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勇

作品数:40 被引量:418H指数:11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青藏高原
  • 7篇隆升
  • 6篇地震
  • 6篇青藏
  • 5篇地貌
  • 5篇龙门山
  • 4篇地表破裂
  • 4篇新生代
  • 4篇盆地
  • 4篇青藏高原东缘
  • 4篇青藏高原腹地
  • 3篇地堑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形
  • 3篇造山带
  • 3篇三峡库区
  • 3篇山带
  • 3篇水力
  • 3篇土壤

机构

  • 40篇成都理工大学
  • 6篇四川省地震局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四川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长江大学
  • 2篇四川省地质矿...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四川省冶金地...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0篇李勇
  • 10篇李亚林
  • 9篇闫亮
  • 9篇王谋
  • 6篇张玉修
  • 6篇赵国华
  • 5篇陈浩
  • 5篇王成善
  • 4篇颜照坤
  • 4篇黄润秋
  • 4篇伊海生
  • 4篇唐将
  • 4篇李奋生
  • 3篇梁明剑
  • 3篇郑立龙
  • 3篇李敬波
  • 3篇白宪洲
  • 3篇李勇
  • 2篇张威
  • 2篇牟连刚

传媒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地质论评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山地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地质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自然杂志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西北地质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断块油气田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6
  • 6篇2005
  • 8篇2004
  • 2篇2003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政府在川西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被引量:2
2003年
在对川西农村实地调查采访的基础上 ,通过对收集资料、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本文提出川西农村“打工经济”取代传统“种植经济”成为农村主流经济的观点。并认为基层人民政府对此变化应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村民发展意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的分析 ,论证了川西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基层人民政府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主导作用的观点。
王谋李勇
关键词:打工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长江水系在三峡段初始形成时间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在长达100余年对长江流域三峡段的研究过程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关于长江三峡段的演化问题一直难有定论.前人主要是以静态地貌特征描述为主,重视外力作用的地貌响应,侧重于表面地貌学的研究,并未对地貌形成的动力学过程进行深入探讨.利用多年年均输沙量计算极短周期剥蚀速率是国际上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运用该方法计算出长江三峡地区极短周期内剥蚀速率为0.084mm/a,根据W.Penck的山地发育模式,三峡地区历史上是一个准平原,经过长期的构造抬升及剥蚀下切,最终形成高低不平的峡谷地貌,利用高程差推断出三峡地区初始剥蚀下切时间应早于32.4Ma,即长江在三峡的初始形成时间大约为32.4Ma(古近纪始新世晚期).该初始形成时间与我国大的自然环境变化时间基本一致.
郑月蓉李勇
关键词:剥蚀速率
西藏羌塘盆地盐相关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被引量:18
2004年
羌塘盆地中侏罗统盐岩层系发育,并控制了盆地变形和圈闭样式,将盆地盐相关构造和圈闭类型分为盐上、盐层(盐间)和盐下3种型式。盐上构造包括盐上滚动背斜、断弯-断展背斜、背冲断块、逆冲断层遮挡构造和盐推覆构造等;盐层(盐间)构造包括盐窿、断褶构造、鱼尾构造和盐间双冲构造等;盐下构造主要有背冲断块、断弯-断展背斜和盐下双重构造。羌塘盆地盐相关构造形成于侏罗纪末并在新生代进一步定型。根据盆地盐岩层分布和构造特点,将盆地分为盐上、盐层和盐下3种油气成藏模式,其中盐层和盐下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李亚林伊海生王成善李勇伍新和张玉修
关键词:青藏高原羌塘盆地盐相关构造油气聚集
龙门山地区水系发育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东缘隆升的指示被引量:8
2015年
龙门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既是青藏高原周缘山脉中陡度最大的山脉,也是构造活动和地貌景观塑造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因此,该区域成为研究构造-地貌-水系之间相互关系的实验场。本文基于ASTER GDEM数据,提取了青藏高原东缘地区15条基岩河道的纵剖面,采用简单数学函数拟合河流纵剖面形态,并结合基岩水力侵蚀模型,分析龙门山不同位置的地形特征。本次研究获得以下几点认识:①通过对龙门山地区河流纵剖面的分析,龙门山整体上具有较高的隆升速率,导致这一地区强烈的河流侵蚀作用;②龙门山中段和南段的河流双对数图以上凸型为主,说明该区域尚未达到均衡状态,处于前均衡期;③龙门山北段的河流双对数图呈直线形态,说明该区域达到均衡状态,处于均衡期;④龙门山不同地区的水系发育特征,表明龙门山中段和南段具有更强的构造活动性、更高的隆升速率,龙门山北段则具有较弱的构造活动性、较低的隆升速率,并反映了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作用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李奋生赵国华李勇李勇颜照坤梁明剑闫亮李敬波郑立龙
关键词:龙门山造山带青藏高原东缘
三峡库区不同地貌区土壤元素分布特征被引量:16
2005年
利用土壤表层样分析成果,探讨三峡库区不同地貌区土壤中Ca、P、B等4 3个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八个地貌分区可明显划分为两个地球化学分区,一区为河谷平原、侵蚀剥蚀台地、丘陵、低山及中山地貌地球化学分区;二区为褶皱抬升低山、中山及喀斯特地貌地球化学分区,两区的土壤元素含量差异明显,除常量元素K2 O、SiO2 、Ba、MgO、P、Zr及微量元素Sr、La外,一区土壤中其他元素含量总体上均远低于二区土壤中的含量,其差异总体上是地质背景差异的体现,母岩岩性是土壤元素的主要控制因素。在同类母岩条件下,地貌对土壤中元素分布具有明显影响。不同地貌区的土壤营养元素聚类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喀斯特地貌区元素聚为五类;褶皱抬升中山、低山区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均为四类;侵蚀剥蚀中山区多数元素较分散,分异强烈,总体上聚为四类,但第四类各元素间距离较远;侵蚀剥蚀低山与丘陵区元素聚类总体上相近,均为五类,但内部存在分异;侵蚀剥蚀台地则聚为三大类。土壤中的某些特征矿物元素如Fe2 O3 、Mn、Cu、Zn组合,N、org C组合在各个地貌区均聚为一类;而某些元素如Cl等在不同地貌条件下分别与MgO、CaO或与Na2 O聚类。
唐将李勇付绍红邓富银雷家立张茂忠
关键词:三峡库区元素分布特征地球化学分区土壤营养元素土壤元素NA2O
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及其水系的响应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基于ASTER GDEM数据,采用简单数学函数拟合龙门山地区15条河流的河流纵剖面形态,并结合基岩水力侵蚀模型来分析龙门山不同段落的地形形态特征。初步获得以下几点认识:(1)通过对龙门山地区河流纵剖面的分析,龙门山整体上具有较强的隆升速率,导致这一地区强烈的河流侵蚀作用;(2)龙门山中段和南段的河流双对数图以上凸型为主,说明该区域未达到均衡状态,处于前均衡期;(3)龙门山北段的河流双对数图呈直线形态,说明该区域达到均衡状态,处于均衡期;(4)龙门山中段和南段具有更强的构造活动性、更高的隆升速率,控制了该地区地貌、水系演化过程,并且导致这一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李奋生赵国华李勇李勇梁明剑闫亮颜照坤李敬波
关键词:龙门山造山带青藏高原东缘
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侏罗系生油条件与油气显示被引量:5
2004年
羌塘盆地目前已经发现有190多处油气显示,这些油气显示主要集中在侏罗系和三叠系中,且主要形成自生自储式的生储盖组合,在盆地东部侏罗系中又新发现多处石膏盐丘沥青为主的油气显示。研究区内侏罗系生油岩生油条件研究表明,多套生油层能提供较充足的油气源;多期构造运动控制了油气的成藏保存条件,分析认为羌塘盆地东部侏罗系和三叠系复向斜带中受断裂影响小的低背斜带有望为进一步油气勘探提供有利区块。
张玉修李勇李亚林康沛泉周家云
关键词:侏罗系油气显示
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腹地草地资源的影响被引量:62
2004年
全球变化导致青藏高原腹地气候的暖干化趋势,也引起该区高寒草甸植被向高寒草原植被的退化。研究区内为高寒草甸一高寒草原过渡区,高寒草甸植被的退化速率为14.2km/10a,而相应地在退化区内生物总量亦呈下降趋势。气候暖干化是引起高原腹地植被退化的原因。而植被退化与区域生物总量的下降将成为影响该区环境自调能力和牧业经济发展的消极因素。
王谋李勇白宪洲黄润秋
关键词:全球变暖青藏高原腹地草地资源
高原冰川消融——青藏高原周缘特大地震的诱发因素被引量:6
2009年
近20年来,青藏高原周缘地区特大地震频发,印—亚碰撞产生的构造应力固然是引发地震的能量库,而高原冰川快速消融产生的垂向力可被看作是诱发地震的导火索.运用地壳均衡理论,分析了近年来青藏高原周缘地区特大地震的成因,即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青藏高原大陆冰川迅速消融,冰川的消融使青藏高原的荷载量突然减轻,触发了下地壳顶面的回弹,进而产生了向上的垂向力,打破了地壳的均衡和青藏高原地壳表层的负载平衡,诱发了青藏高原周缘地区频频发生特大地震.该地区强震的优势发震深度即为上地壳顶面处均衡被打破的深度,即20km左右.
陈浩李勇
关键词:冰川消融青藏高原地震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沙河街组一段沉积相特征及成藏模式被引量:3
2021年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具有低熟油勘探潜力。利用岩心、薄片、测录井、地震、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沙一段沉积相特征及控制因素、暗色泥页岩生烃潜力,建立沙一段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沧东凹陷沙一段沉积相类型为湖泊和辫状河三角洲,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北部为湖泊相,沉积相类型与空间展布受构造活动和海侵的影响。沙一段暗色泥页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海侵可以促进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的形成和低熟泥页岩的早期生烃。沧东次凹沙一段多形成自生自储型岩性或构造—岩性低熟油藏,南皮次凹以下生上储型断层低熟油藏为主。该结果为沧东凹陷沙一段低熟油勘探提供参考。
赵少泽李勇牟连刚吴雪松杨朋袁雪花官全胜徐盈娇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沙一段成藏模式海侵低熟油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