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作品数:1,773 被引量:8,752H指数:54
相关作者:杨少峰王月华杨长春刘长发王德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地质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85篇会议论文
  • 840篇期刊文章
  • 42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1,596篇天文地球
  • 38篇建筑科学
  • 25篇理学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文化科学
  • 14篇机械工程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0篇水利工程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生物学
  • 7篇矿业工程
  • 6篇经济管理
  • 5篇自然科学总论
  • 4篇化学工程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电气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332篇地震
  • 224篇地磁
  • 121篇勘探
  • 116篇岩石
  • 107篇地球物理
  • 99篇地壳
  • 84篇震波
  • 83篇地震波
  • 74篇地磁场
  • 66篇地球
  • 66篇地震勘探
  • 64篇反演
  • 60篇地幔
  • 55篇地质
  • 52篇岩石圈
  • 52篇油气
  • 52篇震源
  • 52篇盆地
  • 48篇古地磁
  • 38篇上地幔

机构

  • 1,769篇中国科学院
  • 50篇中国地震局地...
  • 36篇中国科学院地...
  • 24篇西北大学
  • 20篇中国地质大学...
  • 20篇中国石油天然...
  • 19篇地质矿产部
  • 19篇国家地震局
  • 18篇中国地震局
  • 16篇麻省理工学院
  • 15篇中国科学技术...
  • 14篇吉林大学
  • 13篇北京大学
  • 1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0篇中国地质科学...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阿拉斯加大学
  • 8篇成都理工大学
  • 8篇同济大学
  • 7篇云南大学

作者

  • 152篇滕吉文
  • 110篇李幼铭
  • 78篇张中杰
  • 72篇姚振兴
  • 65篇徐文耀
  • 60篇安振昌
  • 59篇朱日祥
  • 53篇王妙月
  • 43篇刘福田
  • 43篇郑天愉
  • 40篇王谦身
  • 38篇杨少峰
  • 35篇王月华
  • 34篇熊绍柏
  • 33篇刘光鼎
  • 32篇刘洪
  • 29篇王德孚
  • 29篇刘长发
  • 29篇杨长春
  • 29篇杨顶辉

传媒

  • 235篇地球物理学报
  • 155篇地球物理学进...
  • 36篇1993年中...
  • 35篇1990年中...
  • 31篇科学通报
  • 30篇石油地球物理...
  • 26篇1992年中...
  • 23篇1994年中...
  • 2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2篇1995年中...
  • 21篇地球科学进展
  • 21篇1997年中...
  • 18篇地震学报
  • 15篇南极研究
  • 14篇中国科学(D...
  • 13篇物探与化探
  • 13篇1991年中...
  • 12篇空间科学学报
  • 12篇岩石力学与工...
  • 12篇1998年中...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3
  • 9篇2002
  • 15篇2001
  • 36篇2000
  • 112篇1999
  • 134篇1998
  • 143篇1997
  • 106篇1996
  • 99篇1995
  • 125篇1994
  • 104篇1993
  • 111篇1992
  • 74篇1991
1,7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青藏高原的地震活动特性
本文基于该区天然地震的时空分布、震源断层面解和活动特征、以及地震波的传播,探讨了该区地震活动与大陆板块间的关系,提出了碰撞挤压过渡带的论点和论据。
滕吉文魏斯禹孙克忠薛长顺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重力场特征及其在大地构造上的含义
本文根据1982年中、法两国地球物理工作者在聂拉木-羊八井剖面进行重力观测的处理结果,并结合近年来系统重力测量的资料,以及高原与邻近地区已有的重力数据,绘制了青藏高原布格重力异常框图和高原南部均衡重力异常图.按其构造单元...
祝恒宾周文虎武立高
文献传递
地球内部物理与大陆动力学
<正>地球内部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繁息、发展和实验的场所,并制约着海、陆变迁和人类与社会的兴衰。在这世纪交替之际,地球科学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同时也为其提供了难得的深化机遇。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方面要受到自然辩证法则与规律的...
滕吉文张中杰胡家富杨顶辉万志超张秉铭张慧
文献传递
深源地震孕育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正>根据地震波的辐射花样可以推断,发生在俯冲带的深源地震,其发生机制与浅源地震一样,是某种形式的剪切破裂。但由于在深源地震发生的深度范围内(300-670km)地幔中存在着非常高的围压,故很难用通常适用于浅源地震的脆性...
张新武叶正仁滕春凯
文献传递
地核中MHD波的惯性模
地球外核处于高温、高压、高密度的等离子体状态,可以支持多种磁流体波的激发和传播。在地核中存在强的环型磁场,沿磁力线传播的MHD波受到地球旋转的影响,分成东行的惯性模和西行的磁模。这两种波模具有高度色散的特点,其中西行磁模...
徐文耀
文献传递
垂直地震剖面法(VSP)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夏古3井垂直地震剖面法试验
垂直地震剖面法是70年代初就已形成、而近年来逐步发展推广起来的一种地震勘探方法.它与地面地震勘探方法不同之处,是激发点(或接收点)位于地表,接收点(或激发点)位于地下(主要是钻井中),或者二者都位于地下,因此,它的特点是...
蒋宏耀王妙月严寿民
从深部构造及应力场分布论裂谷及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机制
此文给出了国内外裂谷及中、新生代盆地的地壳构造.我们发现,裂谷及中新生代盆地对应着上地幔隆起,这些地区的岩石圈厚度是减薄的,说明这些地区的上地幔是上隆的.文中也给出了由地幔对流在岩石圈下引起的应力场分布.显示出在大盆地区...
刘元龙曾维鲁王谦身武传真刘洪臣
青藏高原隆升的深层动力过程和大陆碰撞-挤压的新模型
<正>青藏高原整体隆升是全球最为壮观的地球科学事件之一,喜马拉雅山的崛起形成了世界上最年青的山脉, 它是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在约45Ma以来碰撞、挤压及其复杂深层动力过程作用下的结果。全球最近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不仅形成了...
滕吉文张中杰王光杰胡家富张秉铭陈云张慧
文献传递
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岩锚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中国水力甲天下。随着大规模水利水电建设的发展,岩锚技术日益受到重视。"七·五"以来,这项技术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加以研究。近年来,岩锚技术,尤其是预应力锚索技术在加固坝体、坝基、闸墩、边坡及地下工程围岩等各方面得到广泛...
傅冰骏齐俊修徐书林
关键词:水工建设
文献传递
计算最小走时和射线路径的界面网全局方法被引量:99
1995年
用慢度分块均匀正方形模型将介质参数化,仅在正方形单元的边界上设置计算结点,这些结点构成界面网.根据Huvsens和Fermat原理,由不断扩张、收缩的波前点扫描代替波前面搜索,在波前点附近点的局部最小走时计算中对波前点之间的走时使用双曲线近似,通过比较确定最小走时和相应的次级源位置,记录在以界面网点位置为指针的3个一维数组中.借助这些数组通过向源搜索可计算任意点(包括界面网以外的点)上的全局最小走时和射线路径.这一方法不受介质慢度差异大小限制,占内存少,计算速度较快,适于走时反演和以Maslov射线理论为基础的波场计算.
刘洪孟凡林李幼铭
关键词:射线路径地震勘探
共17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