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中心 作品数:935 被引量:4,519 H指数:29 相关作者: 徐以骅 宋国友 张家栋 倪世雄 吴心伯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政治法律 经济管理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更多>>
恐怖语境下的恐怖主义 被引量:12 2003年 恐怖主义是指以非法、非理性、违反人类社会公认准则的方式 ,用暴力、威胁或其他破坏性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或其他非纯利己目标的思想逻辑和实践活动 ,对国际安全造成了强大的冲击 ,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更多不确定的因素。为回应恐怖主义的挑战、打击恐怖主义 ,美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努力将恐怖主义描绘为非法与邪恶的化身、人类之公敌 ,以使其“反恐战争”合法化。但这种简单化、脸谱化的认识 ,极易混淆各种“恐怖组织”之间的差异 ,引起恐怖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等概念之间的矛盾 。 张家栋 沈丁立关键词:恐怖主义 暴力 合法性资源 反恐怖行动 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形势、路径与国际视野 被引量:7 2023年 伴随区域国别学纳入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目录,区域国别学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2022年12月《国际观察》编辑部组织召开“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形势、路径与国际视野”讨论会,形成了一组笔谈,分别从外国语言文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交叉关系、区域国别学研究方法、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以及美日俄的区域国别学知识体系建设经验等角度展开论述,为区域国别学构建的立足、立意与区域案例做出初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认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区域国别研究中,应探索跨通融导向的学科建设,改善非通用语种师资结构,对标国家需求加强人才培养,改革评价机制实现良性循环;“中国故事”作为知识生产和话语操作场域,介入区域国别话语体系,建构中国知识共同体,助推区域国别学研究的中国式沉浸;区域国别学在学科建设层面存在学术积淀、学术理论、学术定位、学者禀赋、学生追求、学术成果、学风、学位点(学位授权点)、学会支撑、学术评价(体系)这十大要素;中国的特色区域国别学需要围绕理论体系、语言训练、田野调查、研究覆盖面等方面开展建设。在国际经验比较方面,专家认为,美国的区域国别研究实力雄厚,并基于战略、学术和资本的三重驱动,在知识生产创新性、人才培养系统性、学科建设体系化、决策资政机制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为迎合“政治正确”和“金主需求”而急功近利等问题;日本的区域国别研究历史悠久且积淀深厚,其研究范式独具特色,这在理论和方法层面给我国的区域国别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俄罗斯的区域国别研究即强调学科的自主性,也强调其跨学科研究范式,研究的范畴与方法也在向主学科靠拢。 杨波 张帆 江时学 丁隆 信强 盛文忠 袁勋关键词:方法论 第六届“美国的战略走向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2年 2011年12月23到24日,美国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第六届"美国的战略走向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召开。本次会议30余名代表来自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和美大司、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蔡翠红关键词:南海问题 阿富汗战争 美国反对台湾当局“入联公投”的动因分析 被引量:3 2007年 台湾当局不顾大陆的严厉警告顽固推动“入联公投”,美国政府作出异常迅速的反应。这是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台海政策、相互依存的中美关系、美国内政治以及美台关系等多个角度考量作出的。 信强后冷战时代中美关系研究范式变化及其含义——写在中美建交40周年之际 被引量:5 2019年 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今天,中国学术界对于当代中美关系的研究经历了兴起、成长和壮大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中美关系的研究范式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在研究视野上从聚焦双边关系到注重多边背景;在研究角度上从偏重美国到中美并重;在研究取向上从关注利益关系到重视力量对比变化的作用;在研究偏好上从侧重合作到兼顾合作与竞争;在分析逻辑上从重视体系因素对单元互动的塑造作用到关注单元互动对体系层次的影响;在研究的着力点上由聚焦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到关注各自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在研究方法上从实证研究到注重理论研究和方法创新。中美关系研究范式的变化折射出后冷战时代中美两国及双边关系的变化,包括中美两国力量对比的变化、中美两国外交决策环境的变化、中美两国处理双边关系立足点的变化、中美互动模式的变化以及中美关系对国际事务影响力的变化。中美两国自身和两国关系的变化也反映出后冷战时代国际政治正在经历的一系列重大调整,诸如大国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东西方互动态势的变化、全球治理问题的突出以及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变化的加速。 吴心伯关键词:研究范式 国际政治 后冷战时代 产业地理与结盟游说——考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新视角 被引量:14 2007年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美贸易纠纷也日益增多。美国一方面将贸易政策与美国的全球经济战略相结合,采取了诸多针对中国的“贸易管理”手段,另一方面也从各个方面加强与中国对话,在人民币汇率、中国市场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与美国国内经济转型、贸易政治化紧密相关。作者从美国产业地理与结盟游说角度考察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制定中的国会因素,分析了美国产业地理分布(位置、范围和集中度)如何通过选区代表(众议员)、州代表(参议员)构成对国会的政治影响力,国会的制度性因素(两院制结构和规则)如何支持或制约美国特定产业的发展及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 孙哲 刘建华关键词:产业地理 美国国会 游说 美国政治营销的兴起 被引量:16 2008年 政治营销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大规模兴起的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旨在从商业营销的角度对政治行为进行分析和指导。由于民主政治渐趋成为金钱政治,美国政治成为专家和精英人物垄断的事务,降低了选民的参与热情。政治营销的兴起,标志着美国竞选模式从政党政治模式向候选人中心模式转变,它对美国式民主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从民主发展的世界范围来看,问题的关键并不是杜绝政治营销,而是如何把民众重新置于民主过程的中心。 赵可金关键词:美国政治 竞选 政治营销 政治市场 市场营销 美国是一个世俗社会吗? 2014年 本文为《美国宗教与政治》(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的第一章,原题为“一个世俗社会?”(A Secular Society?)。《美国宗教与政治》一书初版于1987年,作者肯尼斯·D.沃尔德现为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政治学杰出教授。该书自初版以来好评如潮,被圈内人士称为是关于美国宗教与政治的最全面、深入、平衡、准确的理论性论著之一,也是该领域具有基础性和标杆性的高校(尤其是研究生)教材,因此一版再版,至2014年已出第7版,出版社也由最初的圣马丁出版社(St.Martin’s Press)改为现在的罗曼和利特尔菲尔德出版公司(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这一全美顶级学术出版机构。从第5版起,佐治亚州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阿利森·卡尔洪—布朗便成为该书共同作者,形成了目前以老带新的合著格局。本文取自该书第6版(2011年)。该书前几版各版内容均有较多更新和增补,惟第6版与第7版差别不大。该书第6版的中文版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肯尼斯·D.沃尔德教授曾多次访华讲学,在《美国宗教与政治》第6版的前言和中文版序中,沃尔德教授都谈到了在华访学的经历。2012年5月沃尔德教授曾来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持为时一周的“美国宗教与社会讲习班”,他的学术洞见和个人风采给本校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讲习班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借此机会我要对支持美国宗教与社会系列讲习班的美中教育基金(US-China Education Trust)和沃尔德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版权的问题,本文中图标和表格一律未刊出,特此说明。 肯尼斯·D.沃尔德 阿利森·卡尔洪—布朗 徐以骅关键词:宗教 学术 政治 讲习班 吴虹玉牧师自传(1915年口述) <正>出身家世1834年8月7日,我生于阳湖县境内之庵头村。该村在常州城南门外5英里,约有35户人家。村民虽为贫穷之农夫,但均勤勉自立。父亲本姓徐,因过继给无子嗣的舅氏吴姓,遂改姓吴。父亲原配生一女,续弦生三男一女,我居... 朱友渔 徐以骅文献传递 复杂的中间地带:海湾阿拉伯国家在网络安全规范之争中的立场与动因 被引量:2 2023年 随着大国战略竞争加剧和全球政治多极化发展,海湾阿拉伯国家在全球网络安全治理格局中的地位逐渐不容忽视。本文考察了六个海湾阿拉伯国家在国际网络安全规范之争中的定位及其网络安全治理实践,认为海湾阿拉伯国家选择了一条符合中间地带利益的网络安全治理道路。在国际网络安全治理平台,海湾阿拉伯国家呈现出介于网络大国之间的混合性立场。在国内层面,海湾阿拉伯各国的制度框架为本国国家权力的行使保留了较大灵活性;在区域层面,非正式合作和次国家层面的对话协调机制正成为海湾阿拉伯国家区域网络安全合作的主要形式。对政治、文化和社会安全的考虑,地区竞争和冲突新形式的出现,经济和数字化转型催生的安全漏洞及对网络安全的巨大需求,以及国际层面的联盟关系及其变化,是影响海湾阿拉伯国家在国际网络安全规范之争中立场的重要因素。 蔡翠红 张若扬关键词:海湾阿拉伯国家 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