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

作品数:330 被引量:1,244H指数:13
相关作者:谭新国赵为汪军玲胡耀星汪倬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武汉市市属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6篇农业科学
  • 95篇生物学
  • 67篇轻工技术与工...
  • 33篇化学工程
  • 15篇医药卫生
  • 15篇文化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5篇教学
  • 18篇发酵
  • 17篇聚糖酶
  • 13篇蛋白
  • 13篇愈伤
  • 13篇愈伤组织
  • 13篇壳聚糖酶
  • 13篇发酵条件
  • 12篇教学改革
  • 11篇正交
  • 11篇植物
  • 11篇基因
  • 10篇课程
  • 9篇银杏
  • 9篇黄酮
  • 8篇生物学
  • 8篇食品
  • 8篇普鲁兰
  • 6篇愈伤组织诱导
  • 5篇正交试验

机构

  • 323篇武汉生物工程...
  • 3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2篇武汉大学
  • 8篇湖北省水产科...
  • 6篇湖北大学
  • 4篇荆楚理工学院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信阳师范学院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江南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台州市农业科...
  • 2篇厦门华祥苑实...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30篇董妍玲
  • 24篇段春红
  • 24篇潘学武
  • 24篇胡燕梅
  • 23篇韩晓红
  • 22篇任俊
  • 21篇涂绍勇
  • 19篇卢金珍
  • 19篇周念波
  • 18篇周全
  • 18篇李云捷
  • 17篇杨爱华
  • 16篇郭云贵
  • 13篇谭新国
  • 13篇阎贺静
  • 12篇梅双喜
  • 12篇赵为
  • 11篇张婷
  • 11篇汪军玲
  • 11篇唐兴国

传媒

  • 115篇武汉生物工程...
  • 17篇化学与生物工...
  • 16篇安徽农业科学
  • 13篇现代农业科技
  • 1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0篇北方园艺
  • 6篇江苏农业科学
  • 5篇中国食物与营...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食品科技
  • 4篇广东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乳业科学与技...
  • 4篇农业工程技术...
  • 4篇绿色科技
  • 3篇食品科学
  • 3篇食用菌学报
  • 3篇食品研究与开...
  • 3篇食品工程
  • 3篇科技信息

年份

  • 4篇2014
  • 18篇2013
  • 53篇2012
  • 36篇2011
  • 61篇2010
  • 56篇2009
  • 35篇2008
  • 28篇2007
  • 28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3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膜状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的分离鉴定及产乳酸研究
2010年
从传统泡菜中分离出27株乳酸菌,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产乳酸量较高的菌株PC09,经鉴定该菌属肠膜状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ubsp.dextranicum);从番茄汁添加与否、发酵温度、转速、接种量等方面对PC09产酸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1%(体积分数)番茄汁、发酵温度为33℃、转速为100 r.min-1、接种量为2.0%的最佳产酸条件下,产酸量达到4.17%。
熊元林阳晗刘雯雯丁泽琴
关键词:泡菜乳酸菌乳酸正交实验
植物杀虫剂研究概况被引量:4
2006年
简要综述不同资源类型的植物杀虫剂,通过其有效成份生物碱类、萜类、黄酮类、精油类、光活化毒素类等物质影响昆虫生长发育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代谢系统、神经肌肉系统等从而达到杀虫的目的。同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付秀芹
关键词:植物杀虫剂活性物质
松木屑代料栽培黑木耳初探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试管培养法进行松木屑拟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松木屑经自然堆积8个月后,最多可在培养料中添加60%,不明显影响产量满袋时间为58 d,袋单产量42g;碱处理法菌丝生长较好,出耳快,产量与自然堆积法相近。
彭强陈秀双许修宏马怀良黄芳崔艳丽
关键词:黑木耳松木屑代料栽培
春兰根状茎的增殖与分化条件优化被引量:11
2009年
以春兰种子无菌萌发的根状茎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春兰根状茎增殖与分化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根状茎增殖适宜的培养基为1/2MS+3 mg·L-1 BA+蔗糖3%+香蕉5%+琼脂0.8%,根状茎分化适宜的培养基为1/2MS+3.0 mg·L-1 BA+1.0 mg·L-1 NAA+0.8 mg·L-1 IBA+蔗糖3%+琼脂0.8%。使用100 g·L-1香蕉作为附加物,春兰根状茎在培养30d后重量可达初重的2.1倍。根状茎在固体培养过程中不发生褐变现象,添加活性炭能促使根状茎产生根毛类似物。
周全余平
关键词:春兰根状茎增殖分化
油茶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引物筛选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建立油茶SRAP-PCR的反应体系,并筛选合适的引物。[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油茶基因组DNA,DNA扩增时采用PCR技术,扩增结果采用电泳法和成像系统进行分离和记录。[结果]在30μl反应体系中,适宜浓度分别是Mg2+1.5 mmol/L、模板DNA90ng、引物0.21μmol/L、dNTPs 110μmol/L、TaqDNA聚合酶1.5 U;反应程序中第2次最适退火温度为49℃。随后,在3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1对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结论]优化的SRAP-PCR反应体系及筛选的引物为SRAP分子标记在油茶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张婷吕明治董妍玲范睿
关键词:油茶SRAPPCR反应体系引物筛选
PEG-(NH_4)_2SO_4双水相萃取法提取壳聚糖酶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直接从Bacillussp.LS发酵液上清液中分离壳聚糖酶。研究了体系中PEG分子量、PEG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NaCl质量分数和pH值对壳聚糖酶分配系数及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双水相萃取最佳条件为:PEG600 20%、(NH4)2SO420%、NaCl 0.1%、pH值6.0,在此条件下壳聚糖酶分配系数达5.91,萃取率达88.7%。
周念波周吉祥涂绍勇梅双喜王海波
关键词:双水相体系壳聚糖酶
水稻苯达松和磺酰脲类除草剂抗性基因Bel的表达载体构建与拟南芥转化
2009年
用RT-PCR从水稻品种日本晴的cDNA中扩增出苯达松和磺酰脲类除草剂抗性基因Bel,得到基因ORF全长1542 bp。将Bel片段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将此基因插入pCAMBIA3301的Ca MV35 S启动子后取代原载体中的GUS基因构成表达载体pCAMB IA3301-Bel,通过电击转化法导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GV3101,并转化拟南芥(Columbia生态型)获得转基因植株。对转化植株进行的基因组PCR和RT-PCR分析,结果表明Bel基因已成功地整合到拟南芥的基因组中并可以表达。研究结果为利用水稻苯达松和磺酰脲类除草剂抗性基因Bel开展油菜、棉花等双子叶作物的抗除草剂育种提供了实验依据。
刘双青刘克德
关键词:苯达松抗除草剂拟南芥转化
产β-甘露聚糖酶菌株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优化被引量:2
2009年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5株产胞外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其中XB2菌株摇瓶培养液的粗酶活力达4.81 U/mL。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其最佳发酵产酶条件。菌株产酶最适培养基组成为:魔芋精粉1.5 g、NaNO3 0.3 g、MgSO4 0.3 g、KCl 0.5 g、K2 HPO4 0.1 g、FeSO4 0.001 g,加水至100 mL。产酶最适培养条件:培养温度37℃,培养基起始pH 6,接种量3%,转速160 r/min,摇瓶培养72 h。此条件下酶活力高达9.12 U/mL。
汪倬熊波范理诚熊志虎
关键词:Β-甘露聚糖酶菌种筛选发酵优化
牛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被引量:1
2010年
以牛的基因组DNA为材料,对影响牛SRAP-PCR扩增的各因素浓度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SRAP-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30μL的SRAP反应体系中5种成分的最适浓度为:Mg2+ 1.6 mmol/L、模板DNA 60 ng、引物0.20μmol/L、dNTPs 60μmol/L、Taq DNA聚合酶1.0 U。
张婷吴秋环范睿
紫丁香蘑原基诱导合成培养基初探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正交实验筛选了一种用于紫丁香蘑原基诱导的合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由复合碳源(木糖+糊精)、复合氨基酸氮源、无机盐、MS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及铁盐、生长因子、出菇刺激物等6部分构成,以珍珠岩为支持物。优化后培养基中含有5 g.L-1木糖、25 g.L-1糊精、0.1 g.L-1乙酸钠。在此培养基上,紫丁香蘑菌丝经24℃无光培养30d、再经16℃弱光刺激15 d后可产生83个原基。
姚志伟袁阳波高君伟
关键词:合成培养基子实体原基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