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

作品数:132 被引量:1,103H指数:15
相关作者:邢朝国郇建立李文静许斌张瑞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经济管理
  • 67篇社会学
  • 24篇政治法律
  • 12篇医药卫生
  • 11篇文化科学
  • 6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2篇社会
  • 13篇社会工作
  • 9篇社会学
  • 8篇农村
  • 7篇乡村
  • 7篇慢性病
  • 7篇教育
  • 6篇健康
  • 6篇福利
  • 5篇老年
  • 5篇家庭
  • 5篇个案
  • 4篇学术
  • 4篇社会科学
  • 4篇田野考察
  • 4篇情感
  • 4篇访谈
  • 4篇干预
  • 3篇大学生
  • 3篇大众

机构

  • 124篇北京科技大学
  • 15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邓迪大学
  • 1篇北京财贸职业...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北京市委党校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澳门大学
  • 1篇北京电力医院
  • 1篇人民铁道报社

作者

  • 26篇邢朝国
  • 22篇郇建立
  • 16篇时立荣
  • 14篇黄家亮
  • 7篇李文静
  • 6篇许斌
  • 6篇张瑞凯
  • 3篇左鹏
  • 3篇蒋卓晔
  • 2篇刘艳霞
  • 2篇郭星华
  • 2篇刘蔚
  • 2篇郑杭生
  • 2篇闫昊
  • 1篇景军
  • 1篇张娜
  • 1篇时永春
  • 1篇李飞
  • 1篇李岭
  • 1篇马俊达

传媒

  • 6篇广西民族大学...
  • 5篇中国青年研究
  • 5篇社会福利
  • 4篇社会学评论
  • 4篇社会建设
  • 3篇东岳论丛
  • 3篇学习与实践
  • 3篇社会学研究
  • 3篇科学社会主义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社会工作
  • 2篇人民论坛
  • 2篇医学与社会
  • 2篇西北师大学报...
  • 2篇西北人口
  • 2篇北京社会科学
  • 2篇思想战线
  • 2篇中国图书评论
  • 2篇妇女研究论丛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年份

  • 17篇2023
  • 4篇2022
  • 11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10篇2014
  • 8篇2013
  • 16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社区服务中国家、市场与社会的互构——以北京市96156社区服务模式为例被引量:16
2012年
公益化还是市场化在社区服务理论和实践中争论不休,二者分别强调国家和市场在社区服务中的功能与优势。但从社会互构论的理论视角来看,国家、市场以及社会并不是对立的,完全可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三者良性互构、优势互补的复合治理,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本文以北京市96156社区服务模式为例,分析了这种新型社区服务模式的运行机制,以及其中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组织、市场与社会组织以及三者之间的互构关系。其中,信息化技术为这种复合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黄家亮
关键词:信息化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社会工作情感劳动的优势与风险
2023年
情感劳动贯穿于社会工作服务始终,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确保有效沟通以及提供真正支持的关键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务对象所体验到的支持和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工作者的情感表现,这也使社会工作者在职业中承受了相当大的情感压力,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支持,会带来情感耗竭、情感失调、职业倦急等负面后果。
张瑞凯王玉佳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服务有效沟通情感耗竭
老龄社会的人类学考察——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六十八被引量:4
2014年
在过去30年,莎伦·考夫曼教授一直致力于考察美国老龄社会的文化和意义。通过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她曾经深入考察晚年生活的意义、医学文化的转型和晚期病人的临终等重要议题。目前,她比较关注美国生物医学经济学和卫生保健递送体系如何影响了个体的行为准则和理性选择。在访谈录中,她不仅回忆了自己的研究历程,还介绍了当前的研究课题,并指出了老年研究的一些未来议题。
郇建立莎伦.考夫曼
关键词:老龄社会医学人类学
农村妇女继承家庭承包地的意愿——基于三个村庄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3年
在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的政策背景下,农村妇女的家庭土地继承问题将愈加突显出来。本文基于三个村庄的调查数据,对农村妇女继承家庭承包地的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妇女仅仅对夫家的承包地表现出较强的继承意愿,而对娘家承包地的继承意愿相当低,即在家庭承包地的继承意愿上呈现出明显的夫家取向;农村妇女的户籍与其家庭承包地的继承意愿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娘家的兄弟数量对农村妇女继承娘家承包地的意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丈夫的兄弟数量对农村妇女继承夫家承包地的意愿不具有抑制性;婚后夫家分到新土地均对农村妇女继承夫家承包地的意愿有明显的强化作用。
邢朝国郝妩阳
关键词: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
研究型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指标体系设计——以社工行政课程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被引量:5
2015年
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理念的核心,创造学习课程的教学转化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关键。人的主体性、教育的实践性和环境的积极性之间的交互,可以形成研究型自主学习的整合模式,教材、讲授和实验三大要素的结合不仅创设了社科类实践教学技巧,也整合了这种自主学习模式。这种全互动式的三位一体的课程设计,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把传统的讲授转变为自主学习、目标控制和效果评估的互动过程。为此,课程在反应层次和学习层次上进行教学指标体系设计,分别在学习适应力、学习研究能力和综合拓展能力三个方面展开二级指标。遵从这样的模式可完成由"填鸭式"教学模式向"自主式"学习模式的转换。
时立荣刘卓然
关键词:实验教学
适度普惠模式下流动儿童社区福利治理体系探析被引量:4
2021年
"适度普惠"是近年来重要的社会福利取向。"普惠制服务福利"和"补缺制现金福利"相结合成为一种儿童福利策略,为流动儿童社区福利治理提供了模式参考。流动儿童社区服务的提供主体包括政府、社区组织、学校以及社会服务组织等。为促进流动儿童社区融合、满足流动儿童福利需求,需要构建政府主导、社区组织与专业社会服务组织联动的福利治理机制,主要包括:社区组织与专业社会服务组织联合开展面向全体社区儿童的普惠型服务,注重对流动儿童的关注和联络;社会服务机构重点开展流动儿童补缺型服务;社会服务组织之间应加强联动以提供综融性服务,并注重学校和流动儿童家庭的参与和配合。
李文静
关键词:适度普惠流动儿童
对大学生公共环境意识及其影响因素的变量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本研究依据国内外关于环境意识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大学生环境意识的结构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工具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LISREL8.7软件对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验证。发现:环境知识不仅和环境态度之间存在正向显著的直接影响,而且也和环境行为意愿之间存在正向直接的影响;环境态度在环境知识对环境行为意愿的正向影响关系中,扮演了关键的中介角色;环境态度最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意图。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邵艳军时立荣李岭
关键词:大学生环境意识
大众流行病学与公共健康教育:于娟"癌症日记"的启示
健康教育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然而,疾病格局的变化对中国的公共健康教育提出了诸多挑战.于娟"癌症日记"的社会反响表明,与强调"科学解释"的专业流行病学相比,注重"个体经历"的大众流行病学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因...
郇建立
关键词:社会因素文化因素
罕见病儿童的受教育困境研究
2023年
通过对罕见病机构工作人员、罕见病病友及家长共9人进行半结构深度访谈,发现罕见病患者在入学阶段、就学阶段和在家自学阶段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困境。入学方面的阻碍主要有学校及相关部门责任缺位、家长对就学信息了解不足、家长欠缺孩子受教育的意识、家长担心患者的健康风险,就学过程中的困境主要有因病情耽误正常学习进度、依赖家长照顾、缺乏无障碍设施、同伴的歧视或不理解,在家自学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家长学业辅导能力不足、在家学习缺少有效监督。建议政府及相关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多方面措施来应对罕见病儿童的受教育困境。
张宇迪徐子涵叶梦娇
关键词:罕见病儿童
“自己小心”:信息不对称与照料劳动中的健康风险规避策略被引量:2
2021年
照料劳动涉及雇佣双方的身体卷入,雇佣双方的身体健康状况势必相互影响,尤其是传染性疾病。但无论在制度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照料劳动雇佣双方的健康信息呈现一种不对称结构,即家政女工的健康信息属于被检查、确认、登记的对象,而雇主家庭的健康信息相对模糊,依赖雇主自己主动告知。雇佣双方健康信息不对称背后包含"客户是上帝"的市场认知逻辑和"外人是家庭威胁"的安全认知逻辑,并且双重认知逻辑在一定程度上使雇佣双方健康信息不对称正当化。面对雇主家庭健康信息"黑洞",月嫂通过接种疫苗、日常生活用品与雇主家庭分隔开、留心观察雇主家庭生活安排细节等策略来规避劳动过程中可能的健康风险。研究提醒,与雇主对家政女工进行虐待导致家政女工健康损害相比,雇主隐瞒家庭健康信息对家政女工的健康损害更为隐蔽;面对照料劳动中健康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健康风险,家政服务行业需要帮助家政女工增权赋能,使其从个体化规避到制度性应对。
邢朝国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