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强

作品数:39 被引量:581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1篇城市
  • 7篇公共场所
  • 4篇应急避难
  • 4篇应急避难场所
  • 4篇疏散
  • 4篇公共交通
  • 4篇避难
  • 4篇避难场所
  • 4篇城市交通
  • 3篇大型公共场所
  • 3篇行车
  • 3篇自行车
  • 3篇公共自行车
  • 3篇城市应急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信息系统
  • 2篇应急
  • 2篇路网
  • 2篇开放性

机构

  • 37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北京城市系统...
  • 3篇北京市劳动保...
  • 2篇北京清华城市...
  • 1篇广岛大学
  • 1篇名古屋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日本九州大学
  • 1篇中国城市科学...

作者

  • 37篇李强
  • 20篇陈晋
  • 8篇周杨
  • 5篇王运静
  • 5篇陈志芬
  • 5篇王瑜
  • 4篇张冰琦
  • 3篇周渊
  • 3篇胡成
  • 3篇张婧
  • 2篇崔喜红
  • 2篇唐巧
  • 2篇李晓林
  • 2篇隋洪鑫
  • 2篇陈翔
  • 2篇朱孝林
  • 2篇于溪
  • 2篇郭婧婷
  • 1篇沈妙根
  • 1篇卓莉

传媒

  • 9篇中国安全科学...
  • 4篇城市问题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自然灾害学报
  • 3篇交通运输系统...
  • 2篇地理学报
  • 2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北京城市学院...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五届京区地...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乘客需求分析的城际铁路“公交化”对策研究——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以京津城际铁路为对象,在把握其"公交化"进程及影响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含的方式,对乘客的出行需求进行分析,揭示"公交化"运营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结果表明,出行时间分布、出行耗时以及职住分离意愿等体现了乘客的现实需求;未来应从车次密度与客流密度相适应、探索设置自由席位并调整票价、推行一体化公交卡等方面深化改革,并将经验推广至京津冀都市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张阔黄鑫曲新苗李强
关键词:京津城际铁路公交化乘客
公共场所疏散引导人静态布局优化算法及其应用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最大覆盖选址问题的求解思路,提出了公共场所疏散引导人静态布局优化的拉格朗日松弛算法.结合引导人静态布局的特点,重点探讨了考虑和不考虑公共场所中被疏散人员分布状况的两种情况下的优化布局,并在MA-ESM模型的支持下,通过与人为布设引导人方式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评价了这两种优化布局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引导人静态布局的优化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引导人的作用,提高疏散效率,而且可以确定布设引导人的最佳位置和特定公共场所中所需引导人的最大数量;同时考虑公共场所内被疏散人员分布状况下的优化布局能够有的放矢地调度引导人,提高引导效率。
崔喜红李强李学东陈春晓陈晋
关键词:公共安全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层次布局研究(Ⅱ)——三级层次选址模型被引量:36
2010年
分析应急避难场所层次选址的目标因素:建设成本和避难效果,提出总的移动距离最短和建设成本最小两类选址目标,立足城市发展程度差异和现状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分析,将应急避难场所选址类型分为规划性选址、老城新选址、补充性选址三种。依据应急避难场所的三级层次划分,以及单一流、嵌套、空间非匹配的层次特点,分别建立了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性选址、老城新选址、补充性选址共8个三级层次选址模型,并通过模拟实验对模型的效果进行了检验。
陈志芬李强陈晋
关键词:应急避难场所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城市用地扩展类型被引量:90
2006年
针对目前在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类型的划分与识别方面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基于夜间灯光图像像元灯光强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对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类型进行分类/识别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将中国1992 ̄1998年间的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类型分成了3级7大类,进而对这些扩展类型的区域结构、空间分布和开发强度进行了分析,揭示了1992 ̄1998年间中国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的一些主要特征。提出以像元为分析对象、并采用多级分类的方法,不仅实现了大尺度上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类型的快速识别,而且还在保证分类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衔接一致的前提下,提供了更为详细且符合实际的城市用地空间扩展信息。
卓莉李强史培军陈晋郑璟黎夏
大型公共场所多源疏散的控制流模型研究
以现有的单源最快流控制算法为基础,考虑人员在大型公共场所中的实际分布状况,遵循最大限度利用各出口的基本原则,提出针对多源疏散的全局最优化算法。根据此算法可以得出各疏散源点经过各出口的疏散人员数量、以及人员的行走路径、从源...
周渊李强陈晋周杨
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改革思路被引量:12
2008年
阐述了实验教学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对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思路和看法,认为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和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高校必须加强实验人员的素质教育,稳定实验教学队伍,使教学队伍结构合理化,从实验课程体系、内容体系和实验室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方面加强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龚吉蕊康慕谊李强
关键词:教学体系
基于安全功能的大型公园导向标志系统构建被引量:2
2010年
基于大型公园的主要安全隐患分析,研究导向标志系统的安全功能,阐述该系统的功能分类及其与所能发挥的安全功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国内22所大型公园导向标志系统的实地调查分析,揭示我国大型公园内导向标志系统存在安全功能不完善、设计不规范、布局不合理、缺乏动态和智能引导的辅助等问题。从考虑安全功能的角度构建大型公园导向标志系统,应体现标志设计标准化、标志布局的合理化,注重常态与应急状态功能的兼容化以及静态、动态引导的集成化。
王瑜李强陈志芬陈晋
关键词:安全管理
公共自行车系统选址适宜性评价——以北京市地铁1号线为例被引量:9
2015年
构建了表征公共自行车选址适宜性的土地利用复杂度指数,对北京市轨道交通1号线19个站点周边2公里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复杂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19个站点的复杂度指数由中心区向外围区逐步降低,可以将其划分为3个区间,区间II的适宜性最高,区间I次之,区间III最低。通过对比北京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实际建设状况,可发现北京市目前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主要覆盖了适宜性评价结果较高的区域。今后,应考虑在复杂度较高区域的各站点周边,规划设置更多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而对于复杂度较低的区域可以适当暂缓设置公共自行车系统,以免造成公共资源低效利用的问题。
周杨张冰琦李强刘学敏
关键词:城市交通公共自行车复杂度
开放性公共场所人群聚集风险和关键点评估方法被引量:8
2015年
为评估开放性公共场所人群聚集过程中蕴藏的拥挤踩踏风险,基于人群在开放性公共场所的路径选择行为调查,综合考虑人群在日常聚集状态下的空间占用特征,以及应急疏散状态下可利用的道路网结构特征,建立定量评估开放性公共场所中高风险关键节点的方法:节点访问频率法(NAFM)和组合临界簇模型(CCCM)。在北京什刹海景区应用2种方法,分别得到该区域常态下和应急疏散状态下的人群风险关键点。结果表明:相对于NAFM,CCCM得到的人群风险关键点不仅包含人群聚集程度,还考虑了开放性公共场所道路结构,能够综合反映人群聚集风险。
胡成郭婧婷李强陈晋
基于有界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的应急避难场所效率评价被引量:18
2009年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针对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和运营维护两种情况,分别建立以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为输入指标,以服务性、可达性、安全性为输出指标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有界DEA模型,分层次对应急避难场所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实证案例表明,临时和中长期避难场所比短期避难场所更容易获得较高的DEA效率;位于区域内部、交通便利的应急避难场所DEA效率较高;提高应急避难场所的综合利用水平,更有利于提高其DEA效率。
陈志芬李强王瑜陈晋
关键词:应急避难场所指标体系DEA效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