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运静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自然科学总论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公共交通
  • 3篇路网
  • 2篇地面公共交通
  • 2篇线路网
  • 2篇可达性
  • 2篇GIS
  • 1篇道路网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枢纽
  • 1篇通勤
  • 1篇汽车
  • 1篇线网
  • 1篇小汽车
  • 1篇空间结构
  • 1篇换乘
  • 1篇交通换乘
  • 1篇交通枢纽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名古屋大学

作者

  • 6篇王运静
  • 5篇李强
  • 1篇唐巧
  • 1篇隋洪鑫
  • 1篇陈翔
  • 1篇周杨
  • 1篇陈晋
  • 1篇张珩
  • 1篇陈艳

传媒

  • 3篇交通运输系统...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城市问题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北京市小汽车通勤可达性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交通发展之间存在动态互馈关系,可达性是连接二者的关键纽带.基于潜能模型,在1 km×1 km网格尺度上,计算了2000年和2010年北京市小汽车的通勤可达性,并利用敏感性分析的思路研究通勤可达性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小汽车通勤可达性的时间变化体现为10年间大幅提高,增长54%;空间上由中心区向外围可达性递减的分布格局保持不变,但2010年的可达性沿环路及高速公路蔓延的现象更加明显,而且不同区域可达性变化的绝对值及变化率具有显著差异.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对小汽车通勤可达性具有主要提升作用,但部分提升作用被路网运行速度的降低效果所抵消.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协调,仍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王运静陈艳李强
关键词:城市交通可达性城市空间结构道路网
北京市地面公交线网调整方案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在北京市实施公交改革、推动公共交通发展的背景下,以对北京市2006年初的地面公共交通线网评价为基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线路长度、线路网密度、线路重复系数、非直线系数、站点密度、平均站距、站点覆盖率等指标,对截至2007年8月已完成的五批大规模地面公交线网调整方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目前地面公共交通线网的总体特征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实施公交线网优化方案、提高公交运行效率提供参考.
李强王运静周杨
关键词:公共交通GIS
北京市地面公共交通线路网可达性评价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城市化、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从线路网结构方面选取线路长度、线路网密度、重复系数、非直线系数、站点密度、平均站距、站点覆盖率等指标,应用地理...
王运静
关键词:地面公共交通
临界簇模型及其在地面公交线网可达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9年
发展公共交通对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意义重大,提高地面公交可达性是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用于区域疏散风险评价的临界簇模型(CriticalClusterModel,CCM)将需要疏散的人口与由此产生的对道路容量的需求相结合,通过对道路网进行全局优化,确定具有较高疏散困难度的区域。基于道路容量需求与可达性所表征的交通便捷程度意义相反的关系,以地面公交线网为对象,在已知城市人口分布的条件下,考虑公交线路重复数的影响,对CCM加以改进,提出通过计算公共交通线路容量需求来评价地面公交线网可达性的方法。将CCM应用于北京市地面公交线网可达性评价的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鉴于地面公交线网可达性的重要意义和CCM的可扩展性,今后需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对可达性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陈翔李强王运静陈晋唐巧
关键词:公共交通线网可达性地理信息系统(GIS)
西直门地区交通换乘的主要问题被引量:6
2009年
基于交通枢纽在城市交通系统中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择西直门交通枢纽地区的西直门外地面公交车站、地铁2号线和城铁13号线为代表,通过实地观测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能够反映公共交通客流总体特征和调查样本乘客出行特征的基本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该区不同交通方式换乘中存在的衔接不紧密、换乘距离长、便利性较差的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地面公交车辆进出站交叉相错、等候队列长,人流与车流交叉严重等问题。结合相关规划以及研究该区建设实践,提出了解决该地区公共交通换乘问题的对策。
李强隋洪鑫王运静张珩
关键词:交通枢纽
北京市地面公共交通线路网现状评价被引量:19
2007年
充分发挥地面公交的优势是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关键之一.选取线路长度、线路网密度、重复系数、非直线系数、站点密度、平均站距、站点覆盖率等指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北京市地面公交线路网进行了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尽管北京市的地面公交比较发达,近年来更是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线路长度总体偏大,线路网密度偏低,重复系数大且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明显,80%以上线路的非直线系数超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标准,站点密度相对较小,站点覆盖率仍然不能够充分满足居民对公交的方便利用等问题.对现存问题的揭示将为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进一步制定线路优化方案,提高地面公交的运行效率奠定基础.
王运静李强
关键词:公共交通GI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