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作品数:2,793 被引量:23,918H指数:56
相关作者:张玉龙王秋兵汪景宽黄毅梁成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81篇期刊文章
  • 189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52篇农业科学
  • 45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90篇经济管理
  • 141篇生物学
  • 73篇文化科学
  • 56篇天文地球
  • 35篇化学工程
  • 30篇轻工技术与工...
  • 18篇理学
  • 14篇矿业工程
  • 14篇建筑科学
  • 12篇政治法律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医药卫生
  • 8篇水利工程
  • 4篇机械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社会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912篇土壤
  • 238篇施肥
  • 182篇棕壤
  • 165篇玉米
  • 138篇水稻
  • 138篇污染
  • 121篇耕地
  • 116篇养分
  • 115篇微生物
  • 104篇酶活性
  • 103篇有机碳
  • 97篇番茄
  • 92篇保护地
  • 87篇秸秆
  • 86篇重金
  • 86篇重金属
  • 84篇肥料
  • 81篇水分
  • 74篇氮素
  • 69篇施用

机构

  • 2,777篇沈阳农业大学
  • 230篇中国科学院
  • 107篇辽宁省农业科...
  • 38篇国土资源
  • 36篇黑龙江省农业...
  • 36篇中国农业科学...
  • 29篇中国农业大学
  • 26篇中国科学院研...
  • 25篇中华人民共和...
  • 2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1篇辽宁工程技术...
  • 2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9篇中国科学院生...
  • 18篇吉林农业大学
  • 17篇学研究院
  • 15篇河北科技师范...
  • 14篇浙江大学
  • 14篇辽宁省微生物...
  • 13篇吉林省农业科...
  • 13篇沈阳大学

作者

  • 390篇张玉龙
  • 259篇韩晓日
  • 214篇王秋兵
  • 187篇汪景宽
  • 171篇邹洪涛
  • 153篇虞娜
  • 132篇梁成华
  • 112篇张玉玲
  • 109篇黄毅
  • 105篇依艳丽
  • 101篇李双异
  • 101篇孙军德
  • 97篇刘鸣达
  • 87篇杨劲峰
  • 86篇杜立宇
  • 86篇关连珠
  • 78篇杨丽娟
  • 76篇边振兴
  • 65篇颜丽
  • 62篇张大庚

传媒

  • 372篇土壤通报
  • 222篇沈阳农业大学...
  • 79篇植物营养与肥...
  • 76篇农业环境科学...
  • 72篇水土保持学报
  • 68篇农业科技与装...
  • 58篇安徽农业科学
  • 57篇中国土壤与肥...
  • 52篇北方园艺
  • 48篇中国农学通报
  • 46篇土壤学报
  • 44篇辽宁农业科学
  • 44篇沈阳农业大学...
  • 43篇中国农业科学
  • 4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9篇生态学杂志
  • 32篇农业工程学报
  • 31篇微生物学杂志
  • 30篇土壤
  • 26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8篇2024
  • 70篇2023
  • 80篇2022
  • 81篇2021
  • 85篇2020
  • 103篇2019
  • 102篇2018
  • 113篇2017
  • 102篇2016
  • 136篇2015
  • 132篇2014
  • 162篇2013
  • 204篇2012
  • 198篇2011
  • 183篇2010
  • 195篇2009
  • 181篇2008
  • 139篇2007
  • 128篇2006
  • 103篇2005
2,7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耕年限对东北旱田土壤性质及玉米根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试验以免耕1年,免耕2年,免耕4年和免耕5年的玉米农田为对象,探索免耕年限对不同层次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根系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免耕年限的增加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免耕能够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容重在免耕4年以后比常规耕作显著增加;免耕栽培玉米根系的表面积、根长、体积、根尖数均显著低于传统翻耕,但根系直径差异不显著,且随免耕年限增加,玉米根系在0~20 cm土层呈现集聚现象,说明免耕能够促进玉米根系对0~20 cm土壤养分的吸收;随免耕年限增加,不同免耕年限处理分别比传统翻耕增产7.7%、7.9%、9.7%和4.6%,在免耕4年产量达到最高。综合各项指标测定,免耕应以4年左右为宜。
张音霄邹洪涛张玉龙张玉玲虞娜范庆锋黄毅
关键词:土壤性状玉米根系
铁镉互作对水稻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利用营养液培养方法,以‘沈农265’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Fe(0、0.1、0.25、0.5mmolFe2+·L-1)、Cd(0、0.1、1.0μmolCd2+·L-1)处理对水稻植株体内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供应Fe显著降低了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同时供应Cd后生物量不再下降;单独供应Cd降低了根系中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而同时供应Fe时这种降低作用消失.Fe处理降低了水稻地上部和根系Cd含量,Cd处理也降低了Fe含量,两者表现出明显的相互抑制作用.高Cd(1.0μmol·L-1)和Fe互作,增加了水稻根系中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明在低Cd环境中为水稻提供一定数量的外源Fe能降低植株Cd含量;但高Cd胁迫将降低水稻对Fe的吸收,并导致植株体内产生脂质过氧化.
刘侯俊李雪平韩晓日刘轶飞芦俊俊
关键词:水稻脂质过氧化抗氧化酶
苹果园土壤有效氮近红外光谱PLS估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3
2018年
以63份苹果园土壤为试材,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土样有效氮含量,利用地物波谱仪Field Spec3采集土壤红外光谱,通过View Spec Pro RS3以及化学计量学软件Unscrambler 9.7对光谱数据转化、数据预处理及建模和校验等方法,研究了土壤有效氮的快速估测模型的可靠性,以期简化土壤测定程序和降低成本。结果表明:构建的土壤有效氮PLS估测模型,其因子数PCs=9,模型决定系数Rc2=0.968,预测决定系数R_v^2=0.802,模型均方差RMSEC=4.102mg·kg^(-1),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10.217mg·kg^(-1),预测相对标准差RPD=5.631,预测相对误差范围RER=22.009,构建的土壤有效氮PLS估测模型稳健、可靠,可以用来快速预测土壤有效氮含量。
李壮张广才安秀红李敏厉恩茂程存刚
关键词:土壤有效氮近红外光谱
添加稻草生物炭对水稻土磷含量和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为了探明北方水稻土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并为稻草合理还田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参考,采用室内恒温淹水培养法,研究了添加腐熟稻草(F)、稻草生物炭(S)、未腐熟稻草(Z)对北方滨海盐渍型水稻土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和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种不同形态稻草处理均提高了水稻土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其中,添加稻草生物炭处理的效果最明显。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水稻土全磷含量呈现略微下降趋势,而水稻土有效磷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CK)相比,添加不同形态稻草的处理均提高了水稻土无机磷组分中Ca_2-P、Ca_8-P和Fe-P含量,而O-P和Ca_(10)-P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其中,添加稻草生物炭处理的效果最明显,Ca_2-P、Ca_8-P和Fe-P平均含量分别提高了63.72%,60.07%,9.34%;而O-P和Ca_(10)-P平均含量分别降低了28.17%,6.54%。总之,稻草生物炭、腐熟稻草和未腐熟稻草施入土壤后,通过促进土壤各种形态无机磷间相互转化和提高土壤磷含量而活化了土壤磷,其中添加稻草生物炭处理的活化效果最好,其次为腐熟稻草,再次为未腐熟稻草。
张婷佟忠勇张广才潘林林姜雪楠叶超张雅楠李丽关连珠
关键词:土壤全磷土壤有效磷土壤无机磷形态
改良剂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被引量:42
2007年
改良剂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因其成本低廉、易于实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改良剂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潜在风险。无机和有机改良剂的修复效果不仅与重金属离子的种类有关,而且还受作物、土壤类型及环境因子的制约。本文就目前常用改良剂的修复效果,存在的问题,改良剂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用机制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并对此方面研究的未来趋势提出展望。
胡克伟关连珠
关键词:土壤改良剂重金属原位修复
施硅降低碱性土壤铅生物有效性的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为明确硅降低碱性土壤铅生物有效性的机制,在中和硅酸钠碱性和消除钠离子影响的基础上,采取吸附-解吸试验、红外分析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硅对碱性土壤液相、固相和固液界面铅行为以及水稻产量与稻米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硅降低了碱性土壤吸附铅的容量和强度,增强了铅吸附-解吸过程中的滞后效应;应用红外光谱表征溶液中硅铅反应产物,发现Si-O弯曲振动吸收峰和Si-O-Si反对称伸缩振动特征峰均出现了红移,暗示硅酸或聚硅酸与铅发生了配位反应,生成了水溶性复合物;施硅使土壤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铅含量分别降低了11.18%、18.54%;可氧化态和残渣态铅分别提高了42.56%、7.84%;与对照相比,铅胁迫下水稻产量降低了64.5%(P<0.01),糙米铅含量明显升高(P<0.01),达到了0.31 mg·kg-1;与铅胁迫处理相比,施硅使水稻产量提高了152.3%(P<0.01),明显降低糙米铅的含量(P<0.01),并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综上,在碱性土壤中,促进土壤液相、固相铅向无效态转化,抑制固相铅解吸是施硅降低铅生物有效性的土壤化学机制。
刘鸣达张婧婷马聪王耀晶
关键词:碱性土壤生物有效性
细绿萍提高北方水田土壤肥力机理与应用技术
该成果主要研究了细绿萍在稻田土壤中的矿化、供肥特征的基本参数。为放养和应用细绿萍提供理论依据。在辽宁省水田地区的具体条件下提供了细绿萍的春繁、套养和越冬等系统技术,为该省开发细绿萍资源奠定了基础。此外,细绿萍还可作鱼、禽...
关键词:
关键词:浮萍科细绿萍耕作土壤改良水稻土壤肥力
几种防御性酶在植物抗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基于植物抗病虫害能力与其防御性酶密切相关,因此对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描述了这五种防御酶在抗病性方面的抗病特点及变现形式,旨在为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抗病性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于威郝天龙
关键词:植物抗病性
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作物产量及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7
2016年
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保育科学观测试验站分别设置2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2M4P)、4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4M4P)和玉米单作、花生单作4个种植模式,开展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物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个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16-1.24,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和较高的土地利用效率。间作中的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单作接近,间作花生干物质积累量较单作明显下降。对根系研究发现,间作减少作物的细根生长,2M4P、4M4P处理的比根长(SRL)较单作玉米和花生分别下降了25%、23%和18%、12%,复合系统作物根表面积密度(RSAD)在0-40 cm土层中能够占到总土层的80%以上,间作作物的RSAD显著高于单作,表明作物根系在表层分布较为密集,间作影响了作物的根系生长与分布。
高砚亮孙占祥白伟冯良山蔡倩冯晨张哲
关键词:土地当量比干物质积累量
不同氮素水平下生菜累积硝酸盐能力的品种差异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生菜3个不同品种(苦苣、大速生、油麦)在不同氮素供应水平(0、0.2、0.4、0.6gN/kg土)下硝酸盐累积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氮肥水平下不同品种生菜硝酸盐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生菜各个品种硝酸盐含量具有显著差异性,且随氮肥水平的升高,其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呈递增趋势。因此,实际生产中选择降低硝酸盐措施时应将降低氮肥施用量及筛选低硝酸盐含量品种同时加以考虑。
侯迷红王春枝王婵郭世乾李瑛
关键词:生菜氮素水平硝酸还原酶活性氮肥水平大速生苦苣
共27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