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仪
- 作品数:7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108例T_(1~2)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T1~2期乳腺癌患者临床与病理因素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指导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的应用,以避免腋窝清扫术(ALND)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接受手术且经病理确诊的T1~2期乳腺癌病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共2108例患者入组,其中1021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48.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ER、PR、Ki-67指数以及分子分型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HER-2是否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ER表达状况(P﹤0.05);而年龄也可能是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结论肿瘤越大、分化越差、伴脉管瘤栓、ER阳性表达以及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小叶癌的T1~2期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风险更高,而年龄≤50岁也可能增加了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风险。T1~2期乳腺癌患者是否直接行ALND应持谨慎的态度。
- 王一澎张扬王仲照方仪宣立学高纪东王靖王翔陈国际
- 关键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前哨淋巴结活检腋窝淋巴结清扫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方法对68例乳头溢液未扪及肿物患者采用乳管镜置针定位肿瘤位置,选择合适切口切除病变。结果68例肿瘤均完整切除,包括4例恶性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后乳房外形无明显改变。68例随访5~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1例不同导管出现溢液,余无复发。结论经乳管镜置针明确肿瘤位置切除导管内乳头状瘤准确可靠。
- 王靖徐晓洲方仪
-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切口选择
- 21基因检测复发风险评分在早期乳腺癌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ER阳性、淋巴结无转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21基因检测复发风险评分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接受21基因检测复发风险评分共8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复发分数分为低复发风险组61例(70.93%),中/高复发风险组25例(29.07%,包括中复发风险23例及高复发风险2例)。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及连续性校正χ2检验。非参数检验采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在肿瘤直径、Ki67、PR表达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7、8.167,P=0.075、0.004,P=0.022)。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以PR、Ki67、p53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组时,复发分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1、-2.814、-2.168,P=0.004、0.005、0.030)。多因素分析得出肿瘤直径(P=0.032,OR=3.834,95%CI=1.121~13.134)、Ki67(P=0.023,OR=4.598,95%CI=1.231.17.170)、p53蛋白表达情况(P=0.006,OR=5.390,95%CI=1.635~17.167)是复发分数的独立影响因素。19例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22.1%,19/86),其中低风险组3例(4.9%,3/61),中/高风险组16例(60.9%,16/25)。中位随访15.5个月,1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或死亡事件。结论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与肿瘤直径、Ki67、053等临床病理指标关系密切。
- 王文彦王昕王阳高纪东王靖宣立学方仪王翔
-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
- 保留胸外侧动静脉的乳腺癌腋窝清扫术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胸外侧动脉(1ateral thoracic artery and vein,LTA)、静脉(1ateral thorac icvein,L1V)的解剖学特点以及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中保留该组血管的可能性。方法对2015年7至12月间共126例接受ALND的乳腺癌患者进行术中胸外侧血管保留尝试(研究组),并对动(静)脉起源(汇入)位置、走行和分布区域、保留的可能性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以2015年1至6月间实施常规ALND的121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结果研究组中分别有65例LTA及75例LTV得以保留,分别占所有126例患者的51.6%和59.5%,且腋窝分期越晚,动静脉保留的可能性越低(P值均为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淋巴结清扫个数分别为26个和21个,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胸外侧血管不会降低淋巴结清扫数目,腋窝分期越早,保留越是安全和可行。
- 王一澎张扬王仲照方仪宣立学高纪东王靖王翔陈国际
- 关键词:乳腺肿瘤淋巴结清扫术
- 我国既往二十年乳腺癌经济负担研究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我国乳腺癌经济负担现状,为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卫生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1996-2015年收录文献,摘录和分析研究基本信息、经济负担分析方法及结果。结果最终纳入35篇研究,其中19篇发表于近5年。33篇研究基于个体研究,均涉及直接经济负担,信息来自医院病案系统及问卷调查,其中仅3篇研究关注间接经济负担,仅2篇研究关注直接非医疗费用。直接医疗费用数据显示,20年间我国乳腺癌例均费用年中位数为0.9~3.3万元,次均费用为1.3~2.3万元,日均费用为257.9~850.8元;年均增长率分别是2.3%,2.4%和2.4%。2项人群研究估计的乳腺癌经济负担分别为9.7亿元(省级,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分别为3.4和6.3亿元)和0.7亿元(地市级,仅间接经济负担)。研究角度及数据贴现报道缺失较严重。结论我国乳腺癌经济负担研究仍有限,次均费用更接近实际花费,例均费用离散度大且存在大幅低估,后期研究应结合标准化病程,开展全国范围的乳腺癌经济负担综合评价。
- 王乐岳馨培石菊芳何世娇朱娟石春雷黄慧瑶刘成成李江方仪代敏
- 关键词:乳腺癌经济负担
- 2012-2013年中国城市人群乳腺癌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36
- 2016年
- 目的:分析2012—2013年中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乳腺癌筛查情况。方法于2012—2013年,对中国9个省份(东部:北京、河北、辽宁、山东和广东;中部:黑龙江和湖南;西部:重庆和甘肃)14个城市中40~69岁(以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为准)的当地户籍常住女性(在当地居住3年以上)进行高危风险评估,对17104名乳腺癌高危人群进行乳腺癌筛查,对其中年龄数据完整的12440名调查对象进行了最终分析。40~44岁女性采用超声检查,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级以上结果用X线摄影检查;45岁以上女性采用超声检查结合X线摄影检查。判断标准:BI-RADS 3级为可疑阳性,BI-RADS 4级以上为阳性。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调查对象乳腺癌筛查结果。结果截至2013年10月,12440名调查对象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55.43%(6895名)、21.45%(2669名)和23.12%(2876名);40~44岁占5.5%(684名),≥45岁占94.50%(11756名)。BI-RADS 3级病例2018例,检出率为16.22%;BI-RADS 4级以上病例289例,检出率为2.32%。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BI-RADS 3级检出率分别为19.00%(1310例)、13.75%(367例)和11.86%(341例)(χ2=91.45,P〈0.001),3个地区BI-RADS 4级以上检出率分别为2.41%(166例)、1.54%(41例)和2.85%(82例)(χ2=11.04,P=0.004)。50~54岁人群的BI-RADS 3级检出率较高,为18.74%(561/2994),40~44岁人群BI-RADS 4级以上检出率较高,为2.92%(20/684)。结论西部地区和40~44岁人群的BI-RADS 4级以上检出率较高,中部地区和60~64岁人群较低;东部地区和50~54岁人群BI-RADS 3级检出率较高,西部地区和60~64岁人群较低。
- 秘子涵任建松张洪召李静王勇方仪石菊芳张凯赵景波代敏
-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高危人群
- 53例腹膜后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腹膜后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收集1999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53例腹膜后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 腹膜后神经鞘瘤患者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体检时发现24例(45.3%),间断腹痛12例(22.6%),腹部不适感9例(17.0%),因腹部包块就诊6例(11.3%).腹膜后神经鞘瘤术前确诊率低,CT、超声和核磁共振检查可有一些特征性表现,但并不特异.本组仅有9例(17.0%)患者术前诊断为神经鞘瘤,21例(39.6%)患者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免疫组化S-100染色强阳性对腹膜后神经鞘瘤病理诊断有重要意义.良性腹膜后神经鞘瘤经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肿瘤特异性5年生存率可达100%.恶性腹膜后神经鞘瘤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为50.0%.结论 腹膜后神经鞘瘤临床少见,多为良性,手术完整切除是其治愈的有效手段.
- 周海涛周志祥梁建伟王征张兴茂胡俊杰赵宏方仪黄振王健曾维根
-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神经鞘瘤外科学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