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作品数:3,887 被引量:23,419H指数:51
相关作者:刘志辉潘晓玲李晓东何秉宇曹月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46篇期刊文章
  • 262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72篇农业科学
  • 755篇天文地球
  • 7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648篇经济管理
  • 362篇生物学
  • 20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02篇水利工程
  • 90篇历史地理
  • 80篇文化科学
  • 40篇建筑科学
  • 40篇理学
  • 37篇矿业工程
  • 24篇社会学
  • 19篇机械工程
  • 17篇医药卫生
  • 12篇政治法律
  • 11篇电子电信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13篇土壤
  • 283篇干旱
  • 278篇生态
  • 262篇干旱区
  • 247篇绿洲
  • 228篇遥感
  • 210篇土地利用
  • 185篇气候
  • 169篇植被
  • 156篇植物
  • 143篇旅游
  • 134篇生态环境
  • 132篇城市
  • 127篇污染
  • 118篇土壤盐
  • 115篇乌鲁木齐
  • 112篇气候变化
  • 109篇水资源
  • 104篇盐渍化
  • 103篇盐渍

机构

  • 3,811篇新疆大学
  • 481篇教育部
  • 236篇中国科学院新...
  • 149篇新疆师范大学
  • 147篇中国气象局
  • 137篇北京联合大学
  • 127篇干旱半干旱区...
  • 113篇中国科学院
  • 96篇新疆生产建设...
  • 96篇中国科学院大...
  • 89篇新疆农业大学
  • 58篇北京师范大学
  • 52篇学研究院
  • 45篇中国矿业大学
  • 38篇新疆林业科学...
  • 36篇兰州大学
  • 30篇新疆财经大学
  • 20篇塔克拉玛干沙...
  • 19篇华南师范大学
  • 19篇伊犁师范学院

作者

  • 248篇丁建丽
  • 236篇吕光辉
  • 205篇刘志辉
  • 178篇熊黑钢
  • 162篇师庆东
  • 125篇潘晓玲
  • 121篇张永福
  • 118篇郑江华
  • 109篇何秉宇
  • 108篇张飞
  • 95篇高敏华
  • 94篇贡璐
  • 79篇李晓东
  • 75篇杨建军
  • 69篇何清
  • 67篇常顺利
  • 59篇杨晓东
  • 59篇张芳
  • 51篇何学敏
  • 46篇张雪妮

传媒

  • 187篇干旱区资源与...
  • 156篇安徽农业科学
  • 143篇水土保持研究
  • 142篇生态学报
  • 14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37篇新疆农业科学
  • 129篇干旱区研究
  • 117篇干旱区地理
  • 93篇中国沙漠
  • 69篇新疆环境保护
  • 62篇湖北农业科学
  • 55篇江苏农业科学
  • 52篇安徽农学通报
  • 38篇中国农村水利...
  • 38篇水土保持通报
  • 38篇干旱地区农业...
  • 37篇光谱学与光谱...
  • 36篇农业工程学报
  • 36篇生态学杂志
  • 34篇冰川冻土

年份

  • 1篇2024
  • 37篇2023
  • 115篇2022
  • 142篇2021
  • 201篇2020
  • 212篇2019
  • 252篇2018
  • 266篇2017
  • 251篇2016
  • 242篇2015
  • 199篇2014
  • 230篇2013
  • 158篇2012
  • 232篇2011
  • 175篇2010
  • 160篇2009
  • 183篇2008
  • 170篇2007
  • 149篇2006
  • 76篇2005
3,8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地势起伏度的分析研究被引量:38
2008年
在以新疆1:250000 DEM数据为基础,通过认真分析新疆基本地貌特征,在GIS系统的支持下,利用邻域分析方法,选取2×2,3×3,4×4,…,21×21,25×25,30×30等22个邻域分析窗口,运用均值变点分析法对其进行了最佳统计单元的计算,结果8×8的网格大小(2.56 km^2)可作为曲线大小的拐点,即为曲线由陡变缓的阈值.从而得出基于1:250000 DEM的新疆地势起伏度计算的最佳统计单元为8×8的网格大小(2.56 km^2),并完成了新疆地势起伏度分级图的绘制.
张军李晓东陈春艳刘俊燕
关键词:地势起伏度ARCGIS
塔里木河近期治理评估及对编制流域综合规划建议被引量:10
2015年
从2001年《塔里木河近期治理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向大西海子水库以下输水43.0×108m3,平均每年下泄3.3×108m^3,累计补给地下水25.0×108m^3,使地下水埋深由8-12 m上升到4.0 m以内,达到适合天然植被生长的深度。乔、灌、草面积分别增长2.4倍、0.36倍和1.8倍,2006年恒定植被面积达到570 km^2,2010年植被覆盖面积为1 000 km^2;植物种类由输水前的9科13属17种增加到输水后的15科36属46种。水域面积明显扩大,进水河道长度增加156.2 km,河水漫溢面积174.6 km^2,连续干涸17 a的台特玛水域面积189.7 km^2(包括康纳克湿地)。沙漠化得到逆转,由以前的年增长0.27%变为-0.30%,使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克沙漠已不可能合拢,218国道基本无沙害,畅通无阻。为了使现正在编制的流域规划能够顺利通过国家评审、立项和实施,建议规划中应强调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和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干旱、风沙、盐碱危害严重,是国家级连片扶贫区,这些问题都必须通过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提高用水效益,强化管理和调控来解决。
徐海量樊自立杨鹏年玉米提.哈力克艾力西尔.库尔班阿不都米吉提凌红波赵新风张鹏
关键词:塔里木河
喀什市城市化发展与建设用地结构变化之间的关联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分析城市化与建设用地结构变化之间的关联性,为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用2009-2013年统计数据,先用相关统计法分析喀什市城市化与建设用地结构变化的一般特点和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其相互关联性。[结果] 研究时段内3种建设用地类型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所占比重始终占最大优势;城市化与建设用地结构变化之间有显著的关联性,非农业人口比重、人均GDP、建成区面积和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等指标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关联度都在0.65~0.85之间,属于强关联,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关联度在0.35~0.65之间,属于中度关联;城市化指标与建设用地指标之间有较强的相互关联性,平均关联系数都大于0.65。[结论] 喀什市城市化与建设用地结构变化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合理调整人口结构和规模,统筹兼顾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环境城市化发展,有效并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并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等是喀什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布买日也木.买买提丁建丽孜比布拉.司马义
关键词:城市化建设用地灰色关联法
渭库绿洲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明渭库绿洲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影响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的植被物候特征和陆面地表参数的重要性,为干旱区绿洲盐渍化及荒漠化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IS-NDVI数据反演得到历年植被物候特征,耦合植被指数、干旱指数、影像反射率等陆面地表参数和植被物候特征作为Cubist回归树模型的输入因子,预测渭库绿洲2006—2016年土壤含盐量。【结果】渭库绿洲生长季开始时间集中于5—6月,生长季结束时间集中于11—12月;绿洲内部累积生物量值较高,集中于6.08~9.20;绿洲荒漠过渡带的累积生物量值较低,集中于3.64~6.08;仅用物候参数预测土壤含盐量的精度较低,而耦合物候参数和陆面地表参数预测土壤含盐量的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9.02,可决系数R2=0.72)显著高于只用陆面地表参数(RMSE=12.66,R2=0.22)或只用物候参数预测土壤含盐量的精度(RMSE=13.29,R2=0.12);温度干旱植被指数、绿洲内部累积生物量值、盐分指数、修改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和蓝波段反射率等参数在预测土壤含盐量方面具有较高的相对重要性,表明土壤含水量、植被长势情况、植被累积生物量和可见光反射率是监测盐渍化的重要参数;渭库绿洲区域主要分布的是非盐渍化地和轻盐渍化地,土壤含盐量年平均值为7.08 g·kg^-1a^-1;绿洲农业区内部的土壤含盐量较低,基本上是非盐渍化地;在绿洲东部和南部外围绿洲的土壤含盐量较高,主要是中度盐渍化地;土壤盐渍化主要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减少幅度集中于0.00~0.764 g·kg-1a^-1;少部分区域呈增加趋势,主要分布在绿洲中部区域和靠近塔里木河的南部区域,增加的幅度集中于0.00~0.742 g·kg^-1a^-1;2007年盐渍化程度最重,土壤含盐量均值为12.68 g·kg^-1, 2011年盐渍化程度最轻,土壤含盐量均值为4.61 g·kg^-1。【结论】运用回归树模型能够建立完备的土
何宝忠丁建丽刘博华王敬哲
关键词:土壤盐渍化植被物候
高寒区气象因子对矿井通风系统影响的监测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解高寒区气象因子对矿井通风系统影响,针对不同气象条件对矿井通风参数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以新疆某矿实际通风参数的变化与同期气象参数的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月总回风风流负压变化基本保持稳定,而总回风风流瓦斯含量波动较大;总回风风流负压和甲烷含量与地面大气环境温度整体呈负相关;总回风风流负压与地面大气压力整体呈正相关;总回风风流甲烷含量与地面大气环境温度呈负相关。总回风风流负压变化与地面环境温度变化呈负相关,且大气环境温度变化对总回风风流负压变化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高丰于超斌赵龙辉王鹏飞曹星光库丽娜·胡马尔汗曾强
关键词:气象因子矿井通风监测分析
基于不同模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比较分析被引量:39
2013年
以新疆奇台县为研究区域,选取该县40个土壤样本,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两种方法分别建立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反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不同模型的精度值各异,其拟合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人工神经网络(ANNs)集成模型>单个人工神经网络(ANNs)模型>多元逐步回归(MLSR)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的线性和非线性逼近能力较强,而其集成模型作为提高反演模型精度的重要手段,相关系数高达0.938,均方根误差和总均方根误差最小,分别仅为2.13和1.404,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预测能力与实测光谱非常接近,分析结果达到了较实用的预测精度,为最优拟合模型。
栾福明张小雷熊黑钢张芳王芳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人工神经网络
新疆草地生态价值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草地是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对于地处干旱区的新疆,新疆天然草地面积5725.88万hm2,可利用面积4800.68万hm2,草地面积是耕地面积的15倍,是森林面积的22倍,占全区绿色面积的86%,是最宝贵、最经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草地是新疆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新疆草地特点阐述,本文将草地生态价值分为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干扰调节、水资源调节和供应、侵蚀控制、土壤形成、营养循环、废物处理、植物授粉、生物控制、栖息地、食物生产、原材料、基因资源、娱乐文化等15个方面,并结合新疆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高寒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温性荒漠、高寒荒漠、低平地草甸、山地草甸、沼泽等11种不同类型草地特点进行分析。新疆草地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弱点,这与西部干旱草地区域有很大的共性,由于新疆平原与山地草地季节性组合经营,转场距离长,荒漠比重大,生态系统脆弱等特点,使新疆草地开发利用中矛盾就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牧草产量与质量的季节不平衡性与牲畜营养需要的不一致性,牧草产量年度间的不平衡性,水资源与草场的不平衡性。同时,由于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上长期以来靠天养畜,牧区盲目追求年终牲畜存栏数,使草地因超载过牧而呈现退化现象。文章在阐述新疆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从提高科学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草地建设、逐步改变靠天养畜的现状等3个方面提出了新疆草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杨金龙
关键词:草地生态价值
西北内陆城市河段水体CDOM三维荧光指纹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文章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EEM),研究西北内陆某城市河段南北侧断面水体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三维荧光指纹特征。结果表明:河段南北侧断面CDOM均存在3类明显荧光峰:峰A(λ_(Ex)/λ_(Em)=239/430)为紫外光区类腐殖质荧光峰,峰B(λ_(Ex)/λ_(Em)=284/340)为类蛋白荧光峰,峰C(λ_(Ex)/λ_(Em)=296/340)为类色氨酸荧光峰。北侧断面荧光强度高于南侧,变化起伏较大,吸收系数a355可表征河段CDOM浓度,综合认为北侧断面CDOM浓度更高。南北侧荧光指数(FI)、腐殖化指数(HIX)和生物源指数(BIX)的对比结果表明,北侧断面2、断面6、断面8和南侧断面7、断面8荧光指纹变化主要受外源或陆源输入影响,其他断面荧光指纹特征受内源影响较大。总体上,外源(陆源)输入是研究河段水体溶解性有机质主要来源,是该河段水污染防治的关键。
胡霞程艳贾尔恒.阿哈提何秉宇张健谢阿廷王悦
关键词:三维荧光光谱荧光强度
干旱区荒漠植物体内潜在水源差异及利用策略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水作为干旱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是荒漠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故在荒漠区开展植物体内潜在水源差异及水分利用策略分析对综合理解生态水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艾比湖流域不同生活型荒漠植物的木质部及潜在水源(凝结水、地下水、河水和土壤水(0-40、40-70、70-100、100-150 cm))的稳定同位素值(δ18O)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多源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分析各潜在水源对植物体所吸收利用水分来源的贡献比率,并比较各潜在水源之间δ^18O值。结果表明,(1)土壤水的δ^18O变化范围为(-6.292‰--3.995‰),并且δ18O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不同土层间的δ^18O表现为逐渐偏负;乔灌木与草本的δ18O差异显著,而乔木与灌木的δ^18O差异不显著。(2)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在对水分来源上存在明显差异,乔木对水分的利用主要集中于单一地下水资源;灌木除较多利用地下水外,也多元的利用其它水源;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与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主要利用地下水,其它草本植物将表层土壤水作为首要水源。(3)浅根系与中深根系植物在各水源利用方面,除对(100-150 cm)的土壤水的利用无显著差异外,对其它水源利用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根系类型上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中深根系植物将地下水作为第一水源,而浅根系植物主要利用表层土壤水(0-40 cm)。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荒漠区,植物所需水分主要受生活型和根系类型影响,其中后者影响更甚。
李文静吕光辉张磊张磊李周康王金龙马辉英马辉英
关键词:艾比湖流域荒漠植物生活型
基于多特征PolSAR数据的干旱区土地利用/覆被分类被引量:1
2021年
以新疆于田绿洲为例,基于PolSAR与Landsat OLI的多源数据集,采用随机森林、决策树等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了干旱区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精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全极化PALSAR-2数据与目标极化分解特征分量、光谱特征数据的融合使分类总精度从单幅PALSAR-2图像分类的71.11%提高到93.24%,Kappa系数从0.65提高到0.92。(2)针对PALSAR-2数据,贡献率最大的特征变量来自Pauli分解的3种特征分量K1、K2、K3和Krogager分解的KD、KH;其次,植被指数、水体指数、盐分指数以及光谱主成分分析第一波段等光谱特征数据对地物分类有一定的贡献。(3)随机森林对多源数据集的土地利用分类性能优于SVM与决策树分类,该算法在精确提取干旱区土地覆被信息上有较好的可行性。
卡地尔牙·忙苏尔依力亚斯江·努尔麦麦提张永福梁田田
关键词:POLSAR多源遥感土地利用分类
共38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