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4,431 被引量:33,062H指数:64
相关作者:林志芬刘海玲章非娟周玲玲乐毅全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37篇期刊文章
  • 68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738篇建筑科学
  • 317篇化学工程
  • 141篇理学
  • 110篇农业科学
  • 57篇生物学
  • 54篇医药卫生
  • 36篇一般工业技术
  • 3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7篇轻工技术与工...
  • 25篇天文地球
  • 25篇水利工程
  • 18篇经济管理
  • 17篇冶金工程
  • 1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2篇文化科学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0篇金属学及工艺
  • 8篇矿业工程

主题

  • 533篇水处理
  • 528篇污染
  • 478篇污泥
  • 451篇污水
  • 401篇废水
  • 354篇垃圾
  • 309篇降解
  • 231篇饮用水
  • 227篇厌氧
  • 198篇反应器
  • 197篇污水处理
  • 192篇活性炭
  • 180篇饮用
  • 166篇填埋
  • 164篇除磷
  • 155篇混凝
  • 153篇渗滤
  • 152篇有机物
  • 150篇重金
  • 143篇生活垃圾

机构

  • 4,417篇同济大学
  • 84篇哈尔滨工业大...
  • 43篇上海电力学院
  • 38篇浙江工业大学
  • 33篇复旦大学
  • 33篇华东理工大学
  • 28篇上海海洋大学
  • 26篇苏州科技学院
  • 24篇东华大学
  • 24篇华东师范大学
  • 24篇学研究院
  • 23篇上海市环境保...
  • 2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9篇山东建筑大学
  • 19篇南华大学
  • 1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8篇上海应用技术...
  • 18篇中国环境科学...
  • 18篇岐阜大学
  • 17篇上海市水务局

作者

  • 482篇高乃云
  • 415篇赵由才
  • 330篇赵建夫
  • 229篇周琪
  • 208篇顾国维
  • 186篇陈玲
  • 171篇夏四清
  • 166篇张亚雷
  • 141篇何品晶
  • 129篇李光明
  • 124篇吴志超
  • 116篇李风亭
  • 116篇邵立明
  • 108篇徐斌
  • 104篇于水利
  • 96篇周雪飞
  • 96篇李咏梅
  • 93篇黄翔峰
  • 91篇陈银广
  • 82篇王学江

传媒

  • 319篇中国给水排水
  • 208篇同济大学学报...
  • 206篇环境科学
  • 179篇环境污染与防...
  • 154篇水处理技术
  • 150篇中国环境科学
  • 149篇四川环境
  • 143篇给水排水
  • 130篇净水技术
  • 107篇环境工程学报
  • 103篇环境科学与技...
  • 98篇工业水处理
  • 95篇环境工程
  • 94篇环境科学学报
  • 78篇上海环境科学
  • 76篇环境化学
  • 67篇工业用水与废...
  • 49篇环境卫生工程
  • 44篇化工进展
  • 43篇有色冶金设计...

年份

  • 1篇2024
  • 49篇2023
  • 53篇2022
  • 76篇2021
  • 71篇2020
  • 92篇2019
  • 107篇2018
  • 147篇2017
  • 175篇2016
  • 174篇2015
  • 179篇2014
  • 174篇2013
  • 211篇2012
  • 239篇2011
  • 315篇2010
  • 341篇2009
  • 351篇2008
  • 389篇2007
  • 367篇2006
  • 278篇2005
4,4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机污染物的混合毒性QSAR模型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5年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联合暴露是一条普遍规律.化合物定量结构与活性相关研究(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模型是研究有机污染物毒性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有机污染物的混合毒性及其机制研究为主线,将化合物按照毒性作用方式分为3类:非极性麻醉型、极性麻醉型和反应性化合物,并概述了3类化合物基于毒性作用机制的混合毒性QSAR模型.简单综述了非极性麻醉型化合物混合毒性的定量预测方法,发现非极性麻醉型化合物的毒性预测方法最为简单,仅由混合体系的总疏水性决定,可通过统一的QSAR模型预测;概述了极性麻醉型化合物混合毒性的定量预测方法,指出极性麻醉型化合物的混合毒性由混合体系总疏水性和氢键效应共同决定;重点解析了反应性化合物的混合毒性QSAR模型,发现由于反应性化合物作用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仍缺乏统一的混合毒性定量预测方法.进一步从混合物组分、化合物之间相互作用和化合物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3方面入手,综述了反应性化合物混合毒性QSAR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指出,采用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更为先进的实验手段进一步揭示化合物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而建立更为通用的有机污染物混合毒性预测方法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王婷林志芬田大勇王大力孔令云仇雁翎
关键词:毒性机制疏水性氢键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生化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6年
介绍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微生物的生化代谢机理研究现状,包括:微生物的多样性、聚磷菌的生化代谢途径、以及影响代谢的主要因素等,并对今后相关重点研究进行展望。
刘燕陈银广周琪行智强
关键词:强化生物除磷聚磷菌生化代谢
超声—过氧化氢技术降解水中4-氯酚被引量:101
2000年
研究了超声及超声—过氧化氢联合技术降解4 - 氯酚的效果,详细探讨了影响超声降解4 - 氯酚效率的因素:声强、溶液pH 值、4 - 氯酚的初始浓度和自由基清除剂。4 - 氯酚的超声降解机理以自由基氧化为主,超声—过氧化氢联合技术对水中4 - 氯酚的降解率和TOC 的去除率均比单独采用超声处理的效果好。
陈伟范瑾初陈玲钱梦马录
关键词:降解4-氯酚给水处理
污泥发酵液主要成分对鸟粪石结晶法回收磷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研究污泥发酵液中的主要无机离子和有机成分对鸟粪石结晶法回收磷的影响,选取钙和钾为典型无机离子,以与胞外聚合物(EPS)性质相似的海藻酸钠(SA)和腐殖酸的主要成分富里酸(FA)模拟污泥发酵液主要有机成分,利用小试流化床反应器进行连续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a^(2+)浓度升高,除磷率先下降后上升,生成了无定形磷酸钙沉淀,当Ca^(2+)浓度为100 mg·L^(-1)时,鸟粪石纯度降至14.9%。实验浓度范围内,K+、SA与FA均使鸟粪石纯度降至90%以下,生成少量共沉淀物,但产物晶型仍以规则斜方晶为主,除磷率在80%以上。其中SA主要附着在鸟粪石表面,阻碍鸟粪石晶体的正常生长,随着SA浓度由0 mg·L^(-1)升高到120 mg·L^(-1),产物纯度由96.0%降至77.3%,粉末状晶体增多,使产物平均粒径由0.80 mm降至0.56 mm。
李志李咏梅
关键词:无机组分
地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综述
近年来,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国内很多饮用水源地周围环境遭到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并造成很多城市因水源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工作已迫在眉睫,而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是保护饮用水...
陶涛王韵珏
关键词:地表水饮用水源水源污染
石墨烯的制备及其负载催化剂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石墨烯是一种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新型碳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在化学、物理和材料学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人们已经在石墨烯的制备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为石墨烯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了原料保障。文章综述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和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分析了石墨烯真正走向应用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石墨烯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金瑞奔蒋孝佳谭丽周仰原赵建夫
关键词:石墨烯催化剂
沼液中溶解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被引量:6
2016年
针对沼液特点开发pH值调节(pH 10.2)旋蒸浓缩(去除氨氮和挥发性生物胺)联合3K Millipore超滤离心分离的预处理方法.并以邻苯二甲醛(OPA)和氯甲酸芴甲酯(FMOC-Cl)为柱前衍生化试剂,结合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检测分析,对沼液中溶解游离氨基酸(DFAA)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考察.该方法保证了各氨基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标准样品中所选用的24种氨基酸,除谷氨酸回收率为70.5%外,其它氨基酸回收率为89%~115%,相对标准偏差为1.1%~5.0%.用所建立的方法对样品中溶解游离氨基酸的测定结果为:原料即剩余污泥中的溶解游离氨基酸量为2.0mol/L,5%和20%含固率反应器的沼液中的溶解游离氨基酸量分别为0.04mol/L和1.94mol/L,且种类不同,初步表明了不同厌氧消化反应系统中氨基酸的利用和产生机制的差异.
李建华刘文静李宁
关键词:超滤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溶解游离氨基酸沼液
2-氯酚驯化对厌氧污泥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用古细菌特异性引物ARC21F/ARC958R和酸杆菌特异性引物31F/907R,对2-氯酚(2-chlorophenol,2-CP)驯化前后厌氧颗粒污泥样品总DNA进行了16SrDNA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研究了2-CP驯化前后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2-CP驯化前后厌氧颗粒污泥中存在共有的古细菌菌种:Methanothrix soehngenii、Methanosaeta concilii及uncultured euryarchaeote等.2-CP驯化后的厌氧污泥中出现了特有的微生物Methanobacterium aarhusense、Methanobacterium curvum及Methanobacterium beijingense等,而接种污泥中特有的一些古细菌发生了消亡.对该厌氧体系酸杆菌的分析表明,2-CP驯化前后的厌氧颗粒污泥中存在共有的微生物菌种:uncultured bacterium、uncultured Acidobacterium和unknown Actinomycete(MC 9).经2-CP驯化后,接种污泥中特有的微生物Desulfotomaculum sp.176、uncultured Deltaproteobacterium n8d及uncultured hydrocarbon seep bacterium等发生消亡,并出现了特有的微生物unculturedHolophaga/Acidobacterium、uncultured Acidobacteria bacterium及unidentified Acidobacterium.
黄爱群戴亚蕾陈玲陈皓张文
关键词:2-氯酚厌氧颗粒污泥驯化古细菌
九段沙上沙海三棱藨草湿地植物与土壤间营养元素含量的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九段沙上沙海三棱藨草中营养元素含量与不同深度土壤相应元素含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海三棱藨草生长过程对不同深度土壤营养元素的吸收程度.结果显示,海三棱藨草生长过程中与深层土壤中N,P,K元素含量关联最密切,关联度顺序是40~60 cm>15~40 cm>0~15 cm.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关联序为N>K>P,生长过程吸收的N元素最多,其次是K元素,吸收的P元素最少.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程度不同,生长初期与N元素含量关联最密切,旺盛生长期与N,P,K元素含量关联均密切,生长末期与N元素含量的关联程度减小,与P,K元素含量的关联程度增加.
刘长娥杨永兴杨杨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NP海三棱藨草
通风填埋层原位脱氮:回灌渗滤液和垃圾组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为研究不同的垃圾组成和回灌渗滤液性质对间歇通风填埋层原位脱氮的影响,在固定的间歇通风条件下,对新鲜垃圾填埋渗滤液自身回灌、分别以新鲜和部分稳定渗滤液回灌部分稳定垃圾填埋层的氮转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新鲜垃圾填埋渗滤液自身回灌的氮溶出率(82.4%)和总去除率(61.4%),高于新鲜和部分稳定渗滤液回灌部分稳定垃圾填埋层;而部分稳定渗滤液回灌部分稳定垃圾填埋层的氮总去除率(58.0%)和渗滤液氮净去除率(32.2%)又高于新鲜渗滤液回灌同样的部分稳定垃圾填埋层(氮总去除率38.2%和渗滤液氮净去除率21.3%).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垃圾的生物可降解性,以及填埋层内氮负荷与通风供给的硝化可利用分子氧的比例不同.
邵立明谷惠丽何品晶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填埋渗滤液性质原位脱氮
共4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