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作品数:1,814 被引量:11,733H指数:44
相关作者:向德平伍麟段文杰杨敏蔡玲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92篇期刊文章
  • 9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33篇经济管理
  • 660篇社会学
  • 316篇政治法律
  • 195篇文化科学
  • 76篇哲学宗教
  • 48篇历史地理
  • 26篇医药卫生
  • 19篇文学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建筑科学
  • 9篇艺术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语言文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84篇社会
  • 130篇农村
  • 83篇文化
  • 82篇农民
  • 82篇教育
  • 76篇社会学
  • 64篇乡村
  • 61篇城市
  • 58篇社会工作
  • 48篇家庭
  • 46篇民族
  • 44篇社会转型
  • 44篇贫困
  • 41篇资本
  • 41篇扶贫
  • 39篇主义
  • 37篇政治
  • 32篇大学生
  • 32篇阶层
  • 30篇政府

机构

  • 1,588篇武汉大学
  • 26篇华中师范大学
  • 2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5篇广西大学
  • 15篇华中农业大学
  • 13篇中南民族大学
  • 13篇西南大学
  • 10篇吉林大学
  • 9篇中南财经政法...
  • 9篇伊利诺伊州立...
  • 8篇湖北省社会科...
  • 8篇中国人民大学
  • 8篇中山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复旦大学
  • 4篇湖北经济学院
  • 4篇南开大学
  • 4篇俄勒冈大学
  • 3篇安徽大学

作者

  • 71篇周长城
  • 61篇向德平
  • 53篇周运清
  • 38篇朱炳祥
  • 37篇罗教讲
  • 35篇慈勤英
  • 31篇伍麟
  • 27篇刘燕舞
  • 25篇桂胜
  • 24篇张杨波
  • 20篇罗萍
  • 20篇李晓凤
  • 20篇崔应令
  • 18篇刘祖云
  • 18篇王培刚
  • 16篇李向振
  • 14篇李永萍
  • 12篇龙斧
  • 11篇胡翼鹏
  • 10篇徐炜

传媒

  • 57篇社会工作
  • 52篇中南民族大学...
  • 32篇湖北社会科学
  • 29篇人民论坛
  • 27篇武汉大学学报...
  • 24篇学习与实践
  • 23篇学术论坛
  • 22篇经济与社会发...
  • 20篇学习月刊
  • 18篇中国青年研究
  • 18篇理论月刊
  • 16篇湖北民族学院...
  • 16篇决策
  • 14篇江汉论坛
  • 14篇社会科学研究
  • 14篇魅力中国
  • 12篇广西民族大学...
  • 12篇湖南农机(学...
  • 1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1篇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10篇2020
  • 168篇2019
  • 210篇2018
  • 108篇2017
  • 108篇2016
  • 82篇2015
  • 77篇2014
  • 59篇2013
  • 106篇2012
  • 98篇2011
  • 78篇2010
  • 102篇2009
  • 55篇2008
  • 53篇2007
  • 47篇2006
  • 53篇2005
  • 42篇2004
  • 34篇2003
1,8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信义兄弟”:从个人信义到社会信任
2010年
哥哥发薪路上不幸遇难.弟弟“接力”向农民工发放工资。相信在新年伊始,这让人唏嘘与感动的事迹为国人所知。他们兄弟俩用实际行动诠释和坚守诚信,被人们称为“信义兄弟”。他们用自身行动展现了诚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政府倡议与民众的呼吁下,荆楚大地乃至全国都掀起了一股向“信义兄弟”学习的热潮。
周长城黄婷
关键词:信义兄弟社会信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
我真的是婚恋“困难户”吗?——大龄单身女博士婚恋偏好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女性“读博”是一种人生价值增值过程,但媒体热衷于将其受教育程度和在婚恋市场中的受欢迎程度描绘为倒U型,甚至将其婚恋问题渲染上悲情色彩。通过质性研究发现,女博士并非婚恋“困难户”,她们没有放弃婚姻,只是暂时延迟了婚姻。在建构择偶标准时,女博士秉持“锦上添花”的态度,追求亲密关系、经济独立、彼此尊重、自我实现等高质量的婚姻生活。原生家庭中亲子关系、家长对子女择偶期望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传统与新兴婚配文化并存,以及女博士独特的群体特质共同形塑了她们的择偶偏好。尽管女博士独特的婚恋标准非主观地延缓了其结婚年龄,但却拉伸了她们觅偶的时间长度,对推动晚婚、提升婚姻质量、促进男女协力承担“婚姻包袱”、实现婚配模式多元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伍麟刘天元
关键词:女博士晚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社会转型与社会稳定的基本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社会稳定和社会转型是相伴而生的历史性课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转型与社会稳定的基本关系为:改革开放推进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更新社会秩序;社会稳定保障社会转型。
杜志强曾亚林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稳定
关于“民族”与“族群”概念的反思被引量:3
2010年
学界关于"民族"与"族群"概念的争论缘由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全球化,国际学术的跨文化交流,出现本土知识与世界其他知识对接或对话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整个国家及世界话语情境的变化,旧的知识需要批判与反思,新的知识体系需要被重建。汉语的"民族"概念已经固化和内化,不能与"族群"概念随意置换,更要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对"民族"和"族群"概念进行过度泛化。汉语中强调"民族"概念是为了始终体现国家建构的历史文化过程。
何菊
关键词:民族族群NATIONNATIONALITYETHNICGROUP
农村改革40年:社会主义制度实践及其启示被引量:6
2018年
农村改革40年是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向上进行的,即其回应了中国农村社会巨变的事实,既继承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内涵的农村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又融入到了市场转型进程中。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改革方法论、新集体经济、保护性城乡二元结构等农村改革成果,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制度基础。
吕德文
小生意也能做大、做强?——以强弱关系的理论视角
2012年
本文以餐饮业为例,从关系强度入手,来研究餐饮业个体户与相关单位的强弱关系给其自身的发展带来的资源类型和对于餐饮业自身运营、竞争力等的影响。发现餐饮业个体户主要依靠强关系来维持运营,而弱关系会在提高竞争力方面起作用。此外,弱关系主要给餐饮业个体户带来信息和动力,相比之下,强关系除了给其带来以上资源,还有产品、技术、人才和资金等资源。
覃一时
关键词:强关系弱关系
个体苦难与社会政策——基于对“打工文学”的考察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将打工文学作为一种底层话语的表达,探讨其中的苦难叙事对于社会政策的价值。打工文学的公共表达得以实现,在于市场机制、政府运作、文学理念、社会伦理共同支撑而形成了一定的话语空间。但从其社会反响来看,倾听者主要来自于打工群体的文学爱好者和文学专业人士,倾听方式主要是"社会支持式倾听"和"文学式倾听",未能充分实现其公共意义和政策价值。政府机构对打工文学的推动政策主要出于建设文化政绩和维持社会稳定的目的,倾听意识显得薄弱。作为可以对个体苦难的社会根源提出重要解决方案的社会主体,政府部门应通过打工文学的"诉苦"把握农民工群体的社会需求尤其是精神需求,进而反映在社会政策的议程设置之中。
刘畅
关键词:社会政策打工文学打工诗歌
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结构验证被引量:6
2017年
以948名贫困大学生为正式被试,调查其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及最小空间法验证,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由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卓越四个因子组成,包含24种积极心理品质。量表α系数为0.95,分半信度为0.88;四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61.16%。异化系数为0.19,区域指数为0.96。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调查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良好工具。在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三个因子方面,贫困大学生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得分。感恩、善良、爱心、虔诚和公平是贫困大学生优势积极心理品质;创造力、审美、领导力、好学和坚持是其弱势积极心理品质。
臧运洪杨静伍麟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
“污名化”与“农民工”主体性的双重建构被引量:2
2018年
在主流话语中,"农民工"成为进城务工农民的代名词。通过梳理该群体发生和形成过程,发现这种带有标签性质的称谓实际上是一种"污名化"。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工"主体性呈现出双重建构特征,一方面是来自城里人、政策制定者以及学者等外部力量给予的身份认定,另一方面该群体内部成员也在利用这一特定身份在城市里获取生存生活所必须的社会资源。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关注"农民工"群体的主体性建构机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动逻辑及生存状态。
李向振李佳浩
关键词:污名农民工主体性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被引量:2
2009年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工程和最后一张"安全网"。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是能否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也是能否尽快建立与完善农村保障制度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的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亟需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解决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庞洁丽羊纳
关键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保障贫困
共15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