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惠州学院旅游系

作品数:150 被引量:566H指数:12
相关作者:叶岱夫尹辉杨志英陈一萌周群群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经济管理
  • 28篇文化科学
  • 21篇天文地球
  • 15篇农业科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历史地理
  • 7篇建筑科学
  • 6篇生物学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4篇旅游
  • 22篇地理
  • 15篇城市
  • 12篇土壤
  • 11篇教学
  • 8篇岩溶
  • 8篇岩溶区
  • 8篇生态
  • 8篇景观
  • 8篇可持续发展
  • 6篇地理环境
  • 6篇气候
  • 6篇文化
  • 6篇旅游开发
  • 5篇全新世
  • 5篇自然地理
  • 5篇旅游业
  • 5篇旅游资源
  • 4篇园林
  • 4篇空间异质性

机构

  • 145篇惠州学院
  • 2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6篇中国地质科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华南师范大学
  • 7篇教育部
  • 5篇东华理工大学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广西师范学院
  • 2篇广西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广州地理研究...
  • 1篇广东商学院
  • 1篇广州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琼州学院
  • 1篇华东地质学院

作者

  • 49篇叶岱夫
  • 30篇尹辉
  • 21篇李晖
  • 14篇杨志英
  • 13篇王月
  • 12篇蒋忠诚
  • 11篇李颜
  • 10篇王丰年
  • 7篇李保生
  • 6篇戴学军
  • 6篇杨奇勇
  • 5篇陈一萌
  • 5篇白旸
  • 5篇李志文
  • 4篇许玩宏
  • 4篇牛东风
  • 4篇温小浩
  • 3篇林岚
  • 3篇司月君
  • 3篇李存

传媒

  • 15篇惠州学院学报
  • 11篇中学地理教学...
  • 9篇热带地理
  • 8篇科技广场
  • 6篇人文地理
  • 4篇价值工程
  • 4篇湖北农业科学
  • 4篇地理教育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广东园林
  • 2篇环境教育
  • 2篇中国市场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农村生态环境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地理科学

年份

  • 2篇2017
  • 9篇2016
  • 21篇2015
  • 15篇2014
  • 18篇2013
  • 6篇2012
  • 17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7篇2001
  • 5篇2000
  • 7篇1999
  • 4篇1998
1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科技产业园区的环境特点与景观设计被引量:2
2003年
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区位条件 高科技产业园区一般避开工业化地区,紧邻城市化地区,位于地价相对便宜的城市郊区.这里处于城市高科技产业和高科技人才由城市中心向周围地区外溢的地带,即所谓"城市外的城市",又称"边缘城"或"外泄城",可以看成是"城市的溶解"和"自然-工作-生活"三者的重新整合.
叶岱夫
关键词:高科技产业园区景观设计城市生态
我国传统文化保护模式研究综述
2013年
运用查阅文献、分析、总结归纳的方法,系统地梳理了我国有关传统文化保护模式的研究文献,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模式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探讨今后我国传统文化保护模式研究的方向。
沈伟雄周华伟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国南部OIS 5e时期中亚热带北移的古生物学证据被引量:2
2015年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是中国南方地区第四纪的代表性哺乳动物群,常见种属多见于亚热带地区,少数种属在自然状态下主要分布于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如猩猩、长臂猿、亚洲象和绝灭种巨貘、中国犀的现生种貘、犀等热带种,它们的存在指示了具热带气候性质的中亚热带南部的森林环境.本文在确定中国南部OIS 5e时期此类动物群种属构成与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主要以热带种属的分布及其北界为依据,推断出中业热带北界分布至秦岭-淮河以南,较现今北移约3°,1月份平均温较今高约4~5℃,年均温高约3℃,说明在现今的亚热带地区盛行中亚热带-热带的气候环境,发生了较大的生物-气候带变迁.该变迁事件对应于全球气候变化的高温期和35°N冬半年天文辐射总量的峰值,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结果.
李志文李保生孙丽王丰年
自然景点的地理教学拓展
2014年
在我国的风景名胜区中,有许多自然景点的名称包含着深奥的地理学意义,挖掘这些景点背后意味深长的地理信息并加以拓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科学审美,而且可以有效帮助地理教师进行有关自然景点的地理教学及其拓展过程的设计和实现。例如,"月照松林"这个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上的著名景点就有许多与地理教学拓展相关的内容。把握好这些内容,可以让"教""学"双方都兴趣浓厚,使有限的教学内容延展出无限的地理思维,并能熟悉相关地理学习方法的应用。
叶岱夫
关键词:自然景点庐山风景名胜区地理信息地理教师地理思维
全新世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气候变迁的古生物学证据被引量:3
2015年
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全新世期间的气候波动频繁,引起哺乳动物群的多次迁徙。该时期哺乳动物群的常见种属多见于亚热带地区,仅少数种属如貘、犀、长臂猿和亚洲象等在自然状态下主要分布于热带―中亚热带南部地区,指示了具热带气候性质的中亚热带南部的森林环境。文章在确定中国东部全新世不同阶段此类动物群的种属构成与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主要根据热带种的迁徙和分布特征,初步推断各阶段亚热带地区的气候变迁状况如下:盛冰期之后的冰消期,温度逐渐回升,14 000―12 000 a BP时,热带种分布北界大致南移2°,指示1月平均气温较今低3~5℃;12 000―8 500 a BP为升温期,气候转暖,热带种分布北界达中亚热带南部,逐渐类似于现今气候;8 500―5 000 a BP为大暖期,热带种分布北界抵秦岭―淮河一线,北移约6°,指示1月气温较今高约7~9℃;5 000―3 000 a BP为降温期,热带种分布北界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流域,北移约4°,指示1月气温较今高约5~6℃;3 000 a BP以来,气候逐渐变冷。这些变化体现了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在全新世时期发生了多次较大的气候和生物气候带变迁事件。
李志文李保生孙丽王丰年
关键词:全新世气候变化哺乳动物化石
古诗文中的“异地同名”与“同地异名”
1998年
在古典文学中,我们会常常见到通名或专名甚至整个地名均一样的类似的地名群。以“东”字为倒。就有“河东、江东、山东、关东”等;再以“河”字为例,就有“河内、河外、河东、河西”等。对此,我们有必要说清楚其中的“异地同名”和“同地异名”现象。
叶岱夫
关键词:地名古典文学古诗文
毛乌素沙漠东南缘滴哨沟湾剖面DGS1层段粒度特征及其指示的全新世气候变化被引量:18
2016年
分析滴哨沟湾剖面全新统DGS1段的粒度数据,认为流动沙丘砂、泥炭、砂质古土壤、古固定-半固定沙丘砂到湖沼相和次生黄土的颗粒总体上变细,分选变差。结合腹足类动物化石和湖沼相地层中石英砂粒表面电镜扫描,认为DGS1粒度结果实际上是全新世以来多次冬夏季风的交互演替过程的气候-地质记录。据此,将DGS1粒度信号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分为4个阶段——全新世早期好转期、全新世鼎盛期、大暖期向寒冷期转变波动期和降温不稳定的沙漠化频繁变化时期。
舒培仙李保生牛东风王丰年温小浩司月君陈琼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新世毛乌素沙漠
面向21世纪的教学策略——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教学方法及其启示被引量:1
2011年
文章围绕在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进修学习主题"面向21世纪的教学策略",就高等教育的教学观和建构主义教学法等7个方面的内容作了重点介绍,梳理和研究其理论来源,并探讨其对地方院校教学实践和改革的启示。
张敏李巧丽金伟徐宁
关键词:教学观建构主义教学法
岭南文化与地理环境被引量:1
2009年
岭南文化形成的历史地理背景岭南地区早在12.9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其中,马坝人遗址是旧石器中期文化的代表。粤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则以粤北的“石峡文化”和粤中的“西樵山文化”为代表。广东迄今发现的青铜文化遗址已有三四百处,墓葬100多座,各类青铜器八九百件。广东青铜文化遗存的年代,自商末西周至春秋战国,前后经历了700年~800年,
叶岱夫
关键词:岭南文化地理环境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青铜器原始社会
长三角地区旅游城市体系组织秩序信息维数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对长三角地区旅游城市体系的旅游功能进行量化处理,采用分形方法研究其组织秩序来考察旅游城市体系对旅游活动的支撑作用,通过对长三角旅游城市体系组织秩序的信息维数的测算与分析,认为长三角地区旅游城市体系组织秩序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系统结构比较紧致,各城市之间的整体性较好,对旅游活动的支撑作用较强.无论北部子系统还是南部子系统,上海在其体系中均具有很强的中心辐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上海市对南部旅游城市体系旅游功能的加强程度要高于其在北部旅游城市体系中的作用.在目前条件下,上海还不足以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旅游城市体系整体性的提高,因此,加强上海的中心辐射作用,是使之成为实现长三角旅游城市一体化程度提高的重要途径.
戴学军林岚
关键词:长三角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