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嘉兴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

作品数:541 被引量:1,067H指数:12
相关作者:赵健伟敖利民秦益民马贺伟史晶晶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4篇期刊文章
  • 6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8篇轻工技术与工...
  • 97篇化学工程
  • 60篇一般工业技术
  • 47篇文化科学
  • 43篇理学
  • 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医药卫生
  • 6篇经济管理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生物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冶金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0篇纤维
  • 50篇织物
  • 41篇纳米
  • 32篇教学
  • 28篇皮革
  • 27篇石墨
  • 26篇石墨烯
  • 25篇染色
  • 22篇纺纱
  • 20篇织造
  • 20篇改性
  • 18篇复合材料
  • 15篇性能研究
  • 15篇羊毛
  • 15篇医用材料
  • 15篇纱线
  • 15篇生物医用
  • 15篇生物医用材料
  • 14篇色谱
  • 14篇相色谱

机构

  • 497篇嘉兴学院
  • 34篇东华大学
  • 13篇浙江理工大学
  • 12篇常州大学
  • 7篇浙江大学
  • 7篇上海工程技术...
  • 6篇太原理工大学
  • 5篇陕西科技大学
  • 5篇华纺股份有限...
  • 5篇浙江兰宝毛纺...
  • 5篇浙江中辉皮草...
  • 4篇长春工业大学
  • 4篇新凤鸣集团股...
  • 4篇滨州华纺工程...
  • 4篇嘉兴市产品质...
  • 4篇嘉兴市方圆公...
  • 4篇嘉兴锐泽表面...
  • 4篇嘉兴市华严花...
  • 3篇渤海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40篇马贺伟
  • 33篇秦益民
  • 32篇赵健伟
  • 26篇沈加加
  • 25篇史晶晶
  • 25篇敖利民
  • 22篇杨恩龙
  • 22篇马辉
  • 21篇易洪雷
  • 20篇李海东
  • 20篇程凤侠
  • 19篇张焕侠
  • 18篇程凤梅
  • 18篇吴雯
  • 16篇王亚平
  • 16篇钱程
  • 16篇罗建勋
  • 15篇陈伟雄
  • 15篇薛元
  • 14篇韩万里

传媒

  • 50篇中国皮革
  • 48篇纺织学报
  • 34篇嘉兴学院学报
  • 20篇皮革科学与工...
  • 17篇产业用纺织品
  • 15篇印染
  • 12篇针织工业
  • 10篇上海纺织科技
  • 9篇纺织科学与工...
  • 8篇弹性体
  • 8篇成都纺织高等...
  • 7篇染整技术
  • 7篇复合材料学报
  • 7篇教育教学论坛
  • 6篇工程塑料应用
  • 6篇合成纤维
  • 5篇电镀与精饰
  • 5篇现代纺织技术
  • 5篇浙江理工大学...
  • 5篇材料科学

年份

  • 3篇2024
  • 39篇2023
  • 32篇2022
  • 29篇2021
  • 38篇2020
  • 42篇2019
  • 45篇2018
  • 48篇2017
  • 49篇2016
  • 37篇2015
  • 48篇2014
  • 37篇2013
  • 28篇2012
  • 16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4
  • 1篇2002
  • 3篇2001
5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以密胺树脂为壁材,以十二醇和十四醇组成的复合醇为芯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微胶囊相变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pH值和芯壳比对微胶囊相变材料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为70℃,反应pH值为6.0,芯壳比为1∶2.0时,反应收率最高,达到88.5%.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外观呈球型,平均粒径为1.9μm;在25.5℃左右具有较好的调温作用,相变焓为63.9 J/g.
王艺璇洪新球张焕英付娆舒林飞
关键词:微胶囊相变材料密胺树脂
包缠法控制苎麻纱毛羽的研究
为探讨包缠法对减少苎麻纱毛羽的效果,达到减轻乃至消除苎麻织物刺痒感的目的,采用空心锭包缠纺纱技术,以苎麻纱为芯纱,涤纶DTY长丝纱和精梳棉纱为外包缠纱,纺制了不同包缠捻度的单包包缠纱和双包包缠纱,并对包缠纱的毛羽进行了测...
敖利民江魁郁崇文高福坤
关键词:苎麻纱刺痒感
文献传递
壳聚糖纤维的理化性能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9年
为促进壳聚糖纤维在医疗和卫生产品中的应用,开发壳聚糖基功能纺织材料和先进医用纺织品,总结了壳聚糖纤维的理化特性及其吸附铜离子和锌离子的性能,分析了壳聚糖纤维的细胞活性、生物相容性及其在与伤口、血液、人体组织接触过程中产生的止血、抗菌、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促进伤口愈合等生物活性。指出壳聚糖的氨基多糖结构及其对体液中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使壳聚糖纤维和壳聚糖基纺织品在医用止血材料、伤口敷料、面膜制品、日用卫生品、抗菌纺织品等领域起到止血、抗菌、排毒、促愈、美白等生物活性和应用功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秦益民
关键词:功能纤维医用敷料生物医用材料生物活性
轻化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被引量:4
2020年
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基于学校办学定位,针对我校轻化工程专业目前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解决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毕业实习时间短、毕业设计内容与企业实际结合不密切”的问题。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可有效提升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质量,同时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校企双方共赢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马贺伟罗建勋洪新球
关键词:一体化实践教学轻化工程
细菌纤维素/氧化亚铜膜的抗菌性能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抗菌试验来表征不同配方的细菌纤维素/氧化亚铜膜的特性,用大肠埃希菌和黑根霉对细菌纤维素/氧化亚铜膜进行定性分析;用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细菌纤维素/氧化亚铜膜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抑菌率。通过电镜试验,初步观察样品对细菌细胞的破坏机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细菌纤维素/氧化亚铜膜的抗菌能力不同,抗菌机制主要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和抑制细胞复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陆梦甜朱长俊师苑蔡婷婷李咏欣颜志勇
关键词:氧化亚铜抗菌机制
氧化石墨烯增强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本文针对碳纤维和环氧树脂结合的界面问题,采用氧化石墨烯改善碳纤维的表面结构,增强其与环氧树脂结合的界面效果,提高其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通过对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氧化石墨烯的浓度逐渐增大时,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逐渐增强,并且在氧化石墨烯浓度为0.3wt%时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最佳,当氧化石墨烯浓度超过最佳值时,其层间剪切性能开始下降。
党晨阳马俊丽吴银秋徐云逸梁嘉健沈小军杨树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
秸秆热轧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成型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的水稻秸秆预处理方式、胶秸比、热轧温度、热轧压力、热轧时间对秸秆热轧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选取胶秸比、热轧温度、热轧压力、热轧时间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后发现,当胶秸比为5:5,热轧温度为70℃,热轧压力为50 MPa,热轧时间为1.5 min时,材料性能最好,断裂强力、顶破强力、临界弯曲载荷分别为1203.7 N、215.1 N、398.1 c N。根据这项研究结果,以水稻秸秆作为原材料,加热熔胶EVA采用热轧非织造工艺制备得到的包装材料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陈峰倪春芳韩万里
关键词:水稻秸秆
一种近红外伪装面料的设计开发及性能
2022年
将稀土材料与纯PET切片进行共混制得功能母粒,然后进行熔融纺丝得到复合PET长丝,并通过一定的纺纱织造工艺,得到了不同种类的功能面料。通过对纤维结构进行分析和对织造面料进行性能表征,发现功能粉体的引入使面料的近红外光反射率最低可达31%,能有效契合以水泥、柏油路、岩石等低近红外反射背景的特殊要求。另外,利用共混纺丝法制备的伪装面料具有高牢度(水洗、耐磨、耐晒等)特征,能够满足应用过程中对于性能稳定性的需要。
吴丽马辉曹建达罗秋兰陈剑翔
关键词:近红外
基于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高分子物理实验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以嘉兴学院为例被引量:4
2021年
从实验项目化设计入手,结合工程创新能力培养,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方法,对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结果显示,以学生为中心、实验项目为驱动、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吸收了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
张葵花代正伟吴雯
关键词:工程创新能力高分子物理
自修复双层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玄武岩织物上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为提高玄武岩织物的抗折性能,首先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单层微胶囊,囊壁为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聚物(MUF),囊芯为环氧树脂;然后将固化剂二氨基二苯砜吸附在单层微胶囊表面,以MUF再次包覆制成双层微胶囊;最后将双层微胶囊涂覆到玄武岩织物表面。测试了微胶囊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结构,分析了微胶囊自修复玄武岩织物的自修复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微胶囊结构致密、表面光滑;当玄武岩纤维受到破坏时,微胶囊破裂流出修复剂和固化剂通过聚合反应生成网络大分子修复裂纹;修复7 d后玄武岩织物的最大断裂强力和折皱回复性能可基本恢复,延伸性能有很大改善,抗折性能得到有效提高。
刘淑强刘淑强杨雅茹吴改红余娟娟王凯文李惠敏李甫张曼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原位聚合法自修复抗折性能
共5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