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

作品数:272 被引量:2,042H指数:21
相关作者:杨君马流辉许丽娜姜春艳张静宇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6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6篇经济管理
  • 137篇社会学
  • 56篇政治法律
  • 16篇文化科学
  • 5篇哲学宗教
  • 5篇历史地理
  • 3篇医药卫生
  • 2篇艺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学

主题

  • 45篇社会
  • 35篇农民
  • 24篇社会学
  • 24篇农民工
  • 24篇民工
  • 15篇城市
  • 14篇实证
  • 13篇社会工作
  • 13篇农村
  • 13篇福利
  • 12篇个体化
  • 10篇养老
  • 9篇政治
  • 9篇主义
  • 8篇乡村
  • 8篇个案
  • 7篇教育
  • 7篇村社
  • 6篇社会保障
  • 5篇社会管理

机构

  • 264篇华东理工大学
  • 10篇华中师范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4篇西华师范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合肥学院
  • 1篇福建社会科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莞理工学院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37篇杨发祥
  • 26篇杨君
  • 24篇汪华
  • 17篇马流辉
  • 14篇曹锦清
  • 14篇唐有财
  • 13篇孙中伟
  • 10篇赵方杜
  • 7篇张广利
  • 7篇黄玉琴
  • 6篇符平
  • 6篇何雪松
  • 6篇田雄
  • 5篇茹婧
  • 5篇刘晶
  • 4篇孙淑敏
  • 4篇张昱
  • 4篇罗兴奇
  • 4篇胡兵
  • 3篇程毅

传媒

  • 38篇华东理工大学...
  • 11篇学习与实践
  • 8篇福建论坛(人...
  • 6篇社会科学
  • 5篇社会建设
  • 4篇广东社会科学
  • 4篇学术界
  • 4篇探索与争鸣
  • 4篇西北人口
  • 4篇理论月刊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文化纵横
  • 3篇开放时代
  • 3篇学海
  • 3篇当代青年研究
  • 3篇甘肃社会科学
  • 3篇中国人口科学
  • 3篇山东社会科学
  • 3篇理论文萃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

  • 10篇2023
  • 8篇2022
  • 11篇2021
  • 9篇2020
  • 8篇2019
  • 12篇2018
  • 14篇2017
  • 16篇2016
  • 25篇2015
  • 10篇2014
  • 19篇2013
  • 16篇2012
  • 25篇2011
  • 17篇2010
  • 11篇2009
  • 17篇2008
  • 17篇2007
  • 10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2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底层社会、非正规经济与参与式治理——基于上海城乡接合部桥镇的考察被引量:6
2015年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求生存资源和发展机会,但因各种制度性排斥的客观存在,并受限于孱弱的市场能力,在大城市的城郊接合部形成了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底层社会,由此催生出庞大的低端市场。非正规经济的勃兴正是对城市这一底层社会的积极回应,它不仅为落脚城市的底层群体提供谋取家计的手段,更相对低成本地满足了底层社会的消费需求。但非正规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城市的社会秩序,并产生一系列的治理顽疾。文章认为,引入底层参与、采取分类治理以及培育自治能力是实现非正规经济"善治"的正道。
马流辉
关键词:底层社会低端市场非正规经济
个体化的限度——公共性与团结性的社会整合路径探索
2023年
与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步,个体化进程凸显个体面对的不确定性社会以及有风险的人生,社会整合成为重要议题。已有的相关研究多以超验共识、物质利益和国族意识为参照来看待和审视现代社会,对于个体化社会新阶段不同文明的特征缺乏全面理解。在个体化背景下,社会整合是指个体关于现代社会的想象,公共性和团结性是个体化社会整合的两种价值取向。前者的社会整合路径表现为具有生活政治特征的公共生活,而后者的社会整合路径表现为以社群生活为主的小共同体生活和基于国家认同的大共同体生活。在比较的意义上,社会整合蕴藏的自我主义与个人主义构成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内在差异,型塑了中西世界不同的社会结构特征。
杨君
关键词:个体化社会整合公共性共同体
新中国生育制度的历史回顾与反思被引量:1
2011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国家基本制度之一的生育制度,先后经历了从理论争鸣、政策调适到法制建构的发展历程,逐步完成了从节制生育向计划生育的话语转换,也初步实现了从强制性变迁向诱致性变迁的体制转型。回顾与反思60余年来的生育制度,对于剖析其得失利弊与未来走向,科学预测人口发展趋势,保障中国人口安全,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杨发祥
关键词:生育制度人口节制生育计划生育
需求治理:城镇住房政策发展的理念转型被引量:4
2017年
需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使得我国城镇住房政策在从福利化向市场化、商品化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身份管理"向"需求治理"转变的趋势,并表现为居住权益兜底与需求抑制、居住消费倡导与需求引导、住房货币化改革与需求释放、住房政策纠偏与需求分治等阶段化逻辑。社会转型时期,民众住房需求具有"中国式住房情结"凸显、住房的内在需求和外在需求叠加、住房的刚性需求与弹性需求并存、住房的一元需求向复合需求转变等特性。构建住房需求治理体系,要在理念上实现从社会身份本位向权利和需求本位的转变,形成基于需求评估的多层次住房政策体系,提升居住质量及其所连带的"集体舒适物"的分配正义,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住房政策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需求治理的本质是公民权利的回归,有利于推动社会市场的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赵方杜杨彩云
关键词:身份管理住房政策社会权利
社区基金会的本土实践逻辑、治理结构及其潜在张力被引量:13
2019年
本文基于对上海市社区基金会的调查剖析了行政驱动逻辑下社区基金会的成立机制、治理结构以及存在的潜在张力。研究发现,在行政驱动逻辑下,本土社区基金会走出了一条从授人以渔到营造公益渔场的新型路径,在短期内建构了社区基金会的行业生态。在行政驱动过程中,社区基金会的成立和运作受外在压力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双重影响的结果,呈现冷漠旁观型、盆景摆设型、介入干预型和合作伙伴型等四种不同的形态。行政驱动导致了社区基金会治理结构存在深层次的张力,表现为虚置的理事会、无力的秘书处以及外部治理代替内部治理等现象。本研究指出需正确对待行政驱动逻辑的效应,虽在短期构建行业生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其潜在的威胁亦不可忽视。因此,政府部门应该以培育社会创新主体、营造社会氛围和提供外部支持等多种方式,积极构建合作伙伴型的关系,真正发挥社区基金会在推动社区治理中的应有价值。
唐有财王小彦权淑娟
关键词:本土化实践逻辑
虚置与重构:村民自治的主体缺失与制度干预——以苏北黄江县为例被引量:24
2015年
文章在以县域为分析单元的基础上认为,在城乡差距现状尚未根本扭转的现实下,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出导致农村基层组织出现了"虚置"状态。村干部权力来源合法性缺失,权力日常运作缺乏农民的有效监督,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缺乏农民有效参与。以村民自治制度为支撑的农村治理体制与变动的农村社会不相适应,村民自治制度文本与日常实践存在着较大的张力。在村民自治研究热潮冷却之后,重新回顾和反思这一制度,犹未过时。文章提出,国家制度设置应与转型期农村社会基础相适应,以政党下乡和干部下乡为主要途径,实现村干部专职化,强化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力度和国家基层治理能力,有着强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田雄
关键词:村民自治国家干预政党下乡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保障机制及协同策略被引量:15
2016年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保障机制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维护城乡一体化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其中,民生财政建设、福利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机制的主要构成要素。在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需要实行政府主导与市场驱动、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建设、"以人为本"与激发农民主体性的协同策略,才能保证城乡发展一体化保障机制的功能发挥,从而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罗兴奇孙菲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大学生消费新趋势的社会学分析被引量:15
2008年
在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当前其消费行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快餐消费、超前消费、网络消费以及视觉消费等等。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这些消费新趋势的成因以及对社会发展和教育的影响,指出消费新趋势促进了新的消费文化和观念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多个领域的革新和进步;同时也对社会和高等教育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文中指出了消除这些不良影响的建议。
张腾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社会原因
创新“治理术”:网络政治视角下的基层治理与社会建设被引量:1
2018年
基层治理与社会建设创新事关国家治理的成效。在网络时代,利用网络进行治理,既突破了传统"治理术"上的困境,又可以很及时地回复民众诉求,也可以第一时间公布事实与真相,从而消除集体性抗争。研究得出:当前的乡村治理,最终都会反映在乡村干部的腐败之上,原因在于乡村干部的权力太大而无监督。为此,本文的结论是:第一,加强基层政府在网络上的回应和基层网络建设;第二,于网络政治的角度,基层治理中要学会利用网络进行治理以创新"治理术",从而加强社会建设。
刘成晨杨君刘彦武
关键词:网络政治农民
农地福利化:实践机制、后果呈现及其优化路径——以沪郊埭村为个案的初步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在沪郊的农村,制度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稳定性非农就业的实现,使农地原初具有的生活保障和就业承载功能逐步剥离,呈现出"去保障化"的趋势。但在现有的农地制度安排下,农户的承包权已经物权化,各级政府的惠农补贴和畸形农地流转市场形成的虚高地租,强化了农地的收益效应。在这一情势下,"去保障化"的农地转而成为满足农民"多多益善"心理的福利,农地福利化倾向凸显。本文以沪郊埭村为个案,对农地福利化的实践机制进行分析,并呈现这一发展趋势的社会经济后果,最后提出破解农地福利化困境的优化路径,以期为下一步的农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马流辉
关键词:农地流转农地制度改革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