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内燃机系

作品数:94 被引量:443H指数:13
相关作者:丁万龙闫淑芳姜立永黄维钧徐百龙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内燃机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动力工程及工...
  • 27篇交通运输工程
  • 25篇机械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7篇柴油
  • 43篇柴油机
  • 26篇燃烧
  • 21篇发动机
  • 13篇起动
  • 11篇瞬态工况
  • 10篇直喷
  • 10篇车用
  • 9篇压燃
  • 8篇进气
  • 8篇冷起动
  • 7篇液化石油
  • 7篇液化石油气
  • 7篇石油
  • 7篇石油气
  • 7篇燃机
  • 7篇内燃
  • 7篇内燃机
  • 6篇烟度
  • 6篇增压

机构

  • 94篇吉林大学
  • 15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同济大学
  • 8篇中国第一汽车...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北海道大学
  • 2篇空军航空大学
  • 2篇车辆排放与节...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汽车技术...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依维柯汽...

作者

  • 34篇刘忠长
  • 22篇刘巽俊
  • 21篇郭英男
  • 16篇谭满志
  • 15篇韩永强
  • 13篇苏岩
  • 11篇李理光
  • 11篇黄为钧
  • 11篇邓宝清
  • 9篇刘金山
  • 8篇程鹏
  • 8篇许允
  • 8篇袁兆成
  • 7篇王忠恕
  • 6篇王惠萍
  • 6篇肖宗成
  • 6篇郭亮
  • 6篇赵佳佳
  • 5篇刘发发
  • 5篇刘志敏

传媒

  • 24篇内燃机学报
  • 17篇燃烧科学与技...
  • 6篇车用发动机
  • 6篇农业机械学报
  • 4篇中国内燃机学...
  • 3篇中国内燃机学...
  • 2篇汽车工程
  • 2篇内燃机工程
  • 2篇中国内燃机学...
  • 2篇中国内燃机学...
  • 1篇汽车技术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拖拉机与农用...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小型内燃机与...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车辆与动力技...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2008年中...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0
  • 1篇2009
  • 9篇2008
  • 16篇2007
  • 15篇2006
  • 14篇2005
  • 13篇2004
  • 5篇2003
  • 8篇2002
  • 7篇2001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气门柴油机进气门出口流速的分布被引量:1
2002年
对四气门柴油机在两个进气道单独和同时开启的情况下 ,利用热线风速仪测量进气门出口全圆周速度分布 ,并通过动量矩流率的计算 ,分析了两个进气道气流相互影响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在进气过程中 ,两个进气道之间的气流相互影响 ,造成了两进气门出口速度的再分配 ,进而导致了缸内气流绕气缸轴线动量矩流率的变化。动量矩流率的总量与两气道单独开启时相比有明显减少 ,这是两气道的组合涡流比小于单独气道涡流比的主要原因。
李君王立军朱昌吉孙济美
关键词:柴油机进气门涡流
基于后喷策略的柴油机分区燃烧模拟
前期研究发现可以将后喷理解为一种时间顺序意义上的分区燃烧。为加深对其的微观认识,采用STAR-CD 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进行了改变主后喷间隔的燃烧模拟。结果表明,滚流利用主、后喷的间歇期引导氧气补充到喷油锥角区域内形成富氧区...
金华玉张楠刘忠长李康
关键词:数值模拟柴油机
文献传递
脉动气流流量测量用阻尼稳流装置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从理论和试验两个方面,对用于测量脉动气流流量的带阻尼管的稳压箱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这种装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阻尼稳压箱可以减小稳压箱容积、增大稳压效果,从而提高脉动流流量的测量精度。带阻尼管的稳压箱其总容积为气缸容积的290倍,箱管直径比为22 5∶1。在单缸机上转速为1200r/min的工况下,流量测量的系统误差<3%;而在相同的系统误差下,同容积的空稳压箱只能测取2000r/min以上的流量。
程鹏刘巽俊韩永强尹程秋邢四海
关键词:活塞式内燃机压气机
进气涡流对车用直喷式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影响
柴油机具有较宽的运行工况变化范围,而螺旋进气道形成的涡流水平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运行工况燃料燃烧对气缸内涡流强度的要求,致使柴油机在有些工况下微粒PT具有较高的比排放量。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种在螺旋进
刘忠长刘巽俊许允
文献传递
LPG汽车的发展历程及未来
本文通过对LPG汽车发展历程的论述,阐明了LPG作为我国汽车替代能源技术中应用最成熟的燃料,在能源紧张危及我国能源安全的背景下,它成为调整能源结构、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尽管目前LPG价格随石油呈现...
高莹李君杨世春
关键词:LPG汽车
文献传递
增压中冷轻型车用柴油机HC与SOF排放的关系被引量:4
2002年
通过试验研究了增压中冷轻型车用柴油机不同喷嘴参数、不同喷油定时和不同工况下 HC排放与微粒有机可溶成分 SOF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在负荷特性下 ,HC与 SOF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不过在不同条件下比例因子不同。如果牺牲一些相关系数 ,此线性关系可以推广到全工况范围 ,包括柴油机排放法规规定的十三工况。因此 ,在给定条件下通过某种标定性试验找出 HC与 SOF之间的比例因子 ,就可以通过 HC数据估算 SOF的排放量。本试验用柴油机的比例因子为 0 .0 9~ 0 .
韩永强刘忠长许允刘巽俊陈上华吴昌林王林李玉麟
关键词:柴油机HC汽车HC
自然吸气直喷压燃式发动机燃用柴油醇的性能和排放被引量:8
2005年
应用助溶剂解决了乙醇和柴油相溶性较差的问题并配制柴油醇燃料,分析了柴油醇的主要理化特性,结果表明,柴油醇的黏度、热值和十六烷值有所下降,但汽化潜热却明显增加。自然吸气直喷压燃式发动机不作任何调整,燃用E10柴油醇,动力性和经济性基本不变,燃用E20柴油醇,动力性下降,小负荷经济性恶化。燃用柴油醇,在中小负荷工况,CO和HC浓度排放增加,NOx浓度排放减少;在大负荷工况,CO浓度排放减少,HC浓度排放变化较小,NOx浓度排放增加,排气烟度降低明显。柴油醇中乙醇含量越多,排放性能变化越大。适当推迟供油提前角对压燃式发动机燃用柴油醇的性能有利。
郭英男谭满志刘金山黄为钧于世涛
关键词:柴油醇
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性质及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不同掺混比例的柴油/生物柴油的理化特性,并结合发动机台架试验考察了不同混合比例的混合燃料对发动机燃烧过程和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理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燃料的密度、粘度、闪点、含氧量高于纯柴油,且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例...
谭满志刘洋刘发发黄为钧郭英男
关键词: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性能
文献传递
排气道EGR对乙醇CAI燃烧着火过程影响的模拟研究
应用化学动力学软件CHEMKIN耦合乙醇氧化反应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以及一维发动机循环模拟软件GT-Power进行联合计算,对排气道EGR乙醇CAI燃烧着火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能够实现CAI燃烧的区域,随...
刘爽谷艳华刘发发王开友梁晓明郭英男陈增强
关键词:乙醇着火过程排气道燃烧始点
文献传递
四气门柴油机进气道性能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利用所研制的单独进气道和四气门柴油机试验缸盖系统 ,研究了进气道的不同形状组合、两进气道布置的相对位置对四气门柴油机进气道性能的影响。气道布置角度的变化对流量系数影响不大 ,但对无因次涡流有很大影响。单气道工作方式下 ,这种影响取决于气道型式 ,对切向气道的影响较螺旋气道大 ;两组合气道工作方式下 ,这种影响取决于气道形状的不同组合及两气道之间的相对位置 ,两个螺旋气道组合时影响最大。
吴志军孙济美黄震
关键词:柴油机气门进气道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