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品数:287 被引量:2,589H指数:29
相关作者:董爱华迟万好方李宏楼志华金燕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3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6篇生物学
  • 77篇农业科学
  • 3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3篇医药卫生
  • 10篇文化科学
  • 5篇化学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22篇幼体
  • 20篇水稻
  • 17篇孵化
  • 16篇细胞
  • 13篇石龙子
  • 13篇
  • 12篇植物
  • 12篇两性异形
  • 11篇中国石龙子
  • 11篇污染
  • 10篇黄瓜
  • 10篇基因
  • 10篇繁殖
  • 10篇北草蜥
  • 9篇幼体特征
  • 8篇种群
  • 7篇酶活性
  • 7篇耐受
  • 6篇胚胎
  • 6篇孵化温度

机构

  • 285篇杭州师范大学
  • 49篇浙江大学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浙江师范大学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台州学院
  • 5篇温州师范学院
  • 4篇山西师范大学
  • 4篇浙江省微生物...
  • 3篇宁波大学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杭州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江南大学
  • 2篇琼州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2篇肇庆学院

作者

  • 43篇计翔
  • 29篇杜卫国
  • 29篇王利琳
  • 24篇贾秀英
  • 22篇庞基良
  • 21篇胡江琴
  • 20篇曹明富
  • 18篇薛俊增
  • 15篇向太和
  • 14篇陈敏
  • 13篇董爱华
  • 13篇梁海曼
  • 11篇沈波
  • 11篇陈波
  • 8篇朱睦元
  • 8篇胡健饶
  • 8篇张永普
  • 8篇许雪峰
  • 7篇陈志伟
  • 7篇陈雪君

传媒

  • 26篇Curren...
  • 24篇杭州师范学院...
  • 13篇生态学报
  • 13篇杭州师范大学...
  • 11篇Zoolog...
  • 8篇科技通报
  • 8篇实验生物学报
  • 7篇动物学杂志
  • 6篇应用与环境生...
  • 6篇生态学杂志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浙江农业学报
  • 4篇浙江大学学报...
  • 4篇微生物学通报
  • 4篇植物研究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兽类学报
  • 3篇微生物学报
  • 3篇生物学通报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8
  • 12篇2007
  • 50篇2006
  • 56篇2005
  • 49篇2004
  • 30篇2003
  • 35篇2002
  • 20篇2001
  • 9篇2000
  • 7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2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座因子IS10一个新的插入靶位点的序列分析(英文)
2006年
转座因子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它在研究基因的重组机理以及生物染色体的进化方面有着重要意义。IS10是细菌中的一种转座因子,它既能单独作为插入序列,也能作为Tn10的一部分进行转座。利用含sacB基因的质粒pXT3sacB,获得了由转座因子IS10插入而导致sacB基因失活的突变体。通过对插入突变体质粒DNA的序列测定(GenBank登记号为AY580883.1),结果表明IS10两端分别包括22bp倒置重复区CTGAGAGATCCCCTCATAATTT和AAATCATT-AGGGGATTCATCAG,这与前人的报道一致;而IS10两端的插入靶位点序列为TGCTTGGTT,该9bp靶位点序列与前人报道的序列NGCTNAGCN不同。根据文献资料,本研究中的靶位点序列是首次报道。此外,通过Southernblot杂交分析,插入sacB基因中的IS10来源于宿主大肠杆菌DH5α染色体DNA,并且IS10在DH5α染色体中为两个拷贝。此外,本研究利用sacB基因捕获到转座因子IS10,该方法为研究其他插入序列提供了一个有益的体系。
向太和王利琳王慧中
关键词:转座因子插入位点
中华鲎虫体节及附肢组成
中华鲎虫(Triops sinensis)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鳃足亚纲(Branchiopoda)、背甲目(Anostraca)、鲎虫科(Triopsidae)、鲎虫属...
薛俊增吴惠仙汪宝永
关键词:形态学生物学
文献传递
土壤样品中DNA提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6
2005年
对土壤样品中提取DNA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如果以细胞有效裂解和DNA产率为标准,用冻融进行预处理再结合SDS和溶菌酶的化学裂解方法,是效果最佳的DNA抽提方法,细胞裂解率为82%,DNA产率达20.8μg/g。为了去除PCR抑制物,将DNA样品进一步用柱纯化,回收率为80%。纯化后的DNA样品可用于16SrDNA扩增及其他分子操作。
陈敏
关键词:土壤样品DNA提取DNA纯化
日粮中不同粗蛋白水平对产蛋期绍鸭产蛋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采用3种不同蛋白质水平(产蛋率<80%:18%,16%,14%;产蛋率>80%:20%,18%,16%)的等能日粮(11.29 MJ/kg)对绍鸭进行饲养试验和氮平衡试验。在供试日粮蛋白质水平下,日粮粗蛋白水平对绍鸭体重、采食量及产蛋性能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蛋重与日粮蛋白质水平呈正相关(r2=0.685);产蛋率以低蛋白组较高;总产蛋量3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陈雪君
关键词:绍鸭粗蛋白水平产蛋率氮存留率
铜、锌和三唑磷对泽蛙蝌蚪的毒性研究被引量:29
2005年
以泽蛙蝌蚪为实验材料,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Cu,Zn和三唑磷对泽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u,Zn和三唑磷对泽蛙蝌蚪的急性毒性顺序为Cu>三唑磷>Zn。Cu对泽蛙蝌蚪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98,0.70和0.43mg/L;Zn对泽蛙蝌蚪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0.0,51.0和46.5mg/L;三唑磷对泽蛙蝌蚪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63,5.47和5.30mg/L。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Cu与Zn的联合毒性为协同作用;Cu与三唑磷的联合毒性为拮抗作用;Zn与三唑磷,Cu与Zn及三唑磷同时共存时的联合毒性,24h时为拮抗作用,48和96h时为协同作用。
贾秀英董爱华杨亚琴
关键词:CUZN三唑磷急性毒性联合毒性
一株产红色素菌株及对其红色素结构的鉴定被引量:5
2008年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红色素的细菌H31,根据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已有序列比对的结果,并结合菌落形态和常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在细菌分类学上属于肠杆菌科,其与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同源性最高,但该菌株生理生化实验中的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以及精氨酸双水解酶实验与报道的S. marcescens的结果不一致,为一株新的黏质沙雷氏菌S. marcescens H31。通过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确定其产生的红色素为灵菌红素。
张梁郝名慧楼志华石贵阳
关键词:灵菌红素红色素RDNA菌种鉴定
在高等师范院校开展创建绿色大学活动的思考
2003年
认为高等师范院校理应成为创建绿色大学的先导 ,开展绿色大学创建活动是发展环境教育的需要 ,结合师范院校特点 。
李喜梅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环境教育环境保护
镉、铅对蟾蜍精巢毒作用的酶学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为研究镉、铅对精巢的生化毒作用机理 ,应用氯化镉、硝酸铅溶液对成年雄性蟾蜍进行腹腔染毒 (按镉计 0 .1、0 .2、0 .4、0 .8mg/ kg体重 ;按铅计 1、2、4、8mg/ kg体重 ) ,连续染毒 7d后活体解剖 ,测定分析精巢中各种酶的活性。结果显示 ,在镉染毒下 ,精巢乳酸脱氢酶 (L DH)和酸性磷酸酶 (ACP)的活性随镉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而碱性磷酸酶 (AL P)未发现明显变化 ;在铅染毒下 ,乳酸脱氢酶 (L DH)和碱性磷酸酶 (AL P)的活性随铅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而酸性磷酸酶 (ACP)未发现明显变化 ;乳酸脱氢酶 (L DH)同工酶在镉、铅染毒下则主要表现为酶带 L DH1 、L DH2 的抑制或缺失和 L DH5活性的增强。因此 ,镉、铅对蟾蜍的雄性生殖毒性机理可能与酶的活性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L DH可以考虑作为反映镉。
贾秀英董爱华
关键词:酸性磷酸酶毒作用蟾蜍
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进展被引量:11
2001年
陆地植被的年净第一性生产力是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碳总量。在全球CO2浓度持续变化的过程中 ,作为一个对外界综合环境因素敏感的指标 ,陆地植被净第一生产力的变化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是关注的焦点。简要介绍了植被净第一生产力研究方法的状况 ,着重对当前 2种主要生产力模型 (GLO PEM模型和NASA CASM模型 )的测定原理、方法、测定结果及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同时对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也进行了介绍。表 2参 1
陈波
关键词: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全球气候变化
不同性别类型黄瓜品种基因组DNA的提取及RAPD标记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采用改良的异丙醇沉淀法成功地提取了11个不同性别类型黄瓜品种的基因组DNA.以此作为PCR扩增反应模板进行RAPD分析,结果从22个10bp随机寡核苷酸引物中筛选出2个引物S23和S91在全雌性品种MT700和其他性别类型的品种之间稳定地扩增出多态性.至于该多态性标记是否与黄瓜雌性性别有关,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向太和王利琳胡江琴庞基良余爱华
关键词:黄瓜品种RAPD标记RAPD分析PCR扩增寡核苷酸全雌性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