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辉

作品数:45 被引量:48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天文地球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9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理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3篇钻井
  • 6篇钻头
  • 5篇套管
  • 4篇地层
  • 4篇岩石
  • 4篇水平井
  • 4篇平井
  • 3篇等离子体
  • 3篇压裂
  • 3篇油气钻井
  • 3篇有限元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水泥环
  • 3篇综合评价
  • 3篇钻具
  • 3篇井眼
  • 3篇值模拟
  • 2篇旋转导向工具
  • 2篇岩石可钻性
  • 2篇岩石力学

机构

  • 45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长江大学
  • 2篇中海油田服务...
  • 2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石化重庆涪...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青海...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中国船级社海...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 1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海油研究总...

作者

  • 45篇张辉
  • 15篇高德利
  • 9篇李军
  • 4篇陈勉
  • 2篇柳贡慧
  • 2篇段明星
  • 2篇刘功威
  • 2篇路宗羽
  • 2篇张日鹏
  • 2篇刘军波
  • 1篇史玉才
  • 1篇马德新
  • 1篇史怀忠
  • 1篇曾义金
  • 1篇丁士东
  • 1篇艾池
  • 1篇张广清
  • 1篇吴一慧
  • 1篇张矿生
  • 1篇欧阳勇

传媒

  • 9篇石油钻采工艺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石油学报
  • 3篇石油大学学报...
  • 2篇钻采工艺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石油钻探技术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石油机械
  • 1篇爆炸与冲击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当代化工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钻井液与完井...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6
  • 8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推靠式旋转导向工具造斜能力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9年
旋转导向工具相比于滑动导向工具具有机械钻速快、摩阻扭矩小、水平位移延伸能力强、井眼轨迹易调控等优点。推靠式旋转导向工具引入国内市场后,总体应用情况较好,但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工具造斜能力不足的问题。根据底部钻具组合纵横弯曲梁方法,建立了推靠式旋转导向工具变截面BHA力学模型以及井斜趋势角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BHA结构参数、钻压、钻头各向异性和岩石可钻性对工具造斜能力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偏置力、第1跨钻柱长度及外径、第2跨钻柱外径、钻头侧向切削能力对工具造斜能力的影响较大。根据分析结果对推靠式旋转导向工具的底部钻具结构进行了优化,在塔中地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李军李东春张辉王昊
关键词:力学模型底部钻具组合
单弯螺杆钻具组合造斜能力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更全面的考虑影响单弯螺杆钻具组合造斜能力的因素,对单弯螺杆钻具组合的造斜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平衡曲率法的基础之上,考虑地层变井斜力,建立"考虑地层作用造斜率"的计算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某水平井造斜井段使用单弯单稳螺杆钻具组合滑动钻进,其中实际造斜率9.2(°)/30m,考虑地层作用时造斜率10.3(°)/30m,没有考虑地层作用时造斜率15.8(°)/30m。分析单弯螺杆钻具组合结构参数和钻压对造斜率的影响规律,得出考虑地层作用时造斜率随着钻头到下稳定器距离的增加而大幅减小,随着钻压的增加而减小;没有考虑地层作用时造斜率随着钻头到下稳定器距离的增加而略有减小,随着钻压的增加而增加。实例分析和规律表明:研究单弯螺杆钻具组合的造斜能力时,必须考虑地层作用,这样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单弯螺杆钻具组合的造斜率;分析单弯螺杆钻具组合造斜率随结构参数和钻压变化的规律,为钻具设计和钻压优选提供依据。
张辉张日鹏何军刘军波马德新
关键词:造斜率
砂砾岩压裂中砾石对水力裂缝扩展影响机理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近年来砂砾岩油气藏在新探明储量中占比逐年上升,砂砾岩油气藏的开发也逐渐受到重视。砂砾岩具有渗透率低、导流能力差的特性,在开发砂砾岩油藏时需要进行大规模水力压裂形成缝网,但是由于砾石阻碍复杂缝网的形成,导致砂砾岩压裂增产效果不理想。因此针对砂砾岩的结构特征,根据断裂力学理论,以砂砾岩地层中水力裂缝为研究对象,探讨在砂砾岩地层压裂时砾石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力裂缝与砾石产生相互作用后,水力裂缝的扩展以绕砾石扩展为主,少数情况下会穿过砾石;砾石的形状对水力裂缝的绕砾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水力裂缝在绕砾过程中的扩展方向改变,水力裂缝绕砾越来越困难;砾石越圆,水力裂缝的绕砾扩展越容易。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水力裂缝与砾石的相互作用规律,对于砂砾岩油气藏的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董卓鑫张辉艾池马旭昇李有翼周江浩
关键词:水力压裂砂砾岩
套管、水泥环及井壁围岩组合体的弹塑性分析被引量:86
2005年
基于多层组合厚壁圆筒理论,建立了套管、水泥环及井壁围岩组合体的力学模型,对均匀地应力作用下的组合体进行了弹塑性分析。推导了弹塑性条件下套管、水泥环及井壁围岩组合体的应力分布表达式,分析了线弹性、完全塑性等不同状态下组合体的受力特点,分别讨论了水泥环弹性模量对不同性质地层内套管外挤载荷的影响规律以及组合体的塑性极限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环的理想性能应为高强度、低刚度。其机理是利用高强度抵御地层载荷,利用低刚度降低载荷传递系数,从而达到保护套管的目的。由此,应加强新型高强低刚塑性水泥的开发。
李军陈勉柳贡慧张辉
关键词:套管水泥环组合体弹塑性分析塑性水泥
钻井环空中赫-巴流体内气泡的上升速度被引量:1
2016年
气泡在钻井环空中的运动规律是井筒多相流的一个研究重点,气泡上升速度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参数。井筒内各流型内气泡/气体上升速度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井筒多相流描述的精确性。为此,按照含气率对环空流型进行了划分,对各流型气泡的运动行为进行了分析。系统地总结分析了单气泡在无限流域中的滑脱速度及气泡纵横比的计算方法。利用赫-巴流变模式对气泡周围表观黏度进行了修正,通过实例对比分析单气泡在赫-巴流体内滑脱速度几个计算公式,认为Rodrigue公式相对于Harmathy公式来说是极大的提高,能适应不同形状的气泡,可作为泡状流流域气泡滑脱速度计算的首选公式。通过对单气泡滑脱速度进行含气率、尺寸和井斜修正,得出了环空中各流型的气体滑脱速度计算方法,过渡流型的气泡滑脱速度则采用线性处理,并对环空气泡滑脱速度随含气率变化关系进行了实例分析。最终通过漂移流模型给出了计算环空气泡上升速度的方法。
尹浚羽周英操张辉蒋宏伟朱磊
钻井岩性实时识别方法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地层岩性的实时识别对及时调整钻井参数、有效控制井眼轨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录井资料为基础识别地层岩性,必须综合考虑钻井操作参数、水力参数以及钻头磨损状态的影响,而随钻过程中,就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够实时测量钻头磨损状态。根据BP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岩性识别双重神经网络模型。第 1个神经网络用来在已知钻头磨损状态条件下,识别所钻地层岩性;第 2个神经网络用来在已知地层岩性条件下,预测钻头磨损状态。2个神经网络通过钻头磨损状态参数连接起来,选取样本数据分别对 2个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结合随钻录井数据,根据岩性识别流程图对岩性进行实时识别。应用该模型在新疆油田进行了岩性实时识别试验,识别结果与测井解释结果相比,符合率达 85%。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张辉高德利
关键词:钻井参数磨损状态井眼轨迹新疆油田岩性识别地层岩性
碱对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以某油田作为油相,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碱(苛性碱与碳酸钠)与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C、AES)复配体系在55℃时与原油油水界面张力行为。首先通过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实验筛选合适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然后通过碱与筛选出来的表面活性剂复配,研究不同浓度下碱对该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0.01%~1.20%Na OH分别与0.1%AES和0.3%AEC组成的复配体系体系以及0.01%~1.20%Na2CO3分别与0.1%AES和0.3%AEC组成的复配体系体系能够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使得油水界面张力逐渐降低,最终都能达到10-3m N/m的超低界面张力,而且在相同浓度的Na OH、Na2CO3下,含AES的复配体系要比含AEC的复配体系所得到界面张力低。考虑到碱耗以及对储集层伤害的影响,选择0.6%~1.2%Na2CO3与0.1%AES复配体系能更好的达到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
余庆张辉吴一慧王健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水泥环弹性模量对套管外挤载荷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8
2005年
利用弹性力学解析及有限元方法,分别研究了均匀地应力和非均匀地应力条件下水泥环弹性模量对套管外挤载荷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水泥环弹性模量对套管外挤载荷有一定的减缓作用,但效果远没有降低水泥环弹性模量明显。理想水泥环的性能应该是高强度、低刚度。在固井作业时,对软地层推荐采用弹性模量大的水泥,对硬地层推荐采用弹性模量小的水泥。
李军陈勉张辉訾士龙
关键词:水泥环弹性模量套管固井
钻头选型通用方法研究被引量:48
2005年
提出了一种既考虑地层的多种岩石力学特性又考虑钻头经济效益的具有通用性的钻头选型方法。该方法在待钻地层岩石力学性质评价的基础上,首先应用模糊优选理论建立了地层岩石力学性质相似层位的模糊优选模型,用其进行相似层位的优选,然后应用经济效益指数法对相似层位的钻头性能进行评价,最后给出合理的钻头选型结果。该通用钻头选型方法不受区域限制,克服了常规的依据地质分层或钻井经验进行层位相似判断的不足,不仅适用于PDC钻头选型,也适用于牙轮钻头选型。应用该方法对某新探区进行了钻头选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张辉高德利
关键词:钻头选型岩石力学参数探井
熵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及其在钻井技术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4年
为了克服传统的模糊综合评判中主观赋权的局限性 ,借助于信息工程学中的“熵”概念 ,根据各评价指标在不同技术之间的差异程度来修正权重 ,建立了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模型———熵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油气钻井核心技术进行评价 ,其评价结果与传统的模糊综合评判法相比 ,更接近专家会议讨论结果 ,而且评价结果之间离散性较好 ,区分度较高。因此 。
张辉高德利
关键词:钻井综合评价熵权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