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760 被引量:5,134H指数:28
相关作者:李涛王文勇熊风徐创军查坤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17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5篇建筑科学
  • 58篇交通运输工程
  • 36篇经济管理
  • 34篇农业科学
  • 30篇天文地球
  • 22篇理学
  • 19篇化学工程
  • 10篇水利工程
  • 7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文化科学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矿业工程
  • 3篇机械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09篇垃圾
  • 84篇污染
  • 77篇填埋
  • 69篇渗滤
  • 66篇渗滤液
  • 58篇填埋场
  • 58篇废水
  • 45篇隧道
  • 37篇反应器
  • 35篇生活垃圾
  • 33篇生态
  • 33篇水处理
  • 32篇水环境
  • 32篇铁路
  • 32篇污水
  • 30篇生物反应
  • 29篇生物反应器
  • 28篇厌氧
  • 26篇准好氧
  • 26篇降解

机构

  • 744篇西南交通大学
  • 24篇四川师范大学
  • 17篇中国环境科学...
  • 13篇四川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技术...
  • 9篇河海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四川省环境保...
  • 7篇成都理工大学
  • 7篇同济大学
  • 6篇成都大学
  • 6篇山东科技大学
  • 6篇西华大学
  • 6篇公安部四川消...
  • 4篇南京大学
  • 4篇西南科技大学
  • 4篇重庆大学
  • 4篇西南师范大学
  • 3篇江苏科技大学
  • 3篇兰州交通大学

作者

  • 130篇刘丹
  • 77篇张建强
  • 69篇付永胜
  • 56篇杨立中
  • 51篇李启彬
  • 47篇欧阳峰
  • 46篇黄涛
  • 39篇朱杰
  • 31篇贺玉龙
  • 30篇王文勇
  • 23篇牟瑞芳
  • 22篇于苏俊
  • 22篇龚正君
  • 18篇戴本林
  • 17篇潘海泽
  • 17篇杨顺生
  • 17篇刘颖
  • 16篇郑爽英
  • 16篇杨敏
  • 13篇刘景洋

传媒

  • 54篇四川环境
  • 45篇工业安全与环...
  • 37篇西南交通大学...
  • 35篇安徽农业科学
  • 3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6篇四川建筑
  • 21篇环境科学与技...
  • 20篇水处理技术
  • 18篇污染防治技术
  • 18篇环境科学与管...
  • 12篇中国给水排水
  • 12篇路基工程
  • 10篇消防科学与技...
  • 10篇中国测试技术
  • 10篇水资源与水工...
  • 9篇环境工程
  • 9篇环境科学研究
  • 8篇世界科技研究...
  • 8篇岩石力学与工...
  • 7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2
  • 37篇2011
  • 97篇2010
  • 103篇2009
  • 122篇2008
  • 109篇2007
  • 92篇2006
  • 49篇2005
  • 43篇2004
  • 40篇2003
  • 17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7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研究与发展动态
快速渗滤系统(CRI)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但是CRI对TN、TP的去除效率较差,CRI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TN和TP的去除效果及优化控制等有待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国内外的研究...
姚琪张建强许文来
关键词: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生活污水
城市河流水污染总量控制和综合治理研究--以四川省绵阳市涪江河段为例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给城市河流水环境管理决策和总量控制规划提供定量化工具,通过四川省绵阳市涪江河段总量控制规划为例,对城市河流总量控制规划进行了研究,包括使用标准指数法进行水质现状评价,功能区划、分河段建立河流水质模型并用VC++编程计算水环境容量,并建立模型对涪江水环境容量价值进行了探讨。研究方法和结果为城市河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定量依据。
熊风罗洁杨立中徐创军
关键词:总量控制水质模型环境容量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隧道工程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被引量:10
2009年
因隧道工程建设而引起的地下水环境负效应屡见不鲜,对其实施科学、准确评价不仅有助于隧道的安全施工和正常运营,而且有利于保护隧址区生态环境。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隧道工程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其中各指标的相对权重。通过对铜锣山隧道的实例分析,表明本研究构建的隧道工程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可用于类似隧道工程的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工作。
刘建刘丹
关键词:地下水隧道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
苯酚在氨氮体系中的氧化降解研究
2010年
研究了氨氮存在下次氯酸钠处理苯酚模拟废水的氧化特性,探讨了苯酚在氨氯体系中的反应途径。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氨氮的苯酚废水中加入次氯酸钠,氨氮将与苯酚发生竞争反应。折点加氯曲线表现为当氯与氨氮质量比由5.35上升到27.67时,氨氮去除率的变化趋势滞后;而余氯量则不断减小,没有折点出现。随着氨氮浓度增加,苯酚的氧化降解受到抑制:一方面,苯酚的去除率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体系中检测到一系列氯酚中间产物,其生成量和种类先增加后减少。HPLC分析结果显示体系中生成的氯酚中间产物至少有2种(2-氯酚和4-氯酚),至多有5种(2-氯酚、4-氯酚、2,6-二氯酚、2,4-二氯酚和2,4,6-三氯酚)。其中,2-氯酚和4-氯酚是导致三卤甲烷产生的最有效前体物质,而2,6-二氯酚、2,4-二氯酚和2,4,6-三氯酚则是生成卤乙酸的高活性物质。实验结果对次氯酸钠处理含氨氮的难生化或有毒有机废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胜利刘丹
关键词:次氯酸钠苯酚氨氮氯酚降解途径
蓬安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被引量:2
2005年
氧化沟工艺是目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主流工艺之一,利用该工艺处理四川蓬安城市生活污水,出水达到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本文介绍了该污水处理工程的污水水质及处理标准、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主要处理构筑物和设备、设计特点及处理效果、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供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杨开明张建强杨小林张华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构筑物城市污水处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氧化沟工艺
苯酚在含氯体系中的电化学氧化被引量:9
2007年
以Ru-Ir/Ti三元电极作阳极电解处理苯酚废水,研究废水中Cl-初始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电解时间内,苯酚的电化学氧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废水中Cl-的初始浓度越大,苯酚完全被氧化所需的时间也越短,即其表观速率常数越大.苯酚在Cl-体系中降解的中间产物主要有4-氯苯酚,1-氯苯酚,2,4-二氯苯酚,2,6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及各种短链脂肪酸和氯代醇等;最终产物是CO2、CHCl2和CHCl3.电解中间体的生成和降解速率随废水中Cl-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据此,导出苯酚在含Cl-体系中电化学氧化的反应途径.
刘咏刘丹赵仕林赖晶晶
关键词:电化学氧化苯酚氯离子降解途径
生物脱氮新工艺过程中UASB工艺研究
2008年
以典型高浓度养殖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UASB工艺作为其生物脱氮新工艺过程中的前期厌氧处理工艺,通过试验确定其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d,有机负荷为6.0kgCOD·m-3·d-1,并在此基础上对pH、温度、进水浓度等水质指标对系统最终去除效果及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后续工艺、神经网络模拟及"UASB+SBR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土地系统"组合新工艺的工程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朱杰张成甫房景燕付永胜
关键词:UASB工艺去除率产气量
焦柳线红层边坡病害规律性的研究被引量:8
1996年
胡厚田
关键词:焦柳线红层边坡工程地质病害预测
铜锣山隧道涌水对降水的响应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本文利用Morlet小波变换分析了铜锣山隧道涌水和当地降水的多尺度特征。经综合比较,发现隧址区地下水系统的储量十分丰富,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同时,较隧址区降水而言,隧道涌水为滞后响应,响应时间约12.84d,由此推断降水不是隧道涌水的直接来源,但二者之间存在间接联系,即降水通过影响地下水储量来影响隧道涌水,且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性。上述研究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较为一致,不仅可为铜锣山隧道的后期防排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还可为类似隧道工程的防排水设计提供有用参考。
刘建刘丹
关键词:隧道涌水降水小波变换时滞
低空彩红外摄影在矿山滑坡中的应用
1996年
本文采用大比例尺彩红外航摄资料,研究峨眉水泥厂矿山边坡滑塌问题。通过滑坡的形态特征、色调差异和堆积特点在航片上的不同反应,判释了滑坡的分布、类型、滑动方式和严重程度。并结合地面调查,探讨了滑坡的形成条件及其稳定性,还揭示了外围隐伏断裂的存在和滑坡的影响。
白志勇
关键词:矿山红外摄影航空遥感滑坡稳定性
共7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