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作品数:1,445 被引量:6,099H指数:31
相关作者:陈全斌苏小建李艺刘庆业蒙冕武更多>>
相关机构:桂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惠州学院旅游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25篇期刊文章
  • 13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53篇理学
  • 241篇文化科学
  • 130篇农业科学
  • 89篇医药卫生
  • 71篇化学工程
  • 63篇经济管理
  • 54篇生物学
  • 52篇天文地球
  • 51篇轻工技术与工...
  • 3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9篇水利工程
  • 17篇历史地理
  • 1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0篇矿业工程
  • 10篇建筑科学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政治法律
  • 4篇电气工程
  • 3篇冶金工程

主题

  • 145篇光谱
  • 143篇地理
  • 117篇教学
  • 113篇共振散射
  • 84篇纳米
  • 71篇废水
  • 69篇散射光
  • 69篇散射光谱
  • 59篇共振散射光谱
  • 53篇催化
  • 51篇荧光
  • 51篇光谱法
  • 50篇土壤
  • 50篇污染
  • 50篇高中地理
  • 48篇缔合
  • 47篇理教
  • 47篇课程
  • 40篇离子
  • 36篇缔合微粒

机构

  • 1,363篇广西师范大学
  • 84篇教育部
  • 57篇桂林工学院
  • 53篇广西环境工程...
  • 39篇中国地质科学...
  • 34篇桂林电子科技...
  • 29篇桂林医学院
  • 22篇惠州学院
  • 19篇哈尔滨工业大...
  • 15篇广西大学
  • 15篇桂林理工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3篇桂林电子工业...
  • 12篇西南师范大学
  • 11篇南京大学
  • 10篇桂林师范高等...
  • 10篇中国科学院亚...
  • 9篇西北大学
  • 9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15篇蒋治良
  • 119篇陈孟林
  • 114篇陈全斌
  • 103篇宿程远
  • 101篇梁爱惠
  • 101篇何星存
  • 87篇黄智
  • 81篇苏小建
  • 78篇李艺
  • 66篇刘庆业
  • 63篇温桂清
  • 58篇蒙冕武
  • 57篇于方明
  • 53篇王月
  • 53篇李俊
  • 51篇李晖
  • 47篇康彩艳
  • 43篇李明顺
  • 43篇邓华
  • 37篇贾艳红

传媒

  • 104篇广西师范大学...
  • 62篇中学地理教学...
  • 32篇光谱学与光谱...
  • 30篇地理教育
  • 25篇第八届中国化...
  • 23篇广西轻工业
  • 21篇分析测试技术...
  • 19篇水处理技术
  • 16篇环境工程
  • 16篇安徽农业科学
  • 15篇广东化工
  • 15篇现代农业科技
  • 14篇应用化学
  • 13篇中国环境科学
  • 13篇广西植物
  • 13篇广西科学
  • 13篇食品研究与开...
  • 12篇大众科技
  • 1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2篇2024
  • 64篇2023
  • 70篇2022
  • 51篇2021
  • 53篇2020
  • 50篇2019
  • 48篇2018
  • 39篇2017
  • 46篇2016
  • 71篇2015
  • 75篇2014
  • 70篇2013
  • 71篇2012
  • 80篇2011
  • 77篇2010
  • 84篇2009
  • 81篇2008
  • 62篇2007
  • 58篇2006
  • 66篇2005
1,4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环境化学实验课程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被引量:7
2015年
环境化学实验是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有助于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综合型和创新型人才。本文介绍了目前环境化学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从优化实验内容、多样化教学模式和主动开放实验室资源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初步探讨。
赵晶瑾陈春强蒙冕武
关键词:环境化学实验教学
甘蔗叶活化时的热解历程及其活性炭的研制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热重分析仪(TG-DTG)分析了NH4H2PO4活化甘蔗叶时的热解历程和活化反应机理,研究了活化剂浓度、液料比、浸泡时间、活化温度及活化时间等工艺因素对甘蔗叶活性炭样品得率、碘吸附值的影响,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甘蔗叶及其活性炭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甘蔗叶制备活性炭的反应为4C+2NH4H2PO4→P2O3+CH4↑+CO2↑+2CO↑+2NH3↑+H2O↑甘蔗叶活性炭的碘吸附值随着活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着活化剂浓度、液料比、浸泡时间、活化温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甘蔗叶活性炭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活化剂浓度2.5%(质量分数),液料比为5∶1,浸泡时间为20 h,活化温度为700℃,活化时间为60 min,所制备的活性炭样品具有丰富的管束结构,其得率和碘吸附值分别为30.9%、993.33 mg/g。
齐丛亮蒙冕武洪威刘庆业周振明陈朝述黄思玉康彩艳
关键词:甘蔗叶活性炭
微波辐射下催化合成氯乙酸正戊酯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在微波辐射下,以固体超强酸A lC l3.CuSO4为催化剂合成氯乙酸正戊酯。最佳反应条件为:氯乙酸和正戊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2.0,催化剂用量为1.50 g无水硫酸铜和1.25 g无水三氯化铝的混合物,微波输出功率为522 W,反应时间为16 m in。在此反应条件下,氯乙酸的酯化率为96.1%。
兰翠玲刘庆业谢宇奇谭华征
关键词:微波辐射
西部院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被引量:1
2018年
从西部地方性本科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出发,结合"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实施双语教学以来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西部地方性本科院校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教师、学生外语水平、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探讨了西部地方性本科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方案与改革措施,提出改善双语教学环境、增强双语教师师资队伍的培养、研发优质双语教材,进一步有效促进西部地方性院校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议。
尹姬张漓杉
关键词:双语教学
巯基改性木薯秸秆吸附水体Cu(Ⅱ)和Zn(Ⅱ)特性被引量:6
2021年
以废弃木薯秸秆为原料,经碱化、添加巯基官能团进行改性得到吸附剂,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吸附剂的对Cu(Ⅱ)和Zn(Ⅱ)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木薯秸秆成功引入巯基基团。经过巯基改性后的木薯秸秆的吸附量得到提升,吸附量随p H的升高而增大,在30 min内吸附量可迅速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符合准2级动力学方程。对Cu(Ⅱ)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iur等温模型,近似于单层吸附,理论最高吸附量为65.36 mg/g;对Zn(Ⅱ)的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以多分子层吸附为主,理论最高吸附量为60.24 mg/g。两者吸附过程均为自发的放热过程。
邓华李雅芬康彩艳康彩艳李双莉李珊珊
关键词:重金属
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为课堂注入了新活力。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交流形式对高中地理导学案教学的现状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导学案设计的合理性和使用的有效性,以及导学案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以更好地完善导学案教学。
覃彩连覃丽灵李艺
关键词:导学案地理教学
天冬氨酸对低温条件下厌氧颗粒污泥处理污水的强化研究
2023年
通过序批实验的形式,选用天冬氨酸(Asp)添加作为强化措施,探究了低温15℃时厌氧颗粒污泥对废水COD的去除情况,并分析了Asp对污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1 d之后,Asp对厌氧颗粒污泥去除COD开始出现一定的促进作用,当Asp投加量为0.133 g·L^(-1)时,COD去除率最高,在实验末期达到80.73%.在挥发性脂肪酸(VFAs)方面,45 d时,A(0 g·L^(-1)Asp)、B(0.067 g·L^(-1)Asp)、C(0.133 g·L^(-1)Asp)、D(0.200 g·L^(-1)Asp)4组中甲酸含量分别为0.050、0.033、0.0308、0.0347 mg·mL^(-1),乙酸含量分别为0.104、0.224、0.281、0.266 mg·mL^(-1),丙酸含量分别为0.224、0.180、0.148、0.159 mg·mL^(-1),甲酸、乙酸和丙酸被快速消耗,且0.133 g·L^(-1)Asp使得甲酸和丙酸的消耗最快.由胞外聚合物(EPS)的三维激发发射矩阵(EEM)光谱可知,第45 d时,Asp提升了污泥中松散型胞外聚合物中蛋白(LB-PN)的含量,增加了芳香蛋白物质与色氨酸物质的荧光强度.当Asp含量为0.133 g·L^(-1)时,污泥中的蛋白酶和乙酸激酶(AK)相对活性最高,分别为227.09%±3.23%、143.81%±5.10%.2-对(碘代苯基)-3(硝基苯基)-5(苯基)四唑氯化物(INT)测定的电子传递系统(ETS)活性和傅里叶红外(FTIR)分析可知,第45 d,当Asp含量为0.133 g·L^(-1)时,实验组中污泥的INT-ETS为(37.57±0.35)mg·g^(-1)·h^(-1)(以每小时每克TSS产生的INTF(mg)计,下同),Asp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电子传递速率,进而使得微生物呼吸作用增强;此外,Asp增加了污泥的C=O、N—H和C—N等官能团.
李新娟宿程远宿程远陆美秀农如鑫曹琳琳梁柱
关键词:天冬氨酸污泥特性胞外聚合物
环丙沙星对厌氧反应器处理含磷废水效能及微生物群落响应的影响
2023年
污水处理中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存在可能会对系统中微生物活性产生影响,而微生物活性直接影响系统除COD和除磷的效果。本文研究环丙沙星(CIP)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处理含磷废水的运行效能及其微生物群落响应的影响,对COD、总磷和磷酸盐去除率、相关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未投加CIP时,UASB反应器对含磷废水COD去除率稳定在98%左右,当CIP增大到10 mg/L时,COD平均去除率下降到63.1%,总磷去除率呈现下降趋势,对磷化氢的浓度影响较大;LB-EPS三维荧光图谱中出现了色氨酸蛋白及辅酶F _(420)有关的特征峰,TB-EPS出现了类腐殖酸的特征峰。在CIP胁迫下,Chloroflexi是细菌中主要的优势菌门,进水CIP浓度为3、5和10 mg/L时,其相对丰度分别为43.13%、44.48%、39.96%;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和甲烷丝菌属Methanothrix是古菌的优势菌属,从而保证了UASB反应器的有效运行。KEGG功能分析表明,古菌与细菌主要以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能量代谢为主,提高进水CIP浓度后,膜运输的丰度降低较大,由10.15%下降到9.31%,且增加CIP浓度对古菌的影响明显。
杨文静邓钰莲陈铸鑫陶阿凤韦力心吴金燕田翼豪宿程远
关键词:厌氧反应器环丙沙星污泥特性微生物群落
基于PBL联合CBE模式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被引量:1
2018年
把PBL和CBE两种教学模式联合起来用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掌握理论知识,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并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林香凤宿程远高澍陈孟林黄智
关键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BLCBE教学改革
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罗汉果种属识别研究
2010年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的不同种属罗汉果果实图像提取了R、G、B、H、S、I颜色特征参数和偏心率几何特征参数,并将其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建立了罗汉果特征参数与不同种属之间的神经网络识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罗汉果种属识别效果较好,其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87.5%,对实现罗汉果种属的自动识别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陈莉罗晓曙陈全斌
关键词:图像处理BP神经网络
共1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