超导
  • 8篇燃烧科学与技...
  • 8篇机械工程学报
  • 8篇矿山机械
  • 8篇小型内燃机与...
  • 7篇锅炉技术
  • 7篇农业装备与车...
  • 7篇中国农业机械...
  • 6篇机械设计与制...
  • 5篇机械传动
  • 5篇重庆大学学报...
  • 5篇制冷与空调(...
  • 4篇煤矿机械
  • 4篇燃料化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1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0篇2014
  • 76篇2013
  • 68篇2012
  • 72篇2011
  • 75篇2010
  • 86篇2009
  • 59篇2008
  • 66篇2007
  • 63篇2006
  • 33篇2005
  • 37篇2004
  • 31篇2003
7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油机三大精密偶件密封性对供油特性的影响
2006年
柴油机喷油泵的柱塞、出油阀和针阀这三大精密偶件的磨损程度直接影响到柴油机的供油规律和各种综合性能。为此,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的方法,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建立了精密偶件的磨损量与供油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式,从而更直观、清楚地了解到三大精密偶件的密封性对供油量影响程度的主次关系。
符丽君姬江涛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精密偶件磨损量供油量
用HRTEM研究DOC和DPF对柴油机颗粒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对安装了排气后处理装置的CY4102-CE4B柴油机排放的颗粒进行观察,对比了ESC循环中工况7与工况10后处理装置中,柴油氧化催化器(DOC)与颗粒捕集器(DPF)前后颗粒的微观形貌与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组成颗粒的基本粒子均呈近似球形,与发动机工况和后处理装置无关;经DOC后组成颗粒的基本粒子的轮廓比在DOC前更清晰,次级粒子由葡萄状结构向链状结构转化,但经DPF后,又向葡萄型结构转化;低速低负荷时,组成基本粒子的内核与外壳不甚明晰,呈无定型结构,基本结构单元的尺寸较小,薄层呈波浪状;而高速高负荷时,组成基本粒子的内核与外壳更加清晰,呈石墨结构,层状结构也更加明显,薄层几乎呈直线段。
马志豪李磊钞莹任源许新马凡华
关键词: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基于形态滤波的超高速暂态量方向元件
方向元件是基于暂态量的超高速纵联方向保护的核心元件。在阐述数学形态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将能够有效滤除脉冲信号的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形态滤波)应用于暂态量保护的方向元件。首先对故障后很短一段时间内的前行波与反行波进行形态...
罗四倍苏煜段建东
关键词:暂态量保护行波保护数学形态学形态滤波
文献传递
仿生挖掘斗-土壤接触二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研究切削性能更为优良的挖掘斗对减小挖掘机工作阻力意义重大。运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了普通挖掘斗和仿生挖掘斗的土壤接触模型使土壤产生位移的差异。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分析的仿生挖掘斗的切削性能理论上优于某公司生产的6t液压挖掘机铲斗的切削性能。
郭志军邓志强陈海燕
关键词:有限元仿生
基于前馈神经网络的变量施肥养分图的研究
2007年
通过插值方法合理利用土壤采样点的养分值估算非采样点的养分值,对于变量施肥决策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大采样间距插值地图的精确性无法得到保证,难以客观地描述农田的养分分布情况,因此提出一种不依赖于地理统计学推论的前馈神经网络模型,对大间距采样点进行插值。实验研究表明,与目前的插值方法相比,该模型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王俊兰维娟毛鹏军
关键词:土壤学前馈神经网络
玉米种子内部机械裂纹产生与扩展的微观机理被引量:16
2012年
应用Cottrell位错塞积模型分析了玉米种子内部机械裂纹产生机理,采用Griffith能量平衡理论和分形几何理论推导了机械裂纹扩展速度与扩展路径维数计算公式,并对内部机械裂纹扩展速率进行分形分析。结果表明:当玉米种子局部所受应力达到一定时,其内部即产生机械裂纹;根据玉米种子内部机械裂纹扩展运动学公式,内部裂纹扩展宏观速度小于分形扩展速度;由玉米种子内部机械裂纹扩展路径的分形维数公式求出其维数为1.139 5;淀粉颗粒尺寸相同时,裂纹沿淀粉颗粒扩展的速率最快。
张新伟李心平杨德旭刘德军高连兴
关键词:玉米种子
水汽浓度变化对温室效应影响的定量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考察大气水汽浓度变化对温室效应的影响,以全球大气温度探空数据集RATPAC-A为基础,对流层采用固定相对湿度的假设,并根据平流层水汽的历史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对流层绝对湿度的增加,会造成其各处向上出射长波通量的减少,并在层顶处达到最大,且对流层顶水汽含量的变化,对于向上长波通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如果地表温度升高1 K,大气水汽浓度增加所导致的对流层顶向上长波通量的减小值为2.22 W/m2,对流层水汽含量变化与地表温升之间存在着强烈的正反馈关系,有能力使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50%;平流层水蒸汽体积浓度每上升1×10-6,将会使对流层顶的向下长波通量增加0.31 W/m2。
高凤玲华泽钊崔国民陶乐仁
关键词:水汽温室效应正反馈
供油提前角对柴油/乙醇发动机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在YTR3105试验机上,在最大扭矩转速1 500 r/min(扭矩192 N.m)和标定转速2 400 r/min(扭矩164N.m)两个工况下进行了不同供油提前角和不同配比柴油/乙醇混合燃料发动机的经济性与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柴油/乙醇发动机的有效燃油消耗率较柴油机的有所升高,但能量消耗率有所下降;随着供油提前角增大,碳烟排放明显降低,但NOx排放明显升高,CO和THC排放均降低;随着乙醇含量的加大,在转速1 500 r/min时,CO排放增大,在转速2 400 r/min时,CO排放降低,而THC排放在两个工况下均有所增大。
肖阳徐斌吴健马志豪王站成鲍学锋潘永方王鑫
关键词:供油提前角排放特性
蜗壳尺寸、壳体宽度影响通用型离心风机性能的试验研究
我们设计的微型小麦联合收割机采用旋风分离清选系统。该清选系统吸杂风机采用通用型离心风机。在以往试验及作业过程中,通过增大大吸杂风机转速来提高清选系统的工作能力,这就使得整机的振动、嗓声增大,且清选损失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
王升升倪长安耿令新伊文静
关键词:小麦联合收割机
文献传递
生物柴油/柴油发动机排放颗粒电镜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研究了三缸直喷式柴油机在两种供油提前角和两个工况时,燃用两种比例的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时产生的颗粒微观结构和尺寸。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条件下,发动机燃料燃烧产生的颗粒由球形的原始粒子构成,且呈现出不同形状,具有分形结构特性;原始粒子具有多层类石墨微晶结构,且存在无序内核区。B0和B20燃料产生的原始粒子的直径分别在25.6~31.3 nm和28.7~40.0 nm之间,燃用生物柴油时产生的颗粒原始粒子平均直径大于柴油。
马志豪张小玉马凡华徐斌吴建
关键词:柴油机生物柴油微观结构电镜分析
共7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