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作品数:3,216 被引量:24,014H指数:68
相关作者:贺雪峰石人炳狄金华王三秀桂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40篇期刊文章
  • 1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54篇经济管理
  • 1,030篇社会学
  • 745篇政治法律
  • 235篇文化科学
  • 103篇哲学宗教
  • 60篇医药卫生
  • 49篇历史地理
  • 21篇农业科学
  • 14篇建筑科学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艺术
  • 6篇自然科学总论
  • 5篇文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18篇农村
  • 401篇农民
  • 332篇社会
  • 221篇乡村
  • 151篇养老
  • 142篇农业
  • 119篇村治
  • 117篇社会保障
  • 115篇村社
  • 105篇保险
  • 101篇乡村治理
  • 92篇民工
  • 91篇城市
  • 89篇农民工
  • 87篇政治
  • 87篇文化
  • 85篇政府
  • 84篇教育
  • 82篇家庭
  • 81篇社会学

机构

  • 3,050篇华中科技大学
  • 45篇武汉大学
  • 36篇中南财经政法...
  • 35篇南京大学
  • 35篇中国人民大学
  • 24篇华中师范大学
  • 23篇华中农业大学
  • 18篇中国农业大学
  • 11篇长安大学
  • 1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0篇西南大学
  • 9篇安徽工业大学
  • 9篇复旦大学
  • 9篇北京大学
  • 9篇西北农林科技...
  • 8篇南昌航空大学
  • 8篇河南农业大学
  • 8篇河南职业技术...
  • 8篇郑州市社会科...
  • 7篇湖北大学

作者

  • 381篇贺雪峰
  • 123篇丁建定
  • 63篇桂华
  • 62篇石人炳
  • 55篇申端锋
  • 54篇赵晓峰
  • 51篇吕德文
  • 46篇王德福
  • 45篇杨华
  • 42篇王茂福
  • 39篇雷洪
  • 39篇刘燕舞
  • 39篇陈志霞
  • 38篇风笑天
  • 36篇刘锐
  • 35篇王三秀
  • 33篇田孟
  • 32篇孙秋云
  • 31篇夏柱智
  • 28篇郭林

传媒

  • 99篇华中科技大学...
  • 71篇中国青年研究
  • 62篇学习与实践
  • 60篇决策
  • 55篇中共宁波市委...
  • 55篇中国乡村发现
  • 50篇南京农业大学...
  • 50篇社会工作
  • 37篇调研世界
  • 36篇云南行政学院...
  • 35篇理论月刊
  • 33篇青年探索
  • 3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1篇古今农业
  • 31篇社会保障研究
  • 29篇农村工作通讯
  • 28篇中州学刊
  • 27篇人口与经济
  • 26篇社会科学论坛
  • 24篇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1篇2023
  • 31篇2022
  • 45篇2021
  • 49篇2020
  • 61篇2019
  • 98篇2018
  • 147篇2017
  • 175篇2016
  • 198篇2015
  • 210篇2014
  • 245篇2013
  • 209篇2012
  • 254篇2011
  • 222篇2010
  • 191篇2009
  • 184篇2008
  • 160篇2007
  • 130篇2006
  • 107篇2005
3,2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村养老“合作主义模式”的探讨——基于“孝在远方”情境下的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当前农村养老衍生出了新的社会情境——"孝在远方",从而对农村社会保障中的养老造成了深远影响。结合目前中国农村民间组织情况对农村养老问题进行探讨,我们可以引入西方的"合作主义模式",寻求家庭与政府的合作、政府与社会团体的合作以及家庭内部的合作,探寻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新路子。
滕姗姗
关键词:农村养老情境
论特许经营的主体被引量:1
2012年
我国原国内贸易部制定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对于特许经营中受许人和特许人有诸多限制,这与各国法律相比显得甚为苛刻,这种不合理的规定已经制约了我国特许经营事业的发展。无论是从经济、法律还是从实践方面分析,我国立法对于特许经营以主体不同区别对待,然后再决定是否准入的规定都应当早日予以废除,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促进我国特许经营事业的发展。
栗志明
关键词:特许经营废除
中国农业向何处去——评朱启臻《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被引量:1
2012年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描述了中国农民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乡土性:“靠种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土是他们的命根。”“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形成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袁明宝
关键词:中国农民农业《乡土中国》乡土社会人格结构乡土性
进城创业经济会衰亡吗?——丰丹《欧洲商贩史》的启示被引量:1
2018年
《欧洲商贩史》描述了欧洲商贩的阶段性发展过程,并着重探究了其走向衰亡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受其启发,从内外两个维度出发分析我国城镇市场经济中进城创业经济活动所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外在因素方面,进城创业经济的发展受到城镇居民需求的支配,而制度设置或阻滞或促动进城创业经济的发展,相对城镇居民的先赋性优势来说,进城创业者的自致性优势使其处于难以被替代的位置;在内在因素方面,进城创业者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促使他们实现进城摊贩、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的类型化发展,并逐渐转型和升级。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进城创业经济将继续繁盛,并走向一种资本和新观点结合的经济发展之路。
陈文超
关键词:进城创业经济实践兴盛
试论网络时代的文化全球化被引量:3
2010年
文化全球化基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是全球化运动在文化领域的具体表现。在此过程中,各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彼此沟通、相互交融,导致不同文化的边界渐趋模糊。互联网诞生之后,随着其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这项全新的媒介技术一方面使各种文化的交流变得更加通畅便捷,通过突破传统传播制度的控制而将文化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则又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实力构建媒介强势而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提供了条件,使得当前的文化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与蔓延。尽管如此,互联网的多媒体表现、自主运行、平等开放、资源共享等独特的媒介特性决定了它在全球文化的沟通与整合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终将使各民族国家在全球文化传通中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因此从长远来看,"和而不同"的世界文化新格局应是网络时代文化全球化的大势所趋。
范龙王潇潇
关键词:媒介互联网文化全球化
礼失求诸“法”?——读董磊明《宋村的调解》被引量:1
2010年
中国乡村无论是作为学术之探究域抑或研究之指陈物,都可算得上是学界学术积累与学术生长的圣地。总的来看,中国乡村研究之进展与推延,主要有如此两条路径:一是制度主义视角和策略,他们从与乡村关联甚密的政策和制度出发来对农村进行解剖;另一条就是强调本土抑或回归乡村的路径。
何绍辉
关键词:乡村研究调解学术积累制度主义
养老倒逼婚姻:理解当前农村早婚现象的一个视角被引量:23
2012年
农村近年来重新出现早婚高潮,早婚率甚至已经逼近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本文基于豫东西村的实地调查,认为当前农村的早婚现象是代际关系变动的结果,即养老倒逼婚姻:父母希望早日完成人生任务以便趁年轻力壮为自己积攒养老资源,子女在接受早婚要求的同时也通过婚姻向父母索取了大量家庭财富,代际之间的理性博弈助推了早婚的出现。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代际关系变动推动的早婚仍将存在并可能有所发展。
王德福
关键词:早婚养老代际关系
原生态与现代化——黔东南少数民族社区文化调查反思被引量:2
2012年
黔东南少数民族社区的特色旅游产业自开发以来,其所引致的原生态与现代化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变迁的走向。本文以此次社区旅游调查的报告为依托,结合文化变迁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原生态和现代化的内涵与实际归属,探究了原住民在参与到文化变迁进程时的心态,并指出他们更多时候是出于改善生活水平的功利考量而非对于现代生活方式的由衷认可。
孙晨光
关键词:原生态社区文化
富人逃税的社会心理动因
2004年
我国严重的富人逃税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富人逃税有着复杂的原因,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富人逃税过程中的几种社会心理动因,主要有:互惠不明显导致的懈怠心理;成本与收益反差过大导致的赢利心理;社会不公正导致的“相对剥夺”心理;越轨成本低导致的侥幸心理;社会失范导致的吃亏心理;逃税群体环境导致的从众心理。
胡书芝雷洪
关键词:富人逃税社会心理
农民公共生活变迁与重建之道
2012年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中国农民历史性地获得了空前的闲暇时间,但农民并没有同时找到一种积极、健康和有意义的休闲方式。相反,日常性公共生活严重匮乏,有限的休闲方式———打麻将———正异化为赌钱、炫富的方式,并有演变为社会排斥机制的可能。同时,仪式性公共生活也严重异化,红白喜事等传统的人情往来成为敛财、攀比的工具,传统仪式蜕变为低俗的表演。农民一方面被裹挟其中,承担着日益沉重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则陷入失去生活乐趣和生命意义的困境。应该从重塑农民主体性、培育民间文化组织、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等方面入手,从战略高度调整某些政策措施,重建农民的公共生活,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保障,并探索一条崭新的现代化路径。
王德福
关键词:农民闲暇公共生活主体性
共30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