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地震局

作品数:3,169 被引量:8,921H指数:42
相关作者:付虹苏有锦秦嘉政张建国张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28篇期刊文章
  • 451篇会议论文
  • 39篇科技成果
  • 19篇专利
  • 13篇标准

领域

  • 2,860篇天文地球
  • 74篇建筑科学
  • 46篇经济管理
  • 39篇文化科学
  • 3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5篇水利工程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自然科学总论
  • 12篇电子电信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篇理学
  • 8篇机械工程
  • 8篇政治法律
  • 4篇医药卫生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社会学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生物学
  • 2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080篇地震
  • 299篇震前
  • 283篇强震
  • 244篇震源
  • 240篇地震前
  • 217篇前兆
  • 191篇M
  • 176篇地震活动
  • 149篇地震预报
  • 136篇断层
  • 125篇地震前兆
  • 112篇地震序列
  • 104篇裂带
  • 103篇震源机制
  • 102篇震灾
  • 97篇断裂带
  • 94篇震害
  • 88篇地壳
  • 88篇形变
  • 84篇地震台

机构

  • 3,150篇云南省地震局
  • 226篇中国地震局
  • 15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42篇云南大学
  • 89篇四川省地震局
  • 81篇中国科学技术...
  • 79篇中国地震台网...
  • 78篇昆明理工大学
  • 54篇中国地震局地...
  • 47篇中国科学院
  • 45篇河北省地震局
  • 41篇新疆维吾尔自...
  • 40篇山东省地震局
  • 39篇国家地震局
  • 33篇中国地震局工...
  • 27篇中国地震局地...
  • 25篇清华大学
  • 25篇青海省地震局
  • 24篇北京大学
  • 22篇防灾科技学院

作者

  • 222篇付虹
  • 148篇苏有锦
  • 147篇秦嘉政
  • 96篇张立
  • 95篇崔建文
  • 94篇钱晓东
  • 81篇赵慈平
  • 80篇卢永坤
  • 79篇许昭永
  • 78篇王彬
  • 75篇杨润海
  • 74篇赵小艳
  • 72篇曹彦波
  • 69篇叶建庆
  • 67篇张方浩
  • 63篇常祖峰
  • 63篇李永莉
  • 62篇王绍晋
  • 60篇李永强
  • 56篇刘丽芳

传媒

  • 978篇地震研究
  • 17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36篇国际地震动态
  • 101篇地震学报
  • 90篇地震地质
  • 89篇中国地震
  • 83篇高原地震
  • 82篇地震
  • 64篇地球物理学报
  • 58篇大地测量与地...
  • 53篇华南地震
  • 46篇四川地震
  • 45篇震灾防御技术
  • 42篇世界地震译丛
  • 36篇华北地震科学
  • 35篇西北地震学报
  • 29篇云南大学学报...
  • 25篇内陆地震
  • 24篇中国应急救援
  • 23篇灾害学

年份

  • 5篇2024
  • 120篇2023
  • 110篇2022
  • 158篇2021
  • 105篇2020
  • 169篇2019
  • 183篇2018
  • 125篇2017
  • 119篇2016
  • 106篇2015
  • 106篇2014
  • 68篇2013
  • 120篇2012
  • 90篇2011
  • 82篇2010
  • 87篇2009
  • 116篇2008
  • 99篇2007
  • 83篇2006
  • 84篇2005
3,1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典型强震动加速度仪一致性检验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两种典型强震动加速度仪,ETNA与MR2002,利用汶川地震强余震流动观测进行了两仪器的一致性检验。通过架设在同一仪器墩上的2种强震动加速度仪在5次余震事件中所获取加速度记录的波形、峰值、傅里叶振幅谱及反应谱的对比分析可知,ETNA仪器记录的峰值加速度与MR2002仪器记录的峰值加速度间的最大相对误差达23.6%,且南北向峰值加速度差异大于东西向和竖向,竖向明显小于两水平向;反应谱及傅里叶谱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只是幅值存在些微差异,且竖向谱值相差最小,明显小于两水平向,反应谱最大相对误差近5%,相对于低频反应谱,高频反应谱差异较大;此外,亦存在两仪器记录时程曲线反向、记录时间长度不等、触发点不同等差异。经分析认为,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两种不同仪器性能上的微差异、仪器参数设置不同、以及触发滤波算法不同等因素引起的。
周正华杨黎薇李永义刘金进任叶飞
关键词:反应谱
岩石在破裂孕育过程中声发射变化特征的物理机制研究被引量:15
1994年
根据声发射原理,并假设岩石中颗粒断裂的总几率符合Weibull型极值函数,由此导出声发射总数N与应变能W,材料断裂构造形状参数m,试样几何尺寸B及颗粒总数L的关系。对同一材料的同一试件而言,m对N的变化形态有显著影响,而应变能的大小则对N的大小有显著影响,并同时导出声发射率与上述变量及能率的关系。同样,的变化形态受m的制约,的大小则与应变能的大小及能率大小有关。进一步推导还表明,在岩石主破裂前,前兆时间t和的变化不仅与极值应力前后的应变硬化及应变软化程度有关,且与环境刚度(压机刚度)及岩石自身的力学性质有关。摸拟了几条理论曲线,它与实验结果非常一致。
许昭永王彬梅世蓉庄灿涛
关键词:岩石声发射地震前兆
云南文山5.3级地震跨断层形变短期前兆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将云南东部的断层网络视为一个互有关联的动力学系统,利用蕴震系统信息合成方法对该系统15条跨断层短水准和14条短基线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8月云南文山5.3级地震前,断层形变短期异常明显,且水平运动异常较垂直运动更为明显。
施顺英张燕吴云安利
关键词:断层形变前兆异常
20世纪云南地区地震记录完全性评价被引量:13
2010年
通过对1901~2000年云南地区5级以上地震记录完全性分析,发现20世纪早期云南地震漏载仍然严重,30年代以后5级以上地震记录较为完全,其中滇西南为地震记录的主要漏载地区。根据b值估算得到20世纪云南地区漏载5级地震143次、6级地震6.6次,这是地震活动性研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60年代后地震活动的起伏与地震监控能力无关。
皇甫岗李忠华
关键词:地震记录
2006~2010年云南东部地区磁偏角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2006~2010年云南东部地区9期地磁三分量观测资料,经过日变改正、长期变化改正消除地磁场的日变化及长期变化影响,计算各期地磁内源场的曲面样条模型并剥离出地磁异常场分布,求解相邻两期地磁异常场差异获取地磁异常场的变化,并对磁异常场中磁偏角分布的变化进行了描述。
倪喆李春光陈斌袁洁浩狄传芝
震级离散下的震级频度关系
2011年
运用最大熵原理,研究震级离散条件下震级频度关系,得到震级离散条件下震级概率分布函数,结果表明:(1)震级大于等于某一震级的地震次数应通过离散求和的方式得到,而不应通过积分的方式得到;(2)震级上限取为∞的情况下,古登堡意义和里克特意义两种震级频度关系式的b值相等;震级上限有限的情况下,里克特意义震级频度关系式可能不是直线.
李忠华秦嘉政苏有锦
关键词:最大熵原理震级频度关系
云南省地质灾害被引量:7
1990年
云南省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火山活动等)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本文就云南省主要地质灾害的概况、分布、危害及基本特征做一简要论述,以引起人们对地质灾害的重视,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姜朝松
关键词:地质灾害经济建设生态环境
云南楚雄州地震活动与地质灾害发育的关系
2023年
基于楚雄州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地质灾害调查结果,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从地震地质灾害、地震烈度、地震活动性、震后地质灾害演化4个方面探讨了该州地震活动与地质灾害发育的关系。研究表明:地震触发的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地裂缝为主,中强震活动频繁区域地质灾害相对较发育,尤其在6级以上地震的高烈度或低烈度交叉区域,6级以下地震虽然触发地质灾害程度较弱或不能触发,但对地质灾害发育起了促进作用;震后地质灾害具有长期活动性,武定6.5级地震导致境内地质灾害活动持续长达23年,大姚6.2、6.1级地震致使大姚县地质灾害活动持续18年之久。楚雄州未来灾后重建时应充分考虑震后地质灾害长期活动性特点,以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李圣卿元华庄儒新罗嘉铮段炜朱智娇
关键词:地震活动地质灾害
多个区域前兆和主大破裂顺序特征的试验研究
采用200x200x(10-15)mm3有机玻璃及云南大理产粗粒花岗岩,在其上切割出多条裂缝以雁列式组成V构造.按构造特征,把样品分为几个区:A区,断层交汇区;B区:左行左列岩桥区;C区,右行左列岩桥区.利用定点应变、实...
许昭永杨润海陈顺云胡毅力赵晋明王赟赟熊秉衡张永安钟丽蕓吕晓旭王正荣佘灿麟
关键词:花岗岩有机玻璃应力场
文献传递
云南生命线工程及水工结构的地震灾害损失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云南地震灾害频发,生命线工程和水工结构破坏严重。本文对1993~2003年云南地区生命线工程和水工结构(常称"水利设施")的震害损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同等地震能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呈增大趋势;2生命线工程及水工结构的地震灾害损失随震级的增大而显著增大;3生命线工程和水利设施占总损失比例的算术平均值之和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特征,较为接近,占11.4%~16.2%。
周光全谭文红施伟华毛燕解丽
关键词:震害损失人口密度地震震级
共3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