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作品数:7,774 被引量:94,050H指数:116
相关作者:陈清吴文良潘学标冯固宇振荣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19篇期刊文章
  • 1,008篇会议论文
  • 17篇科技成果
  • 9篇标准
  • 4篇专利

领域

  • 4,449篇农业科学
  • 1,372篇经济管理
  • 1,1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418篇生物学
  • 230篇天文地球
  • 102篇自动化与计算...
  • 91篇化学工程
  • 72篇理学
  • 71篇建筑科学
  • 63篇文化科学
  • 4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8篇医药卫生
  • 33篇水利工程
  • 27篇历史地理
  • 23篇政治法律
  • 2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2篇矿业工程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社会学

主题

  • 1,404篇土壤
  • 583篇玉米
  • 502篇小麦
  • 464篇农业
  • 378篇土地利用
  • 373篇养分
  • 317篇生态
  • 301篇作物
  • 278篇冬小麦
  • 272篇气候
  • 269篇氮素
  • 269篇植物
  • 259篇耕地
  • 254篇污染
  • 237篇施肥
  • 235篇堆肥
  • 234篇农田
  • 231篇水分
  • 202篇微生物
  • 172篇根系

机构

  • 7,657篇中国农业大学
  • 251篇中国科学院
  • 225篇河北农业大学
  • 169篇国土资源部
  • 84篇河北省农林科...
  • 82篇中国农业科学...
  • 77篇北京师范大学
  • 75篇北京市农林科...
  • 73篇山东农业大学
  • 70篇中国气象科学...
  • 69篇中国科学院生...
  • 68篇北京大学
  • 63篇华中农业大学
  • 63篇中国农业科学...
  • 62篇中国科学院新...
  • 60篇西北农林科技...
  • 60篇新疆农业科学...
  • 59篇湖南农业大学
  • 59篇青岛农业大学
  • 57篇甘肃省农业科...

作者

  • 808篇张福锁
  • 377篇张凤荣
  • 238篇李保国
  • 223篇陈清
  • 213篇吴文良
  • 200篇郝晋珉
  • 198篇李季
  • 195篇李国学
  • 186篇李晓林
  • 183篇冯固
  • 182篇朱道林
  • 179篇杨晓光
  • 175篇潘学标
  • 166篇宇振荣
  • 140篇孙振钧
  • 135篇陈新平
  • 128篇巨晓棠
  • 124篇刘黎明
  • 121篇刘学军
  • 117篇林启美

传媒

  • 460篇农业工程学报
  • 345篇中国农业大学...
  • 277篇植物营养与肥...
  • 205篇农业环境科学...
  • 190篇中国生态农业...
  • 175篇生态学报
  • 160篇中国农业科学
  • 148篇应用生态学报
  • 146篇土壤通报
  • 140篇资源科学
  • 130篇中国农学通报
  • 121篇土壤学报
  • 97篇中国土地科学
  • 95篇中国农业气象
  • 66篇光谱学与光谱...
  • 60篇安徽农业科学
  • 60篇环境科学
  • 52篇华北农学报
  • 52篇土壤
  • 5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11篇2024
  • 201篇2023
  • 191篇2022
  • 234篇2021
  • 191篇2020
  • 220篇2019
  • 271篇2018
  • 370篇2017
  • 282篇2016
  • 354篇2015
  • 312篇2014
  • 326篇2013
  • 334篇2012
  • 364篇2011
  • 395篇2010
  • 361篇2009
  • 410篇2008
  • 315篇2007
  • 392篇2006
  • 372篇2005
7,7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栗钙土碳酸钙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14年
土壤碳酸盐含量是土壤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土壤中碳酸盐含量多少直接影响土壤团粒的形成和土壤发育以及土壤养分的存在形态和有效性,反映了土壤的环境质量。
李品芳白海峰郭世文杨娇燕
关键词:栗钙土地统计学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北京亦庄新城为例被引量:40
2014年
研究目的:从微观层面进行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为工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适度集约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新城5大主导产业的土地利用强度、就业吸纳程度、投入产出效益、生态环境效益4类指标构建工业用地集约评价体系,运用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归纳总结出不同产业的集约特点与类型。研究结果:电子信息产业属于人员密集适度集约型,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属于资金密集低度集约型,装备制造产业属于人员聚集基本集约型,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属于高效产出适度集约型,都市产业属于人员密集基本集约型。研究结论:因循企业特点和新城的发展阶段,分别从招商源头、集群发展、企业用地多种模式、公共服务用地的配套布局4个方面促进新城产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集约利用。
孟鹏郝晋珉周宁双文元洪舒蔓
关键词:土地利用集约利用工业用地新型城镇化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植物的硅吸收及其对病虫害的防御作用被引量:21
2005年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但是绝大部分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土壤有效硅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然而在植物吸收硅后土壤仍能保持土壤溶液中硅浓度在一恒定水平。硅主要以二氧化硅胶(SiO2·nH2O)的无机物形态存在于植物表皮细胞和细胞壁上。植物体内硅的含量在不同物种间差异很大。植物主要以单硅酸形式吸收硅,不同植物吸硅的能力不同。水稻具有主动吸硅能力,大多数植物以被动形态吸收硅。施用硅肥能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抗性,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唐旭郑毅张朝春
关键词:植物吸收病虫害防御
太原市农业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9
2009年
利用GPS定位,2005年在山西省太原市主要农业用地采集土样1821个,分析了全氮和有机质的含量。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照1980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均属中等水平。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间相关性;它们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122.4km和75.6km;全氮的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太原市土壤全氮含量的空间分布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有机质的分布规律较为复杂,它们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土壤类型、海拔高度、土地利用方式和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土壤全氮与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与娄烦县、古交市当地土壤受煤粉尘污染严重以及所处地形地貌密切相关。研究揭示了在自然和社会条件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太原市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实现土壤肥力评价和养分资源精准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建杰李富忠胡克林张强郭彩霞黄元仿
关键词:全氮有机质地质统计学影响因素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与“挂钩”分区研究被引量:57
2011年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简称"挂钩")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该项工作应从城乡互动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点整理可补充有效耕地面积和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的耕地需求量两方面因素而开展。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基于经济社会限制性和耕地自然适宜性的评价与分析,利用综合修正法估算了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然后通过建立挂钩能力指数模型,分析了城镇建设用地新增需求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之间的关系,并将平谷划分为三类挂钩区,进而提出相应的挂钩整理与运作模式、资金保障措施以及补偿安置方式。研究结果体现了区域间的共性与差异,符合当地实际,对保障挂钩政策的落实和指导挂钩项目区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借鉴。
曲衍波张凤荣姜广辉李乐宋伟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
北京现代都市低碳农业的前景与策略被引量:28
2011年
现代都市发展低碳农业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国家宏观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低碳农业的定义、特征进行了初步阐述,认为低碳农业是通过技术改进和制度创新建立起来的一种低投、高产、低(负)碳、生态的现代农业,具有系统开放性、技术集成性、生命周期性、过程安全性四个特征。利用碳汇/源平衡方法分析北京农业现状,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农业领域的碳源与汇分别为10-20 TgCO2eq.a-1和10.23-14.16 TgCO2eq.a-1,碳源基本稳定,碳汇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根据北京市生态特点和未来农业的定位,发展低碳农业,在技术层面上,可以加强与种植相关的土壤碳汇建设,与养殖相关的减排和其他减排技术;在制度层面上,建立农业布局调整机制,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农业准入机制和综合调节机制。预测北京低碳农业的前景,初步估算未来北京农业的碳汇潜力可以达到20-30 TgCO2eq.a-1,直接的碳源可以减少到4-5 TgCO2eq.a-1。通过发展低碳农业,不仅可以抵消农业碳源,还能抵消6%-10%总温室气体,真正起到净碳汇功能。
梁龙杜章留吴文良孟凡乔
关键词:低碳农业都市现代农业碳源
低压环境中植物的生长特性及适应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在低压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中,植物是关键的生物部件。在低压环境中,植物会面临与常压不同的总大气压力(总压)、O2分压和CO2分压等大气环境条件。虽然植物在一定的低压环境中能完成完整的生长周期(从种子到种子),但为了适应新的大气环境条件,其生理生态特性均会发生改变。该文综述了低压对植物种子萌发、植株形态结构、生长特性、根系养分吸收、植株营养品质、叶片气体交换和乙烯(C2H4)释放的影响,以及低压环境诱导的植物基因表达和相应的调控机理等,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低压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植物对低压环境的适应机理,并指出了将来需要进一步开展的试验研究方向。
唐永康郭双生林杉艾为党秦利锋
关键词:低压植物
兰州市城市韧性时空特征研究——基于规模-密度-形态分析框架被引量:12
2021年
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生态基础设施等分析工具,基于规模-密度-形态的三维韧性分析框架,分析了1990-2017年兰州市的城市韧性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时间段内,兰州市的规模韧性和密度韧性呈下降趋势,发展面临强烈的规模安全和密度安全约束,而形态韧性变幅较小,总体稳定,略有上升. 3种韧性水平在区县间差异明显,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红古区的规模、密度韧性远低于永登县、皋兰县和榆中县,空间上极不平衡.近30 a兰州市韧性组合特征变化相对稳定,永登县组合最优,而"五区"的规模-密度-形态韧性低的状况亟需引起重视.规模韧性和密度韧性与兰州市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而形态韧性与平均水平的差距基本保持不变.
王文瑞郭子萍万炜王宁馨刘文娟
关键词:城市密度
从北京养殖业环境影响评价看城郊型畜牧业的生态安全与发展对策(下)
本文在北京养殖业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畜牧场环境影响评价基础上,针对郊区型畜牧业的特点,论述了城郊型畜牧业发展的驱动力、主要限制因素。以北京为例,讨论了城郊型畜牧业发展的战略和如何发展健康养殖、生态安全的城郊型畜牧业的对策。
孙振钧
关键词:健康养殖生态安全
文献传递
从北京养殖业环境影响评价看城郊型畜牧业的生态安全与发展对策(上)
采用集中普查(问卷调查)、代表性区县现场调查和重点养殖场区实地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畜牧业进行了本底调查;分析了北京养殖业的利用环境空间、饲料饲草产量、畜禽废弃物承载容量等。以猪粪当量换算了北京郊区各区县畜禽粪便负荷量...
孙振钧史光华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文献传递
共76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