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军

作品数:157 被引量:80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9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矿业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51篇钻井
  • 33篇套管
  • 30篇压裂
  • 30篇页岩
  • 21篇页岩气
  • 16篇地层
  • 16篇井筒
  • 15篇水平井
  • 15篇平井
  • 14篇有限元
  • 13篇值模拟
  • 12篇数值模拟
  • 12篇套管应力
  • 12篇气井
  • 12篇钻井液
  • 11篇套管变形
  • 10篇页岩气井
  • 10篇水泥环
  • 8篇深水
  • 8篇井口

机构

  • 157篇中国石油大学...
  • 65篇北京工业大学
  • 36篇中国石油大学...
  • 16篇中国石油天然...
  • 16篇中国石油
  • 15篇北京信息科技...
  • 11篇中国石化
  • 10篇中国石油集团...
  • 9篇中海油研究总...
  • 6篇长江大学
  • 5篇北京联合大学
  • 5篇中海油田服务...
  • 5篇中海石油(中...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新疆...
  • 3篇中石化石油机...
  • 2篇常州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57篇李军
  • 96篇柳贡慧
  • 26篇杨宏伟
  • 14篇查春青
  • 13篇连威
  • 11篇陈勉
  • 11篇李玉梅
  • 10篇席岩
  • 9篇张辉
  • 8篇何淼
  • 7篇范明涛
  • 7篇郭雪利
  • 5篇蒋记伟
  • 5篇杨顺吉
  • 5篇张涛
  • 4篇张慧
  • 4篇朱忠喜
  • 4篇王超
  • 3篇张广清
  • 3篇高旭

传媒

  • 34篇石油机械
  • 18篇断块油气田
  • 13篇石油钻探技术
  • 9篇科学技术与工...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石油钻采工艺
  • 7篇钻采工艺
  • 7篇钻井液与完井...
  • 4篇石油学报
  • 4篇石油管材与仪...
  • 4篇石油科学通报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西部探矿工程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内蒙古石油化...
  • 2篇石油大学学报...
  • 2篇新疆石油天然...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煤炭技术

年份

  • 2篇2024
  • 15篇2023
  • 12篇2022
  • 20篇2021
  • 13篇2020
  • 20篇2019
  • 20篇2018
  • 12篇2017
  • 10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1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推靠式旋转导向工具造斜能力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9年
旋转导向工具相比于滑动导向工具具有机械钻速快、摩阻扭矩小、水平位移延伸能力强、井眼轨迹易调控等优点。推靠式旋转导向工具引入国内市场后,总体应用情况较好,但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工具造斜能力不足的问题。根据底部钻具组合纵横弯曲梁方法,建立了推靠式旋转导向工具变截面BHA力学模型以及井斜趋势角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BHA结构参数、钻压、钻头各向异性和岩石可钻性对工具造斜能力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偏置力、第1跨钻柱长度及外径、第2跨钻柱外径、钻头侧向切削能力对工具造斜能力的影响较大。根据分析结果对推靠式旋转导向工具的底部钻具结构进行了优化,在塔中地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李军李东春张辉王昊
关键词:力学模型底部钻具组合
欠平衡钻井地层特性随钻解释理论研究
结合钻柱注气式欠平衡钻井工艺,建立了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和油气水三相变质量流动模型的地层特性随钻解释新模型,并将测量参数简化为井底压力和液相出口流量两个,对地层特性参数(地层渗透率、地层压力)进行实时解释与分析.计算结果表...
何淼许明标李军柳贡慧
关键词:油气开采欠平衡钻井随钻测量地层特性无迹卡尔曼滤波
页岩气压裂井瞬态温-压耦合对套管应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页岩气井压裂过程中,压裂液通过大排量方式注入井筒,井底温度会急剧降低,同时高泵压也增加套管受力,加剧套管失效风险。鉴于此,建立了压裂过程中套管-水泥环-地层组合体瞬态温-压耦合模型,着重分析施工排量、注入温度和施工压力对套管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变参数会影响对流换热系数,继而影响井底温度的变化,应该选择合理的流变参数,改善压裂液与井筒之间的对流换热;排量增加会迅速降低井底温度,增大套管应力,且原始储层温度越高,温度降低幅度也越大,套管应力增加越多;套管应力随压裂液注入温度降低而增加;合理的施工压力有助于降低套管应力。因此合理的施工泵排量、压裂液注入温度以及施工压力,能有效减小压裂过程中井底温度差,从而改善套管受力,保证压裂过程中套管的安全。
郭雪利李军柳贡慧付永强
关键词:套管应力
基于测井数据的页岩可压性定量评价被引量:12
2017年
可压性是指在压裂过程中页岩发生有效破裂的能力。目前对可压性的研究主要基于定性评价,或建立在岩石力学实验和压裂施工参数基础上的定量评价,难以完整连续地表征非均质性较强的页岩在水平井长水平段的可压性变化。基于测井数据,评价了页岩脆性指数、脆性矿物质量分数、断裂韧性、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和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对可压性的影响,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建立了页岩长水平段的连续可压性数学模型,且划分了可压性级别。该模型将可压性划分为3个级别:当可压性指数高于0.48时,页岩的可压性好;当可压性为0.32~0.48时,页岩的可压性中等;当可压性低于0.32时,页岩的可压性较差。研究表明,利用测井数据能够更全面细致地评价沿水平井长水平段的页岩可压性,对压裂设计和射孔参数设计具有更好的指导性。现场应用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连续地预测页岩可压性,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杨宏伟李军柳贡慧李玉梅席岩唐庚
关键词:测井数据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
复合冲击破岩钻井新技术提速机理研究被引量:33
2017年
为了解决PDC钻头钻遇硬地层时出现的机械钻速低、钻头粘滑振动失效快等问题,提出了PDC钻头复合冲击钻井破岩新技术,并对该技术的提速机理进行了研究。根据建立的PDC钻头受单向轴向冲击及复合冲击时的扭转振动模型,对PDC钻头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ABAQUS软件对岩石受单向轴向冲击及复合冲击时所受的剪切力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PDC钻头受单向轴向冲击时切削齿的切削深度会增加,但是会造成PDC钻头扭转振动;复合冲击大大提高了PDC钻头对岩石的剪切作用,降低了岩石的阻抗扭矩,从而抑制了PDC钻头受单向轴向冲击所产生的扭转振动。研究表明,PDC钻头复合冲击钻井破岩新技术能够增加切削齿的切削深度并抑制扭转振动,提高硬地层的机械钻速。
查春青柳贡慧李军李玉梅席岩
关键词:扭转振动机械钻速
泥浆帽理想井底压力模型研究初探
2009年
泥浆帽钻井技术是一项对付恶性漏失的实用技术,因其理论研究尚不完善且运用中还有较多的制约条件,而未能得到广泛的使用。本文着重对泥浆帽钻井过程中井底压力进行分析,以漏层处为节点,运用节点分析方法,提出井底压力平衡方程,从而提出泥浆帽高度及密度的确定方法,为泥浆帽钻井技术提供初步的理论参考。
周泊奇柳贡慧李军
关键词:泥浆帽欠平衡钻井
瞬态力—热耦合作用下套管应力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页岩气井压裂过程中出现的套管变形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页岩气高效开发的重要因素。在页岩气水平井固井时常出现套管偏心现象,且页岩气井压裂改造次数多、井下温度场变化大,套管承受复杂的交变载荷。基于此建立套管偏心情况下的力-热耦合模型,分析了注液温度、压力、排量等因素对套管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压裂过程中,套管温度先迅速降低,然后逐渐稳定;套管内壁最大应力随偏心角的增大而增大;注液温度越低,井底温度下降越快,导致套管最大应力增大;在力-热耦合条件下,套管内壁的最大应力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排量增加,传热系数增大,套管最大应力也随之增大。
张慧李军韩葛伟张鑫张小军
关键词:页岩气套管变形有限元
考虑温度和回压影响的控压钻井参数设计方法被引量:5
2021年
控压钻井技术是解决窄安全密度窗口地层钻井难题的有效方法。为了准确设计控压钻井参数并提高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基于井筒水力学与传热学理论,充分考虑井筒温度和回压控制范围的影响,建立了钻井液密度和回压的设计方法,制订了控压钻井设计原则,并对乐东区块一口井进行了控压钻井参数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考虑井筒温度的影响后,钻井液密度的设计值更低;考虑回压控制范围的影响后,可获取最优的钻井液密度,有效增大了控压钻井设计井深,简化了套管层次;排量增加会导致井底压力增大,从而使得控压钻井参数设计时钻井液密度的可选范围变窄。研究结果可为窄安全密度窗口地层应用控压钻井技术提供理论指导。
王江帅李军柳贡慧柳贡慧杨宏伟何玉发周云健
关键词:控压钻井钻井液密度井筒温度
塔中超深水平井水力延伸极限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合理地预测水平井水力延伸极限对于塔中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深井高温高压环境对钻井液的密度及流变性会产生很大影响,采用常规的循环压耗计算模型会产生较大误差,导致超深水平井水力延伸极限预测结果不准确。鉴于此,对超深水平井钻进过程中的温度剖面进行预测,利用高温高压条件下钻井液的密度与流变性计算模型,计算了系统压耗。计算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环空钻井液密度与塑性黏度先减小后增加,但都小于地面恒定值;钻柱内钻井液密度和塑性黏度随井深的增加不断减小;系统压耗比未考虑高温高压时的系统压耗小,达到目的井深时两者差值较大。用该计算方法对塔中某超深水平井进行水力延伸极限计算,其极限井深为8 601 m;用常规计算模型计算得到的极限井深小于8 000 m,而实际钻井中该超深水平井的完钻井深为8 008 m。这说明考虑高温高压的压耗计算模型可以有效指导钻井作业。
连威李军柳贡慧段永贤杨哲刘峰
关键词:超深水平井高温高压
双层组合套管设计计算中径向位移公式的确定被引量:2
2005年
在拉梅公式的基础上,推导了平面应变条件下双层组合套管设计计算中径向位移有关系数的表达式。该表达式与基于В.Г.ΓаЛеρкиН平面应变位移公式得出的形式略有不同,但结果完全一致,因此以往的认识并不全面。鉴于拉梅公式在经典弹性力学中的权威性,建议在有关计算中采用它,以便于理解与应用。
李军李贵川陈勉柳贡慧陈治中
关键词:径向位移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