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作品数:4,089 被引量:27,274H指数:50
相关作者:马美湖潘思轶谢笔钧吴谋成张声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31篇期刊文章
  • 42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13篇轻工技术与工...
  • 570篇农业科学
  • 363篇医药卫生
  • 300篇化学工程
  • 259篇生物学
  • 216篇理学
  • 105篇文化科学
  • 43篇经济管理
  • 4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7篇一般工业技术
  • 2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建筑科学
  • 6篇机械工程
  • 6篇政治法律
  • 4篇电子电信
  • 4篇电气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社会学

主题

  • 278篇活性
  • 229篇抗氧化
  • 225篇蛋白
  • 221篇食品
  • 182篇淀粉
  • 174篇色谱
  • 167篇发酵
  • 150篇相色谱
  • 123篇多糖
  • 119篇贮藏
  • 119篇风味
  • 106篇营养
  • 106篇保鲜
  • 104篇响应面
  • 99篇挥发性
  • 99篇纯化
  • 96篇鱼糜
  • 94篇多酚
  • 93篇抗氧化活性
  • 80篇气相色谱

机构

  • 4,057篇华中农业大学
  • 195篇中国热带农业...
  • 145篇广东省农业科...
  • 112篇湖北省农业科...
  • 73篇中国农业科学...
  • 70篇教育部
  • 55篇湖北工业大学
  • 51篇武汉工业学院
  • 46篇湖南农业大学
  • 36篇长江大学
  • 34篇军事医学科学...
  • 34篇浙江万里学院
  • 34篇湖北民族大学
  • 31篇安琪酵母股份...
  • 27篇湖北省水产品...
  • 2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4篇渤海大学
  • 23篇武汉生物工程...
  • 21篇广东石油化工...
  • 18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00篇熊善柏
  • 357篇潘思轶
  • 291篇赵思明
  • 252篇马美湖
  • 242篇谢笔钧
  • 162篇吴谋成
  • 137篇李斌
  • 124篇张声华
  • 121篇陈福生
  • 120篇孙智达
  • 119篇黄文
  • 110篇王清章
  • 99篇严守雷
  • 96篇徐晓云
  • 92篇李洁
  • 84篇熊汉国
  • 79篇李春美
  • 70篇刘晓宇
  • 68篇王承明
  • 63篇刘友明

传媒

  • 660篇食品科学
  • 307篇食品工业科技
  • 183篇华中农业大学...
  • 183篇中国粮油学报
  • 151篇食品科技
  • 138篇现代食品科技
  • 83篇湖北农业科学
  • 81篇食品研究与开...
  • 78篇农业工程学报
  • 76篇食品与发酵工...
  • 71篇中国食品学报
  • 56篇中国酿造
  • 54篇中国油脂
  • 51篇中国调味品
  • 50篇食品安全质量...
  • 47篇粮食与饲料工...
  • 43篇肉类研究
  • 42篇热带作物学报
  • 41篇农产品加工(...
  • 40篇营养学报

年份

  • 9篇2024
  • 137篇2023
  • 195篇2022
  • 157篇2021
  • 157篇2020
  • 177篇2019
  • 159篇2018
  • 150篇2017
  • 192篇2016
  • 157篇2015
  • 156篇2014
  • 158篇2013
  • 198篇2012
  • 270篇2011
  • 314篇2010
  • 334篇2009
  • 257篇2008
  • 275篇2007
  • 189篇2006
  • 136篇2005
4,0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在饮料中酞酸酯类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酞酸酯类化合物(PAEs)作为增塑剂而广泛使用,有些制品中PAEs的含量甚至高达终产品的40%。由于PAEs与塑料基质之间没有形成共价键,很容易从制品内向外环境迁移,导致此类化合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过去一直认为该类物质毒...
杨偲高洁刘小静李秀娟
关键词: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酞酸酯饮料
文献传递
臭氧水对鲜切藕片保鲜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为了探讨臭氧水复合保鲜剂处理对鲜切藕片的保鲜效果,采用臭氧水(1.2 mg/L)、复合保鲜剂(0.2%植酸+0.5%氯化钠+0.2%氯化钙)、臭氧水(1.2 mg/L)加复合保鲜剂(0.2%植酸+0.5%氯化钠+0.2%氯化钙)处理鲜切藕片,以蒸馏水浸泡作为对照,并贮藏在4℃环境下,研究不同处理对鲜切藕片品质和生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水加复合保鲜剂(0.2%植酸+0.5%氯化钠+0.2%氯化钙)处理能够降低鲜切莲藕的失重率和菌落总数,有效延缓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和藕片L*值的下降,抑制PPO的活性,防止褐变;同时使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维持在较高水平。总之,臭氧水加复合保鲜剂(0.2%植酸+0.5%氯化钠+0.2%氯化钙)处理有利于提高鲜切藕片贮藏期间的品质,有效延长鲜切藕片的贮藏保鲜期。
李新楠王洪斌严守雷李洁王清章
关键词:臭氧水保鲜剂
白鲢鱼糜凝胶劣化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4
2007年
以白鲢鱼糜为原料,在确定凝胶劣化温度的基础上,研究了食盐、水分和可溶性蛋白对凝胶劣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范围内(40℃、50℃、60℃和70℃),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鱼糜凝胶的破断强度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加热温度越高破断强度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越短、下降也越显著。鱼糜凝胶劣化温度段为50-60℃,凝胶劣化与该温度段肌球蛋白重链的降解密切相关;盐溶蛋白和水溶蛋白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凝胶劣化,但超过一定添加量时就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凝胶劣化程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也随食盐含量(1%-3%)的增大而增大。
刘茹钱曼熊善柏刘畅谢笔钧
关键词:鲢鱼鱼糜凝胶劣化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荔枝皮花色苷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为研究荔枝皮色素提取液中花色苷的抗氧化能力,分别测定花色苷的总抗氧化能力(TAC),清除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花色苷具有极佳的抗氧化能力,其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半抑制能力IC50分别为0.69、1.31、1.78mg/L。
何会宋哲谢碧秀谢笔钧孙智达
关键词:花色苷抗氧化剂
单增李斯特菌在营养肉汤中最大比生长速率的预测模型被引量:12
2010年
在不同温度下,对单增李斯特菌在营养肉汤中的生长建立动力学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使用Gompertz模型描述特定温度下单增李斯特菌随储藏时间变化的生长状况,对得出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建立Linear、Square root和Ratkowsky预测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Ratkowsky模型对最大比生长速率-温度拟合度最高(R2=0.999 7),经验证,该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单增李斯特菌在营养肉汤中的生长情况。
丁甜董庆利王璐马美湖金永国
关键词:单增李斯特菌
凝胶色谱分离高梁外种皮中低聚体原花青素被引量:3
2011年
建立高粱原花青素分离及其组成分析的方法。采用乙醇溶液提取高粱外种皮中原花青素,通过ADS-17大孔树脂初步纯化,得到高粱原花青素,进而用Toyopearl HW-40凝胶色谱对高粱原花青素分离,并用紫外光谱分析及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初步分析鉴定。结果表明:Toyopearl HW-40凝胶色谱分离得到A、B、C、D、E、F六个部分。经过紫外光谱分析初步鉴定出级分A、C、D、E、F均为原花青素,B为黄酮;经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分析可知,级分C和D分别为原花青素的二聚体B1和单体儿茶素,级分F为原花青素的低聚体。建立的高粱原花青素的分离分析方法效果良好。
李莹张晓攀叶汉英
关键词:原花青素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
用化学发光法研究红枣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被引量:2
2012年
研究了红枣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乙醇提取红枣中黄酮类化合物,并通过三种化学发光体系探讨了红枣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红枣中黄酮类化合物能有效地清除O2-.、.OH和H2O2,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4.96、6.52、0.98mg/L,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王悦刘晓宇邓碧云李驰骋梁静陈子亮
关键词:红枣黄酮化学发光抗氧化性
猕猴桃采后软腐病病原菌鉴定及香芹酚对其控制效果被引量:11
2020年
为明确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种类及香芹酚对其控制效果,依据传统真菌形态学观察法和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发病猕猴桃果实中的致病菌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探讨香芹酚对分离得到的猕猴桃软腐病菌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引起猕猴桃采后果实软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与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其次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香芹酚对8株猕猴桃软腐病病原真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对葡萄座腔菌和拟茎点霉菌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半抑制质量浓度(EC50)为8.87μg/L。同时,香芹酚有效控制模拟销售环境下猕猴桃果实软腐病的发生,放置8 d时处理组发病率仅为对照果实的50.17%,且对猕猴桃果实的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因此,香芹酚在控制猕猴桃果实采后软腐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左盼盼付苏彭丽桃范刚杨书珍李杰
关键词:猕猴桃软腐病菌种鉴定植物精油绿色防控
温度对双孢蘑菇贮藏特性影响的研究
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其在2℃,4℃,6℃,8℃,13℃以及室温(25℃)等6个温度下贮藏过程中的开伞率、褐变度、失重率、多酚氧化酶活力、呼吸强度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温可...
李成华黄文
关键词:双孢蘑菇贮藏特性生理指标贮藏温度
特种营养米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大米饭是我国居民最重要的主食,但普通大米加工过程营养流失严重。通过生物转化、富集或复配等途径生产的特种营养米,其食用方式与普通大米相似,但营养价值有所提高。阐述了几种特种营养米的加工技术和产品特征,通过研发特种营养米,实施主食营养化,可改善居民健康水平,实现稻米资源高效利用,这也是稻米深加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许绰微谢蒙蒙赵思明熊善柏
关键词:稻米加工营养米
共40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