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宜宾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作品数:474 被引量:2,355H指数:19
相关作者:周万海李操伍自力袁华伟林娜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0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8篇农业科学
  • 95篇生物学
  • 29篇化学工程
  • 23篇文化科学
  • 17篇医药卫生
  • 10篇理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62篇白酒
  • 44篇香型
  • 43篇浓香
  • 43篇浓香型
  • 43篇发酵
  • 36篇香型白酒
  • 35篇浓香型白酒
  • 32篇油樟
  • 26篇酵母
  • 21篇抑菌
  • 21篇植物
  • 21篇微生物
  • 21篇活性
  • 20篇酿造
  • 19篇黄酮
  • 16篇教学
  • 13篇酵母菌
  • 13篇课程
  • 11篇抑菌活性
  • 9篇真菌

机构

  • 468篇宜宾学院
  • 48篇四川大学
  • 40篇四川农业大学
  • 19篇宜宾职业技术...
  • 12篇贵州大学
  • 12篇云南大学
  • 12篇西华大学
  • 12篇四川省宜宾市...
  • 11篇西南大学
  • 9篇四川省食品发...
  • 8篇四川理工学院
  • 8篇四川东坡中国...
  • 7篇四川师范大学
  • 7篇重庆市农业科...
  • 6篇内江师范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成...
  • 5篇甘肃农业大学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西华师范大学
  • 5篇泸州老窖股份...

作者

  • 113篇魏琴
  • 78篇张超
  • 77篇王涛
  • 71篇游玲
  • 65篇尹礼国
  • 32篇冯学愚
  • 31篇王松
  • 30篇周黎军
  • 28篇杜永华
  • 27篇冯瑞章
  • 26篇徐洲
  • 26篇殷中琼
  • 23篇朱文优
  • 21篇郭鹏
  • 21篇王玉霞
  • 20篇张健
  • 19篇张长贵
  • 18篇伍自力
  • 16篇周瑞平
  • 15篇黄彤

传媒

  • 40篇宜宾学院学报
  • 34篇酿酒科技
  • 29篇中国调味品
  • 29篇食品与发酵工...
  • 28篇中国酿造
  • 21篇食品工业科技
  • 2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7篇食品研究与开...
  • 15篇江苏农业科学
  • 13篇四川动物
  • 12篇食品科学
  • 9篇食品工业
  • 6篇贵州农业科学
  • 5篇动物学杂志
  • 5篇广西植物
  • 5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湖北农业科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四川师范大学...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19篇2020
  • 18篇2019
  • 22篇2018
  • 28篇2017
  • 18篇2016
  • 41篇2015
  • 47篇2014
  • 37篇2013
  • 49篇2012
  • 41篇2011
  • 27篇2010
  • 44篇2009
  • 28篇2008
  • 11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9篇2004
4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苦丁茶叶中生物类黄酮及芦丁含量的测定被引量:7
2009年
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得紫茎女贞芽叶、老叶、粗壮女贞芽叶、老叶生物类黄酮含量分别为:(2.67±0.23)%、(2.08±0.21)%、(3.15±0.18)%、(2.78±0.2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2种川产苦丁茶芦丁含量分别为:紫茎女贞芽叶、老叶分别为(0.118±0.011)%,(0.083±0.012)%,粗壮女贞芽叶、老叶(0.082±0.012)%(,0.065±0.008)%。2种川产苦丁茶中生物类黄酮含量丰富,可作为提取生物类黄酮的原料;芦丁含量很低,仅为生物类黄酮的2.3%~4.4%。
尹礼国魏琴吴同罗华锋李兰钟耕
关键词:苦丁茶粗壮女贞生物类黄酮芦丁HPLC
青稞醋液态发酵工艺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以青海互助县生产的青稞为原料,应用液态发酵技术,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青稞醋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从而确定了青稞醋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青稞粉糖化后,采用初始pH为4.5,混合活性干酵母接种量为0.8%、发酵温度为33℃、发酵时间为56h的条件进行酒精发酵;然后调整酒醪酒精度至6%,添加11%的醋酸菌,在摇床转速为180r/min和发酵温度为33℃的条件下,发酵10天。
朱文优周守叙凌生隆
关键词:青稞液态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四川省三个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及保护被引量:2
2003年
20 0 2年 7~ 9月 ,分别调查了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米亚罗自然保护区和泗耳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在这三个保护区共采集鱼类 16种。其中 ,大风顶保护区 6种 ,米亚罗保护区 8种 ,泗耳保护区 7种。分析了各保护区鱼类的资源现状 ,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宋昭彬叶华刘绍龙岳碧松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
甘蔗酒酿造酵母的筛选被引量:4
2019年
选择常用商业果酒酵母菌株KD、DV10、Q23、EC1118、安琪和H7Y7作为供试酵母菌株,以川蔗17为原料发酵生产甘蔗酒,通过分析发酵液中糖含量变化情况及酒精度、澄清度,比较不同菌株发酵特性,结果发现EC1118菌株发酵彻底,产酒能力最强,发酵后甘蔗酒的高级醇含量最低;H7Y7菌株发酵的甘蔗酒中酯类物质最高,为其他菌株的3~6倍;安琪酵母发酵液最易澄清,但其发酵后的甘蔗酒中甲醇含量为其他菌株的5倍以上。感官评分结果显示,不同酵母菌株发酵的甘蔗酒感官评分依次为H7Y7>EC1118>DV10>安琪酵母>Q23>KD。研究结果表明,供试酵母菌株中EC1118和H7Y7更适宜用于甘蔗酒酿造。
应静游玲冯学愚王涛邱树毅
关键词:酵母菌风味物质
高产β-葡萄糖苷酶野生酵母的快速筛选及其糖苷酶酿造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建立快速筛选高产β-葡萄糖苷酶野生酵母的半定量显色法,并对酵母糖苷酶提取液中β-葡萄糖苷酶的酿造适应性进行分析,为其在酿酒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从宜宾白酒酒窖中分离的133株野生酵母为试验菌种,根据β-葡萄糖苷酶可以将七叶苷水解为七叶苷原并与Fe3+作用显棕黑色的原理,在96孔板上设计含七叶苷培养基,根据培养液的显色深度建立快速筛选高产β-葡萄糖苷酶野生酵母的半定量显色法,并研究优选菌株β-葡萄糖苷酶对葡萄酒酿造环境的适应性。【结果】初筛获得19株在七叶苷培养基上显色水平有差异的野生酵母菌株,并最终优选2株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较高且稳定的酵母菌株H5Y1和Z9Y3;2株酵母经菌落形态、细胞形态及26SrDNA D1/D2区域序列鉴定为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酵母糖苷酶提取液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为39.71和37.80mU/mL,提取液在20℃保温72h后,β-葡萄糖苷酶活性保持在初始酶活性的51.1%以上,在pH 3.0条件下保持12h后,β-葡萄糖苷酶活性保持在初始酶活性的90.0%以上,在100~200g/L葡萄糖质量浓度和5%~15%(体积分数)酒精度的2个不同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保持在初始酶活性的84.0%和90.0%以上。【结论】优选菌株H5Y1和Z9Y3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葡萄酒酿造环境适应性。
马得草游灵李爱华牟含陶永胜
关键词:野生酵母Β-葡萄糖苷酶
油樟油对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7
2006年
对油樟油抗菌活性研究表明,该油对水稻稻瘟病菌、松赤枯病菌、玉米纹枯病菌、玉米弯胞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及胶胞炭疽杆菌的菌丝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50)、最低抑制浓度(M 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显示,油樟油对玉米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活性高于樟属其它精油;处理菌丝生长量减少,孢子萌发受到抑制;电镜下观察菌丝的横切面表明,处理菌丝的细胞壁消失,原生质解体。
魏琴李群罗扬吴彬
关键词:真菌抑菌作用
莠去津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2018年
以从白酒糟醅中分离得到的28株细菌为材料,通过高浓度莠去津固态培养基培养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筛选得到莠去津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研究这些菌株的生长动态、莠去津降解动态、共代谢物和环境条件对菌株莠去津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株菌具有降解莠去津的潜能(莠去津降解率为13.3%~41.4%),其中XQB-1、XQB-21、XQB-24和XQB-33的莠去津降解率均大于30%。对这4株菌而言,培养72 h时的生长达到对数生长期,莠去津的降解率达到峰值;共代谢物葡糖糖、柠檬酸钠、蔗糖和丁二酸的添加能促进菌株降解莠去津农药,特别是添加葡萄糖可使菌株XQB-1和XQB-33的莠去津降解率分别提高15.2%和14.3%;环境因素对菌株降解莠去津的能力有明显影响,4菌株对莠去津的最适降解条件为接种量为2%、莠去津质量浓度100~200mg/L、培养基初始pH值为5~6、培养温度为30℃、装液量为75~100 m L/150 m L。
冯瑞章杜永华杜永华周万海魏琴黄彭李莉
关键词:降解率
盐渍青菜真菌菌群结构DGGE分析及酵母菌分离鉴定被引量:5
2015年
盐渍青菜又称酸菜,是制作川菜及其调味品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食品原料,对其菌群结构的研究与功能微生物的分离可以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对不同盐渍青菜样品的真菌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盐渍时间的延长,优势条带数量逐渐增多,真菌以酵母菌为主。4个主要的优势条带分别与假丝酵母属(Candida)、德巴氏酵母属(Debaryomyces)、接合酵母属(Zygosaccharomyces)的菌株相似。从盐渍青菜样品中分离得到10株酵母菌,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PCR-DGGE技术对盐渍青菜菌群结构的解析不依赖培养,方法简便快捷,能够直观准确地分析盐渍青菜的真菌菌群结构。
尹礼国马伟玲李文芳杨婧梁会朋张其圣陈功吴正云张文学
关键词:酵母菌
麻风树叶水浸提液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被引量:6
2012年
麻风树是重要的生物柴油树种。为了评估种植麻风树的潜在生态风险,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了麻风树叶水浸提液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麻风树叶水浸提液诱导了染色体畸变,导致畸变率和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较低浓度的麻风树叶水浸提液促进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进而促进根的生长,而较高浓度的叶水浸提液抑制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根的生长。
邓骛远王亚男罗通马丹炜张红冯静郝梨岚胡彦如方心田
关键词:麻风树化感作用遗传毒性
光合菌发酵啤酒糟制鱼饲料工艺优化被引量:10
2011年
为把啤酒糟加工成优质鱼饲料,从啤酒厂啤酒糟排水沟中以厌氧法分离出一株光合菌为菌种,对原料啤酒糟进行预处理,自组装厌氧发酵装置,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法,对啤酒糟半固态培养光合菌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料水比1∶9(干糟∶水,g/g)、接种量9%、光照强度1100Lx、发酵时间5d、发酵温度30℃、料层厚度3cm时,发酵效果较好。发酵后啤酒干糟真蛋白质量分数可从17.0%上升至41.6%、粗纤维素从15.3%下降至7.0%、粗脂肪从5.9%上升至6.6%、粗灰分从3.8%上升至4.1%、总磷从0.6%上升至1.3%、发酵干糟含水率为9.8%,这6项指标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的草鱼鱼种配合饲料化学成分标准(SC/T1024—2002),为进一步制作出活性光合菌啤酒糟饲料提供参考。
张健冯学愚刘小彬谢刚方勤罗辉
关键词:发酵纤维素啤酒糟光合菌
共4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