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晨

作品数:1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4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庄子
  • 3篇课程
  • 2篇英译
  • 2篇英语
  • 2篇哲学
  • 2篇文化
  • 2篇教学
  • 1篇迪士尼
  • 1篇典籍英译
  • 1篇电影
  • 1篇学科
  • 1篇学科知识
  • 1篇一神论
  • 1篇意识论
  • 1篇译本
  • 1篇英译本
  • 1篇英语课
  • 1篇英语课程
  • 1篇英语专业
  • 1篇语料

机构

  • 12篇燕山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美国波士顿大...
  • 1篇芝加哥大学
  • 1篇维尔纽斯大学

作者

  • 12篇郭晨
  • 2篇王艳文
  • 1篇张洪波
  • 1篇董哲
  • 1篇任博克

传媒

  • 3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燕山大学学报...
  • 2篇海外英语
  • 1篇红楼梦学刊
  • 1篇电影评介
  • 1篇英语广场(学...
  • 1篇英语教师
  • 1篇世界文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性别与异质幻象:从《木兰辞》到迪士尼“木兰”影片被引量:1
2021年
《木兰辞》通过文本的忠孝语境和家国情怀,勾勒出花木兰双性同体的社会性别。迪士尼以《木兰辞》为蓝本、改编创作的动画片《木兰》将西方成长观念、人文主义精神及青春电影的特征,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在西方视域中构建了木兰故事的异国情调。迪士尼《花木兰》真人电影则在《木兰》动画的基础上,将西方的巫文化、英雄主义内核等挪用至中国文化语境之中,在西方视域中构建了东方他者的异质幻象,造成了影片文化的文本割裂。
郭晨
关键词:青春电影《木兰辞》改编创作迪士尼社会性别《木兰》
中国文化走出去视角下《庄子》两英译本翻译风格库助研究:以华兹生、任博克译本为中心
2020年
该文基于自建小型汉英平行语料库,辅以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华兹生与任博克《庄子》译本的翻译风格并得出:受时代背景、译文的目标群体及对《庄子》原文的认知判断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华兹生译本语言更精炼,文本的可读性更高,常沿用已有的术语翻译,多采用意译的翻译方式,看重译文的文学性。任博克译本的词汇多样性和复杂性程度更高,常根据文本语境处理术语翻译,多采用直译和增译的翻译方式,看重译文的哲学意涵的传递。
郭晨李文鑫
关键词:语料库翻译风格《庄子》
忘与不忘:庄子坐忘论的神经生理基础
2016年
"坐忘"是道教关键的静坐修行方式,其字面义为"坐着并且忘记",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在遗忘(oblivion)中坐着"。当今的道教徒用此术语表示一种物我两忘的静坐修行境界,如陕西雷鼓台的刘兴谛(音译,Liu Xingdi)说道:"坐忘"不是让我们沉浸于思考之中,而是在休息状态中让事物滑过脑海、霎来即去。重要的是:我们要用良好的姿势,使身体静止、心灵宁静。否则,"气"会分散,注意力不会集中,
孔丽维Robin Wang郭晨
关键词:坐忘神经生理字面义逻辑记忆长时记忆
庄子生态智慧在中国画及其审美中的体现
2017年
本文处理的问题是:物与物之间的相互渗透(inter-penetration)、无交流之交流(communication-without-communication)等道家(主要是庄子)的生态思想与中国山水画、竹画之间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本文探讨了绘画过程中,画家与所画之物(景)的和谐关系中体现出的道家生态思想。作者期望通过一些方式,能够对这种独特的'和'(harmony)或'一'(oneness)进行更加玄妙的。
罗热塔.珀斯凯特郭晨
关键词:画作美术家庄子绘画过程气韵生动
陌生化视角下的《女拉撒路》
2021年
西尔维亚•普拉斯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自白派女诗人,擅长运用奇特的视角和意象,倾诉个人情感。诗歌《女拉撒路》是其经典作品之一,讲述一个女人自杀、死亡与重生的故事。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强调通过艺术技巧对文学文本进行陌生化处理,使熟悉的对象变得新奇,给读者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普拉斯在诗歌创作中运用陌生化技巧,创造文学效果,打破读者的习惯感知,延长审美体验。本文旨在从陌生化理论视角出发,从主题阐述、诗歌意象以及诗歌语言三个方面来解读《女拉撒路》。
郭晨王艳文
关键词:陌生化重生
英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赋权增能”型思政教学设计被引量:1
2022年
中国文化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以中国文化英语课程为例,以赋权增能的理念为指导设计了课程思政,从教学目标、模式和方法等探索了英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实践证明,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增权赋能,将思政与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后自学相融合,能够充分发挥中国文化课程作为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基点的作用,较好地实现学用一体、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
郭晨董哲
关键词:教学设计中国文化
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思辨能力培养课例研究——以Unit 6 The Green Banana为例
2021年
以英语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综合英语”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Unit 6 The Green Banana为例,从学科知识、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协同发展的角度探讨普通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精读课程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课堂设计。认为通过不同学科的知识平台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教学能够促进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并行发展;探讨课文的写作思路、具体设计等有助于理解课文主旨;以与主旨相关的语句为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批判地思考;产出任务有益于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最终实现学科知识、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协同发展。
郭晨
关键词:学科知识思辨能力
朱熹的“天地之心”意识论——一神论与无神论在本体维度的跨文化思考被引量:2
2016年
论文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角度,对朱熹"天地之心"既有意识、又无意识的论断进行了细致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目的论的本质,并从本体维度比较了西方的一神论与中国早期思想中的无神论,突显了朱熹无神论思想在跨文化视域中的重要地位。
任博克郭晨
关键词:天地之心
全文增补中
《庄子·齐物论》中语言与本体的不确定性
2016年
《齐物论》提倡了一种相对主义,这是对《庄子》最流行的解释。这种相对主义认为,哲学问题没有终极答案,所谓的答案都不过是从特定立场出发得出的观点。受到当代语言哲学中意义理论的启发,我希望为《庄子》提出另一种解释,即文本邀请我们从语言和本体的角度去意识到含混性和不确定性,去感知由此出现的悖论与矛盾。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
康思藤郭晨
关键词:齐物论哲学问题
比较哲学视域下古典汉语特征及对典籍英译的思考——美国汉学家任博克教授访谈录被引量:1
2019年
任博克教授是美国知名哲学家与汉学家。他于2009年出版了《庄子》英文选译本,目前正应哈克特(Hackett)出版社之邀翻译《庄子》全译本。此次访谈中,任博克教授以中西比较的视域探讨了古典时期汉语和印欧语言的语法差异及其对中西哲学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语言学的源头解释了中西方对“一多关系”的不同理解,深入分析了古典时期汉语特征,并以亲身翻译实践为例提出了对典籍英译的一些思考。
郭晨
关键词:古典时期典籍英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