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研究所

作品数:167 被引量:1,493H指数:21
相关作者:余彬彬邵红马金娥王兴龙谈探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2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5篇生物学
  • 56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6篇植物
  • 37篇ISSR
  • 34篇夏蜡梅
  • 34篇蜡梅
  • 33篇濒危
  • 33篇濒危植物
  • 18篇遗传分化
  • 14篇代谢产物
  • 14篇种群
  • 14篇次生代谢
  • 14篇次生代谢产物
  • 13篇叶片
  • 12篇环境因子
  • 10篇幼苗
  • 10篇RAPD
  • 10篇ISSR分析
  • 9篇入侵
  • 9篇扩增
  • 9篇ISSR-P...
  • 8篇居群

机构

  • 164篇台州学院
  • 26篇西南大学
  • 23篇杭州师范大学
  • 14篇北京林业大学
  • 8篇上海师范大学
  • 5篇山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浙江省中药研...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三峡库区植物...
  • 1篇台州市农业科...

作者

  • 137篇金则新
  • 105篇李钧敏
  • 27篇李建辉
  • 12篇张文标
  • 10篇杨蓓芬
  • 9篇马金娥
  • 8篇谈探
  • 7篇王强
  • 7篇顾奇萍
  • 7篇余彬彬
  • 7篇熊能
  • 6篇柯世省
  • 5篇彭礼琼
  • 5篇王兴龙
  • 5篇边才苗
  • 4篇闫明
  • 4篇徐兴利
  • 4篇邵红
  • 4篇祁彩虹
  • 4篇丁丽亚

传媒

  • 19篇植物研究
  • 16篇江苏农业科学
  • 15篇西北林学院学...
  • 14篇生态学报
  • 1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0篇福建林业科技
  • 9篇安徽农业科学
  • 9篇第五届浙江省...
  • 5篇生态学杂志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浙江林业科技
  • 4篇浙江大学学报...
  • 4篇广西植物
  • 4篇浙江林学院学...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14篇2012
  • 13篇2011
  • 25篇2010
  • 13篇2009
  • 19篇2008
  • 35篇2007
  • 30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1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程度南方菟丝子寄生对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生物入侵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菟丝子属植物可以有效地抑制入侵植物的生长,恢复本地群落,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剂。以本地寄生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和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数量的南方菟丝子茎段(长度15 cm)寄生三叶鬼针草来形成不同的寄生程度(寄生Ⅰ、Ⅱ、Ⅲ分别由1、2、3段南方菟丝子茎段寄生),分析不同程度的寄生对寄主三叶鬼针草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寄生植物对寄主补偿生长的诱导。南方菟丝子寄生34 d之后,3种程度的寄生均可显著抑制三叶鬼针草生长。寄生Ⅲ处理组的南方菟丝子生物量显著大于寄生Ⅰ和寄生Ⅱ处理组。不同寄生强度对三叶鬼针草生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寄生Ⅱ和寄生Ⅲ的三叶鬼针草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株高与冠幅均显著低于寄生Ⅰ,但相互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寄生Ⅱ的三叶鬼针草的叶面积、根长和根体积均显著低于寄生Ⅰ,寄生Ⅲ的叶面积和根长高于寄生Ⅱ,但与寄生Ⅰ及寄生Ⅱ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寄生Ⅲ的根体积显著高于寄生Ⅱ,但与寄生Ⅰ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相比,不同程度寄生下三叶鬼针草的净同化速率NAR和相对生长率RGR极显著降低。寄生Ⅱ的三叶鬼针草的RGR显著低于寄生Ⅰ,寄生Ⅲ的三叶鬼针草的RGR高于寄生Ⅱ,但与寄生Ⅰ及寄生Ⅱ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寄生Ⅱ与寄生Ⅲ的三叶鬼针草的NAR显著低于寄生Ⅰ组,但相互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除寄生Ⅰ处理组外,寄生Ⅱ与寄生Ⅲ处理导致三叶鬼针草与南方菟丝子的累积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寄生Ⅱ处理组的累积生物量要低于寄生Ⅰ处理组,寄生Ⅲ处理组的累积生物量要高于寄生Ⅱ处理组,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寄生Ⅲ处理组的三叶鬼针
张静闫明李钧敏
关键词:三叶鬼针草寄生植物入侵植物
珍稀濒危植物夏蜡梅总生物碱含量分析被引量:13
2006年
对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居群的夏蜡梅营养器官总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不同海拔高度夏蜡梅不同营养器官均含有生物碱,总生物碱含量以叶片最高,其余器官的含量均较低,叶片的总生物碱含盘均显著高于其它营养器官。而其它营养器官之间差异均不显著。②阳坡的夏蜡梅叶片总生物碱含量显著高于阴坡,其余器官在阴、阳坡之间的含量差异不显著。③7个居群夏蜡梅叶片总生物碱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变化范围在1.4681%~2.5576%之间,平均为2.1580%。④通径分析显示,土壤氮含量对夏蜡梅叶片总生物碱含量起正相关作用.土壤磷含量起负相关作用。而有机质、海拔、土壤pH值均可以间接通过土壤氮含量对叶片总生物碱含量起正相关作用。
金则新李钧敏朱小燕
关键词:夏蜡梅总生物碱器官
浙江省仙居县种子植物区系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据初步统计,浙江省仙居县约有种子植物有142科,616属,1 347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其中裸子植物约5科,10属,14种;被子植物约有137科,606属,1 333种。该区系中优势科明显,20种以上的科有18个,虽只占科总数12.68%,但占总属数的56.01%和总种数的59.76%。本区系植物成分较为复杂,5种以下的少型属和单型属有562个,占属总数的91.23%。仙居种子植物区系属的成分中,温带分布型占比例较高,占53.08%;热带分布类型也有相当的比重,占44.57%;中国特有属有13个,占2.36%。国家首批保护的植物14种。
金则新朱文文
关键词:种子植物区系分布区类型
短柄枹种群在不同群落演替过程中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4
2008年
为了解群落演替与种群遗传行为之间的紧密联系,利用RAPD技术对处于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中短柄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45条条带,其中多态条带为120条,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2.76%,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4.14%;Shannon信息指数估算的总遗传多样性为0.474 7,平均为0.364 2。N ei指数计算的总基因多样性为0.323 4,平均为0.248 4。3个种群的的遗传多样性大小顺序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AMOV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的遗传变异中,30.27%的变异发生在种群间,69.73%的变异发生在种群内,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31 9,基因流(Nm)为1.653 9。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平均为0.850 1,遗传距离平均为0.162 6,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中的短柄枹种群遗传相似度最高。对不同群落的短柄枹种群进行UPGMA聚类,在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中的短柄枹种群先聚到一起,再与常绿阔叶林中的短柄枹种群相聚。短柄枹种群这种遗传结构是其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反映,同时也与群落的微环境密切相关。
顾奇萍金则新李钧敏楼文燕
关键词:RAPD演替
氮沉降对乌药幼苗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6
2012年
2010年6月—2011年7月,采用盆栽模拟氮沉降试验,比较了不同氮浓度处理(CK0g·m-2·a-1、低氮2g·m-2·a-1、中氮8g·m-2·a-1、高氮32g·m-2·a-1)下乌药幼苗光合作用、相对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差异,探讨氮沉降对乌药幼苗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年的低氮、中氮和高氮处理,乌药幼苗叶片的日均净光合速率(Pn)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7.0%、117.8%、41.2%和82.6%、191.3%、152.2%;3种氮处理的乌药幼苗叶片日均Pn、Pnmax均以中氮处理最高.不同氮浓度处理后乌药幼苗叶片的日均胞间CO2浓度、日均气孔导度、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均高于对照,暗呼吸速率以高氮处理最高.乌药幼苗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以中氮处理最高,其次是高氮处理,低氮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不同氮处理使乌药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生改变,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PSⅡ潜在活性均以高氮处理最低.3种氮处理的乌药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而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膜透性均以高氮处理最高.氮沉降提高了乌药幼苗的光合能力,以中氮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对其他生理指标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王强金则新彭礼琼
关键词:模拟氮沉降乌药光合生理膜脂过氧化
濒危植物夏蜡梅花的形态变异被引量:12
2010年
研究了不同地理位置的3个夏蜡梅自然种群间以及种群内花部形态变异,并对3个种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夏蜡梅花部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各性状总的平均变异系数在6.293(内瓣长)~46.90(花柄长)之间,种群间总的平均变异系数在13.430(DMS)~15.7208(DLS),因此认为夏蜡梅花的表型性状无论是在物种水平还是在种群水平都具有较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其中又以大雷山种群最高;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部分指标分化显著或极显著,13个指标在种群内的变异占了总变异的82.9%,这说明夏蜡梅种群内变异是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由此可以推测遗传上的多样性是形成夏蜡梅花部形态变异的主导因素;种群间平均变异组分占了17.1%,表明花部形态在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表型分化;聚类分析显示距离较近的大明山种群和龙须山种群先聚在一起,表型差异与地理距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经分析认为微生境的异质性和种群隔离以及遗传漂变均可能导致夏蜡梅种群间的表型分化;相关性分析显示部分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顾婧婧金则新熊能
关键词:夏蜡梅聚类分析
濒危植物夏蜡梅叶片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动态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以国家2级保护植物夏蜡梅为研究对象,对自然条件下夏蜡梅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总黄酮、总酚酸、总鞣质等3种酚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夏蜡梅叶片3种酚类化合物含量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3种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其中,总黄酮的含量在5月和7月出现2个峰值;总酚酸的含量在7月和9月出现2个峰值;总鞣质的含量在6月和8月出现2个峰值。3种酚类化合物总含量的变化呈现出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以7月最高,10月最低。3种酚类化合物的总含量与总酚酸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与总黄酮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陈波李建辉金则新王海东蒋鑫淼
关键词:夏蜡梅酚类化合物
夏蜡梅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cpSSR分析
采用cp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夏蜡梅了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夏蜡梅叶绿体遗传变异分析的8个位点中,有5个位点表现为单态,其他3个位点表现为多态,叶绿体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7.5%;物种水平的Shannon...
金则新李钧敏谈探
关键词:夏蜡梅CPSSR单倍型
濒危植物夏蜡梅果实、种子形态变异研究被引量:22
2008年
研究了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海拔的夏蜡梅自然种群间以及种群内个体间的果实和种子形态变异,并分析了每果所含饱满种子数与果实形态特征、种子重与果实及种子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夏蜡梅果实和种子的表型性状在种群间、种群内和个体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且种子形态较果实稳定。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部分指标分化显著或极显著,来自种群内的变异在90%以上,且大约80%的变异来自个体内。说明遗传控制对夏蜡梅果实和种子形态变异起主导作用。3个种群中,大明山高海拔的果实和种子性状相对优良。每果所含饱满种子数与果实形态显著相关,种子重与种子形态的相关性较与果实形态的相关性显著。
蔡琰琳金则新
关键词:夏蜡梅果实种子
东魁杨梅营养器官提取液的体外抑菌活性
2011年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滤纸琼脂扩散法,对东魁杨梅营养器官的不同提取液的4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以及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总黄酮、总鞣质、总绿原酸含量均是茎皮最高、根皮次之,游离蒽醌含量叶片最高、根皮次之;东魁杨梅营养器官提取液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茎皮和根皮的沸水提取液、丙酮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和抑菌活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与总绿原酸、总鞣质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茎皮和根皮提取液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良好抑制剂,主要是由其中的总鞣质、总绿原酸和总黄酮共同作用的结果。
杨蓓芬
关键词:东魁杨梅次生代谢产物抑菌活性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