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作品数:8,452 被引量:36,531H指数:50
相关作者:李早元蒲晓林张哨楠罗志锋李士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90篇期刊文章
  • 56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标准

领域

  • 6,194篇石油与天然气...
  • 821篇天文地球
  • 356篇化学工程
  • 296篇理学
  • 247篇金属学及工艺
  • 20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8篇文化科学
  • 122篇建筑科学
  • 93篇一般工业技术
  • 88篇自动化与计算...
  • 67篇机械工程
  • 65篇矿业工程
  • 55篇经济管理
  • 30篇动力工程及工...
  • 27篇交通运输工程
  • 18篇电子电信
  • 17篇水利工程
  • 14篇电气工程
  • 13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冶金工程

主题

  • 785篇气藏
  • 733篇钻井
  • 701篇压裂
  • 693篇油藏
  • 670篇储层
  • 521篇页岩
  • 504篇平井
  • 496篇水平井
  • 483篇低渗
  • 454篇油田
  • 376篇气井
  • 363篇盆地
  • 349篇值模拟
  • 347篇数值模拟
  • 339篇低渗透
  • 313篇地层
  • 306篇砂岩
  • 291篇钻井液
  • 253篇页岩气
  • 241篇渗流

机构

  • 8,364篇西南石油大学
  • 1,67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169篇中国石油
  • 504篇中国石化
  • 389篇中国石油化工...
  • 13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19篇中国石油西南...
  • 99篇中国石油大学...
  • 94篇中海石油(中...
  • 90篇川庆钻探工程...
  • 74篇中国石油化工...
  • 72篇中海石油(中...
  • 61篇长江大学
  • 55篇重庆科技学院
  • 53篇中国石油大学...
  • 50篇四川大学
  • 50篇西安石油大学
  • 47篇中海油能源发...
  • 44篇中国石油天然...
  • 44篇中国石油冀东...

作者

  • 273篇康毅力
  • 242篇郭建春
  • 236篇赵金洲
  • 216篇孟英峰
  • 204篇李皋
  • 191篇郭平
  • 183篇张烈辉
  • 167篇刘向君
  • 157篇蒲万芬
  • 154篇游利军
  • 138篇张智
  • 137篇练章华
  • 135篇梁利喜
  • 134篇林元华
  • 133篇孙雷
  • 126篇叶仲斌
  • 124篇李晓平
  • 120篇熊健
  • 115篇李小刚
  • 109篇李勇明

传媒

  • 650篇西南石油大学...
  • 372篇天然气工业
  • 237篇油气藏评价与...
  • 214篇钻采工艺
  • 207篇断块油气田
  • 200篇重庆科技学院...
  • 18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74篇油田化学
  • 150篇石油钻探技术
  • 146篇钻井液与完井...
  • 142篇新疆石油地质
  • 140篇石油学报
  • 134篇应用化工
  • 133篇石油天然气学...
  • 132篇大庆石油地质...
  • 116篇天然气地球科...
  • 113篇石油钻采工艺
  • 109篇天然气与石油
  • 108篇油气地质与采...
  • 107篇中国安全生产...

年份

  • 14篇2024
  • 333篇2023
  • 373篇2022
  • 383篇2021
  • 338篇2020
  • 380篇2019
  • 409篇2018
  • 419篇2017
  • 520篇2016
  • 626篇2015
  • 644篇2014
  • 658篇2013
  • 571篇2012
  • 533篇2011
  • 540篇2010
  • 480篇2009
  • 430篇2008
  • 463篇2007
  • 242篇2006
  • 5篇2005
8,4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计算油气界面移动距离的新方法
2011年
本文以物质平衡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了一种估算油气界面下移距离的方法。现场实例表明,该方法不仅计算简单,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靠性,适用于带气顶的油藏。
乐潇黄炳光曾路
关键词:气顶油藏油气界面
钻井液对地层伤害的物理模拟评价技术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是钻井液对地层伤害的直观评价技术手段。通过总结国内外泥浆污染物理模拟技术的发展现状,梳理评价钻井液对地层伤害的主体技术,分析钻井液物理与化学伤害机理;从微观、宏观角度,比较不同评价方法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符馨月杨向同郭平牛新年刘洪涛周鹏遥
关键词:钻井液物理模拟储层保护
昭通示范区黄金坝气田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地质特征被引量:45
2016年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黄金坝气田是继礁石坝和长宁—威远之后中国又一个在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地区,为了系统地展示黄金坝气田页岩气资源富集的储层条件,为未来的勘探工作提供参考,以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地质条件、储层岩石学、物性和地球化学4个方面对该页岩气储层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稳定的区域构造和良好的顶底板条件是黄金坝地区页岩气资源富集的关键,良好的保存条件使储层维持了较高的压力(压力系数〉1);较高的孔隙度(平均4%)和TOC含量(目的层〉2%)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使储层具有较高的含气量(1.35-3.48 cm^3/g,平均〉2.50 cm^3/g);天然气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区内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97%),其次还含有少量的C2H6、C3H8和CO2;天然气同位素数据表明烃类C同位素组成发生了倒转,表明储层具有良好的封闭性。但储层孔隙系统较为复杂,且非均质性极强,从而导致渗透率较低,在储层改造施工过程中应予以充分考虑。总体上,黄金坝气田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生产测试表明,区内直井压裂产量为0.5×10^4-3.5×10^4m^3/d/井,水平井压裂产量可达12×10^4-40×10^4m^3/d/井。
伍坤宇张廷山杨洋梁兴周松源张朝
关键词:页岩气
库车山前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伤害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库车山前致密砂岩气藏目前有效解决顺利钻进问题;而钻完井过程中并未形成配套的储层保护技术。以大北区块为例,分析岩性物性、裂缝、温压等的储层特征,进行岩石敏感性、液相圈闭、钻井液动态损害评价等实验;并在对钻井液中固相颗粒、滤液、处理剂吸附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当前储层伤害的主要机理。依据储层损害机理,提出应对策略,主要包括:提高抑制能力和减少工作液侵入能够有效的减小岩石敏感性和液相圈闭损害;应用高效的暂堵和快速封堵技术可有效减少渗流通道堵塞损害;调整完井工艺措施是当前减小应力敏感性损害的主要方法。
徐鹏尹达卢虎李磊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伤害储层保护
套管表面润湿性对固井界面胶结强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油基钻井液黏附使套管表面变为亲油性,影响固井界面(套管与水泥环)胶结强度。通过测定不同润湿性的套管与水泥环的胶结强度,探究了套管表面润湿性影响界面胶结强度的规律,结合原子力学显微镜分析了其影响机理;同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类型、浓度及温度等因素对套管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套管表面亲水性增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LAS效果最好;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增溶作用,套管表面黏附的大部分油膜被携带走,从而使亲水性套管表面裸露出来。胶结强度随套管表面亲水性的增大(水在其表面接触角的减小)而增大,在接触角62°数63°时出现突变;随LAS浓度的增大接触角呈降低趋势,当LAS浓度小于5 g/L时,接触角减小较快,当LAS浓度大于20 g/L后,接触角几乎不变,LAS加量应在20 g/L以内。此外,温度对LAS润湿反转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李早元柳洪华郭小阳辜涛欧红娟
关键词:油基钻井液固井润湿性胶结强度
基于测井信息的致密油层射孔优化选层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致密油层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低压力特征使优化射孔工艺变得困难,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在单井剖面上自动快速确定优先射开层位。测井资料包含丰富的储层岩性、物性和含油性及脆性等信息,可利用测井曲线进行自动优化射孔选层。通过综合考虑储层地质和力学信息,构建优化选择射孔层位的评价指标函数,逐点逐层计算该函数值,据其从大到小的顺序优选射孔层段和位置。将该方法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长8段致密油层的优化射孔实践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夏宏泉文晓峰冯春珍王伟
关键词:测井曲线
油田垢样分析检测方法与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以现场垢样为例,提供了一种结垢油井垢样的分析检测方法。即称取一定量的垢样进行干燥、焙烧,以确定该垢样为有机垢样或无机垢样;若该垢样为有机垢样,根据行业标准进行蜡含量、胶质、沥青质含量的测定;若该垢样为无机垢样,进行定性分析后用盐酸溶解,然后根据行业标准进行钙离子、镁离子、铁离子、硫酸根离子以及硅离子含量的检测。该方法对垢样进行快速定性、定量分析,操作简单、快速、误差小。
周飞
关键词:结垢油井
基于岩石电阻率参数研究致密砂岩孔隙结构被引量:16
2007年
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其油气储集能力和采收率的重要因素,故对其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探讨了利用电阻率参数开展该类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的方法。基于铸体薄片和压汞实验数据反映出的此类储层孔隙结构的特征,选取毛细管束模型推导并建立了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计算模型,并结合岩电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从电阻率参数计算得到的岩石孔隙结构参数能较好地反映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利用电阻率计算得到的岩石孔隙结构参数是随含水饱和度变化而变化的量,其变化量及变化的速率能够反映出储集层开采过程中油气藏内部流体的分布变化;利用井下不同时刻实测电阻率参数计算得到的岩石的孔喉半径,仅代表测井时刻地层内导电流体所占据的孔隙空间的半径,而计算得到的岩石迂曲度也只反映了当前状态下导电流体的分布状况。
刘向君周改英陈杰戴岑璞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电阻率毛细管
馏分油脱酸剂技术(Ⅱ型)的工业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介绍了馏分油脱酸剂技术(Ⅱ型)在无锡石油化工总厂常压蒸馏装置上的应用情况。和传统的碱洗电精制工艺相比,该工艺仅需一个一级高压电场沉降分离罐,无需水洗操作,另外增加了脱酸剂回收装置。工业应用结果表明,直馏柴油经精制后其质量完全达到柴油质量标准要求,与该厂原来采用的碱洗精制工艺相比,柴油收率由99.00%提高到99.97%,碱渣和废水排量大大降低。
唐晓东李晶晶徐卫良金文中钱丽军
关键词:直馏柴油精制脱酸脱酸剂
脉冲式注入压裂测试确定致密气藏地层渗透率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与致密气藏中渗透率的传统压裂测试方法的对比,进一步分析了脉冲式注入压裂测试,提出了一个费用合理、省时有效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收集和分析数据的压后分析方法。基于扩散方程,推导出致密气藏地层渗透率的精确计算公式。对现场实测资料的处理解释,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压后分析和处理方法实用可行。最后,对脉冲式注入压裂测试进行修正,进一步减少测试的投入和改善对数据的分析过程,测试所得到的结果更加接近致密气藏的真实地层渗透率。
袁灿明郭建春卢聪
关键词:致密气藏地层渗透率
共8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