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麻文谦

作品数:58 被引量:34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松江区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5篇骨折
  • 9篇脊髓
  • 8篇手术
  • 8篇外科
  • 8篇脊髓损伤
  • 8篇关节
  • 8篇钢板
  • 6篇疗效
  • 6篇内固定
  • 6篇股骨
  • 5篇术后
  • 5篇腓肠
  • 5篇腓肠神经
  • 5篇肠神经
  • 4篇腰肌
  • 4篇髓内
  • 4篇髂腰肌
  • 4篇微创
  • 4篇显微外科
  • 4篇螺钉

机构

  • 26篇第二军医大学
  • 18篇上海市松江区...
  • 12篇上海市第一人...
  • 5篇解放军第47...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河南省洛阳正...
  • 2篇安徽省淮南市...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8篇麻文谦
  • 19篇张少成
  • 8篇窦帮
  • 8篇秦涛
  • 7篇秦涛
  • 6篇潘永太
  • 6篇朱玮
  • 5篇李明
  • 5篇秦涛
  • 4篇方镇洙
  • 4篇董晖
  • 4篇汪谦
  • 4篇王逸群
  • 3篇倪灿荣
  • 3篇杨晓东
  • 3篇颜永碧
  • 3篇汤旭日
  • 3篇张秋林
  • 3篇曹莉
  • 3篇朱玮

传媒

  • 7篇实用骨科杂志
  • 6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实用手外科杂...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骨伤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粗隆间骨折中亚洲型PFNA使用导针扩髓与否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使用导针扩髓与否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应用亚洲型PFNAⅡ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共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 A组在插入PFNAⅡ前使用导针并扩髓;B组不用导针,开口后直接插入PFNAⅡ。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含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0.5 min (40.5~8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75 mL(45~120 mL);术前平均血红蛋白95 g/L(84~120 g/L),术后第2天复查为85 g/L(55~115 g/L);A组中有2例患者因术后伤口渗血较多,给予输注浓缩红细胞血2单位。 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9 min(30~5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35 mL(30~55 mL);术前平均血红蛋白为95.3 g/L(80~125 g/L),术后平均值为89 g/L(75~120 g/L);术后无输血患者。X线暴露时间,B组平均比A组每例手术少3次。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9个月),两组患者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 A组患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4.5分(70~93分),B组评分为89.5分(80.5~95分)。两组患者均无髋内翻、内植物切出、内固定失败及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亚洲型PFNAⅡ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不使用导针插入扩髓比使用导针扩髓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窦连荣窦帮朱玮麻文谦鲁淼秦涛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髂腰肌神经的应用解剖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为陈旧性截瘫患者重建屈髋迈步功能,以带血管肋间神经与支配髂腰肌的腰神经根进行束间缝接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例成人标本上对髂肌、腰大肌神经进行解剖和观察。结果:腰大肌支的神经纤维主要来源于L2,其次是L3,肌支纤维在L2神经干的外上部走行,部位较恒定。髂肌支则在股神经合干起始处发出,肌支纤维主要来源于L4,其次为L3及L2。结论:从背侧手术入路将带血管的肋间神经转位与L2神经根前支外上部端侧吻合,或经腹手术入路于股神经起始部与髂肌支吻合,以期髂腰肌重新获得神经支配,可使截瘫患者恢复屈髋迈步功能。
麻文谦张传淼
关键词:髂腰肌神经支配
带血管肋间神经与髂腰肌支吻接重建屈髋功能应用解剖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为带血管的肋间神经与髂腰肌支吻接重建屈髋功能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成人标本上对支配髂肌、腰大肌的神经进行解剖和观察。结果:支配腰大肌的神经纤维主要来源于L2,其次是L3,肌支纤维在L2神经干的外上部走行,部位较恒定。髂肌肌支则在股神经合干起始处发出,神经纤维主要来源于L4,其次为L3及L2。结论:将肋间神经转位从背侧手术入路与L2神经根前支外上部端侧吻接,或经腹手术入路于股神经起始部与髂肌肌支吻接术式具有可行性。
麻文谦张少成张传森党瑞山黄会龙
关键词:髂腰肌腰神经根
去除外膜的外周神经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检测大鼠脊髓损伤经显微外科技术处理的自体外周神经移植后神经纤维的再通及后肢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利用改良Allen撞击方法建立脊髓打击损伤模型,12周后,将大鼠分为2组,实验组切取后肢腓肠神经,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去除神经外膜,将其修剪成小段,游离移植于脊髓损伤处,对照组仅显露脊髓损伤段,不作神经移植。分三个时相点(1、2、3个月)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并观察损伤移植处的形态学变化及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损伤移植处脊髓的形态学明显好转;损伤移植处上段脊髓中,移植1个月组有HRP阳性标记物,以后逐渐增多;移植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结论经显微外科技术预处理外周神经组织移植后可促进大鼠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麻文谦张少成颜永碧倪灿荣
关键词:脊髓显微外科技术外周神经
神经缝合口周围应用甲钴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探讨神经缝合口周围持续给甲钴胺 (CH3 VitB1 2 ,弥可保 )后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60只 ,实验侧坐骨神经切断后直接缝合 ,按给药的不同分为 3组 ,每组 2 0只兔。A组 :弹力输液泵给药组 ,神经缝合口周围持续给甲钴胺 1 0 0 μg- 1 ·d- 1 × 5d;B组 :肌肉注射甲钴胺组 ,甲钴胺1 0 0 μg- 1 ·d- 1 × 5d;C组 :弹力输液泵生理盐水组 ,神经缝合口周围持续给生理盐水 1 2ml- 1 ·d- 1 × 5d。术后 6、1 2周取材 ,从形态学、肌电图、组织学检测 ,观察神经再生的情况。结果  (1 )形态学 :A组再生神经质量最好 ,C组最差。 (2 )肌电图 :MNAP的潜伏期A组最短 ,C组最长 ;MNAP的波幅A组最高 ,C组最低。 (3)正常侧和损伤侧脊髓前角外侧核及脊神经节ACP染色 :阳性颗粒面积的百分率A组明显高于B、C组。结论 弹力输液泵在神经缝合口周围持续给甲钴胺后 ,能明显促进神经再生 。
马玉海张少成贾宝成麻文谦潘永太曹莉何成
关键词:甲钴胺神经再生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髓内与髓外内固定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比较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髓外固定系统的疗效,探讨各类型固定系统特点、影响骨折预后的因素及固定方式选择。方法 2009年8月至2014年6月,我院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A组)及(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钢板倒置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natomic 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APFLP)髓外固定组(B组)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共95例,比较髓内、髓外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功能评分,并评价影响骨折预后因素。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75.68±15.35)min,术中出血量为(249.36±62.36)ml,愈合时间为(16.58±4.12)周,术后并发症3例,功能评分(90.04±4.71)分;B组手术时间为(75.23±15.74)min,术中出血量为(186.88±70.99)ml,愈合时间为(19.99±4.92)周,术后并发症2例,功能评分(90.17±3.81)分,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功能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B组比A组少,骨折愈合时间A组比B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治疗,当以术后功能评分为评价标准时,髓内、髓外固定均适用,如内、外侧有较大骨块建议髓外固定。骨折类型与骨折预后相关,是影响骨折预后评分的因素,且骨折类型越复杂,预后越差,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愈合时间及是否髓内固定与骨折预后没有相关性。
窦帮窦连荣朱玮汪谦秦涛麻文谦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折
CT在三踝骨折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探讨CT在三踝骨折诊疗中的应用。方法自2004年2月~2008年1月收治58例,三踝骨折,术前均进行踝关节正侧位X线和CT检查,分析二者的检查结果,根据CT确定手术方案。结果根据CT术前作出修正诊断6例,更改手术方案13例。58例平均随访17个月,按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良率达87.9%。结论CT能够清楚显示后踝骨折块的部位、大小和下胫腓联合的情况,对三踝骨折的诊断、最佳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朱仲庚董斌方镇洙秦涛麻文谦王逸群徐小彬
关键词:三踝骨折CT下胫腓联合分离
选择性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或腰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参数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Lenke5、6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选择性前路手术的筛选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3月至2004年5月期间收治的52例Lenke5、6型AIS患者,随访2~4年(平均34个月),评估术前各相关参数。按术后结果分成两组:满意组(胸弯减小)A组,不满意组(胸弯加重)B组。结果A组(n=46)术前胸弯平均33°,术后平均18°,腰弯术前平均49°,术后平均21°。B组(n=6)术前胸弯平均38°,术后平均45°。腰弯术前平均46°,术后平均25°。B组患者中2例由于术后脊柱失平衡,进行了后路翻修术。结论胸椎柔韧性和患者的成熟度决定了该方案外科手术的效果。在各种结构参数中,(TI/L:T)Cobb比率和胸椎柔韧性,是筛选患者的较好指标。
李明倪建强傅强朱晓东麻文谦顾苏熙曹洪海
关键词:脊柱侧凸
腱鞘内麻醉末节断指再植术21例被引量:3
2005年
麻文谦赵明瑞张少成董晖王德军黎苑
关键词:末节断指再植术显微外科皮肤软组织
带血管肋间神经转位重建胸腰段截瘫大小便功能
为重建截瘫患者的大小便功能,对30例截瘫患者切取其截瘫平面以上的2组正常肋间神经及伴行动、静脉.远端切断,近端游离,经皮下隧道转移至骶椎椎管内,取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与S2或S3神经根桥接。术后随访2~9年(平均5年),2...
张秋林张少成麻文谦汤旭日杨长伟王家林
关键词:截瘫患者神经移位大小便功能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