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实验室

作品数:844 被引量:15,905H指数:67
相关作者:方修琦李宁黄崇福苏筠叶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97篇期刊文章
  • 4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5篇天文地球
  • 2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6篇农业科学
  • 77篇自动化与计算...
  • 75篇经济管理
  • 43篇生物学
  • 41篇水利工程
  • 12篇历史地理
  • 9篇社会学
  • 8篇矿业工程
  • 8篇建筑科学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政治法律
  • 7篇理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32篇灾害
  • 69篇气候
  • 68篇遥感
  • 58篇降水
  • 52篇土壤
  • 51篇植被
  • 49篇干旱
  • 45篇自然灾害
  • 40篇气候变化
  • 39篇土地利用
  • 33篇地震
  • 29篇城市
  • 27篇生态
  • 25篇暴雨
  • 23篇气象
  • 23篇流域
  • 22篇洪涝
  • 18篇作物
  • 18篇涝灾
  • 17篇洪涝灾害

机构

  • 84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18篇教育部
  • 48篇中国科学院
  • 34篇安徽师范大学
  • 27篇北京大学
  • 18篇中山大学
  • 15篇中国气象局
  • 14篇兰州大学
  • 14篇青海省农林科...
  • 13篇首都师范大学
  • 12篇武汉大学
  • 1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0篇南京师范大学
  • 9篇中国环境科学...
  • 8篇青海师范大学
  • 7篇南京大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137篇史培军
  • 58篇李宁
  • 43篇张强
  • 41篇王静爱
  • 36篇蒋卫国
  • 36篇张强
  • 35篇王瑛
  • 33篇陈晋
  • 32篇方伟华
  • 31篇徐伟
  • 30篇龚道溢
  • 28篇潘耀忠
  • 28篇吴吉东
  • 27篇朱秀芳
  • 26篇刘连友
  • 22篇顾卫
  • 22篇陈云浩
  • 22篇张登山
  • 19篇李晓兵
  • 18篇孔锋

传媒

  • 84篇自然灾害学报
  • 62篇灾害学
  • 51篇北京师范大学...
  • 33篇地理学报
  • 20篇地理科学进展
  • 20篇地理科学
  • 19篇中国沙漠
  • 18篇生态学报
  • 16篇资源科学
  • 16篇地球科学进展
  • 16篇地理与地理信...
  • 15篇地球信息科学...
  • 14篇地理研究
  • 14篇干旱区地理
  • 13篇水土保持学报
  • 13篇水土保持研究
  • 1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1篇生态学杂志
  • 10篇遥感信息

年份

  • 1篇2024
  • 27篇2023
  • 39篇2022
  • 29篇2021
  • 28篇2020
  • 30篇2019
  • 34篇2018
  • 55篇2017
  • 33篇2016
  • 38篇2015
  • 51篇2014
  • 39篇2013
  • 51篇2012
  • 30篇2011
  • 22篇2010
  • 31篇2009
  • 34篇2008
  • 37篇2007
  • 56篇2006
  • 38篇2005
8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北省丰宁坝上农牧民生活燃料结构对防护林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在实地调查与采样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研究区已经开展了近 30年的持续营造防护林 ,但至今却未形成完整防护林体系的现状 ,选择一个代表性的自然地域与农牧村行政地域相重合的空间单元即东沟小流域 ,进行农牧民生活消耗薪材总量与区域林木年净增量的调查测算 ,其结果表明 :小流域内农牧民每年从每公顷森林灌丛地上砍伐的薪材大约为 813kg;研究区次生白桦及灌丛林每年每公顷林木的净增量 937.5kg,如果遇到干旱年份林木净增量则小于砍伐量 .表明当地农牧民生活消耗大量薪材对当地防护林建设、次生天然植被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提出了加速丰宁县坝上地区基础设施的发展 ,积极改善农牧民生活的燃料结构 ,加快风力发电设施和电网设施建设步伐是强化防护林建设 。
刘霄姚畋刘海鹏赵烨
关键词:农牧民生活燃料防护林建设生态环境整治
基于EFAST方法的WOFOST作物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作物生长模型广泛应用于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测。为了有效识别作物模型关键参数,减少模型模拟的不适用性,选取河北省藁城市2009—2010年冬小麦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扩展傅立叶振幅灵敏度检验法(EFAST),对WOFOST模型26个作物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为0.5和1.0时的比叶面积(SLATB1和SLATB2),出苗到开花期的积温(TSUM1),35℃时叶面积的生长周期(SPAN),20℃下单叶有效光能利用率(EFFTB3)和最大CO2同化率在30℃的校正因子(TMPF4)等6个参数的敏感性指数均大于0.1,说明对产量形成的贡献较大。研究证明,基于扩展傅立叶幅度检验法(EFAST)的敏感性分析对模型修正具有指导意义,可为模型参数"本地化"提供重要依据。
陈艳玲顾晓鹤宫阿都
关键词:WOFOST模型
台风灾害快速评估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被引量:10
2011年
以台风综合强度指数和台风风场模型的理论为基础,采用C#+ArcEngine技术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并开发了一套以台风综合强度和影响范围评估为主要功能的台风灾害快速评估系统.提出了一种更全面的台风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方法,以期为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基础.
方建徐伟史培军
关键词:台风灾害地理信息系统
武汉市“2016.07.06”暴雨洪涝灾害跨区域经济波及效应评估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为强调跨区域经济波及损失的重要程度,在已构建的灾害动态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融入多区域模块改进模型,定量评估武汉市“2016.07.06”暴雨洪涝灾害对湖北省、全国造成的波及损失。结果表明:(1)灾区外遭受的跨区域经济波及损失(24.30亿元)为武汉遭受直接经济损失(87.40亿元)的28%,是灾区武汉市遭受间接经济损失(5.55亿元)的4.4倍,其中湖北省(除武汉市外)受到的经济波及损失为15.57亿元,全国(除湖北省外)为8.73亿元;(2)灾区外制造业受到的波及损失最大,其中湖北省(除武汉外)受损6.52亿元,全国(除湖北省外)受损2.94亿元,分别占各自总波及损失的42%与34%。其他受损行业依次为农业、其他服务业、建筑业等。建议政府决策者保持对跨区域经济波及损失的关注,通过认清损失产生机理制定有针对性的减小损失措施,开展更科学、全面的风险防范与灾后恢复重建。
张正涛崔鹏崔鹏李宁李宁黄承芳邹强
关键词:自然灾害
苏皖地区历史时期耕地网格化方法探究
历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广受关注,精确的格点化区域历史土地利用数据是进行历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环境效应模拟的基础.但是由于缺少充足可信的历史图件等空间数据资料,历史耕地网格化数据无法直接获取,通...
袁存叶瑜
关键词:网格化耕地模型构建
玉树地震中政府的应急准备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基于反馈控制理论,提出用应急行动反馈控制应急准备的思想,并以玉树地震为例,从政府组织协调、公民应急意识、救援效率、交通与物资状况以及应急预案响应几个方面,分别对我国应急准备体系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意识、应急队伍、应急资源与应急预案几个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的重中之重,但在我国,面对巨灾时,应急准备工作仍存在明显不足.最后根据反馈控制理论,为完善应急准备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邓芳刘吉夫
关键词:应急准备反馈控制应急行动玉树地震
萨拉乌苏晚更新世以来古生物与环境的研究进展和展望被引量:1
2015年
近百年来,对萨拉乌苏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古生物及其所反映的环境做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在不同地点和地层层位发现脊椎动物化石45个属种,人类化石或遗骸15件,并进行了孢粉分析和环境重建.但在一些方面仍需更深入的研究,如1)孢粉记录的分辨率和解译;2)萨拉乌苏人类化石或遗骸的确切年代;3)重点连续沉积剖面晚更新世以来高分辨率的生物地层和环境变化序列、萨拉乌苏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该区环境变化的动力机制等.
马玉贞裴巧敏李丹丹郭超胡彩莉鲁瑞洁伍永秋
关键词:晚更新世以来古生物化石孢粉记录环境变化
城市空间热环境的遥感研究——热场结构及其演变的分形测量被引量:34
2002年
如何定量分析城市热环境 (热场 )结构及其演变特征是当前热环境遥感研究中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将分形几何引入到对热场结构信息的定量研究中 ,针对城市热环境的结构特点设计出 3种不同的分形计算模型 :灰度曲面分形 ,剖面线分形和像元点分形。其中灰度曲面分形计算侧重揭示热场整体的分形特征 ,剖面线分形可用于对典型区域的热场结构信息变化的对比分析 ,像元点分形计算则给出了像元热场变化梯度的定量描述。应用上述模型对 1 990年、1 995年、1
陈云浩史培军李晓兵何春阳
关键词:城市热环境遥感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洪涝灾害间接经济损失定量分析被引量:20
2012年
以1998年洪涝灾害给湖南省农业部门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例,应用投入产出法定量分析了洪涝灾害对部门经济冲击下的产业关联损失.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对灾害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进行评估,并构建供给需求影响矩阵,完善了产业关联损失仅考虑需求单方面的不足.通过计算得到湖南省农业因洪涝灾害的总损失达到503.15亿元,超过同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3倍.农业部门的供给端和需求端的间接损失分别超过直接经济损失的34.5%和47.3%.随着社会经济的融合度增加,灾害导致的产业关联的经济损失逐步增大,研究灾害对经济系统结构的破坏将对行业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有益参考.
张鹏李宁刘雪琴吴吉东
关键词:洪涝灾害
DEM分辨率对山洪淹没模拟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DEM是表征地形状况的重要指标,在山洪淹没模拟中起着重要作用。以2016年7月19日发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西部山区的特大暴雨山洪事件为研究对象,利用HEC-HMS水文模型和FLO-2D水动力模型,设置5种DEM分辨率方案(30、20、15、10、5 m),从淹没范围和淹没水深两方面分析了DEM分辨率对山洪淹没模拟的影响,并从模型运行时间角度对其运行效率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DEM分辨率越高,则淹没范围越小,平均淹没水深越大,即模型模拟精度越高,山洪事件的淹没范围及水深越接近于实际调查情况(DEM分辨率为30和5 m时,淹没范围及淹没深度的模拟精度分别为0.56和0.41、0.76和0.79);随着DEM分辨率的提高,尤其从10 m提高至5 m时,模拟结果差异减少,模拟精度的增幅也减小,淹没范围和水深的精度增幅分别为2.70%和3.94%;DEM分辨率越高,则模型运行时间越长,模型运行效率越低,5 m DEM方案下的运行时间为30 m DEM方案的700倍。综合考虑模拟精度及模拟时间,10 m分辨率的DEM对山洪淹没模拟、风险评估及预警预报等更为适用。
刘天雪王瑛陈笑娟俞海洋张越
关键词:DEM分辨率山洪灾害
共8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