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学院

作品数:185 被引量:1,852H指数:25
相关作者:杨雷谌卓恒左胜杰王洪玉李玉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期刊文章
  • 7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8篇天文地球
  • 35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1篇盆地
  • 67篇油气
  • 32篇凹陷
  • 30篇成藏
  • 24篇塔里木盆地
  • 19篇气藏
  • 18篇地质
  • 18篇东营凹陷
  • 18篇圈闭
  • 16篇运移
  • 15篇油气藏
  • 15篇油气成藏
  • 14篇勘探
  • 13篇储层
  • 11篇岩性
  • 11篇油气聚集
  • 10篇盐岩
  • 9篇地层
  • 9篇源岩
  • 9篇流体

机构

  • 185篇中国石油大学...
  • 39篇中国石油天然...
  • 15篇中国石油大学...
  • 14篇中国石油化工...
  • 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青岛农业大学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中国石化
  • 8篇中国石油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石油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中国石化胜利...
  • 2篇塔里木石油勘...

作者

  • 35篇金之钧
  • 29篇庞雄奇
  • 19篇吕修祥
  • 17篇姜振学
  • 11篇汤良杰
  • 10篇邱楠生
  • 10篇郑孟林
  • 9篇曾溅辉
  • 8篇韩仲志
  • 7篇杨明慧
  • 6篇康永尚
  • 6篇沈金松
  • 6篇王英民
  • 5篇张军勇
  • 5篇李明杰
  • 5篇李素梅
  • 5篇王显东
  • 5篇罗群
  • 4篇皮学军
  • 4篇刘康炜

传媒

  • 11篇地球科学(中...
  • 10篇西安石油大学...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地质论评
  • 5篇石油地球物理...
  • 4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现代地质
  • 3篇沉积学报
  • 3篇西南石油学院...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石油学报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发光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测井技术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8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60篇2004
  • 52篇2003
  • 1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9篇1999
  • 5篇1998
1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岩浆活动对沾化凹陷碳酸盐岩储集性的改造作用
沾化凹陷是济阳坳陷岩浆活动比较强烈的地区。运用地质、测井等资料,确定了沾化凹陷中新生代岩浆活动方式、火成岩空间分布及类型;岩心观察发现,侵入岩附近碳酸盐岩裂缝和溶孔尤为发育;研究认为,这些裂缝和溶孔主要是由于岩浆的高压作...
万丛礼李钜源金强刘一藩
关键词:沾化凹陷油气储集岩浆活动碳酸盐岩
柴北缘西部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被引量:16
2004年
通过对柴北缘西部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的研究 ,得出控制其成藏的主要因素是烃源岩的存在和分布、输导系统的连通程度、圈闭形成时间与主要排烃期的配置。从更深层次上看 ,断裂是控制成藏的最根本因素 ,它通过控制烃源岩的分布、圈闭的形成、纵横向的沟通作用及对原生油气藏进行破坏形成次生油气藏 。
姜振学庞雄奇罗群张洪田丰华
关键词:烃源岩成藏主控因素柴北缘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温度压力和油气分布相互关系探讨
1 引言盆地的温度、压力分布状况与油气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主要以第三系沉积为主,根据钻探结果,盆地地层由上到下分为:七个泉组(Q)、狮子沟组(N)、上
邱楠生康永尚樊洪海金之钧胡文喧
文献传递
青岛大沽河流域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被引量:4
2016年
土壤的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问题,是发展必须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大沽河流域农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栅格形采样,共采集大沽河流域土壤样本124份。采用化学方法测量5种重金属(As、Cd、Cr、Hg、Pb)含量,并基于山东及全国的土壤背景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比较分析。采用样条差值法,基于此数据使用Arc GIS,实现5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专题制图。对重金属分布特性与人类活动和流域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污染严重的地区。重金属污染的区域分布特征,可以为新一轮大沽河流域的土壤综合控制和产业规划提供参考。
相恒茂万剑华韩仲志郭新刚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地理信息系统(GIS)
盆腹区张扭断裂带与盆缘造山带成因关系及油气成藏控制--以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侏罗系为例被引量:4
2021年
依据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通过断裂平面、剖面特征、断裂体系及成因机理的研究,明确了盆腹区燕山期张扭性走滑断裂的发育。文中首次将盆腹区的走滑应力机制与盆缘造山带置于同一构造背景中研究。受克拉美丽主断裂右旋走滑应力机制影响,研究区沿Sylvester简单剪切模式中的R′方向发育左旋走滑断裂,并派生出次级断裂,构成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的莫北凸起、石东鼻凸等近NE向的燕山期张扭性走滑断裂体系,张扭性构造控制着盆腹区的油气成藏和富集。研究结果对盆缘造山带与盆内腹部区的构造演化和应力机制研究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梁舒艺洪扬崔立杰
关键词:断层封闭性准噶尔盆地
北山—阿拉善地区侏罗纪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被引量:9
2003年
北山—阿拉善地区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断层的控制 ,为东西向展布的断陷湖盆 ;盆地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断陷、晚侏罗世坳陷及其以后的改造三大阶段。目前控制侏罗系展布的断层有正断层、逆冲断层和反转断层等。白垩纪盆地受北东向断层的控制 ,对侏罗纪盆地进行了叠合改造。两个时代的盆地在空间上存在翘倾叠合、叠合保存、部分叠合改造三种干涉方式。盆地的叠合保存区对侏罗系烃源岩埋藏较好 ,对油气形成有利。
郑孟林曹春潮李明杰张军勇
柴达木盆地中一新生代构造演化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沉积特征和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4个不同的阶段:早—中侏罗世裂陷阶段;晚作罗世—白垩纪挤压阶段;早第三纪—中新世走滑、逃逸阶段;上新世—第四纪挤压、推覆阶段.
金之均张明利汤良杰万天丰李京昌张兵山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
文献传递
库车前陆褶皱带盐相关构造样式被引量:112
2003年
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褶皱带中段中新生代地层中发育一套下第三系盐岩层,对该区构造变形起着重要控制作用.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对盐相关构造研究表明,库车前陆褶皱带发育盐上、盐间和盐下三套不同的构造样式.盐上构造样式主要包括逆冲断层及断层相关褶皱、盐推覆构造、三角带构造和盐成凹陷.盐间构造样式主要包括盐枕构造、盐间断褶构造和盐焊接构造等.盐下构造样式主要包括叠瓦冲断带、双重构造、背冲断块或断褶构造.研究表明,库车前陆褶皱带盐上、盐间和盐下构造样式形态迥异,但它们是在统一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在成因上有着密切联系,其动力学机制与重力作用、挤压作用和盐岩层塑性流动作用密切相关.
汤良杰贾承造皮学军陈书平王子煜谢会文
关键词:盐下构造构造地质学
准噶尔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的类型和分布特征
<正>海相盆地的层序地层学模式研究表明,同为工型层序,如果是在具陆架坡折边缘或具生长断层边缘(断裂坡折)的盆地中,则在低水位期坡折带以上可形成不整合面和深切谷;坡折带以下则可能形成盆底扇、斜坡扇等陆坡体系和低水位楔形体,...
王英民刘豪李立诚齐雪峰王媛
文献传递
叠前反演技术及其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叠后地震反演技术在储层预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由于该技术是基于零偏移距的假设之上,并且只能反演出单一的纵波阻抗信息,因此,叠后地震反演技术在精确预测储层方面存在不足。随着油气勘探的需要和技术的进步,叠前资料的反演和应用逐渐成为热点。与叠后地震反演技术相比,叠前反演技术由于充分利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的信息,从近、中、远等多个部分叠加的数据体中同时反演出纵、横波阻抗和密度数据体,并进一步可求得纵横波速度比及泊松比等弹性参数,这些信息的获得丰富了岩性和流体的识别手段,提高了储层的预测精度。
余鹏
关键词:叠前反演储层预测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