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作品数:7,074 被引量:45,588H指数:95
相关作者:李文厚孙卫张国伟任战利刘池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23篇期刊文章
  • 1,109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5,176篇天文地球
  • 1,5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84篇生物学
  • 92篇建筑科学
  • 9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7篇文化科学
  • 59篇理学
  • 39篇农业科学
  • 38篇自动化与计算...
  • 36篇矿业工程
  • 28篇经济管理
  • 26篇水利工程
  • 26篇一般工业技术
  • 21篇化学工程
  • 21篇交通运输工程
  • 20篇历史地理
  • 9篇医药卫生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电子电信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940篇盆地
  • 1,028篇鄂尔多斯盆地
  • 798篇储层
  • 669篇地质
  • 569篇地球化
  • 568篇地球化学
  • 551篇油气
  • 448篇锆石
  • 424篇油田
  • 380篇同位素
  • 339篇延长组
  • 334篇孔隙
  • 328篇岩石
  • 316篇砂岩
  • 286篇地层
  • 265篇成矿
  • 253篇矿床
  • 247篇地质意义
  • 241篇成岩作用
  • 238篇油层

机构

  • 7,038篇西北大学
  • 751篇中国石油天然...
  • 517篇中国科学院
  • 363篇西安石油大学
  • 305篇中国石油
  • 247篇中国地质调查...
  • 229篇长安大学
  • 21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76篇中国地质科学...
  • 16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28篇山东科技大学
  • 118篇陕西延长石油...
  • 115篇延长油田股份...
  • 107篇中国地质大学...
  • 82篇中国石化
  • 81篇西安科技大学
  • 71篇西安地质矿产...
  • 66篇中国科学院南...
  • 65篇中国石油大学...
  • 6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48篇李文厚
  • 291篇孙卫
  • 237篇张国伟
  • 237篇任战利
  • 232篇刘池洋
  • 200篇柳益群
  • 186篇刘良
  • 154篇赖绍聪
  • 147篇柳小明
  • 146篇周鼎武
  • 145篇朱玉双
  • 143篇蒲仁海
  • 135篇王震亮
  • 131篇屈红军
  • 131篇岳乐平
  • 128篇周立发
  • 115篇吴汉宁
  • 114篇刘池阳
  • 113篇董云鹏
  • 106篇袁洪林

传媒

  • 663篇西北大学学报...
  • 254篇岩石学报
  • 199篇地下水
  • 157篇沉积学报
  • 145篇西北地质
  • 14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41篇地质学报
  • 122篇地质科学
  • 120篇地质科技情报
  • 118篇地质论评
  • 115篇石油实验地质
  • 103篇科学通报
  • 102篇地学前缘
  • 102篇地质通报
  • 86篇内蒙古石油化...
  • 76篇地球物理学进...
  • 74篇中国地质
  • 73篇现代地质
  • 71篇中国科学(D...
  • 62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4篇2024
  • 183篇2023
  • 190篇2022
  • 233篇2021
  • 204篇2020
  • 297篇2019
  • 362篇2018
  • 357篇2017
  • 323篇2016
  • 360篇2015
  • 227篇2014
  • 423篇2013
  • 343篇2012
  • 336篇2011
  • 288篇2010
  • 284篇2009
  • 290篇2008
  • 265篇2007
  • 281篇2006
  • 244篇2005
7,0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洋-陆交接转换过程
<正>地球由大陆和大洋组成,它们的物质组成等具有显著差别,因而,大洋岩石圈也具有与大陆岩石圈不同的变形特性。那么,当流变学结构差异巨大的这两种岩石圈相遇时,动力学上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洋-陆交接转换地带就是处于这个两类岩...
李三忠郭玲莉赵淑娟刘鑫索艳慧曹花花戴黎明余珊张国伟
文献传递
东营凹陷增压减压条件下砂岩储层物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研究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压缩系数与压力的关系以及压缩系数与孔隙度的关系,选取东营凹陷6个砂岩样品进行了增压减压实验,结果表明: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压力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降低而升高,但不会恢复到原始孔隙度和渗透率水平。低渗透储层比中高渗透储层具有更好的应力敏感性,但是降压后其渗透率恢复能力却不如中高渗透储层。砂岩的孔隙体积压缩系数随着压力的增大而降低,孔隙体积回弹系数随着压力的降低而增大,并且压缩系数随着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孔隙度的降低而降低,岩石压缩系数与孔隙度之间的关系呈二次多项式,该公式对东营凹陷油藏工程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吴春燕张金功孙志刚张守春张津宁刘琳琳
关键词:孔隙度渗透率东营凹陷
定靖中部地区地下水质量与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以2013年在陕北定靖中部地区采集的62组地下水水样的全分析测试结果为数据基础,分别用单指标评价法、内梅罗指数评价法、层级阶梯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下水进行质量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加权平均,以期得到更加可靠的质量评价结果,旨在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依据。评价结果显示,Ⅰ、Ⅱ、Ⅲ、Ⅳ、Ⅴ类水所占比例分别为3.23%、11.29%、9.68%、24.19%、51.61%,约75%的地下水不适合直接饮用;该区地下水质量较差。水质整体分布规律为:东北部沙漠—平原地区水质较好,西南部黄土丘陵地区水质差;在局部,油气井开采较密集和芦河周围地区水质较差,说明原生环境和人类活动是造成该区地下水质量差的两个主要原因。
唐欢康卫东王润兰皮锴鸿
关键词:地下水质量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与耦合成矿关系思考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索多种矿产耦合成矿的盆地构造动力学问题。方法综合剖析鄂尔多斯盆地构造与油、气、煤和砂岩型铀矿等多种矿产共存富集的时空配置关系。结果鄂尔多斯盆地多种矿产相互关联、共存富集于古生界和中生界的不同地质层位,促使它们耦合成矿的时代主要发生在晚侏罗—早白垩世的燕山中晚期,主体受控于中新生代多构造演化及其关键变革时期的构造转换过程。结论探索、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动力学演化及其叠加转换关系,有助于客观认识多种矿产共存富集可能受控的统一盆地动力学环境及其耦合成矿效应。
陈刚章辉若周立发李向平李向东李书恒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盆地动力学
鄂尔多斯盆地高自然伽马异常特征被引量:12
2006年
为了加深对盆地深部和浅部高自然伽马异常特征综合分析研究,揭示高自然伽马异常地质成因,从而促进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协同开发研究,针对收集大量的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地质资料及其他相关成果,绘制并分析了相关成果图。研究中遵循从单孔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到典型剖面研究,并按层对高自然伽马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化验测试结果和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成果研究表明,在本区,自然伽马异常增大主要是由于铀的活化和聚集,导致铀元素增加而引起。相关研究表明,盆地深部和浅部的铀异常具有一定的关系,盆地历经的沉积环境变迁是铀元素富集的主导因素。
赵军龙谭成仟刘池阳李庆春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数据分析盆地演化
小波域阈值滤波在测井信号去噪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7年
从测井信号噪声特征出发,建立测井数据噪声模型。根据测井信号的特殊性,提出一种运用一维离散小波变换和小波包变换对测井信号进行小波域阈值滤波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几种阈值确定方法。借助MATLAB7.0小波降噪函数,运用MATLAB语言编写了小波滤波程序,对实际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域阈值滤波优于传统测井曲线滤波方法。运用小波分析可以有效地去除测井曲线噪声干扰,同时也可较好地保留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
赵军龙谭成仟焦积田李庆春
关键词:滤波小波包MATLAB语言纵向分辨率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深湖沉积与油气聚集意义被引量:114
2007年
鄂尔多斯延长组湖盆为一大型的敞流湖盆.其充填演化与构造发育史、古气候演化史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可以划分为4个演化阶段,即湖盆形成及扩张期、鼎盛期、回返期、萎缩消亡期.在此过程中,湖盆经过四次明显湖进与湖退变化,但深湖中心变化不大,一直沿华池—宜君一带波动.在整个晚三叠世盆地盛衰演化过程中,深湖沉积体系主要为深水型三角洲及浊积扇体系,前者在深湖扩展早期的三角洲快速推进时期的陡岸斜坡区比较发育,并随着三角洲的推进逐渐从深水型向浅水台地型转变.后者在各个时期都有出现,按其沉积特征可分为两种浊积扇:坡移浊积扇相带发育相对齐全,垂向上多期互相叠加,可划分为:斜坡-槽道-内扇亚相、浊积水道、浊积水道间、浊积水道前缘-中扇亚相、外扇亚相和盆地平原亚相.滑塌浊积扇多呈透镜状夹于深湖亚相的深灰色泥岩中,相带分异不明显,仅可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两类浊积扇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近源斜坡带及远源末梢斜坡带.深湖沉积控制了烃原岩及有利生储盖组合分配.坡移浊积扇沉积厚度大,分布广,储集物性好,是深湖区岩性油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陈全红李文厚高永祥郭艳琴冯娟萍张道峰曹红霞梁积伟
关键词:滑塌浊积扇
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园子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与成矿潜力探讨被引量:4
2019年
柞水-山阳矿集区是南秦岭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地区,广泛出露园子街等浅成-超浅成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及与之有关的夕卡岩-斑岩型矿床(化)。对该矿集区内的园子街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利用锆石微量元素组成计算了岩浆结晶温度及氧逸度条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园子街岩体的成因、成岩地质背景及成矿潜力。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微量元素测定表明,花岗闪长玢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41.7±1.7)Ma,锆石稀土元素普遍显示显著的正Ce异常和弱的负Eu异常,暗示了锆石在相对氧化的环境下形成。锆石εHf(t)值为-1.58^+2.18,表明园子街岩体的岩浆源区可能为地壳熔融岩浆与地幔重熔岩浆的混合,并且具有较高的混合均一化程度。锆石Ti温度计计算的园子街岩浆结晶温度为598~841℃(平均656℃),岩浆氧逸度lgf(O2)平均为-18.0,ΔFMQ集中于0~5,与柞水-山阳矿集区内的小河口夕卡岩型工业铜矿床相似。园子街岩体显著富集成矿元素Cu(170~5939μg/g,平均1 300μg/g),明显高于南秦岭花岗岩(11μg/g)和世界花岗岩(20μg/g)平均值;全岩RbY+Nb、Nb-Y以及锆石Yb-U、Hf-U/Yb、U/Yb-Y判别图解显示,园子街岩体形成于后碰撞造山环境。总之,园子街矿化点在成岩成矿大地构造环境、矿化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类型和岩浆氧逸度条件等方面均与国内外及矿集区内小河口夕卡岩型铜矿床相似,暗示该岩体具有形成夕卡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潜力。园子街岩体与秦岭造山带燕山期岩体形成于同一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即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之交造山带应力状态由挤压转向伸展,引发强烈壳-幔相互作用和花岗质岩浆活动,并随之形成了含矿岩体及其夕卡岩型矿化。
朱赖民郑俊熊潇姜航刘凯丁乐乐郭延辉李声浩
关键词:成矿潜力
氦气资源调查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及建议被引量:3
2022年
氦气是关系国家安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关键性稀有气体资源,在国防和高新技术领域不可或缺,是中国进一步走向“深空、深海、深地、深蓝”领域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当前,氦气资源已成为中国的“卡脖子”资源之一,开展氦气资源调查理论与技术研究,指导和支撑中国氦气资源勘查,已成为中国资源调查领域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目前工业利用的氦资源主要是壳源氦气,其“弱源成藏”与“异源同储”机制的特殊性,导致与常规油气成藏具有重大差别。笔者根据氦气资源调查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结合氦气成藏的特殊性,提出了亟需攻关的理论、技术问题和相关研究思路建议,供业内工作者参考、借鉴。
李玉宏张国伟周俊林李济远吕鹏瑞
关键词:成藏理论勘探技术
中国古新世鸟化石的新发现被引量:2
1992年
为搞清秦岭在印支运动以来的地质发育历史和特征,作者首先在秦岭东段的一些红色盆地中进行地质考察。在陕西洛南石门盆地工作时(参加野外工作的还有赵聚发同志),在该地区樊沟村的棕红色砂质泥岩中找了许多包括鸟类、哺乳类等的脊椎动物化石。根据其中的古哺乳动物及地层特征和区域对比,将该盆地包括化石层在内的一套棕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地层命名为樊沟组、时代为新生代早第三纪古新世早期(或早-中期)(薛祥煦,1978,1982)。
薛祥煦
关键词:古新世鸟化石
共70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