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静

作品数:9 被引量:139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城市
  • 3篇城乡
  • 2篇城市生态
  • 2篇城市生态环境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学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发展
  • 1篇新农村发展模...
  • 1篇一体化
  • 1篇人居
  • 1篇人居环境
  • 1篇生态
  • 1篇统筹
  • 1篇能值
  • 1篇能值分析
  • 1篇农村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生态
  • 1篇农业生态系

机构

  • 9篇辽宁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宁夏大学

作者

  • 9篇李静
  • 5篇刘自强
  • 3篇鲁奇
  • 3篇李雪铭
  • 2篇曹雄远
  • 1篇王国力
  • 1篇吕芳
  • 1篇王德平
  • 1篇黄亮

传媒

  • 1篇北方经贸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连市城乡差异及城乡一体化水平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城市化水平、二元对比系数、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系数和人均GDP五个基本指标对大连市城乡一体化的现状进行测算,分析得出目前大连市处于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过渡中后期。推进大连市城乡一体化应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合理规划,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保护环境,注重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李静吕芳曹雄远黄亮
关键词:城乡差异城乡一体化
基于城市化发展体系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与分析被引量:25
2009年
基于城市化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交互耦合的作用机理,将城市化发展体系引入城市生态环境的评价系统中,将其作为生态环境评价的背景参照体系,应用系统相对状态发展度模型,定量测定相对于城市化发展体系的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及变化情况,并以环境优秀城市大连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996至2005年期间大连市独立于城市化发展体系之外的大连市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度综合指数表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上升速度有所减缓;引入城市化发展体系后,经过系统相对状态发展度模型的测定计算,大连市相对于城市化发展体系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发展度自1999年以后表现为逐年下降的趋势,相对发展度等级从"优质匹配"下降到"严重滞后"。说明大连市城市生态环境对城市化发展需求的满足和承载能力已经开始下降,对城市化持续、健康地发展造成了潜在威胁。
李静李雪铭刘自强
基于地域层次的城市人居环境管理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人居环境系统在地域上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不同地域层次的人居环境,不仅在于居民量的不同,还带来了内容与质的变化,具有不同的人居环境的要素组成.从地理学的视角,城市地域范围内的人居环境体系可以划分为市域层次住区/社区层次、以及住宅3个层次.对于城市内市域层次的人居环境,对其管理的理念是以分部门管理的"条条"式管理为主,以体现城市人居环境的整体性;对于住区/社区层次的人居环境,则以分区(大致以城市各街道为单元)管理的"块块"管理模式为主,体现了城市内部人居环境的差异性.针对目前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管理存在的管理存在着投入不足,重硬件、轻软件、人居环境要素配置的空间性歧视(中心区域投入多,边缘区域投入少)以及社区人居环境管理自治能力弱等问题,构建"条"、"块"结合的网络化城市管理的理念,并分别从城市层面和社区层面进行深入探讨.
李雪铭李静
关键词:地理学网络化管理模式
社会经济转型主导下大连城市空间重构及互动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城市空间结构是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于城市物质空间后表现出来的具体形态,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改变必然会引起城市空间的重新组合。文章分析了大连在俄日殖民统治下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历史格局的基础上,以及在先后经历中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两次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所发生的相应重组,旨在从影响城市空间结构重组的众多机制中提取基于社会经济转型机制与城市空间重组的对应关系,并且提出了以社会经济转型为主导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机制模式,认为政府各项城市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各机制作用于城市空间的核心环节,因此要加强政府转型期的职能转变,科学合理地开展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逐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李静刘自强
关键词:互动模式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郊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与优化发展——以乌鲁木齐市为例被引量:16
2007年
乌鲁木齐市农业生态系统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典型的城郊农业生态系统。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可以更加本质的了解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影响该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通过分析表明:(1)在能值投入中,以水资源为主的环境能值投入较大,而可更新的有机能所占比例较小。与干旱半干旱区其它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相比,乌鲁木齐市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自给率、能值密度处于比较优势,而可更新有机能/总能值与能值投入率处于比较劣势地位。今后,应当继续优化能值投入结构。(2)在能值产出中牧业能值产出较大,系统生产优势度明显,但各生产系统之间的耦合力仍需加强,农户的经济生产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调整农业产出结构,实现各级生产力的最大程度耦合。(3)通过总的比较来看,城郊农业生态系统有着较低的能值投入,较高的能值产出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干旱半干旱区应当大力发展城郊农业,以增强农业的产出能力和基础地位。
刘自强王德平李静鲁奇
关键词:能值分析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乌鲁木齐
41个国家城乡发展演变规律总结与变革的临界点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在城乡二元对比系数的基础上,设计了农业相对发展指数作为国际间可比的衡量各国城乡关系与二元结构强度的指标。运用这一指标,选择了41个国家,进行了1980~2004年的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发达国家和大多数中等收入的国家,农业相对发展指数都是上升的,而低收入国家则大多数呈下降趋势。对数据的结果分析可做出以下推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的前期都会出现农业相对指数下降,二元结构强度上升,城乡差距拉大的问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趋势会有所改变,逐渐上升,呈U形变化,而转折的临界点是在步入中等收入国家后。中国在2002年以前为低收入国家,因此,在1980~2002年,农业相对发展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尽管2002年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但这一下降趋势并未抑制。
刘自强李静鲁奇
关键词:城乡关系城乡协调发展
大连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协调性评价与分析被引量:37
2008年
以大连市为例,基于协同学系统分析思路,深入分析城市化系统与城市生态环境系统间交互胁迫的作用机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大连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化评判。结果表明,大连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自1999年以后持续并显著呈现低度协调化发展趋势,协调程度由1999年的"优质协调"下降至2005年的"濒临失调"的危险程度。对此,本文针对大连高城市化发展水平、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却出现了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低度协调化发展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李静李雪铭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生态环境
大连市域边缘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选取相关指标,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起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该系统由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居民生活和设施环境四个子系统构成,并以大连市域边缘区为例进行评价研究。研究发现,大连市域边缘区各区县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可分为初步统筹和有待提高两个类型。
曹雄远王国力李静
关键词:边缘区城乡统筹
乡村空间地域系统的功能多元化与新农村发展模式被引量:50
2008年
乡村地域系统拥有城市地域无法替代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功能。乡村的发展对国家的经济腾飞和稳定发展有着基础性的作用,有效的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保持了区域的生态平衡,同时还具有多样化的居住、社会、文化价值。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有"城市优先"的倾向,致使乡村地域系统职能的失调和空间发展的失序。主要表现在:乡村经济职能和居住职能的失调;城乡产业空间布局的失序;乡村发展空间的被剥夺。城乡协调发展要求将城市与乡村看作同等重要的地域实体,只有最大程度的发挥城乡的优势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明晰乡村地域系统的职能有利于更理性地思考城乡产业布局、乡村整治的方向、乡村职能的外部性以及乡村补贴等现实的政策问题。
刘自强李静鲁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