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惠州学院政治法律系

作品数:452 被引量:825H指数:12
相关作者:关威张菊梅李铁喜胡黎莉曾平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3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7篇政治法律
  • 95篇历史地理
  • 82篇文化科学
  • 71篇经济管理
  • 37篇哲学宗教
  • 29篇社会学
  • 4篇文学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5篇政治
  • 22篇教育
  • 21篇社会
  • 20篇主义
  • 20篇法律
  • 18篇高校
  • 17篇文化
  • 15篇行政
  • 15篇农村
  • 14篇民主
  • 13篇社会主义
  • 13篇和谐社会
  • 11篇曾国藩
  • 11篇战争
  • 11篇思想政治
  • 11篇司法
  • 11篇农民
  • 11篇抗日
  • 9篇道德
  • 8篇抗日战争

机构

  • 438篇惠州学院
  • 8篇吉林大学
  • 7篇南京大学
  • 6篇中山大学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湖南人文科技...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江汉大学
  • 1篇江苏技术师范...
  • 1篇汕尾职业技术...
  • 1篇深圳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计量学院
  • 1篇广州市社会科...

作者

  • 25篇袁文峰
  • 23篇成晓军
  • 21篇关威
  • 20篇张菊梅
  • 18篇李铁喜
  • 16篇张小平
  • 15篇黄敏
  • 13篇蒋炜
  • 12篇万齐洲
  • 12篇罗恢远
  • 11篇李彩晶
  • 11篇曾平辉
  • 11篇谢文俊
  • 10篇吴映萍
  • 10篇柳春慈
  • 10篇徐旭阳
  • 10篇郭平兴
  • 9篇董立山
  • 9篇陈友乔
  • 8篇胡黎莉

传媒

  • 149篇惠州学院学报
  • 8篇经济与社会发...
  • 7篇江西社会科学
  • 7篇学术论坛
  • 5篇社会科学家
  • 5篇社会科学辑刊
  • 5篇辽东学院学报...
  • 4篇理论月刊
  • 4篇行政法学研究
  • 4篇扬州大学学报...
  • 4篇湖南人文科技...
  • 4篇行政法论丛
  • 3篇长白学刊
  • 3篇求索
  • 3篇贵州文史丛刊
  • 3篇广东行政学院...
  • 3篇黑河学刊
  • 3篇学习月刊
  • 3篇湖北师范学院...
  • 3篇天水行政学院...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3篇2016
  • 25篇2015
  • 33篇2014
  • 34篇2013
  • 38篇2012
  • 46篇2011
  • 34篇2010
  • 36篇2009
  • 30篇2008
  • 21篇2007
  • 26篇2006
  • 23篇2005
  • 25篇2004
  • 25篇2003
  • 17篇2002
  • 6篇2001
4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法规目的的司法审查——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条的适用展开被引量:1
2015年
依循我国法院常用的因果关系理论,程健案判决书采用了直接因果关系标准。实际上,因果关系理论是丰富的。本质上,归责是一个法律问题,属于法规判断的范畴。因此,探寻法规范的目的是归责案件司法审查中必经的步骤。借鉴行政法学中的保护规范理论来确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条第1款是否具有个人利益保护目的较为困难。如果从新近的主观公权利标准、我国司法实际及国外的标准来看,认定其可以保护个人利益并非不可能。然而,当我们参酌优先适用原则和虑及该条款缺失法律后果规定时,就可知该条款适用于本案是不可取的。
袁文峰
协同学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2007年
该文运用协同学的协同作用、序参量原理分析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协同,即人与人之间协同,人与自然之间协同;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支配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新的启示。协同学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密切的联系。
郑广祥
关键词:和谐社会协同学科学发展观
论行政承诺型式化被引量:7
2014年
承诺的普遍存在、司法适用标准不甚明确和社会认知的混乱催生了行政承诺型式化的现实需求;我国学界目前的研究现状和行政承诺型式化利弊的对比反映了其理论需求。具有司法和程序等形式理性导向的型式化的目的是产生法治国家的规律。型式化的内容要求厘清行政承诺的概念内涵与外延、权限、程序、容许性与适法性要件、法律效果、救济途径等问题。行政承诺型式化绝非在空白画卷上的随心所想,其内容和界限构成了行政承诺型式化探讨的轨迹和脉络。经过组合,行政承诺型式化的内容可以从内涵、外延(反向界定)、型式化中的过程规范,以及行政承诺的权限、程序、容许性与适法性要件、法律效果、救济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如果将各种自称为承诺的现象囊括到行政承诺项下,行政承诺就会丧失自己的专业特征,失去了作为行政法学概念的意义,该概念将不堪重负,终有坍塌的可能。
袁文峰
关键词:行政承诺行政处理
中共第三次“左”倾领导集体分化过程述略被引量:3
2003年
中共第三次“左”倾领导集体的分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说推行“左”倾路线之初就有认识上的分歧差异,但真正在行动上分化则发生在长征开始后,而最终从思想上彻底分化则是在延安整风时期。
吴映萍
关键词:毛泽东周恩来
论韩愈道统大纛包裹下的法治观念与礼治思想
2014年
韩愈素以扛儒家道统大纛而自居,儒家道统思想渗入其法哲学中。其圣人创法、存信维法、正心守法、法有天刑的法治观,其"德礼为先"、"仁义是修"的礼治观及其礼法并举的为官实践,既合乎唐代的法律文化精神,也表现出其对传统儒法交融、礼刑并举的法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杨云君
关键词:道统法治礼治唐代
东江文化开放性、兼容性和创新性特征构成的主要来源
2009年
开放性、兼容性和创新性作为东江文化的基本特征,来源于东江区域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来源于东江区域多元化人缘构成因素。
成晓军
关键词:东江文化地缘人缘
宪法学的宏观新思维——试评张千帆教授的《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
2009年
张千帆教授的《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以科学求实的理性精神,重构宪法学内容的逻辑结构,率先提出了独树一帜的宪法学实证研究方法,融评、探、案、思等于一体的教材编排体例,彻底摒弃反映计划经济和人治实践的宪法学,追求人格化的真理。这本充满学识和睿智的著作,既是教科书,更是一本上佳学术著述。
谢文俊
关键词:宪法学宪政司法审查
浅析东江行政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2009年
东江是中国南方大河珠江的支流,对南方众多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东江流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历史,使其形成特有的社会习俗、人文精神和经济发展水平,并由此促成了与其社会习俗、人文精神、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独特的东江行政文化。文章具体探讨东江行政文化的内涵、渊源与特征。
张菊梅
关键词:行政文化文化渊源
“公民”观念的输入及其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从“citizen”的汉语对译词谈起被引量:9
2011年
"公民"是英文"citizen"的汉语对译词。在西方不同的历史阶段,"citizen"具有不同的内涵,其身份直到17、18世纪才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被赋予明确的近代色彩。18世纪中期,"citizen"一词最早被丁韪良翻译为"人民",其内涵与古汉语义相去甚远,不仅指平民、百姓,君主、官员也属"人民"之列。"人民"不仅是承当义务的主体,同时也拥有广泛的权利。丁韪良译定之"人民"为知识界普遍接受。此后,又出现了多个表达"citizen"含义的汉语词汇,其中以"国民"、"公民"较为常见,它们在康有为、梁启超等学者的著述中获得新的诠释和透彻阐述。"citizen"的引入及其传播、翻新,对于近代中国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对于厘清个人、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起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万齐洲
关键词:CITIZEN人民公民
清代坟产争讼中的“民间调处”——以巴县档案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4
2013年
坟产的特殊重要性容易引起民间和官府两个层面的高度重视。当坟产争讼发生后,"两造"中的一方或双方通常会邀集"约邻"进行理处(理勘);当约邻调处失败后,"两造"中有一方会向官府提起诉讼,官府受理后会以"批词"的形式要求亲邻进行调解;有时两造中的一方或双方也会主动邀集亲邻进行调解;亲邻得知案件起诉到官府后,也会主动进行调解。对于约邻所进行的调处结果,官府一般都会认同。"定纷止争"是官民的共同追求,官、民的良性互动是"定纷止争"的重要保障。有鉴于此,传统的"民间调处"对于今天的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魏顺光
关键词:民间调处官民互动和谐秩序
共4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