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作品数:1,550 被引量:12,121H指数:61
相关作者:贺雪峰狄金华桂华王德福夏柱智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17篇期刊文章
  • 5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03篇经济管理
  • 428篇社会学
  • 410篇政治法律
  • 38篇文化科学
  • 30篇哲学宗教
  • 19篇农业科学
  • 14篇历史地理
  • 12篇医药卫生
  • 10篇建筑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68篇农村
  • 301篇农民
  • 190篇乡村
  • 131篇农业
  • 110篇村治
  • 96篇社会
  • 93篇乡村治理
  • 84篇村社
  • 66篇税费
  • 64篇村庄
  • 62篇政治
  • 56篇逻辑
  • 56篇村民
  • 53篇新农村
  • 52篇自治
  • 51篇新农村建设
  • 51篇税费改革
  • 50篇城乡
  • 49篇农地
  • 45篇土地制度

机构

  • 1,476篇华中科技大学
  • 24篇武汉大学
  • 18篇中南财经政法...
  • 15篇中国农业大学
  • 8篇华中师范大学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8篇郑州市社会科...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云南大学
  • 6篇云南民族大学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江西财经大学
  • 5篇西南大学
  • 5篇湖北工程学院
  • 4篇华东理工大学
  • 4篇南昌航空大学
  • 4篇浙江师范大学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上海理工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76篇贺雪峰
  • 63篇桂华
  • 54篇赵晓峰
  • 54篇申端锋
  • 48篇吕德文
  • 46篇王德福
  • 45篇杨华
  • 38篇刘燕舞
  • 36篇刘锐
  • 33篇田孟
  • 30篇夏柱智
  • 25篇王海娟
  • 25篇林辉煌
  • 24篇袁松
  • 23篇陈柏峰
  • 23篇魏程琳
  • 21篇杜鹏
  • 20篇邢成举
  • 19篇刘成良
  • 19篇耿羽

传媒

  • 55篇中共宁波市委...
  • 55篇决策
  • 48篇中国乡村发现
  • 47篇南京农业大学...
  • 35篇调研世界
  • 34篇云南行政学院...
  • 3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2篇中国农业大学...
  • 30篇古今农业
  • 29篇农村工作通讯
  • 28篇学习与实践
  • 25篇中国老区建设
  • 22篇村委主任
  • 21篇开放时代
  • 20篇社会科学论坛
  • 20篇华南农业大学...
  • 20篇文化纵横
  • 18篇人民论坛
  • 18篇周口师范学院...
  • 17篇开发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10篇2022
  • 9篇2021
  • 10篇2020
  • 41篇2019
  • 71篇2018
  • 107篇2017
  • 120篇2016
  • 140篇2015
  • 118篇2014
  • 128篇2013
  • 105篇2012
  • 131篇2011
  • 121篇2010
  • 105篇2009
  • 115篇2008
  • 82篇2007
  • 48篇2006
  • 13篇2005
1,5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农业向何处去——评朱启臻《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被引量:1
2012年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描述了中国农民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乡土性:“靠种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土是他们的命根。”“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形成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袁明宝
关键词:中国农民农业《乡土中国》乡土社会人格结构乡土性
养老倒逼婚姻:理解当前农村早婚现象的一个视角被引量:23
2012年
农村近年来重新出现早婚高潮,早婚率甚至已经逼近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本文基于豫东西村的实地调查,认为当前农村的早婚现象是代际关系变动的结果,即养老倒逼婚姻:父母希望早日完成人生任务以便趁年轻力壮为自己积攒养老资源,子女在接受早婚要求的同时也通过婚姻向父母索取了大量家庭财富,代际之间的理性博弈助推了早婚的出现。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代际关系变动推动的早婚仍将存在并可能有所发展。
王德福
关键词:早婚养老代际关系
农民公共生活变迁与重建之道
2012年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中国农民历史性地获得了空前的闲暇时间,但农民并没有同时找到一种积极、健康和有意义的休闲方式。相反,日常性公共生活严重匮乏,有限的休闲方式———打麻将———正异化为赌钱、炫富的方式,并有演变为社会排斥机制的可能。同时,仪式性公共生活也严重异化,红白喜事等传统的人情往来成为敛财、攀比的工具,传统仪式蜕变为低俗的表演。农民一方面被裹挟其中,承担着日益沉重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则陷入失去生活乐趣和生命意义的困境。应该从重塑农民主体性、培育民间文化组织、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等方面入手,从战略高度调整某些政策措施,重建农民的公共生活,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保障,并探索一条崭新的现代化路径。
王德福
关键词:农民闲暇公共生活主体性
论村庄社会结构的区域差异——农民分化的视角被引量:12
2018年
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呈现出快速变迁趋势,并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农民分化的视角成为理解农村社会结构区域差异的路径。我国不同农村地区所处的市场区位和市场类型差异明显,在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就业的背景下,存在农民家庭生计类型的差异,农民分化快速显现,因为农民分化程度和分化性质的差异,形塑了不同区域间村庄社会结构的差异。东部农村处于发达经济体中,全国性劳动力市场和地方市场具有重叠性,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形式和经济水平分化明显,并且这种分化是在村庄熟人社会内部展开的,形成了东部农村内生性社会分层和高度分化的阶层结构。中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基础弱,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到东南沿海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中务工,形成了半工半耕的家庭生计模式和村庄去分化机制,形塑了村庄低度分化的弹性社会结构。
朱战辉
关键词:农民分化社会结构
贫困的根本与扶贫的欲速不达被引量:2
2016年
当前全国都关注农村扶贫工作,笔者曾先后到浙江宁波、绍兴,江苏射阳,上海,湖北秭归、武汉等地农村调研,在每个地方都关注了农民收入问题。包括上海、浙江和江苏的农村在内,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二、三产业,其中最重要的收入来自在二、三产业的务工。我的问题是,在全国已经形成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下面,不同地区的农民都可以在全国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务工机会,为何有的地方会比较富,而有的地方会比较穷,以及为什么有的农户比较富而有的农户会比较穷呢?
贺雪峰
关键词:务工经商农民工储蓄倾向沿海发达地区
论村级治理中的复杂制度被引量:15
2017年
为解决村民自治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形成了以监督和制衡为主要目标的村级治理复杂制度。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变迁之中,且中国农村地域广大、农情复杂,复杂制度的学习与传递导致复杂制度效率递减,并因此产生了普遍的制度化简。基本制度复杂化和复杂制度化简说明,没有脱离环境与时代条件的完美制度,好的制度的关键是在复杂与简约、制衡与效率之间达成平衡。
贺雪峰
关键词:村民自治
农民进城与城市化道路的政策风险
在中国绝大多数中西部农村,政策若仅仅考虑提高城市化率,片面地用政策及宣传手段来鼓励农民到城市购房,而不考虑他们能否住得下来,能否有一定的生活质量,则这样的城市化率不仅不必要地牺牲了农村,而且可能让城市成为不安定之所。
贺雪峰
文献传递
农民用水合作的限度与约束性条件——基于荆门农田水利的调查被引量:5
2012年
农田水利准公共品和准公益品的特征,决定了农户必须组织起来解决灌溉问题。税费改革以来,基层组织弱化,分散的小农在与大型水利设施对接的环节上出现问题。文章通过考察荆门市向岗村七个小组2002年前后农民用水方式的变化,分析了农民用水合作的限度与合作的约束性条件。研究表明,农民用水合作难度大、缺乏稳定性,且合作的范围小,在水利市场中不能形成足够规模的买方,导致水库、泵站等有水放不出、农民有钱买不到水,农田水利陷入困境,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和风险,降低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桂华陶自祥
关键词:农田水利
试论农村代际关系的四个维度被引量:49
2012年
代际关系涉及四个维度:代际关系的平衡性、代际交换的程度、代际之间的紧张性、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从这四个维度切入,可以认识农村代际关系的区域差异和历史变迁。从区域差异来看,不同地区的代际关系差异很大;从历史变迁来看,代际关系有一个由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变迁过程。代际交换则存在一个由重交换到较少交换的变迁过程。变迁过程中广泛存在代际紧张,但最终会逐渐消除。此外,代际关系在多数农村地区的较长时段维持失衡状态,这是由于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尚存,即父母可以从失衡的代际关系中获取宗教性的价值意义。
贺雪峰郭俊霞
关键词:代际关系代际平衡代际交换
农村家庭养老“女儿化”倾向探源被引量:26
2010年
长期以来,家庭养老作为一种最主要的养老模式,一直维系着乡村社会家庭伦理,支撑着乡村社会伦常秩序。不论是在变化缓慢的传统中国乡村社会,还是在变化无常的当下中国乡村社会,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模式中一直都是主导性的养老模式。对于传统乡村社会中的家庭养老,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何绍辉
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农村养老模式乡村社会儿化中西文化比较家庭伦理
共14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