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地震局

作品数:3,014 被引量:10,262H指数:65
相关作者:程万正龙锋韩渭宾梁明剑苏金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17篇期刊文章
  • 486篇会议论文
  • 43篇科技成果
  • 36篇专利
  • 17篇标准

领域

  • 2,655篇天文地球
  • 6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5篇建筑科学
  • 40篇环境科学与工...
  • 36篇文化科学
  • 33篇水利工程
  • 30篇电子电信
  • 26篇经济管理
  • 16篇机械工程
  • 16篇农业科学
  • 15篇历史地理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篇医药卫生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电气工程
  • 8篇政治法律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矿业工程
  • 3篇理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114篇地震
  • 250篇裂带
  • 244篇震源
  • 235篇断裂带
  • 207篇地震活动
  • 203篇震前
  • 201篇强震
  • 177篇地震前
  • 166篇断层
  • 149篇震源机制
  • 149篇前兆
  • 148篇汶川地震
  • 144篇M
  • 138篇地震预报
  • 133篇水库
  • 127篇台网
  • 121篇龙门山
  • 118篇地震台
  • 111篇形变
  • 108篇地壳

机构

  • 2,999篇四川省地震局
  • 266篇中国地震局
  • 198篇成都理工大学
  • 17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17篇中国地震局地...
  • 89篇云南省地震局
  • 69篇中国地震台网...
  • 61篇西南交通大学
  • 42篇中国科学院
  • 41篇防灾科技学院
  • 41篇河北省地震局
  • 32篇中国地震局兰...
  • 30篇江苏省地震局
  • 29篇中国地震局工...
  • 24篇四川大学
  • 24篇中国科学技术...
  • 20篇天津市地震局
  • 19篇山东省地震局
  • 18篇陕西省地震局
  • 17篇山西省地震局

作者

  • 155篇程万正
  • 138篇闻学泽
  • 133篇龙锋
  • 112篇韩渭宾
  • 106篇苏金蓉
  • 102篇易桂喜
  • 99篇梁明剑
  • 95篇周荣军
  • 82篇杜方
  • 82篇陈维锋
  • 79篇张永久
  • 73篇何玉林
  • 66篇李大虎
  • 64篇郭红梅
  • 63篇张致伟
  • 62篇吴朋
  • 55篇胡先明
  • 53篇阮祥
  • 50篇黄圣睦
  • 49篇苏琴

传媒

  • 834篇四川地震
  • 15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11篇地震地质
  • 110篇国际地震动态
  • 108篇地震研究
  • 101篇地球物理学报
  • 91篇地震学报
  • 90篇中国地震
  • 65篇地震
  • 51篇华南地震
  • 44篇震灾防御技术
  • 37篇大地测量与地...
  • 35篇2006年纪...
  • 34篇地震工程学报
  • 30篇华北地震科学
  • 30篇内陆地震
  • 26篇中国地震学会...
  • 20篇灾害学
  • 16篇高原地震
  • 15篇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

  • 12篇2024
  • 107篇2023
  • 96篇2022
  • 104篇2021
  • 94篇2020
  • 94篇2019
  • 144篇2018
  • 119篇2017
  • 88篇2016
  • 127篇2015
  • 152篇2014
  • 127篇2013
  • 125篇2012
  • 86篇2011
  • 102篇2010
  • 123篇2009
  • 116篇2008
  • 58篇2007
  • 111篇2006
  • 62篇2005
3,0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缘及邻区噪声层析成像研究
<正>青藏高原隆升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结果。两大板块的汇聚不仅造就了青藏高原的广泛隆升,而且形成了喜马拉雅弧形造山带,在青藏高原东缘巴颜克拉地块和华南地块的东边界形成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等等。这些复杂的变形结构使青藏高...
花茜梁春涛苏金蓉
西南省域地震应急处置分析与建议被引量:3
2014年
基于西南省域各省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几次地震的应急处置调查,总结出西南省域各省的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特性,其具有基础设施脆弱、自救能力差、次生灾害多、处置难度大等特点,提出加强地震应急准备和地震应急处置两方面的建议与对策。
范开红谢湛申源
关键词:应急处置次生灾害应急准备
无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信道测试被引量:1
2006年
在无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信道测试是台网传输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台网的运行率和地震信号的可用率,甚至整个台网建设的成败。信道测试有3方面的内容:中继站背景场强测试、子台信道储备测试和信道误码测试。经测试后得到各种参数柱状图,以此判断每个台站的信道质量情况,及时调整台网信道传输的设计方案,确保成功建成无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
王翠芳宋澄
关键词:信道测试信道误码
1999年四川绵竹5.0级地震临震电磁辐射信号的准-静电磁场场强理论估算
2007年
1999年9月14日和11月30日在四川省绵竹县清平乡和汉源乡先后发生Ms5.0地震。本文通过都江堰电磁波ULF超低频观测仪震前接收到的电磁辐射信号,对观测场量的某些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和估算。结果表明:理论估算是针对地下发射、空中接收的方式进行的,且针对ULF频段的磁场,与地下发射-地下接收方式的ULF频段的电场所计算的对比结果表明,此估算结果是合理的;两次地震辐射源峰值电流矩为10^8~10^6A·m量级(平均为10^7A·m量级),表明两次地震的孕震体与孕震过程可能不是“独立”的。
周朝晖
关键词:电磁辐射
松潘7.2级地震前的地下水异常机理分析
1976年8月16日,在四川省松潘县与平武县之间发生了7.2级强烈地震,接着8月22日和23日又相继发生了6.7级和7.2级强烈地震.松潘地震具有较丰富的前兆异常.而且震前,四川省地震局根据地震活动性、地壳变形、地电地磁...
李军
关键词:松潘地震地下水异常地震前兆地壳变形
文献传递
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蓄水前后波速比变化研究
赵敏易桂喜龙锋宫悦
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地震各向异性被引量:68
2009年
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地震台站记录的余震序列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法,分析了汶川地震发震构造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地区的地壳各向异性特征,推断了地壳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致以安县为界,位于龙门山北东段的台站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为北东向,与断裂带走向一致;而位于龙门山西南段的台站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为北西向,与断裂带走向垂直;这个特征同样揭示出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逆冲、北东段带有明显走滑性质的特征.研究还显示,靠近龙门山与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交汇区附近的台站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表现比较离散,这可能是由震源区局部的复杂地质构造引起,与该地区复杂的主压应力方向特点一致.
石玉涛高原赵翠萍姚志祥太龄雪张永久
关键词:汶川地震剪切波分裂地震各向异性应力余震序列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序列S波分裂特征被引量:9
2016年
本文测定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震源区及其附近台站的S波分裂参数,包括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最终得到了40个台站的S波分裂结果.结果显示:在地震主破裂区内观测到的快波优势取向为NE向,与余震分布的长轴方向一致;位于双石—大川断裂以西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为NW向,与区域最大主压应力轴方向一致;位于荥经断裂附近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为NW向,与该断裂走向一致.快波偏振优势方向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主震前位于地震破裂区附近的TQU和BAX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均呈NE向;主震后TQU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为近EW向,而BAX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则不突出,反映出芦山地震主震前快波偏振方向受控于龙门山断裂带,而主震后受构造应力场的作用更加明显.此外,各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为1.25—5.40ms/km,在余震覆盖密集区域,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均大于3.0ms/km,反映出震源区的各向异性程度较强.芦山主震后,各台站的延迟时间随时间变化持续减小,反映出震源区地壳应力随余震活动逐渐减小.
吴朋陈天长赵翠萍苏金蓉杨建思黄春梅刘莎李兴泉
关键词:S波分裂快波偏振方向各向异性
利用爆破事件分析不同速度模型下常规定位方法定位结果
2020年
地震定位对速度模型的依赖性很强.四川地区地形复杂,常规工作中可选取多种速度模型进行定位.川西龙门山断裂带为东南部四川盆地和西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山区的明显分界线,近年在此断裂带上发生多次较大地震.对发生在该断裂带附近的6个爆破事件和15个天然地震重新定位,并对比结果.研究表明,相同台站包围情况下,川滇3D速度模型稳定性最好,但对浅表爆破不太准确.相比HypoSat(一维速度模型)组合,台站分布对Hypo2000(一维速度模型)和Hypo2000(赵珠速度模型)组合的定位结果影响较大.
李兴泉吴朋唐淋
关键词:残差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现今应变积累特征及强震危险性被引量:2
2022年
基于川滇地区2013~2018年GNSS速度场结果,解算区域地表应变率场,分析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现今地表应变特征,反演其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分布,并重点分析芦山地震后该区域的深部应变积累程度。结合已有历史地震破裂及断层库仑应力结果,综合分析芦山地震后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不同段的强震危险性。结果表明,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现今呈现出明显的左旋应变积累特征,三岔口地区剪切应变积累速率最大,最大量值为3.5×10^(-8)/a;同时,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还表现出NS-NE向的拉张和近EW-NW向的挤压变形,康定-石棉段EW向挤压应变率最高,为-3×10^(-8)/a;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EW向挤压应变率为-2×10^(-8)/a~-3×10^(-8)/a,而小江断裂带由北至南挤压变形逐渐减缓,东川以南转为拉张变形;断层闭锁反演结果与GNSS应变率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样反映出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左旋剪切应变兼局部挤压或拉张的应变积累特征。综合分析认为,鲜水河断裂带道孚-八美段、康定以南的磨西至安宁河断裂带及小江断裂带的巧家-东川段、宜良-建水段具有较高的闭锁程度和左旋滑动亏损速率,是强震危险性较高的段落。
刘辛中张风霜马伶俐李腊月
关键词:GNSS
共30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