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 作品数:79 被引量:472 H指数:11 相关作者: 黄杰 魏云 张皓天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政治法律 经济管理 社会学 哲学宗教 更多>>
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决定因素研究:基于上海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6 2014年 本文首次从国际移民的涵化理论视角对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方式及决定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上海市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民工作为国家内部城乡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认同存在以户籍为基础的制度性约束和以资源匮乏为特征的能动性限制。农民工社会认同主要受文化态度、社会交往、经济成功和社会环境四类变量的影响,农民工的个体人口统计特征也会影响城市认同的意愿。当地语言的熟练程度、与当地人交朋友的意愿(而非与外省市的农民工交朋友)、类似群体的收入地位水平、感知到的社会歧视程度和参与保险的程度都成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应该要有助于农民工的心理层面的社会认同的转变,尤其是从"外地人"向"本地人"的认知转型。 褚荣伟 熊易寒 邹怡关键词:农民工 社会认同 涵化 身份 社会融合 共青团组织形态重塑的干部逻辑——群团改革后共青团挂职兼职干部的作用发挥研究 被引量:4 2018年 当前群团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专、兼、挂"干部队伍的建立。团干部是团组织权力运行的载体,又是团组织内部权力关系的节点,因而团干部结构调整是共青团改革的"牛鼻子"。在此背景下,理顺"专、兼、挂"的干部逻辑是共青团组织形态重塑的关键问题。 张熙 郑长忠关键词:团干部 挂职 兼职 县级市民主党派建设的思考——浙江省义乌市为例 2003年 本文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 ,描述民主党派在县级市的发展 ,分析参与地方政权建设及其显现的民主党派建设问题 ,并从内因和外因分析其中原因 ,提出政党职能复位和代表阶层的合理定位的对策。 叶国文关键词:县级市 民主党派 政党职能 《选举法》修改中的代议政治 2011年 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关于取消城乡代表权差异化配置的条款,反映了我国选举制度向实现公民的平等权迈出了一大步。它在公民投票权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了公民代表权的平等,也就是实现了同票同权。这一修改对应的是人大代表的代表性问题,按照代议理论委托论的要求,人大代表的构成应该尽量与社会吻合,从而提高自身的代表性;而按照独立论,过高的官员比例也同样是可能具有高代表性的。但实际上,最最重要的问题应该是代表是如何产生的,这与选举权中的自由向度紧密相连。如果不能保证公民在选举中充分的自由权利,那么平等也只能成为摆设。选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应该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公民的自由选举权。 李锦峰关键词:代议制 代表权 独立论 寻找“美国”——美国总统候选人党团会观摩日记 2020年 一年前(2019年),美国友人戴维就来信说,若可能,邀请我于2020年到得梅因(Des Moines)观摩民主党党团会预选。戴维是我20多年的老朋友,每次见面,彼此无话不谈。戴维知道我一直对美国地方政治以及社区组织颇有兴趣,他在信中信誓旦旦:"我敢保证,这会是你平生难得的一次经历(one time in a lifetime)。" 任军锋关键词:民主党 党团 业民社会的兴起——通过政治理解社会 被引量:2 2021年 如何理解中国社会?这是中外政治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中华文明的延续动力深藏于中国社会之中。条理-伦理-机理相贯通的结构呈现出难得一见的稳定性与延续性。这一结构在转型过程中不失其本根,却又爆发出强劲的生命力。本文提出通过政治理解社会的思路。中国独特的有机政治、人口政治、家国政治、生活政治为我们重新理解中国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思维坐标。以上四种取向的政治塑造出中国独具一格的业民社会。业民社会确立了个体在政治、经济、社会、家庭空间中的定位、责任、任务与使命。与"公民社会"相对照的"业民社会",是理解中国发展的一把钥匙。如果说"公民社会"在"天赋人权"的轨道上日益演化为一种政治竞技的话,那么"业民社会"则是在"天道酬勤"的轨道上不断释放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和丰富社会资源总量的积极行动。通过政治理解社会,在知识层面提供了一条政治分析的路径,在价值层面提供了一种体认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的思想资源。正是从"业民社会"这一范式出发,我们看到了"人民城市"理念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城市不再是单纯的逐利场所,也不是骄傲的增长机器,而是展示社会主义精神和积极的人生价值的开放平台和共享空间。 刘建军 金美来关键词:生活政治 互动型新媒体参与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持续提升,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渐深入。新媒体网络社交的互动性、社群性、影响性增强,故而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参与更具有效性、公共性。大学生的网络公共参与行为发展了大学生的维权、监督等公民权利意识。通过考察大学生网络新媒体参与中公民身份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几个维度的体现,本文探讨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中的网络新媒体参与作用,并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看法和建议。 敢旭玫关键词:新媒体 公民意识 公共参与 后工业·后物质·政党——以北欧五国政治文化变迁为中心 被引量:9 2003年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降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转型。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将这一转型称为“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与后工业社会相伴随的是人们基本价值观的转向。如果说工业时代人们主要关注的是阶级冲突以及与这种冲突相关联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的分配 ,那么在后工业社会 ,人们所关注的则开始转向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人权、公民自由、性伦理以及战争与和平等这些与阶级不相关的“后物质主义价值”。在这一背景下 ,北欧政党政治发生了新的变化。公众价值取向模式的改变对北欧政党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政党分野由当初以阶级为基础开始向以议题为基础转变 ;二是传统政党竞争结构中的左—右分野呈现空前的多维性和复杂性 ;三是选民传统意义上相对稳定的党派忠诚开始趋于弱化。 任军锋关键词:后工业社会 政党制度 宗教、政治社会化失灵与东亚政治转型:对韩国的个案研究 2020年 东亚政治转型多关注经济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对政治文化发挥的作用却有所争议。由于传统政治文化被认为更易于形成等级制的政治秩序,因此,政治文化“与时俱进”地转型也被看作是政治转型的重要前提。但文化转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转型过程中文化内部张力的陡增甚至失控同样也是“不阻碍”政治转型的有利因素。有效的政治社会化利于形成支持性的政治文化,从而维持政治体系的发展,政治社会化的失灵则会导致政治文化内部张力的陡增,造成政治风险。政治文化的内部张力受到政治社会化机构数量增多、自主性提高以及政治体系的外部控制力下降三个因素的影响,政治亚文化分裂的出现加剧了这一内部张力,是政治社会化失灵的直接原因,成为引发政治转型的又一因素。韩国是东亚政治转型中的典型代表,基督教的传入与不断发展促成了国内“宗教+职业亚文化群体”的形成,在国家政治经济战略与教会人权原则的巨大矛盾下,教会引领工人开展抗争运动,政治亚文化分裂导致政府的政治社会化失灵、政治合法性垮塌,为韩国政治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 刘建军 刘建军关键词:宗教 重建整体性的组织逻辑—新形势下共青团团属社会组织发展研究 被引量:9 2015年 团属社会组织作为共青团的"工作手臂延伸",是共青团工作由组织化走向社会化的重要过渡,承担着以社会化方式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重要功能。但是,团属社会组织在实际运行中却面临着资源不足、动力不足、社会吸引力不足的工作困境。我们认为,团属社会组织面临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整体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共青团的过渡依赖。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共青团机关和团属社会组织在组织形态、工作理念、工作方式上实现整体性转型,形成枢纽型组织形态和飞碟型关系。 李威利 郑长忠关键词: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