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作品数:103 被引量:494H指数:12
相关作者:徐涛李俊哲李鸿涛更多>>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0篇中医
  • 8篇中医药
  • 7篇心病
  • 7篇中医证
  • 7篇综合征
  • 7篇冠心病
  • 6篇毒邪
  • 6篇慢性
  • 6篇关节炎
  • 5篇代谢
  • 5篇医药治疗
  • 5篇银屑
  • 5篇银屑病
  • 5篇中医药治
  • 5篇中医药治疗
  • 5篇疗效
  • 4篇炎症
  • 4篇特应性
  • 4篇特应性皮炎
  • 4篇皮炎

机构

  • 101篇广州中医药大...
  • 68篇广东省中医院
  • 8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临沂市人民医...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广东省中医药...
  • 3篇湖南中医药大...
  • 3篇汕头大学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深圳市中西医...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河南中医学院...
  • 2篇青岛市妇女儿...
  • 2篇青岛市第八人...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东食品药品...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1篇杨志敏
  • 9篇王小云
  • 7篇李俊哲
  • 7篇徐福平
  • 7篇卢传坚
  • 6篇刘奇
  • 6篇张蕾
  • 6篇王冬梅
  • 6篇曹晓静
  • 5篇刘旭生
  • 5篇徐涛
  • 5篇朱伟
  • 5篇刘俊峰
  • 5篇陈达灿
  • 4篇闫玉红
  • 4篇阮新民
  • 4篇芦环玉
  • 4篇韦标方
  • 4篇林嬿钊
  • 4篇黄旭春

传媒

  • 15篇辽宁中医杂志
  • 8篇中国中医基础...
  • 5篇中华中医药杂...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新中医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民族民间...
  • 2篇中药新药与临...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2篇中医药导报
  • 2篇中医学报
  • 1篇World ...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针灸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12篇2017
  • 5篇2016
  • 12篇2015
  • 12篇2014
  • 9篇2013
  • 18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护心方对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TLR4炎症通路和中医血瘀证评分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同步研究护心方对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Toll样受体4信号转导通路及中医血瘀证的影响,探讨以TLR4炎症通路为靶点护心方的干预机制,及炎症反应与血瘀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护心方,总疗程为60 d。运用Realtime PCR法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30 d、60 d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 mRNA;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护心方治疗组能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减少了TLR4 mRNA的表达(P<0.05),其抑制炎症的效果与TLR4通路下游指标CRP基本一致。经过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中医血瘀证评分逐渐降低,至60 d时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与TLR4、CRP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护心方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瘀证候,而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To ll样受体4转导通路的激活,减少炎症反应,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中医的血瘀证候与炎症反应其本质有一定内在联系。
李俊哲何冠蘅赵青武阮新民
关键词:冠心病糖代谢异常TOLL样受体4
慢性荨麻疹治验1例
2010年
荨麻疹属于中医学瘾疹、风疹等范畴,主要以皮肤上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瘙痒,发无定处,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为临床特征。风团迁延3天以上且反复发作者为慢性荨麻疹。
徐涛纪战尚
关键词:荨麻疹瘾疹中医药疗法医案
六味地黄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系统评价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系统评价六味地黄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CBM数据库、维普生物医药数据库、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医药在线数据库平台,并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集及药厂资料等。纳入六味地黄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评价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11篇随机对照试验被纳入。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六味地黄制剂能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OR值3.7,95%CI,2.54~5.39),改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WMD值20.10,95%CI,15.56~24.64),降低空腹血糖(WMD值0.41,95%CI,0.25~0.58),但对餐后2h血糖和血肌酐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现有临床研究表明,六味地黄制剂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改善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空腹血糖,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果的论证强度,因此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
张蕾刘旭生刘壮竹朱德礼
关键词:六味地黄制剂糖尿病肾病
养阴舒肝胶囊对POI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养阴舒肝胶囊对于卵巢功能不全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例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养阴舒肝胶囊组)与对照组(安慰剂组),各30例,治疗组予养阴舒肝胶囊,4粒,3次/d,对照组予安慰剂胶囊,4粒,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于治疗结束时比较两组基础性激素水平、窦卵泡数及卵巢血流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基础促卵泡刺激素(basal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b FSH),基础促黄体生成素(basal luteinizing hormone,b LH)水平明显降低,养阴舒肝胶囊对改善b FSH,b LH效果明显(P<0.05);治疗组窦卵泡数数目及卵巢血流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养阴舒肝胶囊通过调节患者基础性激素水平,可有效帮助卵泡发育,增加基础卵泡的数目及卵泡池的范围,并通过提高卵巢的血流供应,帮助改善卵巢功能,疗效显著。
曹晓静王小云
护心方对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TLR4炎症通路和中医血瘀证评分的影响
目的同步研究护心方对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Toll样受体4信号转导通路及中医血瘀证的影响,探讨以TLR4炎症通路为靶点护心方的干预机制,及炎症反应与血瘀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
李俊哲何冠蘅赵青武阮新民
关键词:冠心病糖代谢异常TOLL样受体4
文献传递
阳虚质主观怕冷与客观体表温度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研究阳虚质人群主观怕冷与客观体表温度的关系,及其与阳气有关的主要穴位温度的变化特点。方法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受试者分为阳虚质组和平和质组,对受试者采用红外热像诊断系统进行全身共5幅热像图采集并记录61个区位的红外热值平均值,应用红外线温度计对24个与阳气相关的特定穴位进行体表温度测量,比较阳虚质与平和质两组间体表温度和主要穴位温度差异。结果阳虚质组在左/右上臂前、左/右上臂后、右肩前、左/右肩后、左腋窝、右肘窝、左/右足跟、左脚趾部位温度数值显著小于平和质组(P<0.05),阳虚质组膻中、中脘、神阙、大椎、左膏肓、右膏肓和腰阳关穴位体表温度显著低于平和质组(P<0.05)。结论阳虚质人群有主观怕冷和局部体表温度降低的特点,并且膻中、中脘、神阙等穴位温度热值下降。
徐福平罗翠文孙晨杨志敏
关键词:阳虚质体表温度穴位
女性生理周期中医指导原则的拟定与评价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德尔菲专家问卷调查,对女性生理周期的中医指导原则进行拟定与评价。方法在前期文献研究基础上,形成策略池,对中医治未病、中医妇科等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探讨女性生理周期中医指导原则框架及条目。研究对专家积极度、集中程度、协调程度、权威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2轮调查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4.93%与88.71%;权威程度均>0.7;专家意见评分平均值中位数分别为9.10与8.68,加权平均值中位数为8.01与7.72,满分率中位数为60.32%与60.38%,2轮调查变异系数最大值均为0.26。结论在调查研究中,专家的积极性和专业水准均较高,可信度较高,专家意见较为集中。通过德尔菲调查的方式,基本确定女性生理周期中医指导原则的研究框架及条目。
陈欣燕张嘉文苏俊杰赖月红梁嘉恩李海叶子怡谭健成范宇鹏宾炜林嬿钊
关键词:德尔菲法中医
195例慢性肾脏病3~5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析被引量:30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病人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疾病分期、中医症状积分,血生化指标等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广东地区5家中医院前瞻性收集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病人的四诊及相关资料,由经过培训的中医副主任医师对证候分型进行判断。结果:从CKD 3期到5期,脾肾气虚证和血瘀证出现频次均为最高,但脾肾阳虚和浊毒证所占比例分别在本虚证和标实证中呈递增趋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呆,恶心呕吐,脘腹胀满,水肿症状在脾肾阳虚证表现最明显(P<0.05),口干症状在气阴两虚证表现最明显(P<0.05),口苦症状在肝肾阴虚证表现最明显(P<0.05)。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eGFR、血清白蛋白指标在阴阳两虚证或脾肾阳虚证病人中较差(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本虚证以脾肾气虚为主,标实证中血瘀证贯穿疾病始终,但多与其他标证兼杂。从CKD 3期到5期,随着病情的加重,脾肾阳虚证、浊毒内蕴证的临床表现逐渐明显。
张蕾刘旭生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分布
小议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被引量:3
2012年
慢性荨麻疹属中医"瘾疹"的范畴。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结合古代与现代医家的论述,辨证求因,揭示"禀赋不耐,卫外不固"是本病发病的中心环节。治疗取效的关键在于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针对核心病机,现代药理学研究亦证明其具有预防和治疗过敏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闫玉红
关键词:荨麻疹瘾疹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毒邪”不应泛滥之刍议
2012年
"毒邪"作为特殊的病因病机理论近年来受到中医药学术界高度关注,文章客观分析该理论被聚焦的原因,并通过查找文献揭示分歧点及提出疑问与思考,归纳出当前关于毒邪理论,业界尚有分歧,该理论与临床有脱节的倾向且研究方向有一定的片面性,故认为毒邪理论需要健康理性发展,并对未来研究工作重点提出拙见。
李俊哲陈涛
关键词:毒邪病因病机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