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膝关节
  • 2篇疗效
  • 2篇内固定
  • 2篇股骨
  • 2篇股骨粗隆
  • 2篇关节
  • 2篇粗隆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退变
  • 1篇腰椎间盘退变...
  • 1篇早期疗效
  • 1篇早期疗效观察
  • 1篇置换术
  • 1篇置换术后
  • 1篇治疗膝关节
  • 1篇软骨
  • 1篇软骨缺损
  • 1篇软骨损伤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麻文谦
  • 5篇秦涛
  • 3篇蒋恺
  • 3篇曹磊
  • 3篇王逸群
  • 2篇李军
  • 2篇徐晓彬
  • 2篇朱玮
  • 1篇方镇洙

传媒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APGR型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前后滑动旋转平台(anterior-posterior glide and internal-external rotation,APGR)型假体行全膝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2月至2012年7月35例(47膝)初次行TKA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男11例,女24例;年龄52~78岁,平均63.4岁。术前、术后常规膝关节摄片比较该组病例术前及术后屈膝角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个月。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术前HSS评分为(48.3±14.6)分,最大屈膝角度(77.2±12.8)°,术后末次随访HSS评分(85.1±10.7)分,最大屈膝角度(107±13.3)°。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GR设计合理,理论上能减少磨损,早期随访疗效满意,术中对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状态的判断及软组织平衡的处理要求较高。
蒋恺秦涛麻文谦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假体
微骨折结合康复锻炼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做骨折结合康复锻炼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机制和影响因素。方法对76例膝关节软骨缺损行关节镜下微骨折联合康复治疗。结果随访15-36个月。Lyshohm评分南术前(40.2±1l。7)分提高到术后1年(80.6±12.2)分,术后2年降至(70.3±10.5)分,治疗前后第1年及第2年,Lysholm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年与第1年相比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年,功能减退。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康复治疗也很重要,二者结合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短期内疗效好.2年后治疗效果减退,软骨缺损面积大和术前病程长的病例治疗效果差:
蒋恺方镇洙秦涛麻文谦
关键词:微骨折关节镜软骨损伤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索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为该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2008-06-2010-03我院脊柱专科门诊确诊为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960例患者中随机抽取118例设为病例组,体检中心随机抽取167例无下腰痛病史人员为对照组,问卷调查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工种、腰背部外伤史、腰椎疾病家族史等,建立单因素四格表资料的F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四格表资料的F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固定工作体位、腰背部外伤史、腰椎疾患家族史是该地区居民腰椎间盘退变的危险因素。结论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的发病与肥胖、职业工种、腰椎疾患家族史、腰背部外伤史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治疗应个体化多样化,并加强健康卫生宣教。
李军麻文谦秦涛朱玮王逸群曹磊徐晓彬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LOGISTIC回归分析
LISS钢板结合MIPPO技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L ISS钢板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我科应用股骨远端L ISS钢板倒置治疗粗隆下骨折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19~73岁,平均58岁。按R usse ll-T ay lor分型,ⅠA型4例,ⅠB型7例,ⅡA 5例,ⅡB 10例。结果本组2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3~17个月),手术时间平均70 m in(50~130 m in)。1例年轻患者骨折断端1枚锁钉断裂,随后在限制负重状态下随访12个月,影像学显示骨折完全愈合,无髋内翻、旋转等畸形。2例患者术后12个月X线比较患侧颈干角差对侧15°以上,其中1例走路轻微跛行,另外1例正常步态行走。应用H arris髋部功能评分评定,优15例,良7例,差2例,优良率92%。结论对于高龄及伴有骨质疏松、大转子冠状裂、外侧骨皮质粉碎、内侧支撑力缺损、股骨髓腔较细、股骨干过度前弓不适合髓内系统的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采用L ISS钢板结合微创技术可取得较好效果。
李军朱玮秦涛麻文谦曹磊王逸群徐晓彬
关键词:股骨粗隆下骨折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微创内固定系统
PFNA-Ⅱ及InterTan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评价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评价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Ⅱ(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PFNA-Ⅱ)及InterTan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中31例使用PFNA-Ⅱ固定,24例使用InterTan系统固定,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例数、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VAS法)程度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6.1个月。PFNA-Ⅱ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较InterTan组少(P<0.05),两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率、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和术后髋关节功能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FNA-Ⅱ和InterTan系统设计合理,但又各有优势。PFNA-Ⅱ操作简单,组织损伤更小,InterTan理论上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蒋恺秦涛麻文谦王逸群曹磊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