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

作品数:283 被引量:2,702H指数:27
相关作者:胡和兵韩雪李恕宏胡刚纪洁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0篇经济管理
  • 60篇环境科学与工...
  • 37篇文化科学
  • 25篇历史地理
  • 21篇农业科学
  • 12篇天文地球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建筑科学
  • 6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6篇旅游
  • 26篇生态
  • 23篇城市
  • 19篇教学
  • 16篇可持续发展
  • 15篇土壤
  • 15篇城镇化
  • 10篇管理专业
  • 9篇有机碳
  • 9篇碳排放
  • 9篇农业
  • 9篇课程
  • 8篇农村
  • 8篇气候
  • 8篇乡村
  • 7篇生态补偿
  • 7篇湿地
  • 7篇实践教学
  • 7篇土壤有机
  • 7篇旅游管理

机构

  • 276篇池州学院
  • 22篇安徽师范大学
  • 10篇南京师范大学
  • 10篇中国矿业大学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安徽建筑工业...
  • 6篇石台县林业局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合肥学院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3篇黄山学院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国土资源
  • 1篇安徽新华学院
  • 1篇巢湖学院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池州职业技术...

作者

  • 65篇张乐勤
  • 39篇许信旺
  • 26篇程晓丽
  • 24篇胡文海
  • 23篇荣慧芳
  • 19篇陈保平
  • 18篇陈晓华
  • 16篇胡和兵
  • 15篇陈素平
  • 13篇何小青
  • 12篇王红新
  • 11篇李恕宏
  • 10篇余菲菲
  • 9篇方宇媛
  • 9篇左仲明
  • 9篇贾莉
  • 9篇姚志强
  • 8篇张勇
  • 7篇程海峰
  • 7篇朱超洪

传媒

  • 94篇池州学院学报
  • 15篇资源开发与市...
  • 8篇水土保持通报
  • 7篇地理研究
  • 7篇地理科学
  • 7篇池州师专学报
  • 6篇农业经济问题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黄山学院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皖西学院学报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地理与地理信...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世界科技研究...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环境保护

年份

  • 5篇2016
  • 38篇2015
  • 28篇2014
  • 20篇2013
  • 34篇2012
  • 39篇2011
  • 32篇2010
  • 29篇2009
  • 28篇2008
  • 22篇2007
  • 1篇2005
2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池州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4
2014年
碳排放和土地利用密切相关。依据土地利用碳排放测算方法,测算池州市2000—2010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牧草地和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同时对碳源、碳汇和净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情况,计算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并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池州市碳排放总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碳排放总量由2000年的35.835 4kt增加到2010年的1 774.016 3kt,碳排放总量递增主要以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递增为主,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与碳排放总量具有趋同的变化趋势。2)2000—2010年池州市碳汇能力基本稳定,碳源与碳汇的比例整体呈增加趋势,由2000年的1.135 5增加到2010年的6.657 2。3)2000—2010年池州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划分为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和平稳增长3个阶段。4)地均碳排放强度呈现缓慢增长趋势,而建设用地地均碳排放强度则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地均碳排放强度、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的增长与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5)碳排放量和人口总量、人均GDP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十分显著,且人均GDP对碳排放量的解释程度要大于人口总量对碳排放量的解释程度。
张勇张勇张乐勤汪应宏
关键词:土地利用碳排放STIRPAT模型
基于低碳经济的塘沽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探析被引量:4
2010年
结合现代物流业与低碳经济的关系,分析了塘沽区物流业现状,发现其发展存在物流信息共享度较低,现代物流发展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从物流硬件设施配套、低碳物流信息平台搭建、发展第三方物流等方面,提出了塘沽区低碳物流业发展策略.
陈怀录寇明哲荣慧芳庞国锦
关键词:低碳经济现代物流业第三方物流
基于新农村视野的生态文化村建设初探——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被引量:7
2008年
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发展要求,探讨了生态文化村的内涵和历史背景,同时结合安徽省池州市的实际,进一步阐释了生态文化村开发建设的内容与原则,提出了该市开展生态文化村建设的实践模式和主要措施。
陈保平
关键词:生态文化村
地方一般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既缺乏充分的自主权,又存在一定程度的边缘化现象,教学团队建设基础差,面临问题多,建设难度大。因此,探索出一条符合地方一般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原则与路径十分必要。
李恕宏
关键词:地方一般本科院校教学团队
池州市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优化的对策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如何集约利用土地是当前我国小城镇快速发展阶段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通过阐述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池州市的区域概况及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该市在小城镇建设和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池州市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优化的对策,以促进该市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陈保平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土地集约利用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名存储与应用
2013年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通常采用标准分幅的方式进行统一编号和管理。对于我国7种基本比例尺分幅下的庞大图幅量而言,如何解决大数据量情况下图名和图幅号的高效存储,是制图和地图管理中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叉树思想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空间数据库框架结构,为地图的存储、检索、管理和应用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并探讨了该方案的优越性和具体应用。
孙建平付宗堂刘禹鑫
关键词:四叉树基本比例尺数据库
基于MapInfo的乡镇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立被引量:1
2008年
结合实例详细阐述了应用MapInfo软件建立具有数据查询、汇总、输出、变更等功能的乡镇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方法及其应用,并对数据库建设的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姚志强顾和和
关键词:MAPLNFO数据库
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对于全球碳循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加剧全球气候变化。本文收集了1980年以来我国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碳库和碳密度的研究资料,并对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对土壤碳库和碳循环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具体包括森林转变为耕地、草地转变为耕地、森林转变为草地、农田转变为森林、农田转变为草地、湿地开垦为农田、草地转变为林地所引起的碳库类型转换的增汇机理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旨在对科学地利用和保护有限的土壤资源,减缓土壤中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土壤碳储存,提高土壤质量,对退化土地的生态恢复及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汪艳林许信旺曹志红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碳循环
镉污染土壤的超积累植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文章总结了污染条件下镉超积累植物的生长和富集镉的相关机理,并就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做了展望:寻找、筛选更多镉超积累集植物;镉富集相关基因识别和克隆;镉超积累植物应用研究以及镉超积累植物后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开发等。
王红新
关键词:超积累植物植物修复土壤
基于协整分析的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被引量:9
2012年
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能预判碳排放拐点出现时间,可揭示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关系。依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以能源消费数据为基础,对安徽省1995—2010年碳排放及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动态测度,借助EKC模型简化式构建了安徽省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的EKC模型,基于协整OLS回归方法对安徽省碳排放、碳排放强度EKC曲线进行了探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碳排放总量由1995年的4420.58×104t增加到2010年的11913.32×104t,人均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0.74t增加到2010年的1.74t,均呈持续增长态势,碳排放总量,而碳排放强度由1995年的每万元2.44t持续下降至2010年的0.97t。安徽省碳排放EKC曲线呈N型,通过作散点图并添加趋势线表明,N型关系非常微弱,短期内EKC曲线不存在拐点,拐点出现时间为2027年;安徽省碳排放强度EKC曲线也呈N型,通过作散点图并添加趋势线表明,N型关系也非常微弱,短期内EKC曲线不存在拐点,而呈递减趋势;安徽省人均碳排放量不支持EKC曲线。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未来碳排放态势,从而为制定出相应的减排政策提供依据。
张乐勤陈素平李荣富许信旺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