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作品数:3,014 被引量:16,814H指数:48
相关作者:高晋生颜涌捷沈根祥陆柱张德祥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东北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98篇期刊文章
  • 578篇会议论文
  • 14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1,198篇环境科学与工...
  • 895篇化学工程
  • 227篇理学
  • 170篇动力工程及工...
  • 118篇金属学及工艺
  • 92篇建筑科学
  • 82篇农业科学
  • 75篇文化科学
  • 72篇一般工业技术
  • 67篇石油与天然气...
  • 39篇电气工程
  • 32篇医药卫生
  • 31篇机械工程
  • 2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5篇交通运输工程
  • 23篇冶金工程
  • 19篇生物学
  • 18篇轻工技术与工...
  • 15篇矿业工程
  • 1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82篇气化
  • 274篇废水
  • 232篇污染
  • 213篇催化
  • 168篇水处理
  • 166篇降解
  • 147篇污泥
  • 145篇催化剂
  • 122篇生物质
  • 100篇废水处理
  • 97篇热解
  • 95篇煤气
  • 93篇气化炉
  • 89篇
  • 85篇气流床
  • 80篇动力学
  • 66篇活性污泥
  • 64篇煤气化
  • 60篇污水
  • 59篇制氢

机构

  • 2,99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03篇同济大学
  • 92篇上海市环境保...
  • 33篇宁夏大学
  • 31篇东北大学
  • 31篇中国科学院
  • 30篇上海博物馆
  • 25篇学研究院
  • 2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7篇上海大学
  • 16篇安徽理工大学
  • 14篇东华大学
  • 1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生...
  • 11篇复旦大学
  • 11篇清华大学
  • 1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0篇广西民族大学
  • 10篇常州大学
  • 10篇山东大学

作者

  • 247篇于遵宏
  • 221篇于广锁
  • 196篇王辅臣
  • 169篇颜涌捷
  • 160篇高晋生
  • 139篇刘勇弟
  • 111篇龚欣
  • 105篇孙贤波
  • 105篇修光利
  • 92篇代正华
  • 85篇梁钦锋
  • 85篇陆柱
  • 83篇林匡飞
  • 80篇赵庆祥
  • 75篇张德祥
  • 75篇于建国
  • 74篇蔡兰坤
  • 71篇周志杰
  • 67篇张大年
  • 65篇马建新

传媒

  • 265篇华东理工大学...
  • 93篇燃料化学学报
  • 85篇环境污染与防...
  • 78篇化工学报
  • 77篇环境工程学报
  • 62篇净水技术
  • 55篇太阳能学报
  • 54篇环境科学
  • 45篇中国给水排水
  • 44篇化学工程
  • 40篇环境科学学报
  • 40篇化工环保
  • 40篇环境化学
  • 39篇煤炭转化
  • 39篇化学世界
  • 38篇上海环境科学
  • 3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9篇中国环境科学
  • 29篇水处理技术
  • 27篇化工高等教育

年份

  • 15篇2024
  • 80篇2023
  • 86篇2022
  • 85篇2021
  • 82篇2020
  • 62篇2019
  • 67篇2018
  • 67篇2017
  • 93篇2016
  • 91篇2015
  • 72篇2014
  • 115篇2013
  • 145篇2012
  • 167篇2011
  • 203篇2010
  • 219篇2009
  • 214篇2008
  • 163篇2007
  • 176篇2006
  • 153篇2005
3,0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性膨润土促进水中石油烃生物降解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水面浮油的快速分散是石油烃生物降解的前提。通过向油水混合液中投加表面活性剂改性膨润土微粒,使之与油滴形成聚结物Oil-Mineral-Aggregate(OMA),进而促进水中石油烃的分散与生物降解速率。考察了不同类型改性膨润土与油滴的聚结效率,选取油分散效率最高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膨润土,研究其在不同添加量下对降解菌Micrococcussp.HY8降解石油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膨润土使石油烃降解的半衰期缩短,加快了降解速度。当油水混合液中石油烃初始浓度1 686 mg/L,添加400 mg/L CTAB改性膨润土时,第7天石油烃的微生物降解率达到86.6%,比空白水样高26.8%。在油污染水体中添加改性膨润土微粒可加速生物修复过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陈荔亢万忠陈昕仝明王肖倩周彦波鲁军
关键词:OMA生物降解改性膨润土
木质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水解工艺技术进展被引量:26
2008年
以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酒精因为具有原料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的优点而备受重视。本文介绍了木质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中的水解工艺过程,包括浓酸水解、稀酸水解和生物酶水解,讨论了各个工艺的关键技术问题。
孙多志许庆利王复雒廷亮
关键词:木质纤维素燃料乙醇水解
氨基酸废水的两种处理工艺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以氨基酸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两种常用生物脱氮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系统负荷下,COD为0.39~1.00kg/(m3·d)、TN为0.05~0.16kg/(m3·d)时,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对氨基酸废水中的COD和TN都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100mg/L、NH4+-N1~3mg/L。生物膜法在有机物去除率及稳定性方面略优于活性污泥法,在污泥的产生量、出水SS、抗冲击负荷等方面明显优于活性污泥法。
王晓霞邱兆富林喆吴生顾印玉吕树光
关键词:脱氮氨基酸废水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
中国炼油加氢催化过程强化技术进展被引量:13
2020年
加氢技术是生产清洁油品、提高产品品质所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是炼油化工一体化的核心。虽然几十年的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存在投资和操作成本高、能耗高等问题,不符合石油化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本文简述了我国在低投资、低能耗加氢技术方面的进步,分别介绍了强化催化反应过程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级配技术,强化反应条件的催化柴油加氢转化技术,强化传热过程的低能耗、低投资SHEER技术以及强化传质过程的液相循环加氢技术。提出未来加氢技术作为炼化一体化的枢纽,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通过耦合完善的过程强化技术将实现协同螺旋式升级,升级后的加氢技术的复杂体系反应行为更接近本征反应状态,加氢技术将实现高度的原子经济性,更符合未来人类社会绿色发展的需求。
彭冲黄新露牛世坤方向晨汪华林
关键词:加氢
一种难降解平整废液预处理工艺的研究
本论文针对一种难生物降解的平整废液,研究了水解(酸化)、混凝破乳、电氧化以及FENTON氧化四种工艺的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FENTON氧化工艺COD的去除率最高,电氧化工艺对B/C的改善最显著。但...
关键词:平整液可生化性水解酸化FENTON氧化电氧化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大鼠经皮肤暴露四溴双酚A的内负荷及代谢特征研究
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是一种新型的溴系阻燃剂,由于高效的阻燃效率和优越的热稳定性,被广泛用于各种电子电器产品、纺织品及建筑材料等.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及欧盟将TBBPA确定...
汪正东向明灯余乐洹李辉于云江
上海市石油化学和化工行业环境污染新问题及监控对策被引量:3
2013年
在对上海市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的污染物排放和控制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识别了石化和化工行业环境污染的新问题,包括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臭氧、PM 2.5以及恶臭污染物的贡献、过程安全引发的环境风险隐患突出、化学品监管标准和法规的缺失、环境责任本土化程度不够等。针对行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提出了行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污染监管建议。
刘新宇张萍修光利张大年言挺徐礼安方明
关键词:石油化工化工行业环境风险
UV-H_2O_2工艺对焦化废水中氰化物深度处理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在新颁布的《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中,总氰化物的排放限值降至0.2 mg/L,这使得传统除氰工艺已无法满足处理要求。以某焦化厂经生化、混凝处理后的出水为研究对象,探究了UV-H2O2工艺用于深度除氰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p H=10、n(H2O2)∶n(CN)=250∶1的条件下,UV-H2O2工艺处理30 min后总氰去除率可达80%,出水总氰(<0.18 mg/L)满足新标准要求。
黄思远孙贤波钱飞跃毕凌威陈波
关键词:焦化废水
焦炭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8年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焦炭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在微观尺度上深入研究焦炭显微结构。介绍了焦炭微晶结构与其宏观性质的关联,煤化度及热解过程对微晶结构的影响等,并说明了研究焦炭结构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吴瑞夏红波张德祥
关键词:焦炭微晶结构X射线衍射
药剂软化中臭氧与混凝预处理的比较
2010年
将臭氧、混凝工艺分别与传统药剂软化工艺结合,考察组合工艺的软化效果并就促进机理进行分析。在水中n(Ca):n(总碱度)=1:1的情况下,臭氧-药剂软化法较传统药剂软化法硬度去除率增幅为5.7%,混凝-药剂软化法增幅为52.07%。臭氧预处理虽然可以有效地破坏不饱和官能团,但其氧化产物多为小分子有机物,仍然具有阻垢作用,导致臭氧预处理效果不佳。混凝工艺通过去除大分子有机物来促进软化过程,无抑制软化产物生成,因此混凝工艺更适合作为药剂软化的预处理工艺。
徐宏勇罗威威韩媛媛刘勇弟金锡标
关键词:臭氧混凝溶解性有机物
共30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